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医院名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有南湖、滑翔和沈北3个医疗院区,均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总建筑面积69.20万平方米;医院的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高新区“中国药都”,建筑面积15.21万平方米。 作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建设单位,医院发挥中心城市医疗服务优势和综合医院学科优势,并于2020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为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医院还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传染病、创伤、癌症、神经疾病、骨科及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的申报和省级评审工作。 盛京医院是国内第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综合性医院,实行三院区一体化管理,即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信息系统,统一的文化理念,以及统一的人事、财务、医疗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保障了医院协调运行和高速发展。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1912年,医院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医院正式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仁爱济世的教会精神融入红医文化,医院从此开始了崭新的里程;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医院恢复“盛京医院”名称;2016年,医院完成了三院区一基地的建设布局,从此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19年,医院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百年老院在新时代获得发展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文件,批准在医院设置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成为国家首批、东北唯一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 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医院党的领导,按照《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环节,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制度建设,把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以章程为引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行“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与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治院作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与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医院治理体系。党的领导责任已经转化为促进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医院员工共730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62人,含聘任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70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58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正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学术任职的专家16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1人。 医院以实力担重任,在2019年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在2020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文件中,医院成为东北区域第一个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同时也是唯一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性医院,迈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儿科“国家队”行列。 医院设有一级诊疗科目29个、二级诊疗科目82个,医疗、医技科室(病房)199个,编制床位6750张,年门急诊量432.14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21.35万人次,年手术量8.07万例,患者平均住院日8.2天。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现有374项国际水平医疗技术,851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615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 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439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设有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辽宁省胸痛中心、辽宁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辽宁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 医院共有34个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病学、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详细]
联系电话

024-96615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医生团队
  • 刘东风[教授、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骨骼、肌肉、关节影像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刘东风,男,教授,擅长骨骼、肌肉、关节影像诊断。 我是刘东风本人,我要修改简介...详情
  • 王书轩[]

    医生擅长

    五官系统影像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王书轩,男,副教授,擅长五官系统影像诊断。 我是王书轩本人,我要修改简介...详情
  • 张军[]

    医生擅长

    骨骼、肌肉、关节、产科影像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张军,女,副教授,擅长骨骼、肌肉、关节、产科影像诊断。 我是张军本人,我要修改简介...详情
  • 侯阳[]

    医生擅长

    诊治放射/影像科相关疾病...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高玉颖[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肝硬化...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详情
  • 潘诗农[]

    医生擅长

    骨骼、肌肉、关节影像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潘诗农,男,副教授,擅长骨骼、肌肉、关节影像诊断。 我是潘诗农本人,我要修改简介...详情
  • 陈培青[主治医师]

    医生擅长

    脑瘫...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详情
  • 郭启勇[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肝脏影像诊断与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胆道系统影像诊断与胆管癌的介入治疗、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详情

    从业经历
    郭启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大二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副主任,放射科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日本奈良医科大学大学院博士毕业。现任中华放射学会常委、兼秘书,中华放射学会腹部学组组长,中华放射学会前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肝脏影像诊断与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胆道系统影像诊断与胆管癌的介入治疗、气管狭窄的介入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医院网络管理,医学图象后处理。是肝脏及胆道介入治疗方面的全国知名专家,围绕着金属支架的基础研究和腹部影像诊断,在国内外杂志上刊登学术论文50余篇,并担任《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主编、《中华放射学杂志》副主编及十余种医学专业杂志编委,并出版专业教材4本。已完成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及部省市课题4项,现承担任科技部及省市课题4项,总项目资金达80万元。曾于2018年,被授予“国之名医”荣誉称号。...详情
  • 苏惠群[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苏惠群,男,主任医师,教授,197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81年于本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放射诊断学硕士学位。现任第二临床学院放射学教研室及放射线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放射诊断学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侧重于“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的医、教、研工作。专业特长: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常年与临床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坚持把 肺癌 、结核、炎症等胸腔内 肿瘤 与非 肿瘤 性质病变, 胶质瘤 、脑膜瘤等颅内 肿瘤 与非 肿瘤 性质病变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治疗结果加以对照,不断总结、提高对疾病性质的认识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受到临床科室的赞誉。...详情
  • 吴振华[教授、副主任医师]

    医生擅长

    骨与软组织、神经系统疾病的总会影像诊断...详情

    从业经历
    吴振华,男,教授,放射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影像专业40余年,196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兼任北美放射学会和国际骨关节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全国放射学会和全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委、前中华医学会辽宁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会长、《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华放射学杂志》常务编委及其他数种国内著名医学影像杂志编委。  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教学及科研工作。作为一名知名专家,在骨关节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专业特长:骨关节和神经系统影像诊断,骨与软组织、神经系统疾病的总会影像诊断。  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讲座。曾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文章被世界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曾参加编写专著九部,其中主编两部,副主编一部。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卫生部科研课题一项,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及校、院科研基金等多项资助。作为主要负责人曾获辽宁省人民政府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三等奖一项。每周两次出名专家门诊。...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