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单位,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首个省级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院发挥中医智慧、贡献中医力量,派出医护人员、检验技师驰援湖北、香港奋战抗疫第一线;派出科研攻关团队前往武汉,开展武汉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方药研究。 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7.4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2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75名、硕士生导师166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详细]
联系电话

020-36591912,020-3659122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医生团队
  • 王黎[]

    医生擅长

    养生方面:传承中医养生智慧,诠释内养心神、外养形体的形神合一养生观。运用中药、针灸和药膳开展了中医体质养生、四季养生及女性不同生理时期养生,并中药、经络养生及心理养生相结合,调理各种亚健康体质。 治疗方面:颈椎病、腰腿疼、头痛、风湿病、面瘫、肩周炎、荨麻疹、湿疹、胃脘疼、泄泻、便秘、失眠、咳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甲状腺机能失调、慢性咽炎、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不育不孕等疑难杂症及中医针灸美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教授,《黄帝内经》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卫视“健康有道”栏目、广东公共频道“膳食计”、深圳娱乐频道“食客养生堂”主讲专家。从事中医、针灸临床30多年。广东省自然疗法学会健康及食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针灸学会减肥及内分泌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世中联内经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常委。 ...详情
  • 刘煜德[]

    医生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糖尿病、中风、头痛、眩晕等病症。 ...详情

    从业经历
    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届七年制本科硕士班,2005年获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痰瘀血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计算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高血压、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 ...详情
  • 邵瑛[]

    医生擅长

    擅长运用小儿推拿结合药物治疗儿科常见病,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失眠、妇科杂病、现代人亚健康等方面。 ...详情

    从业经历
    邵瑛,副主任医师,硕士。199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八年来,一直从事推拿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工作。擅长运用推拿等多种疗法治疗头痛、颈椎病、及痛经等妇科杂病。此外,在小儿推拿方面有较深厚的理论认知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如婴幼儿腹泻、便秘、发热、疳积 、厌食、脑瘫等有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小,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在职期间,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推拿学方面专著两本,近40万字,副主编及参编推拿针灸方面专著近十部。主持校级课题2项,研究推拿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和小儿疳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详情
  • 李迎春[]

    医生擅长

    鼻窦炎、嗓音疾病、咽喉炎等 ...详情

    从业经历
    李迎春,女,1976年出生,江西宜春人,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 199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本校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谢强教授,200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从事耳鼻咽喉科学的医教研工作。2012年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杏林人才,师从邱宝珊教授。曾多次在国内多家医院进修学习,对嗓音疾病、鼻科疾病有深入研究,特别擅长以中西医综合疗法特别是针灸疗法治疗以上两科疾病。教学工作,参加研究生、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协助指导博士生1名,硕士生6名,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受学生欢迎的优秀任课老师,获临床教学观摩三等奖;参加课堂教学,授课班种包括七年制硕士、中医本科班、针灸推拿班等,曾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课堂教学观摩三等奖;科研工作,现主持厅级、局级、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省厅校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9篇,参与编写教材等论著2部。 学术职务: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学会委员。 医疗特长:擅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嗓音疾病、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耳鼻喉科第5诊室 联系电话:020-36591307 ...详情
  • 钟鸣[]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彭万年[]

    医生擅长

    糖尿病、甲亢、心脑血管、内科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彭万年,男,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一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质量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特别是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协导博士研究生6名、指导和协导硕士研究生12名。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伤寒论选读》编委;《现代中医治疗学》常务副主编;《海内外中医药专家临证经验集成》主编。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甲亢、心脑血管疾病及肝病、肾病等疑难病证。积极进行临床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效果良好,受到海内外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主持国家十五规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主持和参与部省级及校厅级科研课题多项。并先后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发表论文60余篇。海外医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编写研究生等教材及撰述医著10余本计二百余万字,其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一等奖;在糖尿病的防治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症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抢救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在抗击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中,坚持在第一线救治病人,取得一定成绩。获广东省委、省政府荣记三等功;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个人称号等嘉奖。多次出访美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与欧洲、澳洲、日本、韩国、朝鲜等相关国家的医药学术交流。门诊出诊时间:周一晚上,周五下午,第一附院名医门诊1号、2号诊室。 ...详情
  • 赵锋利[]

    医生擅长

    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失调。 ...详情

    从业经历
    赵锋利,男,重症监护中心副主任医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92级本科、97级硕士、2000级医学博士,200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在本院从事危急重症临床及科研工作。性喜钻研,做事认真负责,对医疗业务精益求精,诊疗患者耐心细心,参加工作以来坚守医疗岗位,成功参与多次大型抢救,作出一定成绩。作为主研者主持省厅级课题4项(前三名),协助组织编写中西结合急危重症方面著作3部,担任分科主编、编委及总主编助理等,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著作奖”(三等奖,排第三名)一次。目前的主要专业方向是“心肺脑复苏”和“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对内科杂病亦有一定研究,门诊擅长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失调、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详情
  • 许鑫梅[]

    医生擅长

    擅长: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肝胆胰腺炎及老年病等。 ...详情

    从业经历
    许鑫梅,女,主任医师,教授,1995年起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分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新中医》杂志常务编委,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至今。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留校内科教研室从事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从教近40年来曾担任医疗系本科、针灸系、硕士研究生班、西学中班及教师进修班等的教学工作,主讲《中医内科学》及有关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方面的专题讲座,在授课中贯彻教学大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而深受学员好评。培养了一批医学科技工作者,不少人已成为高级专门人材。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一直坚持病房的工作,从1975年起同时开展专科门诊工作,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不断探索,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疗效显著,尤擅长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肝胆胰疾患及老年病等。在诊疗工作中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药物与综合治疗相辅相成,药物与药膳互补,重视脾胃病从肝论治,注意心理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在诊疗工作中耐心倾听病人述说,并予以恰当解释,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门诊的工作中受到了病人的好评。1975年起从事脾胃(消化)病的科研工作,其间主持或参与研制了胃肠宁、胃炎消、肠炎灵、消胀片、健脾养荣片及清幽漱口液等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广大病员的欢迎。 ...详情
  • 郭佳莹[]

    医生擅长

    失眠、眩晕、便秘、痛证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刘安平[]

    医生擅长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上消化道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详情

    从业经历
    刘安平,男,内科专业教授、主任中医师,血液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委员、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疑难病专业委员委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1983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广州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从大学毕业迄今,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的理论造诣,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较早的医学博士之一,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上消化道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血栓性疾病以及肝炎、胃肠道疾病等内科杂病有较好疗效。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级别的科研课题。有关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级别的科研成果奖。是《南方都市报》行家专版、《广东科技报》、《家庭医生》等国内著名报刊与网站的专栏作家。主要科研论文有:《919糖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紫癜灵治疗慢性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药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危机与对策——中医教育改革方略》,《中医、传统及其他,从概念疏理到理论重建》,《心肺脑复苏新进展》,《中医药理论的现代语言转型——中医药学术语言的规范化探讨》,《社会发展与儿童心理问题》,《几首常用清热方的药物及功效比较》,《中国医学之生命观》,以及《邓铁涛教授的学术精神与文化渊源等》。参与编写的著作主要包括《中西医结合急症治疗手册》、《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中医五脏病学》、《慢性肠炎的调养》。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