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医院名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建于195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目前,在岗职工6226人。截至2020年9月,医院平均开放床位数2264张。医院设有37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有34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7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青年领军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1人、3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0人。   北医三院脊柱外科是国内最强的学科,生殖医学中心的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是国际最大之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最早成立、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北医三院已跻身国内三甲医院第一方阵。医院拥有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妇科、产科、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为国家产科专业、国家康复医学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   十多年来,北医三院门、急诊量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2019年,服务门诊患者422万余人次,急诊患者30余万人次,出院患者近14万人次,完成手术7.6万例次。平均住院日为4.96天/人次。在北京市DRGs(疾病诊断相关组)综合评价中,北医三院各项主要管理指标达先进水平。在北医三院出院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全国各地。   北医三院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作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每年有近800名医学生、5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同时,承担着1500余名进修医生和近400名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每年有100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北医三院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1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妇产疾病;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辅助生殖;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脊柱疾病研究、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心血管受体研究、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疾病、眼部神经损伤重建保护与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及转化;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出生缺陷防控、冠心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仿生钛骨科内植入物。   截至2019年底,北医三院34个学科146人次担任中华医学会等主系列学术团体二级分会副主委以上任职;17个学科44人次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杂志副主编以上任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团队获颁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北医三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李蓉教授牵头的“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策略研究”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樊东升教授牵头的“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敖英芳教授牵头的“解析与重塑软骨组织修复再生微环境的基础研究”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敖英芳教授牵头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姜辉教授牵头的“无精子症诊治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及示范推广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闫丽盈研究员获得第二十二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近年来,医院集团化工作稳步推进。机场院区作为医院近年来首个专业设置较齐全的直属分院区, 探索实行垂直管理模式。不仅实现平稳过渡,一年来发展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9 年 5 月,医院与兵器工业北方置业集团签订协议,将整体移交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医院将充分借鉴接管和运营机......[详细]
联系电话

010-82266699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医生团队
  • 冯云(干眼门诊)[]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冯云 主任医师,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专业特长在各类角膜病眼表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擅长各类角膜移植手术,白内障手术,复杂前节重建,角膜内皮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移植术以及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等,已是全国知名的角膜移植方面专家,并在角膜内皮移植,深板层移植,眼外伤和复杂化学伤角膜重建方面有突出优势。科研方面主修组织工程重建,干细胞药物治疗,新型载药装置,眼表微量检测,已授权专利一项。;角膜及眼表病专业,主修难治性干眼,免疫性眼表疾病,化学伤,角膜干细胞研究及组织工程化角膜的体外重建,多次参加国际会议有大会发言,并获大会travel grant。熟悉各种组织工程化角膜体外重建以及角膜缘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体外培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和多项院内基金,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级基金一项。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2009年获国际眼科视觉研究协会(ARVO)“travel Grant”;2011年获世界眼科理事会(ICO)“国际访问学者奖学金”,2018年亚洲角膜病协会educational grant;亚太外伤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医师;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1990年-1996年:北京八中 1996年-2001年:北京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临床七年本硕连读) 2001年-200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005年-200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 2018-8至现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2) 2013-9至2018-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3) 2007-9至2013-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4) 2003-9至2007-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住院医师 2009年获得国际眼科及视觉学术大会(ARVO) travel grant奖 2011年国际眼科协会ICO(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fellowship奖学金获得者 2019亚洲角膜病会Asian corneal society educational grant 第20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暨第30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APAO)优秀论文奖 第21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优秀论文奖 第24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优秀论文奖 2017年中国眼视光英才计划“明日之星”获得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青年医师,青年科学家,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因健康快车喀什站的出色工作获国家卫计委通报致函表扬 2017年胡润好医生眼科上榜 2019年国家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10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青年医师 2014年北医三院“青年科学家” 2015年北医三院“医疗优秀奖”三等奖 ...详情
  • 冯云[]

    医生擅长

    诊治角膜病、白内障,化学伤、干眼症、翼状胬肉、角膜移植、羊膜移植、结膜移植、眼外伤和糖尿病眼病。在各类角膜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擅长各类角膜移植手术,白内障手术,复杂前节重建,角膜内皮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移植术以及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冯云 主任医师,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专业特长在各类角膜病眼表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擅长各类角膜移植手术,白内障手术,复杂前节重建,角膜内皮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移植术以及角膜移植联合玻璃体切除等,已是全国知名的角膜移植方面专家,并在角膜内皮移植,深板层移植,眼外伤和复杂化学伤角膜重建方面有突出优势。科研方面主修组织工程重建,干细胞药物治疗,新型载药装置,眼表微量检测,已授权专利一项。;角膜及眼表病专业,主修难治性干眼,免疫性眼表疾病,化学伤,角膜干细胞研究及组织工程化角膜的体外重建,多次参加国际会议有大会发言,并获大会travel grant。熟悉各种组织工程化角膜体外重建以及角膜缘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体外培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和多项院内基金,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级基金一项。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2009年获国际眼科视觉研究协会(ARVO)“travel Grant”;2011年获世界眼科理事会(ICO)“国际访问学者奖学金”,2018年亚洲角膜病协会educational grant;亚太外伤协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医师;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1990年-1996年:北京八中 1996年-2001年:北京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临床七年本硕连读) 2001年-200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005年-200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 2018-8至现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2) 2013-9至2018-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3) 2007-9至2013-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4) 2003-9至2007-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住院医师 2009年获得国际眼科及视觉学术大会(ARVO) travel grant奖 2011年国际眼科协会ICO(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fellowship奖学金获得者 2019亚洲角膜病会Asian corneal society educational grant 第20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暨第30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APAO)优秀论文奖 第21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优秀论文奖 第24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优秀论文奖 2017年中国眼视光英才计划“明日之星”获得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青年医师,青年科学家,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因健康快车喀什站的出色工作获国家卫计委通报致函表扬 2017年胡润好医生眼科上榜 2019年国家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10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优秀青年医师 2014年北医三院“青年科学家” 2015年北医三院“医疗优秀奖”三等奖 ...详情
  • 邢凤霞[]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邵敏杰[]

    医生擅长

    擅长细胞学的遗传咨询与诊断,染色体疾病的遗传咨询与风险评估,产前诊断与咨询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张东霞[]

    医生擅长

    肩 膝 肘 腕关节的术后康复指导与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张东霞,康复治疗师,擅长运动损伤的康复。 ...详情
  • 姚中强[]

    医生擅长

    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抗磷脂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等风湿病的妊娠期哺乳期处理 ...详情

    从业经历
    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从1995年~2006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与一项国家863课题“自身免疫病诊断芯片的研制”、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LA-DRB1特异性抗原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分子机制的研究”及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HLA-DRB1相关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试验研究”等4项课题研究。副主编《风湿免疫病705问》,参加编写临床免疫学、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表格式风湿病学等多部著作,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详情
  • 钱瑞琴[]

    医生擅长

    1.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减轻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肿瘤患者所伴有的抑郁、焦虑状态。 2.对呼吸、消化系统癌、乳腺癌、妇科等常见肿瘤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3.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抑郁焦虑状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硕士、教授、博士导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二门诊部中医科 教授。 197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医系,1986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室硕士学位。曾两次到日本出国访问学习。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教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研究及中药药理研究40余年。先后承担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北京大学985课题、卫生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开发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以及科技部973项目。已培养毕业博、硕士研究生多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科研及临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曽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学位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委。 ...详情
  • 张爱华_346381[]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刘仲奇_222952[]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张喆[]

    医生擅长

    冠心病的微创治疗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重症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主动脉夹层与马凡氏综合症的外科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张喆 主任医师 教授 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 专业特长临床方面以心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及主动脉外科为主要特色,在冠心病外科领域,已完成不停跳心脏搭桥手术2000余例,成功率达95%,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擅长治疗复杂与重症冠心病患者,如合并终末期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与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等,完成国内首例心室辅助装置下冠脉搭桥+室壁瘤成型手术。同时,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应用于急危重症救治,建立并完善了我院ECMO救治体系与团队,2009年成功救治北京市首例H1N1产妇,2013年成功救治心肺复苏2小时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介入封堵治疗,尤其在经胸超声心动引导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方向为国内领先,并完成我院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I)。在朱俊明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我院多项首例主动脉外科手术:巨大胸主动脉瘤手术、全胸主动脉替换手术、主动脉颈弓动脉瘤手术、巨大双侧髂动脉瘤手术,目前所完成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率100%。作为学科负责人与骨科、眼科、妇产科与生殖中心专家建立多学科治疗团队,帮助马凡氏综合征患者一站式解决脊柱侧弯、晶状体脱位、妊娠合并主动脉瘤与试管婴儿等临床疑难杂症。专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与先天性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立志于通过基因检测与分子治疗等先进方式,减少与控制主动脉疾病的致死率。同时与中国篮球协会与中国国家篮球队合作,进行高水平运动员的心血管意外及猝死的防治工作。近年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研究心脏辅助装置的血流动力学数学与力学变化,目前主持并参与国家十三五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与北京大学交叉学科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国际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主译著作2部,参编、参译著作4部。目前是中国自主研发“久安人工心脏”项目主要临床负责人。张喆,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外科学系主任,心血管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北医三院医务处副处长、医院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院长与党委办公室主任,现任北医三院延庆医院副院长,北医三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兼支部书记。 1998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先后师从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全军心血管外科主任委员肖颖彬教授,与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主任委员万峰教授。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工作。2011-2019年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哈佛大学麻省总院与克利夫兰心脏中心学习。师从美国著名人工心脏专家Frank.Pagani教授,接受高级心室辅助装置与心脏移植培训。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类)优秀指导教师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类)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大学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医科类)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大学第十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医科类)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十七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优秀青年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年学术骨干,学术后备人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疑难危重诊治一等奖、医疗安全管理奖二等奖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