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央医院)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央医院)
医院名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央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前身为“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作为中国人自行筹资创建的第一家西医综合医院,亚洲第一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机,诞生在这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医院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推进“一二三四工程”作为发展战略,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以医教研管服协同发展和集成创新发展为主线,实施人才战略、空间战略、运营战略三轮驱动,努力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的奋斗目标。 医院综合实力处于国家第一方阵,拥有血液病、胸外及胸部微创、严重创伤救治三大院士团队,作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首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组长单位,成为国家医学进步的重要引擎。 医院拥有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移动数字医院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1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平台;拥有18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专科护理专业、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3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肝病与感染科、老年科)2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科、儿科),5个北京大学研究所和4个北京大学研究中心,共有14个学科在学科影响力排行位列全国前20名(血液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护理学、眼科学、骨外科学、胸外科学、肿瘤学、皮肤病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重症医学、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病学)。 医院人才济济,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在内的一批优秀人才。同时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医院目前正在运行3个院区,医疗资源将辐射首都核心区、通州副中心、昌平开发区及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和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的健康获得感。 医院始终秉承“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醇良”百年传承,始终肩负着与民族同命运、与医学同进步的历史使命,始终为中国医学发展贡献力量,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使命中诞生,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医院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及突发事件的救援任务,1951年抗美援朝医疗队、1970年云南抗震救灾医疗队、1976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4年抗击非洲埃博拉、2020年援鄂抗击新冠疫情……一次次大灾大难面前,都留下了“人民医院人”无私奉献的身影。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体员工无畏地投入到这场抗疫战斗中。无论是134名医护人员火速集结驰援武汉,坚守72天攻坚重症救治,还是成功识别及时诊断处置北京市第一例确诊病例,快速反应全面部署;无论直面新冠遭遇战,妥善处理院内疫情,实现零感染、零意外,还是积极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首都核酸检测任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员工始终坚定果敢、坚忍不拔、勠力同心,在不同的战场、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守护人民健康工作中,为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做出贡献。 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抗震救灾、健康快车、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救援、非洲“光明行”、历次全国“两会”等各项医疗保障任务。并作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医疗保障单位,承担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 医院扎实推进援疆、援藏、对口支援等工作,先后派出援藏干部6批共40名,援疆干部共11名。作为全国三家承担西部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医院之一,连续8年先后接收了来自贵州、重庆、西藏等十余个西部省、市、自治区共计618名学员来院学习。 医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并率先将医务志愿服务呈常态化,融入到医院的常规医疗服务中,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医务社工专业服务领域开展了儿童血液“髓爱童行”、产科“喂爱工程”和乳腺中心“乳此绽放”三项品牌服务。2017年6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指导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发起“安全中国,百县工程”,形成科学规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带动全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提升。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详细]
联系电话

010-88326666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医生团队
  • 王天兵[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创伤骨科 手外科 周围神经损伤...详情

    从业经历
    王天兵,男,199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2001年6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获得临床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北京大学临床博士。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在美国国立卫生院作访问学者,从事肌肉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肯塔基州路易威尔手外科中心;瑞士达沃斯AO(国际内固定学会)总部等地进行短期学习。多次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骨科、创伤、交通伤大会,并会议发言。 工作20余年来,一直从事骨创伤,关节周围骨折、周围神经损伤、手部损伤、手部先天畸形等方面的临床工作及相关基础研究,对全身多发伤、骨折不愈合、上肢及手部畸形、周围神经损伤及晚期功能重建、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等损伤及疾病具有较深入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经验。参与多项国家“973”;“863”;“十一五”等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学术论文95篇,其中SCI文章6篇。参加编写全国新版医学专科教材《外科学》第三版;参编《周围神经卡压》、《创伤骨科手术学》、《骨盆与髋臼骨折》《骨折固定图谱》、《创伤骨科教程》、《创伤骨科核心知识》,主译《应急医疗团队临床指南》,副主译《腕关节外科的手术与原理》。 学术或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国际内固定学会(AO)讲师,欧洲创伤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数据库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重建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伤害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委,《中华肩周外科》杂志编委,AO讲师团讲师 所获奖励 “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规范的研究与应用”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八年制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全病程管理”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详情
  • 倪磊[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肩袖损伤,交叉(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详情

    从业经历
    倪磊,男,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2003年任主任医师。从1988年开始专门做关节镜微创手术,至今30年余,是我国在职的关节镜运动医学专业医生中最早做关节镜的医生之一,在各种关节损伤和运动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主要学术著作有科学出版社2001年《膝关节镜彩色图谱》、科学出版社2002年《磁共振成像 - 关节镜对照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关节镜手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膝关节手术要点》。2003年荣获北京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支农工作(1991-2000)先进个人奖,2009年荣获恩德斯医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内镜杰出青年医师奖。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专业学组第七、八、九届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秘书、第十一、十二届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三届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关节镜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北京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中国部运动医学学会第一届委员。《中华骨科杂志》第七、八届通讯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第四届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第一、二、三、四届编委、第五届常务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第三届编委。《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文版》编委。北京市西城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第一、二届成员。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医学科普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学学系教授委员会第一届委员。...详情
  • 姜军[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关节疾病 运动损伤 关节镜 肩关节...详情

    从业经历
    姜军,男,汉族,山东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目前担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学救援学会运动损伤委员会理事、中国抗衰老学会女性健康委员会委员、卫健委职称考试专家委员会审题专家杂志审稿专家。 1997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1997年9月至2002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和颈椎、腰椎疾患的临床诊治工作。2002年9月起师从中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首次报道了LTB4在类风湿关节炎蚀骨现象中的作用机制。2005年5月起在北京大学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工作,任主治医师,并经过严格住院总医师训练过程,期间参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髋膝关节)近2000余例,并参与部分关节镜手术工作。2007年下半年在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和手外科进修学习,师从王满宜教授和田光磊教授,受到创伤骨科和手外科的系统训练。已经发表10篇国家级杂志论文,4篇SCI论文,参与三部中文版关节外科专著(《人工膝关节外科学》第二版、《膝关节外科学》、《中国临床诊疗丛书》之关节外科卷)的编写和英文论著《The surgery of the knee》《Adult Reconstruction & Arthroplasty》的翻译工作。2009年-2010年被北京大学选派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附属圣心医院学习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201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后,主攻肩肘关节疾病,同时膝髋关节疾病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2014-2015年再次被北京大学公派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肩关节镜及肩关节置换手术技术,关节疾病的基础医学研究。...详情
  • 魏威[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关节疾病 人工关节置换...详情

    从业经历
    魏威,男,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湖北同济医科大学,曾先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积水潭医院骨科学习,2002-2003年在德国Hessing-klinik医院进修。 擅长膝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对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进一步研究,主要文章有《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假体的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自体血回输的应用》等,并参与吕厚山教授《关节外科学》编写工作。...详情
  • 杨明[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肘肩痛 肩袖损伤 肩峰撞击症 肩周炎 踇外翻 膝痛 骨折...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王艳华[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四肢与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详情

    从业经历
    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业方向为四肢与脊柱骨折,颈肩腰腿痛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损伤、感染性骨缺损、骨折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大医学交叉研究种子基金1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内基金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中文9篇。参编或参译《牛津骨科学》、《外科学》等学术专著5部。先后荣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先进个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卫生应急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学术委员会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学组委员、《中华肩肘外科杂志》编辑。...详情
  • 芦浩[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主要擅长足踝矫形,足踝创伤,如足踝骨折,足踝扭伤,拇外翻,足痛,踝关节痛,平足,高弓足,踝关节置换等。...详情

    从业经历
    芦浩,男,副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7年制,获骨科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骨科学博士学位。主要擅长足踝矫形,足踝创伤,如足踝骨折,足踝扭伤,拇外翻,足痛,踝关节痛,平足,高弓足,踝关节置换等。...详情
  • 姜保国[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在周围神经及脊髓损伤与修复、脊柱及四肢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修复与重建、手部创伤的早期修复与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详情

    从业经历
    姜保国,男,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1961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从师于著名解剖学专家李吉教授和著名骨科学专家冯传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院士,分别获得医学硕士(中国医科大学)和医学博士(北京医科大学)学位;1990年作为中国首批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赴日本新泻大学留学。 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863”项目及部委攻关项目、重点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十余项,累计获得经费资助1200多万元。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发表论著26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专业期刊“Spine”、“Microsugery”、“Biomedicin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European Neurology ”“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 ”等上发表论著33余篇(正式发表27篇、已接收待发表6篇)、国内期刊230余篇。主编主译论著7部。 主要学术成就 1.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的相关研究 依据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理论和神经再生放大理论,提出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的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逐步进行哺乳类动物实验及灵长类动物实验,均获得了可靠修复效果,证实了小间隙套接缝合替代传统神经外膜缝合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套管,使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有望成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新方法。 系统研究了周围神经可延长性的生物学基础及可延长极限,为应用神经延长技术修复神经缺损提供了确实可靠的理论基础;提出神经再生多因素共济调控假设,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中药复方红芪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 根据神经再生放大现象和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理论,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应用细小神经修复粗大神经的可行性。 2.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带领学科联合国内几家知名医院创伤骨科,对关节周围骨折进行规范化的回顾性研究,研究先后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和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专项,并获得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目标是完成关节周围骨折的规范化治疗指南。出版相关专著2部,译著1部。 从临床伴中枢神经损伤的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这一现象,结合该类病人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明显升高,系统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试图找到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物质,研究结果发表在《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相关研究并列入国家“973”项目子课题,首都发展基金项目。 社会兼职: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市创伤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协会常委理事;《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编委、《中华创伤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副主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副主编、《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等。 所获奖励:“周围神经对牵拉延长的耐受性及应用组织扩张器延长周围神经修复自身缺损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等奖,“周围神经小间隙套接条件下神经再生机制及可行性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等奖,“周围神经对牵拉延长耐受性的系统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等奖,“小间隙套接修复周围神经技术及新型套接材料”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1等奖,“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规范的研究与应用”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1等奖,“中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年获国际顾氏和平奖1项,保罗——杨森奖1项,201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曾于2018年,被授予“国之名医”荣誉称号。2021年11月,获中国工程院院士。...详情
  • 徐海林[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足踝外科、骨关节创伤、运动损伤。足踝部疾病,包括骨折、踝足痛、畸形、运动损伤、创伤后遗症的诊断和处理。拇外翻、平足、踝部韧带损伤、踝关节置换、糖尿病足保肢治疗、足踝部骨折等...详情

    从业经历
    徐海林,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糖尿病足治疗中心执行主任,全国足踝外科培训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学组副组长。专业特长:足踝外科、创伤骨科、运动损伤。曾先后在瑞士、法国、美国著名的足踝中心担任访问学者,在拇外翻、平足、踝部韧带损伤、踝关节置换、糖尿病足保肢治疗、足踝部骨折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名医百强榜足踝外科TOP 10。 200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优秀党员;200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优秀员工;200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优秀医疗安全奖;2010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党员。...详情
  • 陈建海[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肩袖损伤 肩关节脱位 肩痛 肩周炎 50肩 肘关节创伤与疼痛 运动损伤的关节镜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陈建海,男,主任医师,博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医师协会肩肘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SICOT中国区肩肘外科委员会常委。毕业于北大医学部骨科专业。2009~2010学年获得德国洪堡大学奖学金资助,在德国柏林Charite医院骨科接受肩肘外科专科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回国后开展大量肩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手术,对于“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不稳定,肩锁关节病变,锁骨远端骨折,钙化性肌腱炎等都可以熟练进行关节镜下的微创治疗。擅长肩关节疾病的治疗。...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