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

三级甲等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
医院名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起源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由美、加、英等国教会按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家汇萃、盛况空前。1938年,有医学院的华大、中大、齐大组建联合医院;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医院在现址全部建成,简称华西医院。1951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1953年,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更名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2001年5月,学院/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回望历史,从1892年的西医诊所,到现在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临床医学院及医院,历代华西人通过一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建成了当今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学院/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教育部2017年一级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排名A-,中西医结合医学均排名B+;现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2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十年名列全国第二。领军人才方面:有两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高端引进人才3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1人;52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268人担任省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医疗方面,华西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医疗区占地500余亩,业务用房60余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300张,在职员工1万余人;现设成都国学巷本部院区、温江院区,全托管成都上锦南府医院(简称上锦分院);有25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46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门诊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最高日门急诊量20000余人次;有标准手术室99间,日均外科手术500余台;有核磁共振11台、螺旋CT11台、直线加速器6台、PET-ECT2台、伽玛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设备,设备总值22亿。2019年门、急诊量573.85万人次,出院病人27.90万人次,手术18.66万台次,平均住院日7.13天,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25.56%。医院持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工作,不断开拓医疗新技术,各项终末医疗质量效率指标取得明显提升,患者医疗安全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不断创新优化门诊预约体系、多学科联合门诊、通科门诊、日间手术流程等医疗服务模式,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在成人活体肝脏移植、肺癌外科和微创治疗、心脏介入治疗、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胃肠微创手术、临床麻醉、功能磁共振、核医学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教学方面,华西临床医学院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医学学府,有完整的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全院在职高级职称专家1010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15名、硕士生导师403名,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华西临床技能中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基地,临床技能训练设备设施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中心是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中国大陆首家授权认证培训基地、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亚洲首家认证教育机构、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协会(RCS)认证教育机构、首批国家级临床技能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考试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本科教育设临床医学(含5年制和8年制)、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医学6个专业/系。研究生教育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医学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全院共有博士学位点42个、硕士学位点44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自2000年开始,在中国大陆率先开展面向社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拥有2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且已经拓展到规范化住院药师、住院技师和住院护士培训;目前全院在训规培......[详细]
联系电话

028-85422114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成都市温江区永宁街道芙蓉大道三段363号

医生团队
  • 张雅捷[]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李妮[]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熊燕[]

    医生擅长

    骨科疾病、运动医学(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关节肿痛积液,滑膜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游离体,腘窝囊肿),肩关节(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肘关节僵硬,网球肘,肘关节不稳)以及腕、髋、踝关节运动损伤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运动医学博士,讲师,主治医师。擅长骨科疾病,运动医学膝、肩、肘、腕、髋、踝关节损伤与疾病诊治(半月板,韧带,骨关节炎,滑膜炎,关节内肿瘤)。主要研究方向:半月板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滑膜滑液研究。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研究2项。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专利一项,参编著作2本。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详情
  • 田龙[]

    医生擅长

    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肺癌、纵膈肿瘤等胸部肿瘤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及个体化精准治疗;胸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田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讲师,201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被评为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干部,毕业后就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参与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2篇; ...详情
  • 张兰兰[]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赵颖[]

    医生擅长

    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赵颖,女,教授,四川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1962年生,中共党员,1980年—1985年就读于华西医大医学系,1985年毕业医学学士,1985年至今: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工作。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于消化专业的各种疑难疾病:食管、胃病、 消化不良 、肝脏疾病、胆 胰疾病 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 消化不良 及 肝硬化 的诊断及治疗。熟悉掌握内镜下有关胃肠疾病的治疗方法(胃肠息肉的电凝除术、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术),以完成胃镜超过10000例,肠镜3000例。熟悉掌握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及胆总管的网篮取石术。参加了多项胃病、肝病的临床科研工作。 ...详情
  • 黄宝涛[]

    医生擅长

    医学博士,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学专委会秘书。目前从事冠心病亚专业的工作。参与多项纵向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详情
  • 刘毅[]

    医生擅长

    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等风湿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刘毅,男,主任医师,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风湿病学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现青岛大学医学院)。1993年获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北京301医院)风湿病学临床医学博士,师从著名风湿病学专家蔡醒华,施桂英教授。博士毕业后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继续从事风湿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95年破格晋升内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风湿病学临床医学博士,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年度四川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曾在芬兰国立卫生研究所,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附属特殊外科医院风湿科进行多年“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博士后究。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全国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肺间质病变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四川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医师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美国风湿病学院(ACR)会员。 曾主持多项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其中于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首次在国内开展“HLA-B27转基因鼠的建立和应用并以其为模型进行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抗原递呈机理的研究”。90-97年间的有关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临床和发病机理的研究以骨干研究者(第三完成人)获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进行的有关成人斯蒂尔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自1993-1998年间在第一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工作期间,合作开展中药雷公藤,青风藤等植物药提取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研究开发的“关节灵丸”,“骨灵丸”等中成药制剂为广大关节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对青藤碱治疗关节炎症的机理研究,发现了其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对T 细胞的激活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作用机理。 出国前在中南地区担任多项风湿病专业学会社会职务,包括中南六省风湿病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常委、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常委、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常委。 1998年应邀赴芬兰国立卫生研究所继续进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的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著名风湿病专家、国际脊柱关节病协会主席凯撒-格兰芙斯博士。首次在国际上提出HLA-B27分子的“非抗原递呈作用”的概念,并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提供依据。2001年因研究需要转赴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分子科学部进行抗DNA抗体发生机制的基础研究,其间所创立的利用激光捕获微切割技术研究脾脏生发中心B细胞发生和抗DNA抗体产生机制的方法国际上属首次报道。 2002年转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特殊外科医院风湿免疫科,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上届执行主席玛丽-科诺教授和卢米尼达-普里卡朴博士的指导下继续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所作的有关伽马二型抑制型FC受体调控机理的研究及狼疮鼠靶基因敲除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的研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研究结果已分别发表在2006年度第八期和第十二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出国后曾任芬兰微生物与免疫学会会员、美国风湿病学院(ACR,美国风湿病学会)选举会员。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论文交流,累计发表国际国内较高水平文章30余篇。获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1990年在导师蔡醒华教授领导下参与编译了国内第一部风湿病概要性著作《风湿性疾病概要》,该著作对当时刚刚起步的中国风湿病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进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项目包括:1)骨关节炎发病机理的系统生物学研究(主要对骨关节炎患者的一级,二级亲属进行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对照研究以发现其易感基因和病理靶点);2)抑制性Fc受体的调控机理以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复合物型风湿病的病情干预作用的研究;3)青藤碱对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及调控机理的研究。在研课题:1)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研究》;2)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干预的研究》;3)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综合治疗的研究》;4)四川省卫生厅重点研究项目《骨关节炎与大骨节病“致病因子”的免疫组学比对研究》;5)四川省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激活型和抑制型FcR平衡对DC致耐受性的影响及在SLE发病中作用的研究》;6)四川省人事厅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免疫复合物相关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靶向干预措施的研究》;7)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发展与研究基金《靶向表达FcγR......详情
  • 魏家富[]

    医生擅长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诊治,心衰,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李亚伦[]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