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原黄埔院区)前身为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1999年由原中山医科大学接管,2001年在原中山大学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后划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命名为黄埔院区,2013年10月经国家卫计委批准正式命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该院是目前广州东部地区医学专业设置最齐全、设备最先进、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1995年通过国家爱婴医院评审;1998年获全省“百佳文明医院”,并连续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单位;2002年成为广州市第一批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并多次被评为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先进单位。2001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曾亲临该院视察指导工作,并为该院题词:“坚持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创办一流水准的医院。”经过不断进行的高水平学术交流,高档次的人才引进,近百名专家教授、医疗骨干的充实和积极工作,以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该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面貌日新月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也使广州东部地区病人就近享受到一流医科大学的优质服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现有国有资产2亿多元。开放病床近600张,现有员工近1000人,其中有中、高级职称专家300余人。常年门急诊人次逾70万,住院病人逾 1.7万多人次。该院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这一医院建设主线,整合学科优势,加强人力物力投入,构建特色学科群体。该院器官移植科是国内首批试点专职器官捐献获取组织,自2011年7月启动后至今已主导实施中国公民器官捐献突破100例,实施器官捐献移植手术近300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第十频道《讲述》栏目、《走近科学》栏目均多次报道。该院心血管内科拥有心脏重症监护室、心血管无创功能检查以及具备广州东部地区目前唯一大型DSA的心导管中心,担负着收治广州东部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任。该院消化内科建立了中山一院肝疾病诊疗中心和国内首批脂肪肝门诊,无痛胃肠镜技术极具特色。与此同时,该院还积极承担了黄埔区、增城区、开发区及部分天河区的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建立了广州市黄埔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黄埔区重症儿童救治中心,率先在广东地区开设遗尿症专科,儿童白血病的诊治处于先进水平;建立了包含上肢骨科(含显微外科)、下肢骨科(含创伤骨、骨肿瘤、骨关节)和脊柱外科的功能齐全的特色骨科;建立了广州东部最早的综合性重症医学科,多器官衰竭的救治达到先进水平;建立了广州东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神经科专科,脑卒中诊治专业化,并有放射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神经肌肉病等特色治疗中心;成人和小儿泌尿外科实力雄厚,男科学和尿道下裂治疗水平先进。心胸外科积极开展高难度手术,成功救治胸部遭碾压的英雄交警并被省内多家媒体报道。康复科早期介入骨科术后及脑中风后康复的训练,加快了病人的康复时间。包括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输尿管镜、前列腺电切镜、关节镜等在内的微创技术已成为各相关学科的特色技术,该院已形成以肺、心、脑、肾、脊柱、胃肠等器官系统疑难疾病及肿瘤、重症创伤救治为特色的强大综合医疗实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共设置业务科室超过30余个,各学科门类齐全,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普通内科(包括呼吸、血液、肾病专业)、中山一院神经三科、中山一院感染科、麻醉手术科、外一科(包括肝胆、乳腺、甲状腺外科专业)、胃肠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三区、上肢骨科(含显微外科)、下肢骨科(含创伤骨、骨肿瘤、骨关节)、脊柱外科、骨科研究所、妇科、产科、儿科、康复科、急诊科、五官科、中皮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高压氧科、血库、超声波科、病理科、预防保健科、体检中心等。每天院本部有许多教授、专家在医院手术、查房和开诊,其中不乏李佛保、何晓顺、曾群英、苏镇培、黄如训、黎锦如、容中生、张孔、洪文德、胡国亮、李国樑、梅卓贤、谢家伦等诸多国内名家,每周开设教授门诊超过100多个单元。该院拥有德国 Artist Zee Floor 800 mA以上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菲利普1.5特斯拉单梯度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集核酸荧光、半导体激光和流式细胞计数一体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Chemiflex技术和立体进样轨道检测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及美国通用公司高速螺旋CT机,日本岛津摄片机及胃肠机,C臂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细菌鉴定仪、血凝仪和血培养仪,德国Storz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输尿管镜、前列腺电切镜、关节镜及远距离视频传输系统,高级耳外科手术显微镜,鼻窦镜手术系统,电子喉镜系统,显微支撑喉镜,听力学检测系统,多普勒超声仪,电子胃肠镜,免散瞳彩色眼底相机等等现代化高精尖专......[详细]
联系电话

020-82377155,020-8239812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183号

医生团队
  • 王强[]

    医生擅长

    冠心病介入与非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病等的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 ...详情

    从业经历
    医疗经历: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工作三十多年,对复杂、危重内科及心内科病,尤其在对冠心病介入与非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病等的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 郭象淼[]

    医生擅长

    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管疾病及心脏起搏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1970年广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与研究工作三十多年。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管疾病及心脏起搏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 钱采韵[]

    医生擅长

    脑血管疾病及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疾病,如记忆障碍疾病、头痛、头晕等 ...详情

    从业经历
    钱采韵(已退休),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学士学历,1989年至1990年留学美国,从事神经病理研究。回国后,在国内率先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研究涉及范围广,包括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影像学研究,同时研究达一定的深度,应用高新技术从病理、细胞水平、离子通道方面探讨β-AP在A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此外对AD的炎症机理也作了初步研究。研究与国际上研究动向紧密结合,能切实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时间跨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医疗专长:   长期从事神经科临床工作,专长为老年期痴呆(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及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老年期痴呆及脑血管病。 社会兼职 担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编委,《中华神经科杂志》特约编委。现为ADI(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国际老年痴呆协会)及ADI-China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China,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和老年痴呆专业分会理事。 获奖情况 1991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 论  著 发表重要论著20余篇 专  著 参编《临床神经病学》等专著5本。 ...详情
  • 梁秀龄[]

    医生擅长

    神经遗传病、神经变性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梁秀龄,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在临床医疗第一线工作,对神经遗传病、变性病、头痛、头晕、眩晕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均能及时和高质量解决问题,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 医疗专长:   对神经系统遗传病尤其是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解决了大量病人的困难,还有遗传性共济失调、腓骨肌萎缩等;其它还有神经系统变性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和治疗;头痛、眩晕等的诊治经验相当丰富。 主要研究方向: 神经系统遗传病,其中最主要的是肝豆状核变性,次为遗传性共济失调。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首届资深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顾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顾问;广东省神经病学会运动障碍组名誉组长;广东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副主编;国内神经病学专业六个核心杂志的编委;澳门镜湖医院神经内科顾问医生。 获奖情况 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21项,其中重大的奖项共12项(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3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6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 论  著 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50篇。 专  著 主编大型专业参考书3部:《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学》、《临床神经病学》,代表作是《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2001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参编大型参考书10部 ...详情
  • 黎国尧[]

    医生擅长

    擅长综合普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肾内科疾病例如肾综、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详情

    从业经历
    黎国尧(已退休);副主任医师;擅长综合普内科疾病的诊治;1966年医疗系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肾内科、急诊内科临床工作。论著:《利福喷丁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研究》、《海洛因成霹者尿B2微球蛋白的检测》等7篇。专著:《临床毒物学》。 ...详情
  • 黄如训[]

    医生擅长

    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黄如训,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对神经系统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特别在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其中较突出并具特点的:①首创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②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混合性中风的概念,提出应单列一类进行临床和病理诊断;③强调脑血管病变在中风发病的意义,指出脑微循环损害在卒中灶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循环保护的观点;④开展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⑤提出中风治疗应个体化的观点。对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①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② 混合性中风的病理及发病机制③ 脑卒中后的脑微循环损害④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机制⑤ 卒中前状态和脑卒中启动因子 科研基金 1986-1990年:利用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及新药对脑缺血的实验治疗研究,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991-1995年:脑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其预防,国家“八五”攻关课题1993年: 混合性中风的实验研究,国家教委1994年: 混合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2000年: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6小时以内)临床对照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2000-2005年: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5-2007年:与寒潮相关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的启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社会兼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副主编、《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8种期刊的编委或常委。 获奖情况 1. 利用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及新药对脑缺血的实验治疗研究1992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 混合性中风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 脑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其预防及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1996年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4.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系列研究1998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5. 临床神经病学1999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论,著 1.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anaka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Arteriosclerosis and Stroke in Ra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 113:425 2. Changes After Dynamic Observation of Ultrastructur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11 3: 5203. A study on additional early physiotherapy after stroke and factors affecting functional recovery.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3;17:608 4.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35 5. 表皮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脑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迁徙和分化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65 6. 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预测中的价值.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26:476 7. 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5:708 8.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6:725 9. 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和3个月结局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评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6:527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与早期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关系.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301 11.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338 12.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初步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310 13.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蛋......详情
  • 刘焯霖[]

    医生擅长

    神经系统遗传病与帕金森氏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刘焯霖,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8月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系。 医疗专长:   神经内科:1.帕金森病2.神经遗传病 主要研究方向: 1.帕金森病 2.神经遗传病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神经遗传病学组顾问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帕金森病学组顾问 获奖情况 获省部级以上16项,其中肝豆变形,国家科技二等奖(2001) 帕金森病遗传研究,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2) 帕金森病遗传研究,教育部科技一等奖(2003) 论  著 国外发表论文15篇 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多篇 专  著 神经遗传病学(第一版及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详情
  • 王琴[]

    医生擅长

    神经病学、神经精神学、心理咨询。 ...详情

    从业经历
    王琴,女,副主任医师,大学,从事神经科医疗工作近三十年,对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有较深造诣。近三十年随着社会因素等变化,重点放在神经精神方面的临床工作,目前除神经科门诊外,尚开设医学心理门诊。现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委员、广州市黄埔区医学会副会长、广州市黄埔区儿童心理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 神经病学、神经精神学、心理咨询 ...详情
  • 李智勇[]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高修仁[]

    医生擅长

    在高血压、冠心、风心病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在复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 ...详情

    从业经历
    1983年中山医获学士学位,1987年中山医获硕士学位,2001年~2002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从事心律失常博士后研究。在高血压、冠心、风心病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在复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 研究方向:心律失常与心血管重构、心律失常与植物神经功能关系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3年中山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中山一院心内科从事临床工作,1987年中山医获硕士学位,2001年~2002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从事心律失常博士后研究。 社会兼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学组全国委员、广东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医学常务委员、广州市老年医学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心血管学会心衰学组委员。 论著:已发表包括Circul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重要SCI杂志收录文章10多篇,在国内各级专业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 专著:主编《房颤-基础到临床》100万字,参编专著5部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多次评为优秀教师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