彭向欣

彭向欣主任医师

消化科 内科
医生介绍
彭向欣,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系,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3年起,历任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普通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1994年到1995年任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研究员。 专业特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各种肝脏疾病(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遗传性肝病等)、特殊感染和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本专业技术上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并努力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探索,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承担急诊、各相关专业、国际医疗部、高干医疗部和院外会诊工作和技术交流、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发热待查诊治、抗菌素应用和肝脏疾病诊治和急诊抢救工作,发挥专业作用。并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经验。在长期担任中央保健工作和外籍患者诊治的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辞劳累,深入临床,刻苦钻研、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共同学习,攻克难关,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解决了许多医疗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广大患者信赖。 擅长诊治 1.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鉴别诊断和治疗 2.发热待查 3.各类感染性疾病  研究方向:1.遗传性肝脏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及治疗。 2.免疫及代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理及诊治。 3.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4.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诊治。 5.B超引导下微创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及快速肝组织活检等。 科研工作 1985年首先在国内建立并完善了B超引导下微创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及快速肝组织活检等一系列操作技术和规程。此项治疗手术风险较小,疗效确切。工作开展以来未发生合并症及并发症。在B超引导下从事肝脏疾病治疗和诊断、、临床肝脏病理诊断、肝脏疾病诊治和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1995年起参加国际合作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担任研究员,从事丙型肝炎转变为肝癌、肝硬化的发病机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NS3基因库,完成了相关细胞模型,为基因治疗和疫苗预防提供必要手段;并进行了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个体化,测定干扰素敏感性的研究。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病毒性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荣获院科技进步奖。2001起利用在国外合作研究期间学习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相关的科研单位合作,对肝脏遗传性疾病进行研究,特别是在对Gilbert 综合征和 Wilson 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步。此研究对于在临床中真正找到一个确实有效而又合理的诊断手段对于减少病人的肝穿痛苦、经济负担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有重要意义。已取得的Gilbert 综合征研究显示: Gilbert 综合征与 Crigler-Najjar 综合征Ⅱ型之间在胆红素水平和基因突变位点均存在交叉,对此种疾病的国际标准提出了挑战。 为进一步了解GS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分型提供理论依据,为未来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荣获中日友好医院医疗奖。先后多次主持科研项目。总结发表论文40余篇。 教学工作 自1985年开始,承担历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年制、五年制和七年制)、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和八年制)传染病学专业讲课、临床见习和实习工作。学生出题、考试及评卷 ;轮转医师管理、考核、课内及院内培训讲课;参与卫生部和北京市感染疾病专业临床医师考核;中国医学科学院和部分部署院校研究生论文评审和答辩,为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承担和完成了历年来的《传染病学》等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并担任全院进修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三基三严”和大内科提高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动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使之学生的理论成熟化,系统化。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参与了本专业人民卫生出版社《感染病学》一书编写工作。由于在课堂和临床教学中主动灵活,结合实际,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的讲课方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牢固完整概念的同时获得严密和灵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学生的赞誉,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出版基金资助下,经历5年完成了 国内唯一可供肝脏疾病专业临床和病理医生同时应用的工具书《肝脏疾病临床病理学》。其中总论部分  介绍了肝脏组织解剖、基本病理、活检技术和实验诊断 各论结合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结果,论述了12章节的肝脏疾,包括了196幅临床病理图片和26个有临床病理真实病例讨论。因其实用性和严谨的科学性受到专业人士广泛好评。担任《中国药学杂志》《
医生擅长
1.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鉴别诊断和治疗 2.发热待查 3.各类感染性疾病 研究方向:1.遗传性肝脏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及治疗。 2.免疫及代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理及诊治。 3.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4.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诊治。 5.B超引导下微创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及快速肝组织活检等。
预约挂号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