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单位,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首个省级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院发挥中医智慧、贡献中医力量,派出医护人员、检验技师驰援湖北、香港奋战抗疫第一线;派出科研攻关团队前往武汉,开展武汉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方药研究。 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7.4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2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75名、硕士生导师166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详细]
联系电话

020-36591912,020-3659122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医生团队
  • 罗伟东[]

    医生擅长

    擅长疾病 四肢损伤、运动创伤、骨折不愈合、四肢疼痛等 ...详情

    从业经历
    罗伟东,男,主治医师,200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并留校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2010年获得骨伤科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骨折常见病等从理论到实践均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参与省级课题一项,省中管局一项,校级课题一项,第一或参与发表科研临床论文共9篇。 ...详情
  • 王聪慧[]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姜自伟[]

    医生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姜自伟,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中医师,中共党员,2007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2013年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中医药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工作近10年。对四肢骨折,软组织损伤,畸形,骨折不愈合等创伤疾病的治疗有深入研究。能够熟练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处理肢体骨折,特别是对儿童骨折的中医药治疗较为熟悉。工作以来,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7项。 ...详情
  • 黎鹏[]

    医生擅长

    所有常见肿瘤等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黎鹏,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详情
  • 谢丹[]

    医生擅长

    发挥中医药在乳房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应用中药内服外用及针推治疗乳腺增生,预防增生恶变;缓解乳腺癌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癌症复发,疗效独特。此外擅长应用现代诊断技术,发现早期乳腺癌。熟练开展乳腺良性肿物的微创手术,乳房恶性肿瘤手术,乳房假体再造及背阔肌转移再造手术。年均手术500多台。 ...详情

    从业经历
    谢丹,女,主任医师,教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七年制专业,2006年获中医外科博士学位。专注于乳房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年。 业务专长:熟练开展了乳房良性肿物微创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及乳腺癌根治后乳房再造等多种手术。至今已经完成各类乳房手术50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发扬中医优势,应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缓解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临床效果良好。擅长于应用影像学检查及各种定位穿刺技术发现并诊断早期乳腺癌;根据疾病性质及病人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病人获得更好的疗效并最大限度规避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委员。 科学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厅乳腺癌临床研究项目2项。重点研究如何将中医时辰理论应用到乳腺癌的治疗中以提高化疗效果并降低化疗毒副作用,以及如何应用中药逆转化疗耐药以提高乳腺癌化疗的疗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篇。 参与编写《现代乳腺肿瘤学》及《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详情
  • 吴玉生[]

    医生擅长

    胸腹部肿瘤、肺癌等放化疗的中医治疗、康复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一肿瘤科吴玉生教授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专业,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肿瘤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吴玉生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肿瘤学医教研工作,先后于1991年和2001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和介入科专业进修,1996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肿瘤科进修,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对肺癌、肝癌、鼻咽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有较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临床上能熟练运用中药对常见恶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对化疗加中药的临床运用以及运用中药对患者手术后、放、化疗后的调理有较深的造诣,临床疗效佳,深得同行和患者的称赞。先后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和参编《常见肿瘤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等专业著作5部。主持“肺癌痰瘀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课题为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参与国家科技部“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的治疗方案研究”等各级课题3项。 ...详情
  • 刘华[]

    医生擅长

    擅于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小儿疑难杂症,对于儿童哮喘、慢性咳嗽、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矮身材、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厌食、疳积、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擅于运用外治法治疗儿童常见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刘华,女,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主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生长发育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健康调理。擅于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小儿疑难杂症,对于儿童哮喘、慢性咳嗽、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矮身材、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厌食、疳积、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擅于运用外治法治疗儿童常见疾病。 ...详情
  • 刘蓬[]

    医生擅长

    耳鸣、耳聋、眩晕、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失眠、慢性胃肠炎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刘蓬,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客座教授、创新实践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全科与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兼耳鸣眩晕研究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耳鸣学组副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分会耳鸣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分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及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分卷》主编,“十一五”规划研究生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副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听力言语康复科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等。 从事中医耳鼻喉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先后任职于湖北中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擅长运用中医整体调节的方法治疗耳鼻喉科及全身性疑难病,尤其对于耳鸣、耳聋、眩晕、中耳炎、鼻炎及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肠炎、失眠、肥胖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近20多年来潜心于耳鸣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发表了20余篇耳鸣系列研究文献,提出了一些原创性的独到见解,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耳鸣诊疗观——醫师疗法,引起了业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经多年研究所提出的耳鸣严重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成为国内中、西医界共同推荐的疗效标准。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在报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60多篇,主编及参编专著、教材16部,指导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余名。 ...详情
  • 王舜杏[]

    医生擅长

    眼表疾病、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底病。 ...详情

    从业经历
    王舜杏,女,广东澄海人,1957年5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眼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专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眼科内眼、外眼疾病,尤其对眼表疾病、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底病等疾病较有研究;特长于眼睑的整容美容的手术治疗,上睑下垂之内外联合切口提上睑肌缩短术、眼袋切除美容术的临床疗效佳。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眼底损害与屈光度的关系》等学术论文近30篇;已出版《中医眼科诊疗学》、《常见眼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等专著7部,还参与多部中医五官科学眼科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证候特征研究》等部(省)、校级课题10项。《后巩膜增强术对眼内压的影响》获199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论文奖,《后巩膜加固术配合中药防治高度近视》获200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和2003年广东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详情
  • 郜洁[]

    医生擅长

    不孕症,自然流产,月经失调,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郜洁,女,副主任医师,擅长自然留流产,不孕症,宫外孕等妇科疾病的诊治。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