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单位,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首个省级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院发挥中医智慧、贡献中医力量,派出医护人员、检验技师驰援湖北、香港奋战抗疫第一线;派出科研攻关团队前往武汉,开展武汉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方药研究。 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7.4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2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75名、硕士生导师166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详细]
联系电话

020-36591912,020-3659122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医生团队
  • 谢桂权[]

    医生擅长

    肾病、内科杂病、男科 ...详情

    从业经历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曾担任肾病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肾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广东省、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监定专家,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中山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岭南著名中医肾病专家。 谢教授从医从教45年,他治学严謹、虚心好学、务实求精、医德高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坚持长期在临床一线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研究生毕业后,重点致力于中医内科肾病研究,是一附院肾内科创始人。专业方面,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病、内科疑难杂病、男科病的研究,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深受国内外患者好评,被誉为“护肾天使,肾病克星”。求医者除国内(包括港澳台)外,还遍及东南亚、欧洲。近40多年来,主编、参编《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调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断治疗学》、《现代中医肾脏病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专著、教材共13部。在《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82篇。主持、主要参与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局等各级课题共12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二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主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共25人。指导中山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1人。 ...详情
  • 蔡瑶瑶[]

    医生擅长

    洁牙、X光照片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辛昕[]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符惠燕[]

    医生擅长

    胃食管返流、胃肠炎、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 ...详情

    从业经历
    符惠燕,女,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外感发热、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等。 我是符惠燕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洪创雄[]

    医生擅长

    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酒精中毒引起的心脏病 ...详情

    从业经历
    洪创雄,男,主任医师,教授。1966年10月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学会广东省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0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西药中第二学士学位班,并获第二学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0年12月应马来西亚中医学院的邀请到马来西亚讲学;2003年8月到2004年1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公派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2004年2月到2004年12月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广东省心血管疾病医院)进修学习。 从1990年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经10多年。在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篇,参加和主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五项,参与二百多万字的巨著《中医内科五脏病学》所编写工作。 在1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不断的探索和进取,能熟练掌握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倾斜试验,心室后电位,心向量检查,运动平板试验,食道调搏,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等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酒精中毒引起的心脏病,毒品中毒引起的心脏病方面有相当的研究和一定的造旨。特别在抢救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危象,心脏骤停等方面有独到的造诣。在1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以问题导入式和临床症状和体征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详情
  • 刘诗怡[]

    医生擅长

    内科危重急症及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蔡小丽[]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冯存伟[]

    医生擅长

    头痛、神经、眩晕、脾胃、癫痫 ...详情

    从业经历
    冯存伟,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原医技科主任,1970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名老中医钟耀奎专家的学术经验继承人,1995年经考评合格准予出师,现在本院从事中医内科的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师承钟耀奎教授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内科,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及肝病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对头痛证、眩晕证、脑血管病、癫痫,以及各种肌病、神经系统的先天或遗传性疾病、肝炎等证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在临床充分发挥中医理法方药的特点,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进行辨证论治。曾参与《中医内科学》的编写,并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了“钟耀奎教授学术思想初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治疗”、“鼻腔给药对脑血管机能不全33例脑电图变化疗效观察”、“头痛证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电地形图的关系--附300例脑电地形图的资料分析”等文章以及一批医案、病例的分析。曾参与研究的肝友胶囊以及广东名老中医电脑诊治系统曾分别获得广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详情
  • 李佳殷[]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彭锐[]

    医生擅长

    临床擅长运用体质学说辨证治疗心血管病、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全国名老中医张伯礼院士、广东省名中医吴伟等,融合内科各家之长,精于临床辨证,病机把握准确,临床善用对药,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双心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脾胃系疾病(肝病、胃炎)、呼吸疾病(顽固性咳嗽)、肿瘤(放化疗术后)深得患者好评,并在中医药养生(养生丸剂、膏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康复(心脑血管康复)领域有独特见解,编制《彭氏养生功法》(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康复功法),多年习练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对养生气功有独到体会。 ...详情

    从业经历
    彭锐, 男,副教授,医学博士。广东省名中医师承继承人,广东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分会会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及内科其它疑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血脂异常及内科疑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中西医疗效。曾经远赴非洲担任无国界医生工作,在非洲塞舌尔维多利亚医院担任内科医师诊疗工作,得到当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接见和好评,并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目前负责外国留学生全英班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中医内科教学组组长,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4一项,主持校级课题3项。在《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新中医》《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学报》《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总计10余篇。参编论著4本。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