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肿瘤医院

  • 北京肿瘤医院
医院名称:北京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由北京大学、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共管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设有35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研究科室,4个基础平台科室,开放床位801张。全年门诊量75万人次,年收治病人9.6万人次,手术1.7万例。医院职工近2600人,在编职工中正高级职称152人,副高级职称253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肿瘤科、病理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胃癌防治中心、乳腺癌防治中心、影像介入治疗中心、超声诊断中心)、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北京学者工作室2个,是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抗肿瘤新药及新技术研发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首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科技部抗肿瘤新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单位。被国家卫健委授予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国家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单位;是唯一承担北京地区癌症发病登记与生存统计,并向政府及WHO提供数据的中心。是北京抗癌协会、北京癌症康复会的挂靠和依托单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现有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自建院以来先后有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人获突出贡献专家,42人获政府特殊津贴。现有教授43名、副教授8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5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9名。 医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胃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等各种肿瘤的诊断、综合治疗和转化研究。其中胃癌防治体系方面的研究两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所建所以来,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常见主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食管癌高发区现场的预防干预研究等领域均有创新与领先的成绩,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全国肿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医学教育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进修生、职工的继续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全国临床肿瘤医师进修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性学习班。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许多国际知名肿瘤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不断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考察、讲学,进行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医院也不断有科研、临床、医技专业人员出国访问、进修、短期工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建设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集团中心为自己的发展愿景,坚持内生式发展、外延式增长两个发展方向,实施国内前列、国内顶尖、国际知名三个发展阶段,采取过硬的品牌学科、优秀的管理团队、顶级的专家队伍、人性化的医院文化思想四项发展措施,让每一位肿瘤患者在就医中获益。...[详细]
联系电话

010-8812112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52号

医生团队
  • 郭锋[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临床麻醉及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郭锋,男,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即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工作,199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多年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在老年人麻醉、胸部肿瘤手术麻醉、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面经验丰富,对困难气道有针对性研究,擅长疑难病例的麻醉及气管狭窄支架术治疗的麻醉,发表论文多篇。发表论文1、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扩容效果的实验研究 郭锋 杨志 杨拔贤 范志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 24(11)973-975。2 、全身高温对全凭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 郭锋 胡永华 范志毅 张珊文 《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一期106-108页。3、硬膜外腔单次注射丁哌卡因-右旋糖酐-40用于术后镇痛研究 郭锋 胡永华 杨拔贤 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详情
  • 李萍[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麻醉及急、危重病人麻醉及抢救经验。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麻醉...详情

    从业经历
    李萍,女,主任医师,教授,麻醉科副主任。1982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即在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麻醉及急、危重病人麻醉及抢救经验。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麻醉对循环功能的影响。1997年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曾担任医学七年制、五年制、麻醉专业五年制等外科总论麻醉与复苏、麻醉基础、临床麻醉等大课主讲。200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曾荣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一项、校新技术奖一项、主持及参加省厅级攻关及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校长教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曾在《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国外医学》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危重病人麻醉》、《非住院病人麻醉》等书的编写工作。...详情
  • 杨勇[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泌尿系肿瘤,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详情

    从业经历
    杨勇,男,主任医师,教授,泌尿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1990年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从事前列腺癌的研究,并在《Prostate》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发表文章两篇。1992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04年,历任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及主任医师,2004年至2012年历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科主任。2012年8月调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肿瘤医院任科主任,主任医师及教授。现兼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兼总干事。曾任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副主编,《尿失禁》主编,卫生部研究生规范化教材《泌尿外科学》主编,《女性泌尿外科,泌尿妇科学及排尿功能障碍》主译,《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副主译。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近30篇,SCI论文10篇,获北京市教委基金1项,北京市科委基金1项,获国自然主任基金1项,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十百千"百级人才,北京市学科骨干。 近25年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在泌尿外科肿瘤、泌尿系损伤、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详情
  • 王嘉[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专攻肺癌、食管癌、胸腺肿瘤及其他胸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和以外科手术为核心,结合靶向、免疫治疗的肿瘤综合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王嘉,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国家卫计委职业病鉴定中心专家。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对不同分期的胸部肿瘤患者施行正规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于2012年至2013年间由医院委派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掌握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胸部肿瘤治疗方法及理念。 社会任职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分会委员 科研成果 目前已经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胸部肿瘤的临床研究项目。...详情
  • 阎石[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肺部结节的鉴别和处理,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合理治疗,肺癌的标准化手术治疗,复杂肺癌综合治疗,肺癌诊断和合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阎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肿瘤学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磨玻璃结节标准化诊治、肺癌外科治疗质量控制研究、肺癌淋巴结清扫研究、肺癌术后快速康复与生活质量研究、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生长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Lung Cancer》, 《Eur J Cardio thorac Surg》, 《J Surg Res》, 《Ann Thorac Surg》, 《JTD》, 《CJCR》,《WJS》等杂志。参加第24届(2016年)亚洲胸外科年会口头发言,第17届(2016年)世界肺癌大会poster交流,第18届(2017年)世界肺癌大会口头发言。曾获2011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演示比赛一等奖,2015年首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二等奖,2016年中国肺癌精彩手术大赛亚军。2016年参与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入选北京市“青苗”人才计划、北京市青年骨干个人。现为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第一届青年理事会理事、《癌症进展》杂志审稿专家。2019年赴美国著名纪念凯特琳斯隆癌症中心访学。2019年获美国外科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Owen H. Wangensteen科学论坛卓越研究奖。...详情
  • 白楚杰[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1、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规范化治疗; 2、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和保肢治疗; 3、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重建和修复; 4、关节和脊柱骨折畸形的矫形和重建...详情

    从业经历
    白楚杰,男,骨科临床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市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肉瘤学组委员,学组秘书。1996年在南通医学院学习,取得学士学位;2004毕业于南通医学院,获脊柱外科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到2007年考取苏州大学医学院,攻读关节外科博士学位,2005到2006,师从北大人民医院院长、我国著名关节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吕厚山教授,主要从事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的研究。2006到2007年,在德国Ausburg市Hessing Clinic骨科专科中心医院学习深造,师从德国著名矫形外科专家Alexander.Wild教授,系统学习脊柱及关节矫形手术。...详情
  • 范志毅[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临床麻醉、高危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癌痛的治疗、危重病人抢救...详情

    从业经历
    范志毅,男,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88年12月获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麻醉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大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分会常委、中国出版基金评委、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大学毕业起一直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奋努力,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种危重、老年病人的麻醉,深受病人、同行及其外科医生的信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临床科室病人的麻醉。同时担任危重医学(ICU)医生,抢救了大量危重病人。擅长高龄患者及合并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高危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在疼痛治疗方面,擅长处理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针对肿瘤学诊断与治疗的需要,率领全科开展了老年病人麻醉、腔镜检查麻醉、介入治疗麻醉、热疗麻醉等麻醉技术。为了减轻肿瘤病人手术后痛苦,领导全科对各种手术后病人实施了手术后镇痛技术。近期,在医院科研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化疗后病人与麻醉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化疗对麻醉的影响,对指导化疗后病人麻醉具有指导意义。倡导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免疫功能保护策略,全面保护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在国内麻醉学及其它医学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局麻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用于肝肿瘤患者镇静的观察”、“艾斯洛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曲马多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与功能残气量的关系”、“小剂量芬太尼对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的作用”、“腹腔镜手术病人的通气功能改变”、“应用脉搏氧饱合度仪发现术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特别是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独立完成了“局部麻醉图谱”一书,受到业界好评与欢迎,先后两次再版。翻译出版《麻醉学》,全书46万多字,2100多页。...详情
  • 金云玉[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高龄、术前严重合并症患者、疑难危重病患者的麻醉及急危重病人的复苏抢救和重症监护方面...详情

    从业经历
    金云玉,女,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1-1996年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暨云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1996-2003年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暨云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 2003-2007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麻醉科主治医师2007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麻醉操作技术熟练,在高龄、术前严重合并症患者、疑难危重病患者的麻醉及急危重病人的复苏抢救和重症监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术方向主要是在科内承担全麻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控制方面的药物应用的临床研究(艾司洛尔),探索艾司洛尔减轻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强烈的交感神经反应的机制,研究结果对提高高龄或(和)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多次承担进修医师、转科医师的临床麻醉教学工作。...详情
  • 潘振宇[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研究方向:运用麻醉技术和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术后镇痛、减少老年病人术后并...详情

    从业经历
    潘振宇,男,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88-199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1993-199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1996-2003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2003-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20年,麻醉理论深厚扎实,麻醉操作技术熟练,临床麻醉工作出色,并在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和疼痛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研究方向:运用麻醉技术和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术后镇痛、减少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等。 承担进修医师、转科医师的临床麻醉教学工作;承担全院医护人员的急救复苏培训任务。...详情
  • 毕素萍[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熟练运用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和动脉进行有创监测,熟练掌握运用热稀释法测心排...详情

    从业经历
    毕素萍,女,副主任医师,博士。1967年出生,1991年青岛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1995年7月~2006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工作,分别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并在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12月~至今在北京肿瘤医院麻醉科工作。自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平均每年完成麻醉766例(其中全麻586例,硬膜外麻醉128例, 其它52例),特别在疑难危重病例麻醉、急诊危重患者的复苏抢救和重症监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熟练运用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和动脉进行有创监测,熟练掌握运用热稀释法测心排量技术和经食道超声测心排量技术以及通过CO2部分重复吸入法测心排量技术。承担并完成国家和军队多项课题,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家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医学论著14篇。主要研究方向是临床麻醉学和麻醉药理学。曾发表论文毕素萍,陈知进,王刚,等. 麻醉时间或低血压对七氟醚MAC影响的实验研究.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0,3: 221 王刚,毕素萍,陈知进,等. 创伤对七氟醚MAC 的影响及血浆β-内啡肽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第5期 王刚,毕素萍,陈知进,等. 急性失血所致的麻醉深度变异性及机制探讨.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0,3: 193 李文广,毕素萍,刘靖,等. 围术期急性心衰防治中注意的问题.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第4期 毕素萍,李文广,张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围术期麻醉管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4,第3期 李文广,毕素萍,刘靖,等.高容血液稀释对血常规和血流动力学影响.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第2期 毕素萍,米卫东,张宏. 部分CO2重吸入与经食管超声测定的连续心排血量相关性比较.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5,第2期 毕素萍,张宏, 李文广.吗啡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5,第3期 毕素萍,张宏, 陈知进. 异位ACTH肿瘤围术期麻醉管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第4期 毕素萍,张宏,贾宝森.熵指数监测在靜吸复合麻醉恢复期中应用的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第6期 张宏,毕素萍,贾宝森. 熵指数监测对异氟烷吸入麻醉体动反应的预测作用.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第7期 毕素萍,张宏,贾宝森. 熵指数对于异丙酚麻醉中体动反应的预测.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第4期 毕素萍,张宏. 熵指数用于全身麻醉脑电监测.综述.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第4期 张宏,毕素萍,贾宝森. 熵指数监测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期中的应用研究.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第5期...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