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大肠镜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一届营养管道学组组长,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澳门胃肠肝病学会学术顾问,亚太结直肠癌工作组成员(参与亚太结直肠癌筛查共识意见的讨论和制订),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广州市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心专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专家团专家,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健康科普专家,家庭医生在线医学委员会委员。 【学习及工作背景】 医学本科基础课程学习: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82~1985 医学临床见习: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86 医学临床实习: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987 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1998~1999 现代内镜培训: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内镜中心访问学者:2004~2005 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与微创治疗研讨:香港微创中心:2007 住院医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1987~1995 主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2003 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2007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消化科:~现在 【学科专长】一直在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工作,对各种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10多年来专注于消化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工作,娴熟操作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和超声内镜进行内镜诊断与治疗,受检者痛苦少。曾接受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和曹世植消化内镜基金会(DR. WILLIAM CHAO DIGESTIVE ENDOSOCPY FOUNDATION LIMITED)基金资助,在引领治疗内镜潮流的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现代治疗内镜培训,并参与过香港微创中心关于早期消化道癌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培训。擅长于不需开腹手术的内镜下微创手术以治疗胃肠道息肉、胃肠道黏膜下肿瘤、早期消化道癌、胆胰管病变包括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壶腹部癌,以及各种消化道出血性、阻塞性、狭窄性病变,包括各种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等。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科研工作】研究方向集中在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及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技巧上。主持和参与7项科研课题研究,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科普文章40多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粤府证:【2005】2418号;证书号:2004-医-3-005-R04)。 主要基金课题: 1. 李初俊, 曾志荣, 郑朝旭, 崔毅.早期胃癌的诊断与微创治疗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0501004)). 2. 李初俊, 何瑶, 胡品津, 曾志荣, 胡胜, 陈为.IL-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关系的研究,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02176). 3. 刘思纯, 李初俊, 袁育红, 崔毅, 陈为, 胡品津. 肝硬化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氨和肝性脑病影响的研究,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9827808) 4. 胡品津, 林金坤, 陈旻湖, 张晓光, 李初俊, 陈白莉, 陈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容受性改变及其与症状关系的研究, 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001342). 【奖励和荣誉】 1. 李初俊. 功能性胃肠病及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粤府证:[2005]2418号;证书号:2004-医-3-005-R04). 2. 胡国亮, 李初俊, 郑文兰, 姚斌, 曾勉. 在内科实习中强化临床思维训练的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2000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3. 胡国亮, 李初俊, 郑文兰, 姚斌, 曾勉. 《内科学》教学的管理与实践, 中山医科大学1997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 2009年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首届“十佳员工” 【科研文章】 1. 李初俊, 崔毅, 黄颖思等. Pre-cut技术在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中国消化内镜, 2008, 2(3): 19-23 2. 李初俊,潘新智.如何实现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的成功转变.中国消化内镜2008;2(3):4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