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单位,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首个省级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院发挥中医智慧、贡献中医力量,派出医护人员、检验技师驰援湖北、香港奋战抗疫第一线;派出科研攻关团队前往武汉,开展武汉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方药研究。 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7.4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2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75名、硕士生导师166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详细]
联系电话

020-36591912,020-3659122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医生团队
  • 王慧颖[]

    医生擅长

    月经病、带下病及妇科杂病 ...详情

    从业经历
    王慧颖,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月经病、带下病、妇科杂病。 ...详情
  • 宋红[]

    医生擅长

    更年期综合症、药物流产 ...详情

    从业经历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学士学位西医班中医专业,有较好的西医及中医基础理论,从事妇产科临床及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用中西医技能治疗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计划生育、月经病、妇科生殖系统炎症盆腔炎、阴道炎及更年期综合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 从事计划生育手术二十余年,有丰富的各类计划生育手术经验,施行上环、取环、人工流产、绝育术、钳刮术等上万例临床手术,无一医疗事故及差错发生。自1999年参加中山医科大学性激素替代疗法学习班后,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绝经综合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深受患者的欢迎。 近年从事妇产科B型超声诊断工作,能熟练应用彩色及黑白超声对妇科各类疾病、肿瘤进行诊断及治疗。 参与 《中西医妇科新理论新技术》、《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学与内分泌学》、《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百问百答》、《绝经期与老年妇女疾病百问百答》、《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战技巧.中医妇科学》等书的编写,主持与参加多项妇科科研课题,并曾发表过多篇临床及教学科研学术论文。 ...详情
  • 曾蕾[]

    医生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擅长病理性肥胖、病理性痤疮的管理与治疗,主要从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详情

    从业经历
    曾蕾,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广东省名中医、珠江学者罗颂平教授及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陶莉莉教授,是岭南罗氏妇科后备传承人,主要从事多囊卵巢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优生优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整合生殖医学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医师协会青年医师分会常委。擅长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及反复自然流产等诊治。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病理性肥胖,病理性痤疮的治疗较有心得。擅长试管前调治提高受孕率,同时主张积极保胎。在教学方面,曾获得最受欢迎任课老师、优秀临床带教老师等称号。先后两个作品获得2016年度广州市十大优秀科普微视频奖励,同年获得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制作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模拟教学师资团队的骨干成员,是中医住院医师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考官。 ...详情
  • 宋阳[]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黄英赪[]

    医生擅长

    发热咳嗽、胃痛、胃肠炎、眩头痛失眠、泌感等疾病晕 ...详情

    从业经历
    黄英赪,副教授,擅长发热咳嗽、胃痛、胃肠炎、眩头痛失眠、泌感等疾病晕。 ...详情
  • 郭姣[]

    医生擅长

    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治内、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病 ...详情

    从业经历
    郭姣,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脂代谢三级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广东高层次人才“千百十工程”“十”级(国家级)重点培养教师;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负责人,十届政协广东省特聘委员,广东省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荣获广东省第十届丁颖科技奖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从事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全科专家。兼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香港中药学会顾问等。临床擅长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治内、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病,用中医药防治内分泌、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的中医药防治。在中医食疗、养生、保健、治未病方面也颇有建树,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诊余通过网站、巡回讲座、义诊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普及推广中医药食疗、养生、保健知识,多次应邀在广东省科学馆等多个单位和相关部门、院校等进行健康专题讲座。 曾赴美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医院及大学访问及学术交流;多次以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或特邀代表身份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及其创新药物研发。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中药复方防治高脂血症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5项,其中一项以880万元转让。主编国家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医药营养学》、《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营养治疗学》3部,香港大学教材《中医营养学》,参编国家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3部,专著1部;获省级教育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详情
  • 宋雅芳[]

    医生擅长

    宋雅芳,女,河北省曲阳县人,1968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博士后。200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神经肌肉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2项,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研究课题1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主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国家十一五 ...详情

    从业经历
    宋雅芳,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研究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次。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神经肌肉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临床注重辨证论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 ...详情
  • 易玮[]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俞晓艺[]

    医生擅长

    白内障、青光眼及眼底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复杂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激光治疗。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裂孔、严重眼外伤等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至今已在三甲医院眼科工作近20年。硕士获“研究生标兵”称号毕业于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博士师从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眼科主任陆晓和教授。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广东省眼健康协会理事,江门市伤残鉴定委员会评委,江门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评委等职务。曾参加完成“首届眼科医师国际进修班课程”,曾赴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进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师从于眼底外科主任吕林教授。精通各类内眼手术及激光治疗,包括各种复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治疗、眼外伤修复、屈光不正矫治、眼部整形等,尤其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开展了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先进技术。已主持及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在SCI及国内外专业核心杂志发表论著20余篇。 ...详情
  • 胡银桂[]

    医生擅长

    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及口腔修复工作,擅长拔牙、补牙、镶牙。 ...详情

    从业经历
    胡银桂,女,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擅长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及口腔修复工作,擅长拔牙、补牙、镶牙。工作认真细致,对患者负责耐心。 出诊时间:一、二、五全天(具体出诊时间按照当时科室安排)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