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位于东海之滨、黄浦江畔,创建于1949年7月,始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1951年7月改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8年9月更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62年起对外称长海医院,2017年建制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部队医院,发展形成“一院两区三附属”格局。 医院本部位于杨浦区长海路,虹口院区位于虹口区东江湾路,下辖62个临床科室,展开床位2700余张。拥有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学科6个、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全军专科中心(所)16个,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在烧创伤救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泌尿系统疾病诊治、心脑血管及大血管内外科诊治、全器官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等方面,具有领先水平和雄厚临床综合实力。 “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7项,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研究型医院示范医院、示范高级卒中中心。自2014年纳入上海申康绩效考核体系,优势病种综合绩效一直位居上海市各大单体医院榜首。2020年上半年在《New England》《JAMA》《Nature》发表论著各1篇,充分彰显医院科技创新活力。 医院医疗服务特色鲜明,拥有亚洲一流水平的门急诊大楼,全球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综合技术最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沪上首台640层动态容积CT、新型PET/MR核磁影像设备和立体定向、射波刀、直线加速器等放射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定位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等赢得世界喝彩,服务百万患者。1993年首批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荣膺“全国百佳医院”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支援西部地区医院工作先进单位”,全军“思想政治建设先进单位”“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创先争优全军试点单位”,连续18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始终坚持“救死扶伤,服务军民”优良传统,先后组织100多支医疗深入西藏、新疆、宁夏、四川等边远艰苦地区对口帮扶,在上海世博安保、上合峰会、亚信峰会、城市地铁核化生反恐演习等重大活动,以及“11.15”特大火灾、“6·22”枪击案、“8.2”昆山工厂爆炸、“6.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等应急救援中,展示了过硬的卫勤保障能力和创伤救治能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医院以强军目标为统揽,助力海军战略转型,聚焦打造深蓝特色,不断提升保障打赢能力,出色完成亚丁湾护航、和谐使命军事外交、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等重要军事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先后承担驰援武汉、服务部队、定点收治、支持驻地、入境隔离、境外援助6项任务,赢得国际与社会广泛好评。...[详细]
联系电话

021-31166666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

医生团队
  • 穆学夏[]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肖仕初[]

    医生擅长

    烧伤、难愈性创面 ...详情

    从业经历
    烧伤、难愈性创面 ...详情
  • 朱世辉[]

    医生擅长

    严重烧伤早期急救,休克复苏,创面处理及烧伤晚期疤痕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朱世辉,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全军烧伤研究所,上海市急救烧伤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协会上海分会委员,中华医师会烧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烧伤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创伤学分会创伤感染学组委员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1年获硕士学位,长期在烧伤外科临床一线工作。在严重烧伤早期急救,休克复苏,创面处理及烧伤晚期疤痕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抢救钢水烧伤100%,三度97%特重烧伤病人成功,该病例成功救治,国内外罕见报道。2005年,成功抢救一例严重烧伤96%合并吸入性损伤并发脓毒性休克病人,国内外罕见报道。同年负责“二炮”福建三名特重烧伤合并肺爆震伤员伤情最重伤员救治,日夜奋战临床一线,带领下级医生连续吃住在病房奋战23个昼夜使伤员得到成功救治,获得“二炮”总部领导“伤员伤情最重,治疗效果最好的”高度评价。担任烧伤科副主任以来,带领全科同志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临床工作,使烧伤科临床工作水平逐年上升。无论是病人及危重病人的收治数量和治疗质量,还是医疗总收入2008年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达到4000万,居国内同行之首。同时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其中建立一套综合复苏方案,被上海市领先重点专业列为立题项目。创面负压系统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在难愈合创面应用取得良好效果。CRRT治疗严重烧伤合并脓毒性休克,无细胞真皮治疗增生性瘢痕获得成功。2002年荣立三等功。2008年获得大学优秀党员。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张盐复苏烧伤休克,严重烧伤心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共获得基金75万余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军队九五,十五重点课题和指令性课题各一项,共发表文章25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杂志21篇,国外杂志4篇,并有15篇文章在国际会议上交流。2008年发表SCI论文三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连续三届获全军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得国家专利2项。此外参加《全国院前急救》《实习医生手册》和《现代烧伤治疗学》的编写工作。 ...详情
  • 唐洪泰[]

    医生擅长

    烧伤科疑难杂症、瘢痕防治、各种慢性伤口修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贲道锋[]

    医生擅长

    难愈性创面、瘢痕防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夏照帆[]

    医生擅长

    严重烧伤(包括化学烧伤、电烧伤、热挤压伤)和烧/创复合伤 救治;各类急、慢性创面修复;瘢痕防治 ...详情

    从业经历
    夏照帆,女,主任医师,教授,工程院院士,现任长海医院烧伤外科科主任,198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赴美国著名烧伤救治单位作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国。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侯任主任委员、上海烧伤学会主任委员、全军烧伤整形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常务理事,以及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外科永久性客座教授。 长期以来致力于危重烧伤病人救治、深入探讨烧伤休克发病机理和防治,开展皮肤组织工程和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研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证明“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引起再灌注损伤”的理论,阐明了烧伤休克延迟复苏造成多脏器损伤的机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6篇,获多项高等级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兼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烧伤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烧伤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会员、美国烧伤学会会员、美国休克学会会员;担任《中国外科年鉴》烧伤外科专业主编、《中华烧伤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审稿专家。 长期致力于烧伤外科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治疗各种原因(例如:热力、化学、热挤压、电等)引起的烧伤、冻伤、烧创复合伤、吸入性损伤等,擅长休克复苏、瘢痕防治和创面修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863项目等科研项目14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奖9项,研究成果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曾于2018年,被授予“国之名医”荣誉称号。 ...详情
  • 孙世道[]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周松华[]

    医生擅长

    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周松华,男,(已退休)主任医师,教授,从医30余年,在中医教学和中医药微量元素的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的诊治效果显著。 ...详情
  • 刘福春[]

    医生擅长

    咳喘、心脑血管疾病、妇科宫内炎性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刘福春(已退休),男,主任医师,教授,曾任解放军中医学会理事等职务,承担军队课题1项,获得科技成果奖4项,发表医学论文44篇,主编与参编专著5部。从医30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慢性肝肾疾病、咳喘、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等,取得了显著疗效。 ...详情
  • 邹静[]

    医生擅长

    耳聋、耳鸣、眩晕(梅尼埃病)的诊治;中耳炎(包括胆脂瘤)、听力重建、耳硬化症的诊治;人工耳蜗植入与影像学研究及其他听觉植入技术;上半规管裂综合症的微创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诊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邹静,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博士,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学院博士后。曾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军耳鼻咽喉病中心创始人之一。分别为下列杂志编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Journal of Otology, 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 Remedy Open Access- Otolaryng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and Nanomedicine, Jacobs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ustin Radiology, Edorium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198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该校获得耳鼻咽喉科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2003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学院耳鼻咽喉科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2015年先后担任任芬兰坦佩雷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资深研究员、副教授、博导。2016年分别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学习人工耳蜗植入、人工镫骨手术、BAHA植入、听神经瘤手术等。1995年起先后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军耳鼻咽喉病中心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6年起任中华医学会河北省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北京军区耳鼻咽喉专业组秘书长,2018年起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2011年起担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耳科学组委员。2010年起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现为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工作。 一直从事耳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梅尼埃病、神经性耳聋、以及纳米医学方面造诣很深。 在梅尼埃病的治疗方面特色鲜明。1986年师从于何凌汉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梅尼埃病的免疫学研究;1991年师从于顾瑞、姜泗长、杨伟炎教授,深入研究了内耳免疫损伤机制;1999年师从于世界著名的Ilmari Pyykko教授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发现了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的MRI特征性表现,2003年在芬兰坦佩雷大学工作期间,首次将其应用于临床;2012年首次报道前庭剪切应激假说,并在长海医院用低频振动进行梅尼埃病眩晕的无创治疗,于2015年首次报道;2017年在长海医院进一步优化靶向投放微量钆对比剂进行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的快速MRI检测。 持续探索耳科诊疗新技术。2012年在长海医院探索靶向投放微量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2014年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上半规管裂综合症的微侵袭外科治疗。2014年开展锥形束CT的内耳影像研究,期望取代目前的螺旋CT在耳鼻喉科的应用,减少患者的放射线暴露剂量,降低医疗成本。2016年用高分辨率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CARS)成像在分子水平实现了胆脂瘤的无标记检测。 在纳米医学研究方面功底深厚。研究了多种纳米材料的内耳生物学行为,发现卵圆窗通路比过去公认的圆窗通路效率高,为前庭靶向药物投放提供了路径。通过中耳途径靶向性向内耳投放各种纳米载体,进行了在体分子影像诊断及超选择治疗临床前研究。揭示了经中耳投放后纳米脂质体的尺度依赖性内耳摄取规律,实现了持续性自动投放。进行了纳米基因投放研究。 共参加或负责4项欧盟纳米医学课题子项目研究、牵头1项中欧联合研究课题、8项国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等。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篇127(SCI论文67篇)(通讯作者96篇),编写4部专著章节,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2项、国家专利5项。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