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医院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1900年同济医院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和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是国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 传承百年文化精髓,培育医学泰斗精英。两院院士领衔、名医名家荟萃,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6名。 重视平台建设,专科实力雄厚。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中心、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综合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11个(含培育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3个(全国第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质控中心22个、湖北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4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 医疗服务立足华中,辐射全国,主要医疗指标居全国前列,荆楚前茅。积极开拓新服务,打造新医疗,全面建设“同济云医”。2018、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等级A+。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和副主编人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一,《医学导论》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科研创新,呈现“同济现象”。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全国第五;连续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超过100项;2017年达157项,居全国医疗机构第一;五度十年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全国医疗机构第二; 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收录论文数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2位,第一作者国际合作论文收录论文数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4位; 11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管理创新,打造质量强院。推出一系列具有同济特色的医疗管理、绩效管理、多院区管理、科室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质量认证、质量强院。2012年同济医院通过德国KTQ质量认证,2015年通过德国KTQ认证复评;2017年外科学系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医院获“第七届武汉市市长质量奖”;2019年医院荣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医院两次荣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大学和医疗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 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同济医院作为抗疫排头兵,率先主动将发热门诊扩大50倍接诊病人,率先主动将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开辟为抗疫主战场;重症床位数、接诊发热病人数、收治重症病人数均为全国最多;全国率先发布《新冠肺炎诊疗快速指南》,主编指南、共识72个;创建重症救治“同济模式”,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文推广;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16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20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中南第一(连续十年全国前十)。2020年国家卫健委医护人员、病人双满意调查,位居综合医院第一。 一所百年老院,沉淀着物茂风华;一个新的世纪,激荡着意气风发。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百年同济绽放出无尽的光彩。 主院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光谷院区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 中法新城院区地址: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 患者服务热线:027-83665555 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详细]
联系电话

027-83665555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1095号

医生团队
  • 陈广[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中医呼吸、消化、代谢病和肿瘤等。...详情

    从业经历
    陈广,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多年,擅长中医呼吸、消化、代谢病和肿瘤等。...详情
  • 黄召谊[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神经及精神性疾病(头痛,失眠,癫痫,脑血管病,焦虑症,抑郁症);内分泌病(糖尿病,甲状腺病,生殖内分泌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医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1992年6月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现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中风,睡眠障碍,痴呆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病等)和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干燥综合症等)的诊断和治疗,在发挥中西医之长、互补结合治疗上述疾病方面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详情
  • 王小林[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儿童骨折微创治疗,小儿关节镜、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精准治疗、马蹄内翻足治疗、脊髓栓系治疗、儿童骨和软组织良恶肿瘤治疗等。...详情

    从业经历
    医学博士。从事小儿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十余年。主攻方向小儿骨科疾病诊治,尤其是儿童骨折微创治疗,小儿关节镜、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精准治疗、马蹄内翻足治疗、脊髓栓系治疗等。...详情
  • 杨小进[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大脑性瘫痪,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肢体巨大复杂血管瘤及淋巴管瘤,严重肢体外伤、骨折,各种骨肿瘤及肢体软组织肿瘤,肢体各种畸形及巨指(趾),骨关节感染及结核,脊柱畸形及椎管内肿瘤,漏斗胸...详情

    从业经历
    杨小进,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原武汉医学院儿科系,毕业后在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工作至今,从事小儿外科专业30余年,有16000多台手术临床经验。曾在华西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及天津、上海组织的小儿骨科学习班,并参加多次全国小儿骨科学术讨论会,掌握了国内最新小儿骨科技术及学术动态。主持湖北省攻关课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发病机理研究》,协作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成果鉴定,累计发表科研文章20余篇,参加篇写小儿外科专著5部。 目前主要从事小儿骨科专业,对治疗下列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及优良效果: 1.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根据小儿不同年龄及病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3岁以内)采用非手术治疗,应用矫形支具即可治愈。对失去早期治疗机会(大于3岁)及非手术治疗治疗失败的小儿,采用手术治疗同样取得良好效果 2.大 脑性瘫痪 采用肌力平衡的手术方法,使行走不稳的患儿获得新的肌力平衡,改善患儿的行走能力;结合支具治疗及康复治疗,大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采用足内后侧广泛软组织松解术及矫形支具治疗,患儿能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肢体巨大复杂血管瘤及 淋巴管瘤 6.严重肢体外伤、 骨折 7.各种骨肿瘤及肢体软组织肿瘤 8.肢体各种畸形及巨指(趾) 9.骨关节感染及结核 10.脊柱畸形及椎管内肿瘤...详情
  • 张洪毅[主治医师]

    医生擅长

    儿童创伤,儿童骨折的微创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肢体畸形,儿童骨骼和软组织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治,骨关节感染。多指,并指,斜颈,腱鞘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二分髌骨,马蹄足,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锁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指骨骨折,趾骨骨折,孟氏骨折,脑性瘫痪,下肢不等长,臀肌挛缩,小儿外科常见疾病(阑尾炎、腹股沟疝、肠套叠、新生儿急腹症等)。...详情

    从业经历
    主治医师,外科学博士,2007年至2011年在美国俄亥俄州NATIONWIDE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外科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接受了系统的外科训练,能够熟练处理新生儿外科、腹部外科及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对儿童骨科有深入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工作方向为儿童创伤、儿童骨折的微创治疗、骨骼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四肢先天性和获得性畸形、骨肌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详情
  • 涂胜豪[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痛风、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和泌尿系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20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37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317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5名。 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全国第二),妇产科被评选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服务病人数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服务病人数连续2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百年探索、勇攀高峰,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业内誉称为“同济现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九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八年突破百项,名列全国医院前茅。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获得科研课题成果奖达553项次,其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论文发表数位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显示,2018年,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数量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2位。 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大学和医疗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 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医院”。 一所百年老院,沉淀着物茂风华;一个新的世纪,激荡着意气风发。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百年同济绽放出无尽的光彩。...详情
  • 易屏[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主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胃肠及肺支气管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20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37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317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5名。 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全国第二),妇产科被评选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服务病人数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服务病人数连续2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百年探索、勇攀高峰,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业内誉称为“同济现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九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八年突破百项,名列全国医院前茅。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获得科研课题成果奖达553项次,其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论文发表数位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显示,2018年,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数量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2位。 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大学和医疗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 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医院”。 一所百年老院,沉淀着物茂风华;一个新的世纪,激荡着意气风发。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百年同济绽放出无尽的光彩。...详情
  • 胡永红[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痛风、硬皮病、白塞病、成人斯蒂尔病、重叠综合征、血管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20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37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317名教授曾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5名。 医院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0个(全国第二),妇产科被评选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服务病人数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服务病人数连续2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1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百年探索、勇攀高峰,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业内誉称为“同济现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九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八年突破百项,名列全国医院前茅。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获得科研课题成果奖达553项次,其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科研论文发表数位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统计显示,2018年,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数量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2位。 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大学和医疗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 近年来,同济医院连续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医院”。 一所百年老院,沉淀着物茂风华;一个新的世纪,激荡着意气风发。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百年同济绽放出无尽的光彩。...详情
  • 陆付耳[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肾脏病...详情

    从业经历
    陆付耳,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肾脏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及老年相关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成就;以解毒扶阳之法治疗2型糖尿病使部分病程尚短的患者获得了血糖持续良好控制的长期缓解;以温阳理中之法挽救了濒死的慢性肾炎蛋白尿并大量腹水患者;以激素加大剂量附子为主的中药挽救了牛皮癣并巨量顽固腹水的患者,使患者免于透析;以化痰散结之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并继发性不孕患者,使该患者甲状腺大小及功能恢复正常,停用甲状腺素,该患者最终还喜添贵子;以责任心和勇气劝说曾被初步诊断为腹腔恶性肿瘤的患者接受剖腹探查,使得该患者最终确诊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给予激素加中医活血通络之法使患者迅速康复;以寒温并用之法使每天腹痛腹泻黏液便十几次而病程达15年之久的慢性肠炎患者终获康复。由于责任心强,医术精益求精,在业界和广大患者中享有良好的口碑。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基础中医学》和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中医学》。先后赴德国、法国、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作特邀学术报告;负责组织第二次中印传统医药研讨会;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与奖牌;系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科学发现:首次提出“糖尿病从毒论治”的假说,从中西医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毒”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出清热解毒法应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法之一。从清热解毒法的代表方(黄连解毒汤)、药(黄连)及有效成分(小檗碱)三个不同层次,系统地验证了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的功效,阐明了清热解毒法作为2型糖尿病重要治法之一的合理性。首次发现小檗碱无论在离体原代细胞或胰岛素分泌细胞株HIT-T15,还是小鼠体内实验,均具有直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进而发现其电生理机制主要在于抑制胰岛?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而温和地激活钙通道,从而提高胰岛细胞内游离钙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首次发现小檗碱主要通过增强PPAR?、LPL活性等环节降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提升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理的阐明,结束了我国临床应用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已20多年却并不清楚其基本作用机理的历史。首次应用马齿苋及其有效部位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取得了满意的调脂、改善糖耐量的效果;发现大黄素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浆脂质构成和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程度,其机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PPAR?的表达密切相关;马齿苋和大黄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功效的发现,更加丰富了清热解毒法作为重要治法干预2型糖尿病的科学依据。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和《中国天然药物》等刊物编委。 研究课题: 1.三种温病治法抗内毒素效应及其脱毒分子机制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9870925,经费12万元;1999.01—2001.12;课题负责人 2.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的研究,国家863项目,专题合同号:2002AA2Z3212;经费100万元;2002.10-2005.12;课题负责人 3.黄连解毒汤调控炎症分子网络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0371816,经费20万元;2004.01-2006.12;课题负责人 4.小檗碱促进胰岛素分泌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双重效应的共同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0472254,经费21万元;2005.01-2007.12;课题负责人 5.肝细胞核因子:小檗碱抗糖尿病多重功效的关键分子靶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批准号30500685,资助金额25万元,2006.01—2008.12;指导并代为负责 6.从信号转导方面探讨补肾痛脉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排卵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批准号30600838,经费22万元,2007.01—2009.12;指导并代为负责 7.第二次中印传统医药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资助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005...详情
  • 邵景范[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高肩胛症、肘内翻、膝内外翻等运动系统各种畸形和骨关节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肿瘤和瘤样病损及各种创伤和骨折的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邵景范,男, 现任小儿外科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二系(六年制),毕业后留同济医院一直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1991年至1994年攻读同济医院矫形外科研究生,师从著名骨科和手外科专家罗永湘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继续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主要专业方向为小儿骨科。先后在成人普外、成人矫外、手外科、放射科及CT室、小儿普外、小儿泌外、新生儿外科和小儿骨科轮转工作,相关临床经验丰富。1999年被选派到德国乌尔姆(ULM)大学创伤外科和生物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于2000年获德国医学博士后回国,任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2002年被聘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3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委员、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武汉小儿外科学会委员, 湖北省中德医学会副秘书长。   先后在《同济医科大学学报》、《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Hong Kong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等杂志发表中、英、德文专业论文十余篇,在《德国医学》、《放射学实践》、《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发表专业译文和摘要二十余篇,并参加了《小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二版)、《小儿急诊外科学》、《小儿外科学》(脾脏疾病部分)等专业著作的编写工作。主译或参译、译审出版《婴幼儿的急救》、《残疾的康复治疗---上下肢假肢的康复训练》、《医疗操作分类编码(ICPM)》、《德英中医学大辞典》等多部。多次参加德国创伤外科学会年会、中德医学会年会、全国小儿外科和小儿骨科会议等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目前主要从事小儿骨科的临床工作,对小儿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高肩胛症、肘内翻、膝内外翻等小儿运动系统各种畸形和骨关节感染、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骨肿瘤和瘤样病损及各种创伤和骨折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研究方向为小儿运动系统先天性畸形的诊治与预防、创伤与骨科生物力学等。曾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教委资助课题如神经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磁共振在诊断骨骺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可吸收骨替代材料、骨髓干细胞活性与机械应力刺激的关系等。...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