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院区)(广州市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院区)(广州市儿童医院)
医院名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院区)(广州市儿童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市妇儿医疗中心”)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婴医院、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整合而成,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连续10年进入百强,儿外科位列全国第4、儿内科位列全国第6,儿外科及儿内科均荣登“华南地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榜首。2020年9月,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同意,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2021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列为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 市妇儿医疗中心在广州市城市中心区域设有四个院区,核定床位数1400张,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的将优质儿科医疗资源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2017年,广州市政府分别在南沙区和增城区批准用地54,536平方米、219,970平方米,用于支持市妇儿医疗中心新院区建设,计划新增床位约1700张。其中增城新院区预计2022 年竣工,南沙新院区预计2023年竣工。2020年12月,市妇儿医疗中心与花都区政府签署花都院区合作建设协议,项目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计划设置床位800张。 市妇儿医疗中心专科设置齐全,2021年门急诊量约469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13万人次,年手术量9.6万台次,分娩量2.8万人次,重点辐射湖南、湖北、广西等中南地区省份。目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临床重点专科7个,是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二批重点建设医院,在儿童介入治疗、低龄低体重先心手术、儿童罕见病精准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病早期产前诊断、胎儿医学等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雄厚实力。 市妇儿医疗中心拥有国际标准的百万级生物自动化库,运行成熟、独具规模的实体儿科研究所,建立了广东省儿童早期发展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东省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项目)和全世界规模最大之一的妇幼队列研究平台,在出生队列、儿童专病队列、生物样本库建设以及儿科医疗健康大数据整合利用、儿童重大疾病相关防控战略研究等方面,一直处于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市妇儿医疗中心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4项,全年获各级科研立项219项;发表SCI文章322篇;其中10分以上SCI论文21篇。 市妇儿医疗中心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费城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堪萨斯儿童慈善医院、美国国立儿童医院等15家国际一流高校和医院缔结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在诊疗技术交流、特殊病例诊治、人才培养、妇幼健康研究等方面搭建了重要平台。...[详细]
联系电话

020-8188633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9号

医生团队
  • 吕回[]

    医生擅长

    新生儿肺炎、黄疸、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症、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吕回,男,儿科主任医师,信息科科长,1964年1月生。广州市儿童医院科研教学科科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学习与工作经历2005年11月-2006年1月,美国Illinois州Advocate Hope Children’s Hospital,访问学者1991年 8月至今,广州市儿童医院1988年9月-1991年7月,中山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8月-1988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医师1980年9月-1985年7月,江西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社会职务广东省围产医学会常务委员《现代临床医学与生物工程学杂志》常务编委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 专家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 专家广东省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卫生厅) 广州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广州市科技局)擅长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危重病的抢救。熟练掌握新生儿疾病的诊治,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对于新生儿肺炎、黄疸、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症、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婴儿呼吸机的使用、高频震荡通气技术、NO吸入的应用、全部换血技术、危重新生儿转运技术等,对于危重新生儿的诊断、监护及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成果: 近年主持科研项目《早产儿血清胆红素高危值研究》(广州市科技局)《缺氧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新生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 mRNA的表达和意义》(广东省卫生厅)《缺氧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新生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 mRNA的表达和意义》(广州医学院)《缺氧诱导因子1小干扰RNA治疗新生鼠缺氧再灌注肺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广州市卫生局)近年来发表论著咳嗽、发热、气促、发绀,小儿急救医学,2003,10(1):62-6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电解质变化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4,11(6):373缺氧缺血肺损伤新生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 mRNA的表达和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早产儿血清胆红素神经损害高危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906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早产儿胆红素神经损害的意义,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807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意义,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235新生儿肺部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表面活性蛋白A的检测及意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20( 7) :418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机制,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5月参编论著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儿科疑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2年新生儿诊疗手册,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0年医药新进展,广东省科技出版社,1999年...详情
  • 陶莉[]

    医生擅长

    新生儿的治疗抢救;危重新生儿救治、早产儿的管理、新生儿机械通气、新生儿转运等。...详情

    从业经历
    女,副主任医师,广州市医学会新生儿学组成,1996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儿科医学系,2004年获得广州医学院新生儿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分别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危重病研究室、新生儿内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从事科研、临床工作。近五年来一直在NICU从事危重新生儿的治疗抢救、监护及转运工作。对危重新生儿救治、早产儿的管理、新生儿机械通气、新生儿转运等有较深造诣。承担过市卫生局、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2项;参加多项省科技厅自然基金、省科技厅社会科技计划。于2006年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获、2010年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获。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小儿急救杂志、新生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论著、综述10多篇。...详情
  • 余家康[]

    医生擅长

    新生儿外科和普通外科 胃肠肝胆外科...详情

    从业经历
    男,主任医师,副教授,外科部副主任,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1999年3月~2001年3月西班牙马德里LaPaz儿童医院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肝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小儿外科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协会小儿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普外微创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快速康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原全国新生儿外科学组副组长、原广东省小儿外科学会新生儿外科学组组长[广州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从事新生儿外科和普外科工作。对外科先天性畸形有30年临床经验,能主刀食道闭锁、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和胎儿手术等常见和复杂手术。主要研究方向是先天性膈疝、食管闭锁、腹裂和胆道闭锁等先天复杂畸形和胎儿先天畸形诊治。获06、12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07、11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宋庆龄儿科奖(第二完成人)。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已发表论文90余篇。...详情
  • 张喆[]

    医生擅长

    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治,对新生儿休克、呼吸衰竭的救治、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新生儿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转运等...详情

    从业经历
    张喆,女,副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新生儿科(含NICU)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至今一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原广州市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内科、新生儿内科临床工作。自1994年起主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从事危重新生儿的抢救、监护、治疗及转运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和教学经验。擅长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治,对新生儿休克、呼吸衰竭的救治、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新生儿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转运等有较深造诣。2009年至2011年承担广东省科技厅科研立项课题《脓毒症新生儿Toll样信号传导途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作为主要研制人员的《新生儿肺出血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研究》获2010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小儿急救杂志、新生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详情
  • 梁红[]

    医生擅长

    早产、极低(超低)体重儿管理、治疗、出院后喂养以及生长发育追踪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营养指导,新生儿及儿科常见疾病、疑难病诊疗...详情

    从业经历
    中华医学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委员   梁红,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新生儿科(含NICU),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医科大学儿科系(学制6年),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后工作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内科、新生儿内科临床工作。2006年调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要在新生儿从事危重新生儿的抢救、监护、治疗及转运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和教学经验。   从事医疗工作10多年,对新生儿的救治管理、新生儿机械通气、休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危重症诊断和治疗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一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两本医学书籍,主持及参加省及科技厅研究项目多项。对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亦有丰富的经验。...详情
  • 李坚[]

    医生擅长

    熟练掌握新生儿各种常见病的处理, 对新生儿危重疑难病例有较强的解决能力, 特别是对早产儿管理、新生儿黄疸以及高危儿的管理有较深的造诣。新生儿疾病 高危儿随访...详情

    从业经历
    李坚,男,主任医师,广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广州市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家库成员,1986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主攻新生儿专业。曾先后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进修新生儿重症监护。熟练掌握新生儿各种常见病的处理,对新生儿危重疑难病例有较强的解决能力,特别是对早产儿管理、新生儿黄疸以及高危儿的管理有较深的造诣。在各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详情
  • 赖剑蒲[]

    医生擅长

    早产儿的管理、救治及监护、机械通气的管理及危重新生儿转运等...详情

    从业经历
    赖剑蒲,男,主任医师,危重医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第十四届)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第五届)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学组成员广东省新生儿监护病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专家广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新生儿科分会顾问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围产医学专家委员会付主任委员1983年广州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工作。1989年到日本国龟田综合医院新生儿监护中心进修一年,回国后从事危重新生儿的抢救、监护及治疗工作。率先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1994年起担任新生儿科兼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主任。其间曾到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国参观及学习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及监护技术。...详情
  • 黄晓虹[]

    医生擅长

    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技术;危重新生儿的救治、监护、转运技术,早产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及随访。...详情

    从业经历
    黄晓虹,女,主任医师。1988年7月毕业于广东医药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广州市儿童医院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1990年起主要从事新生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专业工作,二十余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儿内科常见病、尤其是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技术,和危重新生儿的救治、监护、转运技术,早产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及随访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成果:科研论文(第一作者)新生儿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因分析2000年实用医学杂志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防治2000年实用医学杂志不同光源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2001年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新生儿寒冷损伤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2002年中国实用儿科杂志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2006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2006年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危重新生儿血清电解质变化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2006年广东药学院学报,影响早产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的危险因素分析2011年中国小儿急救杂志科研项目2005年广州市科技局:早产儿精神运动及感觉发育异常相关高危因素调查...详情
  • 赵宁[]

    医生擅长

    危重新生儿救治、早产儿的管理、新生儿机械通气、新生儿转运等...详情

    从业经历
    赵宁,女,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儿童医院,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并参与科研和带教工作。1994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NICU进修学习半年。现为广州市围产医学会委员。自1989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成立至今,一直在NICU从事危重新生儿的抢救、监护及治疗、转运工作。对儿内科呼吸道、消化道常见病、尤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2006年至2008年承担广州市卫生局和广东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儿、新生儿肺出血的关系》,主持与组织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东莞石龙博爱多医院合作科研,科研已结题。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小儿急救杂志、新生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详情
  • 宋燕燕[]

    医生擅长

    新生儿急救(NICU),高危儿管理,尤其是早产儿。...详情

    从业经历
    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 广州地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常委兼儿童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儿科学会常委兼新生儿学组组长 广州市新生儿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会常委 广州分会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计划生育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 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委员会常委 自1988年开始一直从事围产新生儿工作,构建了产前、产时、产后胎儿、新生儿监护、重症救治及期后的高危儿系统管理的产儿科、保健与临床合作新技术模式,尤其是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方面,抢救成功最小出生体重650克、最小胎龄为25周,并在国内首例成功开展最小体重560克床边动脉导管结扎术。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达97%以上,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成功率达92.8%,在国内居先进水平。 先后于1989年、1999年、2005年派往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及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几所著名医院的新生儿科、NICU进修学习。并于2008年1-7月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访问美国BostonTuftsuniversity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Cincinnati儿童医院、Boston儿童医院、Philadephia儿童医院的NICU研修学习。...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