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三级甲等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医院名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由香港知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公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1994年5月开业运行。医院现有庆春、下沙、双菱三个院区,设有47个临床医疗科研部门,102个护理单元。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目前有31个博士点和42个硕士点,设有29个教研室和教研组。

医院于2006年12月顺利通过了国际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的评审,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JCI )的公立医院;2017年通过国际医疗信息化最高级别认证HIMSS7;2017年成为中国首家加入MAYO CLINIC医疗联盟的公立医院;2019年亚洲首家通过磁性医院认证。2013年1月,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2020年,医院连续六年荣获“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创新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结果排名,邵逸夫医院在全国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居全国综合性医院第11名,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参评医院仅有1%的A++序列;2020年度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全国第48位,连续两年在全国“进步最快排行榜”位列第一。邵逸夫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共建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组建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医院致力于传统医院管理模式的变革,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邵医模式”。国内首家“门诊不输液”医院、国内首家“全院不加床”医院、国内首家设置入院准备中心医院、国内首推门诊、辅助检查中心化预约医院、国内首推“一人一诊室”、国内首家“无痛医院”、国内首家设立中心化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国内首推门诊病历档案、一人一病历号、国内首家推行Attending负责制(主诊医生负责制)、国内首家实行委员会制度的医院等。医院平均住院日4.93天,药品比例22.5%,始终保持国内医院最低水平。

同时,医院不断传承、借鉴、创新,以创新领跑“互联网+医疗”模式,于国内率先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改造,“掌上邵医”打通就医所有环节;率先实现医保用户全流程移动就医,改变“三长”局面,全流程移动化真正实现了100%患者全覆盖;建成国内首家有实体医院背景的“云”医院,更多患者“看病最多跑一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成为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典范,多次参与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起草制定,并获2019年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59期)刊文向全国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典型案例入选2020国家卫健委办公厅通报表扬的全国十家医疗服务机构之一。创建“邵医精品手术演示会”“邵医咖啡”“邵医讲堂”“邵医教育学院”“邵医健康云”“邵医微信公众号”“邵医之声”等多个“邵医系列”,进一步彰显邵医品牌的价值与活力。

二十多年来,医院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以临床结合科研的路径,引领了中国及世界腔镜外科的发展。医院微创手术量占总手术量的80%,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国际首创。普外科创建了国内首个微创医学学科,在完全腔镜绕肝带法二部肝切除术等多项技术和手术术式上国内首创,填补国内微创领域多个空白。微创技术覆盖普外科、妇产科、泌尿科、头颈外科、骨科、胸外科、肛肠外科等几乎所有外科领域。微创肝胆胰手术、角膜移植、下腰痛诊治、辅助生殖、复杂冠心病和房颤诊治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二十多年来,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持续保持年均20%增幅;国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专题报道医院最新学术进展2项;取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重大标志性成果;牵头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并参与共建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搭建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省级科研平台14个。

二十多年来,医院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建院背景,加快国际化进程,向全球顶尖水平医院不断迈进,先后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等国外多个顶尖医疗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海外医学生及住院医生轮转培训在中国首选的医疗机构。

二十多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推进“山海提升”工程,先后与浙江、江苏、新疆等等二十余家医院建立帮扶关系。2016年2月,医院下沉8000万资金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中微创医学中心”。2017年11月,与德清县人民政府合作签约共建“健康中国示范县”,打造健康中国样本和综合医改示范。2018年,与绍兴市上虞区......[详细]
联系电话

0571-86090073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杭州市上城区庆春东路3号

医生团队
  • 裘燕[]

    医生擅长

    处理各类手术的麻醉 ...详情

    从业经历
    裘燕,女,主任医师,2001年浙大心理系进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在香港港安医院、美国梅奥医院学习。任浙江医学会麻醉分会妇产科麻醉组副组长。简历/简介:1986-1991 浙江大学医学系 1991-1993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1993-2006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2006-2009 浙江医院 2009-至今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详情
  • 方晓[]

    医生擅长

    各种危重抢救病人的麻醉管理,各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如法四矫治、大动脉转位)、瓣膜性心脏病、微创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的麻醉管理 ...详情

    从业经历
    方晓,男,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1年7月至1993年5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麻醉任住院医师,93年7月起于邵逸夫医院麻醉科工作至今。200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10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医学中心心胸麻醉交流访问。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心胸学组副组长。 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4年,对各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胸主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的麻醉管理有一定的造诣。目前担任邵逸夫医院麻醉科心血管麻醉亚专科负责人。2007年8月获邵逸夫医院最具安全感的麻醉医师称号。 ...详情
  • 周大春[]

    医生擅长

    类型的麻醉、监测、手术中血液保护、手术后镇痛、分娩镇痛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周大春,男,主任医师,麻醉科副主任,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为中华医学会浙江省麻醉分会委员、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浙江麻醉质控》编辑。 1991年前在浙医二院麻醉科学习和工作。91-92年间被派往美国Loma Linda 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科培训,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回国后与来华美国专家共同完成了邵逸夫医院麻醉科筹建工作,开院后担任麻醉科负责人至今,从事临床麻醉和科室管理工作。在领导、同事支持和有关部门配合下,结合国情成功地引用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使本院麻醉科在硬件装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住院医师培训、麻醉的临床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受到了病人、医院领导和外科等相关部门、国际国内麻醉界同行等的好评。潜心麻醉工作15年,在临床麻醉工作、麻醉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专业特长包括各种类型的麻醉、监测、手术中血液保护、手术后镇痛、分娩镇痛等。对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肝肾疾病的疑难危重病人、高龄病人和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和救治有丰富经验。兼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三系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多年来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有关麻醉和重症监测等课程的授课工作,并且是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麻醉主治医师提高班、麻醉医师岗前培训班的主讲者之一。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和开展临床研究,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详情
  • 钟泰迪[]

    医生擅长

    重危、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急性疼痛的治疗、分娩镇痛、无痛人流、快通道麻醉、安全麻醉等 ...详情

    从业经历
    钟泰迪,男,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硕士导师,1983年毕业于浙江省温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88~1991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吴珏、徐振帮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2000~2001年获得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一年,按期完成回国,并将国外所学悉心教于同事。专家擅长:重危、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急性疼痛的治疗、分娩镇痛、无痛人流、快通道麻醉、安全麻醉等有特到之处。麻醉手术病人器官保护、麻醉与应激、快速全麻戒毒机理研究、全麻机理的研究。主攻方向:临床麻醉、危重医学和疼痛诊疗。1993~2008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临床麻醉、科研教学、科室管理1992~1993浙江大学附属浙一医院麻醉科,心血管麻醉 1991~1992浙江大学附属浙二医院麻醉科,骨科、五官科、小儿及其它麻醉 1985~1988浙江天台人民医院麻醉科,妇产科及创伤麻醉 1983~1985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医疗成果: 著作 《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主编,2003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心肺脑复苏:新概念、新技术》编者之一,2001年3月,浙江大学出版社 发表文章 钟泰迪,顾晓静。术后早拔管-心内手术快通道技术的重要一环。浙江医学,2000, 22(10):622-623.? 钟泰迪、方晓、王平。非住院腹腔镜下胆囊手术的麻醉安全性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 20(8):507-508. 钟泰迪、郦志军。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麻醉后早拔管的体会。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 16(9):462-463. 裘燕 、王平、钟泰迪。喉罩和气管内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浙江医学,2000,2(4):217-218. 陈洁,王平,钟泰迪。Univent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浙江医学,2005, 27(9):695-697. 陈洁,王平,钟泰迪。Univent管和双腔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 27(5):284-286. Zhong T, Wang Y, Story DA. Tracheal resection for critical tracheal occlusion due to intraluminal tumour.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6 ;34(6):808-10. ...详情
  • 田素明[]

    医生擅长

    有丰富的疼痛诊治经验。尤其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交感神经阻滞和椎间盘疾病的介入治疗具有独到的方法。 ...详情

    从业经历
    有丰富的疼痛诊治经验。尤其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交感神经阻滞和椎间盘疾病的介入治疗具有独到的方法。 ...详情
  • 王娴[]

    医生擅长

    在各类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的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常务副主任、副教授、副研究员。 擅长: 在各类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的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主攻方向: 肿瘤早期诊断和预防;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详情
  • 楼海舟[]

    医生擅长

    恶性肿瘤,肺癌,肺癌,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化疗和靶向治疗,在射频消融、免疫治疗方面丰富经验。 主攻方向:常见恶性肿瘤的化疗和靶向治疗 ...详情
  • 金伟[]

    医生擅长

    泌尿系肿瘤个体化治疗、射频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各种常见肿瘤诊断、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及微创射频治疗。 主攻方向:泌尿系肿瘤个体化治疗、射频治疗。 ...详情
  • 瞿幼存[]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潘宏铭[]

    医生擅长

    擅长: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国内率先开展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主攻方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微创、药物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潘宏铭,男,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委、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 胃癌 诊治规范制定专家、CSCO中国临床肿瘤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高级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兼肿瘤化疗专委会主委、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新药审评专家等。 教育经历: 1987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 1995年6月博士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 1995年8月至今在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工作。1997年在美国Loma Linda 大学肿瘤中心进修肿瘤内科 2008年1月至2月在美国Mayo Clinic肿瘤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接受肿瘤内科临床和国际多中心抗癌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主要研究者(PI)。 工作经历: 1995年8月至今在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工作。 2000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2012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副院长。 2013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疗副院长。 医疗成果: 致力于自噬与肿瘤关系的基础研究,尤其是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共发表论文15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共14篇。主持及参加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4项。 2009年组发起组织成立中国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主持制订《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和《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教育手册》,正在制定国家肿瘤营养膳食标准。 是我国最早开展 肝癌 等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单位之一,14年来已经治疗2000多例次。主持研究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于纳米技术表面改性射频治疗针的研制及其在肺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经申请专利1项,发表相关论文6篇,并主持制定《浙江省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规范》。 开展个体化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已作为PI参加国际多中心抗癌药物临床试验60余项,推动了 肺癌 、 肝癌 、 胃癌 、结肠癌等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研究成果已有多篇论文以共同作者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Lancet、Lancet oncology、JCO等杂志上。 目前共培养硕士生20名,博士生5人。 << 收起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