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医院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解放军总医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南部,万寿路街道复兴路28号,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核生化防护、医学救援于一体,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医院迈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前身是军委直属机关医院,红色血脉可追溯至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创建发展,在炮火硝烟中艰难孕育成长。1953年8月5日,在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开国元勋的亲切关怀下正式组建,1954年8月4日改称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1957年6月6日改为解放军总医院,1958年11月4日,成立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4月更名为解放军医学院),开启医院办学先河。 党的十八大后,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医院全面迈上改革重塑、转型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11月2日,新调整组建的解放军总医院宣告成立,同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下设第一医学中心(原内科、外科临床部,医技部、门诊部)、第二医学中心(原南楼临床部)、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304临床部)、第五医学中心(原302、307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原海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原总参总医院)、海南医院、京东医疗区、京南医疗区、京西医疗区、京北医疗区、京中医疗区、研究生院等单位。 医院拥有21个临床医学部、8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军队“双重”学科,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6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6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和专科中心。 医院在老年病预防和预警干预系统研究、耳聋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及呼吸衰竭支持新技术系列研究、烧伤整形医学研究与治疗、骨和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治疗,肾病研究与治疗、肝胆疾病精准外科治疗、老年心血管病研究与治疗、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肿瘤一体化治疗和基础研究、微创机器人手术、消化内镜治疗、介入微创治疗、复杂眼外伤救治和疑难泪器病诊疗 、传染病和继发病、疑难重症肝病、血液病诊治、中毒救治、高压氧治疗、航空与潜水特殊疾病诊疗、新生儿救治、结核病诊疗、器官移植、传统中医学、5G远程手术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医院同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承担国家、军队赋予的博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和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20个,覆盖4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23个,覆盖50个专业。 医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3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7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4项。 医院拥有全球领先的第五代射波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数字血管造影机、回旋加速器、世界第二台ZAP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治疗系统、高压氧舱、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CT、术中磁共振、PET-CT、PET-MR、术中放疗系统、钴60治疗机等近6万台套、总价值近70亿元的高精尖医疗设备。 医院在唐山、汶川、玉树、雅安地震和天津港大爆炸等重大灾害事故救援,北京奥运、中非论坛、武汉世界军人体育运动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抗击非典、埃博拉、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援外医疗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出色完成了历次任务。 医院带头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参加扶贫攻坚,对口帮扶数十家老少边穷地区医院,健康援藏精准救治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风湿病(骨关节病)、包虫病、大骨结病,慈善救助白内障、先心病、耳聋等患者,惠及亿万群众。 医院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涌现出一大批行业先锋和先进典型,有3个集体、19名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3个集体、18名个人荣立一等功,7人荣获南丁格尔奖章。...[详细]
联系电话

010-66887329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医生团队
  • 叶卫华[]

    医生擅长

    擅长于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在先天性瓣膜病及获得性瓣膜病以及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叶卫华,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4年7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7月获昆明医学院心胸外科硕士学位,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学习,2007年7月在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心胸外科博士学位 现为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参加临床工作14年,擅长于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小年龄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处理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完成科研课题三项,其中博士课题《心肌带结构与功能的实验研究》直接涉及本专业前沿,选题新颖,创新性突出,为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在本专业博士论文答辩中荣获第一名。在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10余篇。总之,十几年临床工作的磨砺,磨去的是我的自私、傲慢与虚荣,磨出来的却是爱心、谦逊与真诚,以一颗善良的心,运用自己所学专业技术实实在在地为患者解除身心疾痛,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如果有人问我,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我最想成为上帝,不是因为他富有,也不是因为他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因为他拥有拯救人类疾苦的智慧和力量。 发表论文 1 杨鸿生,叶卫华. 热缺血期间持续通气对无心跳兔肺的保护作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4; 25(5):279. 2 叶卫华,杨鸿生. 改进的保存供体离体兔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 26(1):20 3 叶卫华,杨鸿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顽固性气胸的一种新方法;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2; 23(1):80 4 叶卫华,高长青,李力兵,刘志勇,任崇雷.心肌带解剖的新方法.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14(2):122-125. 5 叶卫华,高长青,吴扬等.手术治疗心肌桥15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5):403-405. 6 叶卫华,高长青.心肌带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in press). 7 Robert M.Bojar著,高长青主译. 叶卫华等参加翻译. 成人心脏外科围术期处理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3月. 8 叶卫华 赵美娟. 死亡的解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5 26 (1):61-63. 9 叶卫华,高长青. 谁是上帝: 医生还是病人?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27(6):36-38. 10 叶卫华,高长青等. 心肌带顺序性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8,24(3):188-191. 11 Gao CQ Ye WH Li LB. Investig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ventricular mas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The Heart Surgery Forum 2009 12 (2): 1–5. 12 Gao CQ Ye WH Lv K. Reconstru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al fiber macro-architecture. ...详情
  • 血液科[]

    医生擅长

    血液病科常见病 ...详情

    从业经历
    一、血液科介绍 血液科成立于1984年,在刘海川、汪月增、姚善谦、楼方定、达万明、于力等几代专家教授的带领下,经历了20几年的不懈努力,今已经建设成为人才梯队完整、仪器设备先进、医教研水平在军内外领先的优秀科室。 本科室设有门诊、病房、骨髓移植中心及实验研究室。 普通病房常见诊治疾病包括各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在骨髓移植中心,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为特色,目前我科室已成功开展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LA完全相合、半相合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混合移植、无关供者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恶性血液病及其他系统肿瘤等。 实验室,设备先进,可以进行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研究。目前已经开展并服务于临床的有关技术包括:光谱技术分析细胞染色体、FISH技术检测融合基因、分子技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的动态变化、HLA低高分辨率的配型以及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分离、测定、培养、保存和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等。 同时我们又承担着大量的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任务。血液科是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之一;是全军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我们坚持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基石,以临床诊断治疗为核心。我们的行医理念是:“医术至精、医德至上,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 ,欢迎到广大患者前来就诊、住院治疗。 二、血液科简 1954年 解放军总医院成立,血液科的诊疗划入普通内科范畴,蔡醒华任主任 1973年 普通内科建立血液专业组,刘海川任专业组组长 1984年 正式建立血液科,刘海川任主任,汪月增任副主任 1991—— 2000 楼方定任主任,姚善谦任副主任 2000—— 2005 达万明任科主任,于力、高春记任副主任, 2006—— 现在 于力任主任,高春记、王全顺任副主任 2007年 血液科将大规模扩建,普通病床位将由现有50张增至100张,骨髓移植层流室床位将由今7张增至20张。 三、专家介绍 于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1年获得血液血硕士学位, 1994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国内著名肿瘤学家孙燕院士。1998年在美国OHIO州立大学肿瘤研究所血液内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大学毕业20余年来,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内科从事临床工作,完成了大量的血液科门诊、急诊、会诊、住院、骨髓移植及保健工作。在血液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断、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及军队“十五”杰出人才基金课题,在5年内获得科研经费413万元。200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两个白血病相关基因LRP15和LRP16,并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在国际上首次证明ID4基因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长的功能,是一个新的白血病抑癌基因,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 在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 刘海川: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工作50年。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导师组成员,诊治大量重危疑难病人,对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和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是国内首先开展骨髓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专家,对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有丰富诊治经验,是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的奠基人之一,率领科室于1985年和1997年各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1985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分别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科技进步奖33项,个人发表论文128篇,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撰写共三部著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汪月增: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导师,对各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浆细胞、组织细胞疾病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有多年经验;对各类血液学疾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及其他实验室发展亦有较多实践经验,并善于结合临床及实验室发现作出诊断及提出治疗措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楼方定: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博士生导师,曾任血液科主任8年。38年来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血液病临床经验,善于解决各种疑难血液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救治,特别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各种发热待查的诊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现任《中华内科杂志》等4家杂志编委,接受《中华医学杂志》等多......详情
  • 李亚鹏[]

    医生擅长

    神经内科常见病 ...详情

    从业经历
    李亚鹏,301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主要擅长神经内科疾病 ...详情
  • 刘剑锋[]

    医生擅长

    成人心血管病诊治,擅长冠心病、心衰、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在癌症相关心肌损伤颇有研究。 ...详情

    从业经历
    心血管病医学部派驻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房颤综合管理以及起搏器植入。担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委员,《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委。五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5篇,最高IF 14.588。 “十三五”军队后勤重点面上项目负责人。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 ...详情
  • 缪媛媛[]

    医生擅长

    不明原因发热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安杨[]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张如意[]

    医生擅长

    临床常见骨折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骨质疏松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巩琰[]

    医生擅长

    神经眼科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王晓辉[]

    医生擅长

    缺血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含微创介入手术及药物治疗,脑与神经影像阅片、头痛、应激障碍等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刘国晓[]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