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坐落于塞外青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医院之一,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内蒙古,是一所承担着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6.8万平方米,有内科、外科、保健、体检、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多个功能相对集中的楼体。业务用房27.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3092张,开设住院病区78个,设有38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多年以来,附院门急诊量始终居内蒙古各大医院前列,2019年,医院完成年门急诊量250.7余万人次,出院11.9余万人次,完成手术3.5万台,平均住院日8.8天。各项主要管理指标达先进水平,多次受到内蒙古卫生计生委的表彰。 全院在职职工463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82人,其中医生1229人,护士1885人,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8人。其中高级职称1055人,中级职称598人。具有博士学位264人,硕士学位918人。附属医院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87名。我院是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规培生390人。作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承担着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专业本科、研究生的学生管理和教学任务,目前管理学生2384名,本科生1787人,专科81人,硕士研究生516人。 医院有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13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20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领军人才”4人;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骨干”3人。现有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有3个,自治区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2个,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自治区分子与影像工程中心。 医院共有50万元以上设备254台,其中达芬奇机器人1台,PET—CT1台、8台CT、5台核磁共振,拥有TOMO刀、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ECT机、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属区内领先。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3个,分别是神经外科学、普通外科学和蒙医科学。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领先学科8个(普通外科学、妇科学、重症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蒙医肺病学、麻醉学、放射肿瘤学、核医学),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18个(皮肤与性病学、耳鼻咽喉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学、肾脏内科学、消化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神经外科学、胸外科学、儿科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学、超声医学、神经内科学、产科学、急诊急救医学、医学影像学、临床护理学),有自治区级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13个。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荣获国家、自治区级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次;自治区青年科技奖4次。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47项;内蒙古医学会科学技术奖25项。共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52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项, SCI收录论文184篇,核心期刊专业学术论文3000于篇,近五年科研经费1.5亿元。 医院现有各级各类委员51人,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6人,中华医学会委员15人,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主任委员22人。 同时,医院鼓励支持各学科积极拓宽合作渠道,争取自治区的支持政策,积极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建有陈肇隆肝胆胰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并组建了妇产科和神经外科专科联盟。 近年来,医院积极推行医改,承担公立三级医院的社会责任,先后与区内12个盟市的一百多个旗、县、区二级医院组成了以技术协作为主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层医疗协同体(集团医院)成员医院”,利用远程会诊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每年为基层医院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培训疫区人员200余人。截止目前,成员已达142家,并均已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网络”,与部分医院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医院设有城市医联体单位6家,医院健康扶贫和对口支援旗县级医院4家。 医院服务病种数2845个,设有临床学科38个,服务罕见病种53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国内、国际间交流,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到国内外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先后与美国、日本...[详细]
联系电话

0471-6636643(门诊),0471-6636612(挂号室),0471-6636126(问询处)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北街1号

医生团队
  • 李凡[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对小儿皮肤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小儿皮肤癣病的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李凡,女,副主任医师,对小儿皮肤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对小儿皮肤癣病的诊治。...详情
  • 陈艳华[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治疗儿童湿疹、慢性荨麻疹、外阴疾病、病毒疣及其他常见儿童皮肤病...详情

    从业经历
    陈艳华,女,主任医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曾多次在省及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擅长治疗儿童湿疹、慢性荨麻疹、外阴疾病、病毒疣及其他常见儿童皮肤病...详情
  • 黄美莲[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对小儿皮肤科各种疾病及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小儿皮肤血管瘤、外阴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详情

    从业经历
    黄美莲,女,主任医师,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市皮肤科学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小儿皮肤科的临床工作,对小儿皮肤科各种疾病及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小儿皮肤血管瘤、外阴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详情
  • 刘希明[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对小儿整形外科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详情

    从业经历
    刘希明,男,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984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长期从事小儿外科、烧伤整形专业,对小儿整形外科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各类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详情
  • 成琦[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儿科综合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汪广嘉[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对婴幼儿颅下多种先天性畸形的诊疗有独到之处,对先天性腭裂术前术后发声学上有较深的研究...详情

    从业经历
    汪广嘉,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编委。196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长期从事小儿烧伤及整形专业,并率先在全国成立小儿整形外科。特别是对婴幼儿颅下多种先天性畸形的诊疗有独到之处,对先天性腭裂术前术后发声学上有较深的研究...详情
  • 周启星[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小儿唇裂、腭裂、手足趾畸形及儿童体表血管瘤、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整形治疗等...详情

    从业经历
    周启星,男,主任医师,整形外科主任,湖北省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委员。主任医师。现任武汉市整形外科学会常委,湖北省整形外科学会委员,武汉市烧伤外科学会委员,我院“微笑列车免费唇腭裂手术”项目负责人。中华整形外科血管瘤学组委员。长期从事儿童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烧伤外科的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儿童唇腭裂、口腔颌面肿瘤、畸形;对儿童体表血管瘤和颜面部血管瘤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诊治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超凡的手术疗效,应用血管瘤综合治疗法,治愈了大量的复杂难治性血管瘤,对儿童手足和肢体先天性畸形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极高的声誉,多年来在儿童美容外科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深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和赞誉...详情
  • 董文芝[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对小儿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有独到之处,在儿科理疗专业造诣较深...详情

    从业经历
    董文芝,女,主任医师,197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对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物理因素对小儿神经系统的作用”有较深的研究,对小儿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有独到之处,在儿科理疗专业造诣较深。其主要论著有《直流脉冲电疗对小儿遗尿症疗效观察》、《小儿周围神经损伤的物理治疗》等...详情
  • 邢福中[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新生儿外科专科...详情

    从业经历
    邢福中,副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外科专科...详情
  • 孙金枝[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对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功能衰竭、超低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度溶血性疾病等危重症新生儿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孙金枝,女,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功能衰竭、超低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度溶血性疾病等危重症新生儿疾病,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早产儿胃肠外营养、难治性新生儿硬肿症、预防住院新生儿二重感染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曾在全军重点医院珠江医院儿科NICU进修半年。先后参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脊白细胞和一氧化氮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新生大鼠肺发育及肺损伤关系的研究”等科研项目,获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所写论文分别发表在医药导报、《抗感染药学》及《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上...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