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医院名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有南湖、滑翔和沈北3个医疗院区,均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总建筑面积69.20万平方米;医院的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高新区“中国药都”,建筑面积15.21万平方米。 作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建设单位,医院发挥中心城市医疗服务优势和综合医院学科优势,并于2020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为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医院还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传染病、创伤、癌症、神经疾病、骨科及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的申报和省级评审工作。 盛京医院是国内第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综合性医院,实行三院区一体化管理,即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信息系统,统一的文化理念,以及统一的人事、财务、医疗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保障了医院协调运行和高速发展。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1912年,医院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医院正式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仁爱济世的教会精神融入红医文化,医院从此开始了崭新的里程;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医院恢复“盛京医院”名称;2016年,医院完成了三院区一基地的建设布局,从此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19年,医院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百年老院在新时代获得发展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文件,批准在医院设置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成为国家首批、东北唯一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 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医院党的领导,按照《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环节,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制度建设,把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以章程为引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行“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与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治院作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与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医院治理体系。党的领导责任已经转化为促进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医院员工共730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62人,含聘任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70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58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正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学术任职的专家16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1人。 医院以实力担重任,在2019年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在2020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文件中,医院成为东北区域第一个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同时也是唯一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性医院,迈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儿科“国家队”行列。 医院设有一级诊疗科目29个、二级诊疗科目82个,医疗、医技科室(病房)199个,编制床位6750张,年门急诊量432.14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21.35万人次,年手术量8.07万例,患者平均住院日8.2天。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现有374项国际水平医疗技术,851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615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 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439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设有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辽宁省胸痛中心、辽宁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辽宁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 医院共有34个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病学、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详细]
联系电话

024-96615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医生团队
  • 周新[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小儿胸腔镜、小儿漏斗胸、纵隔肿瘤、肺囊肿、膈疝、食管裂孔疝及小儿普外各种常见病的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周新,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儿外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为小儿普外、胸外科副主任。擅长小儿胸腔镜、小儿漏斗胸、纵隔肿瘤、肺囊肿、膈疝、食管裂孔疝及小儿普外各种常见病的诊治。...详情
  • 张树成[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儿童便秘,便失禁,排便障碍,排尿障碍,包括:应用胃肠调理,中医中药和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手段治疗各种类型的便秘;大便失禁,特发性污便(排便没感觉,拉裤子),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尿失禁,尿频,膀胱过度活动症,排尿困难,脊柱裂,脊髓栓系,遗尿,慢性前列腺炎,产后盆底松弛,慢性盆腔疼痛等盆底疾病的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诊治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道与盆底疾病诊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便秘和胃肠动力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盆底疾病协作组委员,兼任东北三省遗尿学组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分会青年委员。致力于功能性便秘,排便排尿障碍,肛门直肠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远期生活质量与康复对策,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消化道,泌尿系与盆底功能的检测,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消化道与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生物反馈治疗,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和排便功能障碍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参加国家、部省级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Pediatrics,Pediatric research和J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著名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全部被SCI收录,影响因子总和达35分。参与编著《小儿排便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等专著,关于儿童功能性便秘,功能性尿便失控的研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获奖。...详情
  • 王维林[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诊治各种小儿消化道疾病,临床经验丰富,经肛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外科治疗,精通腹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尤其在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和排便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国内领先。2005年完成我国首例出生年龄最小(12天)体重最轻(4.2千克)胸腹连体婴分离手术。2008年完成首例胎儿颈部巨大囊肿产时宫外治疗(EXIT)和产房外科手术...详情

    从业经历
    王维林,男,主任医师,教授,小儿外科主任,1954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小儿外科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前任主委;辽宁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等。连续3届担任全国小儿肛肠外科学组组长。擅长诊治各种小儿消化道外科疾病,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和排便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国内领先,擅长经肛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外科治疗,以及小儿肝胆外科疾病的治疗,精通腹腔镜等微创外科技术。长期从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子课题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优秀创新人才,所领导的团队获辽宁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称号;2011年主持制定了我国小儿排便功能障碍的诊治流程。 先后承担国家、部省级课题近3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主编专著《小儿排便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小儿肛肠外科学》、《儿科学》(英文版)、《小儿外科学》教材、《先天畸形学》、《实用小儿外科学》等专著,主编《小儿排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专著。承担国家863课题《汶川特大地震伤害救治规范》中《儿童特殊群体救治规范》撰写任务,完成我国首部有关特大地震伤害下儿童特殊群体救治规范;率先提出重视儿童外科手术后功能重建和远期生活质量(QOF)的现代医学观点,对小儿外科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远期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提出了我国儿童外科肛肠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定标准和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策略。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14名。获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青年科技之星,辽宁省第一、二届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辽宁省高校优秀创新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8年获中国名医称号。曾于2018年,被授予“国之名医”荣誉称号。...详情
  • 唐晓冰[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擅长小儿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急性肠套叠、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便秘、肛裂、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等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贾慧敏[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小儿普外胸外科各种常见病及急重症处理,熟练掌握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隔离肺,膈疝,食管裂孔疝,漏斗胸,腹股沟斜疝,阑尾炎,体表及腹腔肿物,肠道畸形,小儿卵巢囊实性肿物,胸腔积液,纵隔肿瘤,膈膨升等普外胸外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另外对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隔离肺,膈疝等疾病深入系统研究,熟练应用小儿胸腔镜及腹腔镜技术治疗儿外相关疾病。2000年以后一直从事小儿外科基础与临床工作。...详情

    从业经历
    贾慧敏,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2012年于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学习胎儿及儿童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肛肠及普胸学组委员。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外科组小儿胸外科常务委员,擅长小儿普外胸外科各种常见病及急重症处理,熟练掌握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阑尾炎,体表肿瘤,肠道畸形,肺囊性腺瘤样畸形,隔离肺,胸腔积液,纵膈肿瘤, 膈疝,食道裂孔疝,漏斗胸等普外胸外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并熟练应用小儿胸腔镜及腹腔镜治疗相关疾病。基础研究集中于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肺畸形膈肌病变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兼任中华小儿外科等专业杂志编委。...详情
  • 杨中华[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小儿肛肠疾病的诊治: 便秘,肛门直肠畸形,巨结肠,直肠舟状窝瘘,肛裂,直肠结肠息肉等。 小儿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小儿腹股沟疝、小儿阑尾炎、肠套叠、小儿胃肠道畸形,血管瘤,淋巴管瘤; 小儿实体肿瘤的诊治: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吕良英[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小儿普外科及胸外科疾病,尤其擅长胸腔镜,腹腔镜,结肠镜等小儿外科微创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吕良英,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小儿普外胸外科工作,经验丰富,富有爱心。留学日本东北大学5年,获得博士学位。...详情
  • 李勇[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小儿消化道先天畸形及小儿普外科常见病,尤其擅长小儿肛肠疾病,小儿便秘...详情

    从业经历
    李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小儿消化道先天畸形及小儿普外科常见病。 我是李勇本人,我要修改简介...详情
  • 张可仞[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1 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 2 腹腔实性肿瘤: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肿瘤、畸胎瘤; 3 腹腔囊性肿瘤: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 、肠道来源囊性肿瘤等。 4 体表肿物:鳃源性瘘或囊肿、甲状舌骨囊肿、淋巴管瘤、血管瘤等...详情

    从业经历
    张可仞,男,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 从事小儿普外工作近30年。 在小儿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累计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约1000例以上。...详情
  • 白玉作[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治疗小儿便秘和小儿肛肠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白玉作,男,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小儿普通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辽宁省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 我是白玉作本人,我要修改简介...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