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院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我国神经科学初创基地和人才培育的摇篮之一。传承“诚勤严精”的宣医精神,医院守正创新、知行合一,承载着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形成了以综合实力为主体,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滴水穿石,砥砺前行。医院探索推进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道路,搭建了神经科学、老年医学的国家中心及国际平台,各学科稳步发展,神经科学各分支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神经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曾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神经外科及北京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参加单位;功能神经外科与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心被国际权威机构命名为“卓越成就临床中心”,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团队;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被誉为国内“终极诊断机构”;神经介入、神经病理、神经康复、神经医学影像、神经药理、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电生理、基因与细胞诊断、血管超声诊断等学科齐头并进,凝聚成为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令海内外瞩目的神经科学集群。 设立在本院的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担负着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龙头和执行管理职能使命。已构建成为集管理、服务、医疗、科研、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在国内独具特色的老年医学体系,成为对内起示范作用、对外是交流窗口的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特色品牌。2016年本院获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围绕老年重大慢性疾病防控、老年共病防治及老年综合健康评估等关键问题,牵头建立了24个专科联盟,实现了全国31个省和自治区的全覆盖,整合全国资源,开展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促进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向临床防治的转化和推广,提升我国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 医院点燃了信息技术、医药健康 “双发动机”率先启动了“基础-临床-转化”国家级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和 “三医联动”的互联网诊疗新模式,书写医药卫生原研转化的中国方案,营造开放、包容、自信的医学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团队培育环境。本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0余名,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有政府特贴的突出贡献专家。医院持续秉承“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着力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医学转化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9个,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等市级平台10个。包括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中美神经科学联合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低氧医学研究所等机构。 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一流专业(临床医学)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每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培训等各层次人才1800余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双语课程3门。牵头学校4个临床专科学系,有博士培养点24个、硕士培养点34个,博导73位,硕导103位,每年在读博、硕士700余名。学院1988年开始住院医师培训工作,2015年成为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十佳基地,每年住院医师结业考核通过率位居北京市前列,获得全国十佳培训基地管理者、优秀基地负责人、全国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学院每年完成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10余项,多次获评北京市继续教育先进集体。 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时代重任,医院建设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一家综合医院,运用“第五代医院”建设理念和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医学转化先行先试,打造中国新医院建设和管理的典范。宣武医院全体员工愿秉承“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理念,肩负起新时期首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力军的重任,不忘初心、只争朝夕,努力打造健康安全、转化创新、智慧便捷、管理高效、人文教育型医院,为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民满意的学院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 而奋斗;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患者为中心,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而奋斗!...[详细]
联系电话

010-83922345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医生团队
  • 宋海庆[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神经变性病、头痛、神经系统炎症...详情

    从业经历
    宋海庆,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博士,师从神经病学专家贾建平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实践经验丰富。参编多部神经病学专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SCI以第一作者和并列第一作者收录4篇。先后参与十一五攻关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一次。...详情
  • 刘江红[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失眠、头痛、脑血管病以及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刘江红,博士毕业后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至今,目前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医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尤其在痴呆的神经影像研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睡眠异常及神经免疫方面也有一定的工作积累。作为项目申请人依托国家重点专科(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和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开展与认知功能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课题项目。曾参与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老年疾病医疗服务模式研究”,并负责神经内科在项目中的相关工作,编写了项目培训手册。参与了《肌无力》、《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神经内科症候学》、《中华百科全书》神经内科的相关章节的编写工作。共发表论文30余篇,包含第一作者SCI论著7篇。圆满完成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各省区市国内贵宾的医疗与应急保障任务,得到相关部门的嘉奖。2013年获得第六届“杏林医师奖”。...详情
  • 丁建平[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脑血管病,血管狭窄...详情

    从业经历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卒中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 京 中 西 医 结 合 学 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国自然、北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工作及校级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在国内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及参编神经内科专业继续教育丛书5部。...详情
  • 邸丽[]

    医生擅长

    医生暂未填写擅长...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周涌涛[主治医师]

    医生擅长

    医生暂未填写擅长...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武力勇[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朊蛋白病等神经感染性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武力勇,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内科副主任。 擅治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朊蛋白病等神经感染性疾病。 教育和工作背景: 2000-200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005-201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其中,2010-2012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 科研水平: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病项目专家组成员。担任担任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北京神经病学会认知障碍与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和北京神经病学会神经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以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通讯编委和《实用内科杂志》的审稿专家。 个人荣誉: 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类)(2007年) 2. 北京市病历质量评比中获得个人优秀奖(2009年) 3. 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公派访问学者(2010-2012年) 4. 卫生部优秀病历(2012年) 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2014年) 6.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学术骨干)(2014年) 7.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英才培养计划”(学术带头人)(2014年) 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新团队带头人(2015年) 论文专著: 已发表SCI文章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5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8本专著和2本译著。...详情
  • 赵筱玲[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癫痫、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病、头疼、头晕和失眠...详情

    从业经历
    赵筱玲,女,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一直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病房从事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处理神经内科癫痫、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病、头疼、头晕、失眠及急、重和疑难病人的能力;目前研究方向癫痫、脑电脑、肌电图、诱发电位。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9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详情
  • 楚长彪[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医生暂未填写擅长...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魏翠柏[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记忆障碍、痴呆、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魏翠柏,女,主任医师,专业特长:神经变性病专业组著名专家,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及其他认知相关神经变性病的诊断、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早期诊断痴呆、抗痴呆新药研发和优化药物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等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绩。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Baylor 医学院研修。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专委会及多个其他国家级认知障碍学术组织的副主任委员、副会长和常务委员;为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一审专家。 科研水平: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科技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课题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疗指南》等认知障碍著作4部。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4项。 个人荣誉: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国神经医学行业新锐。...详情
  • 孟然[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脑血管病、急性血管再通和神经保护、神经内科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孟然:女,神经病学博士。 神经内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和工作背景:2001年-200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学博士毕业; 2004年-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博士后; 2010年10月-2011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临床研究学者(访问学者)2011年7月-2012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高级临床研究学者(高访学者)。主要擅长脑血管病的急性血管再通、脑保护和重症救治。现任:北京大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专业特长:脑血管病、神经保护和修复、神经内科疾病执业经历: 1985年从事临床神经内科临床至今,主要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再通和脑保护方面完成了许多创新性工作。1996年至今开展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成功救治了大量急重症脑卒中患者,使其回归社会或重返工作岗位。在完成脑卒中溶栓治疗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期间,系统总结了溶栓过程中凝血/纤溶分子标示物动态变化特点,为溶栓治疗中药物剂量的个体化精确治疗调控提供了证据,保证溶栓治疗成功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了溶栓出血等不良反应。2010-2011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中心(stroke service)工作期间与Mingming Ning 和Bunnano FS两教授一起完成了神经影像学和血浆分子标识物对PFO相关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NIH-RO1课题),发现了有助于鉴别PFO脑梗死和动脉硬化脑梗死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和血浆分子标识物,研究成果被选为2012年stroke 大会发言交流。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超早期预警和鉴别诊断(急性脑静脉窦血栓与非血栓性脑静脉窦狭窄)分子标示物的开发,为临床上对此疾病的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减轻患者不良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2012年完成的远程缺血适应脑保护创新方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应用在降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加速临床症状恢复和改善远期预后方面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研究成果发表在本领域国际一流杂志Neurology 后,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被Neurology,Stroke等权威杂志多次引用。近5年来共主持和主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著30余篇,其中16篇被SCI收录,论文最高单篇(Neurology)影响因子8.32 / 篇, 论文被他人引用200余次。出版国家统编研究生教材1部,学术专著4部。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共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要学术兼职: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血管病研究所PI;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引智项目评审专家(生命二组组长),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审和会审专家。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英国医学杂志(BMJ)等SCI杂志常任审稿专家。代表性课题: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膜靶点和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30770741) 2. 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81371289) 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方法和机制研究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09-03-02)第一和通信作者的代表性论文(近3年):1. Ran Meng, Karam Asmaro, Lu Meng, Chun Ma,; Yu Liu,; Chunjiang Xi, Guoqing Li, Canghong Ren; Yumin Luo,; Feng Ling, Jianping Jia,; Yang Hua, Xiaoying Wang,; Yuchuan Ding,; Eng H Lo, 2; Xunming Ji, , Bilateral Arm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revents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Neurology; 2012; 79(18):1853–1861 SCI (IF= 8.32)2. Meng R, Wang X, Hussain M, Dornbos D 3rd, Meng L, Liu Y, Wu Y, Ning M, Ferdinando S B, Lo EH, Ding Y, Ji X. Evaluation of plasma d-dimer plus fibrinogen in predicting acu...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