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邝翠仪[]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邝翠仪,药学部副主任。 我是邝翠仪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陈孝[]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陈孝,药学部主任,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德医学会广东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人体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药物代谢多态性。 我是陈孝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吴善宏[]

    医生擅长

    擅长眼病的诊治及手术,特别是眼部的整形和美容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吴善宏,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眼科主任,大学本科学历,1969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从事眼科临床36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疗专长 眼部整形及美容手术,曾为多位大陆及港澳台影视明星及美国教授做眼部整形手术没,取得满意效果。在国内及东南亚国家的广大患者中享有很好的声誉和口碑。 主要研究方向 眼部整形及美容手术术式的改良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探索和研究。 论著 发表《1200例重睑术临床体会》等文章《实用美容整形外科》。 专著 《医学整形与美容》(广东人民出版社)。 ...详情
  • 周奇珍[]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对眼与全身病、角膜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白内障、眼底病及双眼皮、消眼袋、除疤痕等面部美容术有较 ...详情
  • 何绍达[]

    医生擅长

    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矫正、眼周常见肿物切除及整形,双眼皮 ...详情

    从业经历
    何绍达,男,副主任医师,1965年毕业于原中山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 毕业后一直在中山眼科医院、中山一院眼科从事临床工作几十年 对眼科各种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青光眼、白内障、近视、斜视的诊治,眼部常见肿物的切除及整形,泪道疾病的诊疗有专长。特别是对泪道阻塞的诊疗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擅长以多功能的空心泪道探针联合探道术冲洗泪道进行的治疗婴幼儿的先天性泪道阻塞,精简了操作,缩短了操作的时间,提高了疗效,一般一次治愈,不复发无并发症,减少患者了多次去医院冲洗的麻烦。 ...详情
  • 黎曙霞[]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黎曙霞,主任药师,药学部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人体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药物代谢多态性。 社会兼职 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德医学会广东分会理事。 论著 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专著 参与编写著作4本。 ...详情
  • 王海军[]

    医生擅长

    医疗特长: 1986年本科毕业后开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有治疗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经验,主要从事神经系统肿瘤工作。主攻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并对诊治有较深造诣,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垂体肿瘤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显微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经蝶窦微创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等鞍区肿瘤超过3000例,损伤小、疗效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3%,治愈率、内分泌缓解率、视觉功能恢复率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垂体肿瘤等鞍区肿瘤的显微和内镜微创手术,垂体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点。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9-1992年攻读中山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04被聘为教授职称,200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垂体瘤诊治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垂体肿瘤研究实验室主任。 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第三届专家委员会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职。现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等8家杂志编委。 论著: 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在Small、Genome biology、Endocrinol Metab、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等SCI收录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70余篇。 1.Ma J, Zhang S, Liu J, Liu F, Du F, Li M, Chen AT, Bao Y, Suh HW, Avery J, Deng G, Zhou Y, Wu P, Sheth K, Wang H*(通讯作者), Zhou J*.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Stroke via Chemotactic Recruitment of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Membrane of Engineered Neural Stem Cells. Small. 2019 Jul 10:e1902011.(IF 10.856) 2.Lin Jiang, Chao Xue, Sheng Dai, Shangzhen Chen, Peikai Chen, Pak Chung Sham , Haijun Wang*(通讯作者) andMiaoxin Li*. DESE: estimating driver tissues by selective 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mplex diseases or traits. Genome biology. 2019 Nov 6;20(1):233 (IF 14.028) 3.Du Q, Hu B, Feng Y, Wang Z, Wang X, Zhu D, Zhu Y, Jiang X, Wang H(通讯作者). CircOMA1 mediated miR-145-5p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of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 by targeting TPT1.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9 Jun 1;104(6):2419-2434.(IF 5.605) 4.Zi-Ze Feng, Dong-Sheng He, Hai-Jun Wang(通讯作者). Utility of 11C-methionine and 18F-FDG PET/CT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2016;41(3):e130-4. (IF 6.498) 5.Dimin Zhu , Zheng Xiao , Zongming Wang , Bin Hu , Chengbin Duan , Ziyan Zhu , Nailin Gao , Yonghong Zhu , Haijun Wang. MEG3/MIR-376B-3P/HMGA2 axis is involved in pituitary tumor invasiveness. J Neurosurg. 2020 Jan 3;1-13. doi: 10.3171/2019.10.JNS191959. Online ahead of print. (IF 4.149) 专著: 1.《外科学》教材第六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2.《外科学 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主攻垂体肿瘤等鞍区肿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研究,有关“垂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获第二届“中山大学名医”称号。主持包......详情
  • 刘金龙[]

    医生擅长

    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和颅底肿瘤等手术治疗,具有高操的显微技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90%肿瘤手术无需输血。微创治疗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90%以上,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立体定向方法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特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等的脑深部电刺激-即DBS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尤其DBS手术效果国内领先。开展了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n研究方向:脑功能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颅神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详情

    从业经历
    刘金龙,男,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硕士学历,1988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组副组长,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医疗专长 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和颅底肿瘤等手术治疗,具有高操的显微技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90%肿瘤手术无需输血。微创治疗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90%以上,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立体定向方法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特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等的脑深部电刺激-即DBS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尤其DBS手术效果国内领先。开展了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主要研究方向 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帕金森病及其他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获奖情况: 广东省科技项目2项(2010、2012年各1项), 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2011年) 垂体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国家教育部二等奖, 复杂性连头婴分离术,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其它参研项目多项。 论著 以第一作者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发表论文7篇,共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十多篇。 1、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近期疗效的初步探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4):208~211 2、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进展.新医学,2008;39(6):411~412。 3、应用外科皮瓣修复颅骨缺损修补材料外露创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227~228。 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234~235。 5、枕下经天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幕下型天幕脑膜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76~177。 6、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前颅底重建中的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6:314~316。 7、连头婴显微分离手术中静脉窦的处理及重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89~91。 8、血管转流管在静脉窦脑膜瘤显微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264~266。 9、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1;24:187~188。 10、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111~112。 11、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疗效,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291~295. 12、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22~2024。 ...详情
  • 林佳平[]

    医生擅长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脊髓肿瘤等常见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鞍区、脑室內等中线深部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林佳平,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2003年7月。 医疗专长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脊髓肿瘤等常见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鞍区、脑室內等中线深部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积极开展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诊治工作,在儿童髓母细胞瘤、脑积水、先天畸形等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1、颅咽管瘤基础与临床研究; 2、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3、脑积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奖项: “复杂性连头婴分离术”获200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垂体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者2003年教育部二等奖。 论著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第二及以后作者14篇。 1、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临床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年第10卷第6期; 2、儿童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及预后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年第10卷第5期; 3、可调压与非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对比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年第10卷第3期; 4、颅咽管瘤显微手术中垂体柄辨认和保留的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年第34卷第1期; 5、显微手术治疗单纯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年第32卷第6期; 6、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关系分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年第32卷第5期; 7、颅咽管瘤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杂志;2009年32卷第10期; 8、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中国精神疾病杂志;2004年第30卷第4期; 9、颅咽管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中国精神疾病杂志;2004年第30卷第3期; 10、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19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年第26卷第1期; 11、海绵窦外侧壁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第25卷第4期; 12、Expression of aberrant beta-catenin and impaired p63 in craniopharyngiomas;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10. 24(3):p. 249–256。 承担课题: 1.《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的应用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立项编号:2008B060600027; 2. 《颅咽管瘤中E-cadherin的表达与侵袭、预后的相关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编号:10151008901000238; 3.《髓母细胞瘤中FoxM1和Gli1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立项编号:2011B0807010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癌基因AEG-1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立项编号:30900569。 专著:廖威明主编《外科学(修订版)-医学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4. ...详情
  • 夏之柏[]

    医生擅长

    自1985年始,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处理各类神经外科疑难疾病的能力强,熟练掌握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并将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常规应用到临床手术,独立完成各类高中难度神经外科(显微)手术2000余例,手术效果佳。以各类脑肿瘤、先天性颅内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为主攻方向,尤其擅长各类脑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脑膜瘤、 (听)神经鞘瘤及胆脂瘤等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夏之柏,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历,博士后,1985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2001年分别于东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硕士、博士学位,2001-200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博士后。 医疗专长 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处理各类神经外科疑难疾病的能力强,以各类脑肿瘤、颅脑损伤和先天性颅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攻方向,尤其擅长脑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鞘瘤、胆脂瘤、中枢神经细胞瘤、脊索瘤及生殖细胞瘤等的诊断和显微(微创)外科手术等现代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脑肿瘤,尤以脑胶质瘤、脑膜瘤和(听)神经鞘瘤等的显微(微创)手术及现代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社会兼职  卫生部医学人才评价专家,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评议专家,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伤残鉴定专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委。 获奖情况 1、人脑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0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完成者之一 2、复杂性连头婴分离术: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成者之一 3、博士毕业论文人脑胶质瘤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Cx43cDNA体内外抑瘤作用的研究:2002年度天津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承担课题(仅列出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脑胶质瘤Aurora A基因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编号81072082 第一承担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癌基因沉默联合连接蛋白基因抗胶质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编号30770763第一承担人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Aurora A基因作为人脑胶质瘤新的分子诊断和预后指标的研究”编号2010B031600072 第一承担人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不同siRNA联合连接蛋白基因抗胶质瘤作用的研究” 编号06021228 第一承担人   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不同siRNA抗胶质瘤的研究” 编号04300339 第一承担人    6.中国博士后基金“白介素13受体α基因与脑胶质瘤” 第一承担人 论文: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著30余篇,SCI、PubMed等收录论文12篇,近年来发表论著:(仅列出近5年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 AURKA maintains self-renewal in glioma-initiating cells through the stabilization of β-catenin and activation of Wnt signaling. Mol Cancer Res. 2013 Jun 12. [Epub ahead of print] 2. Constitutive NF-kappaB activity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L-8 and tumor angiogenesis of human glioblastoma. Oncol Rep. 2010;23(3):725-32. (SCI收录 ) 3. Clinical signi?cance of astrocyte elevated gene-1 expression in human oligodendrogliomas.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0; 112(5):413-9. (SCI 收录) 4. Wild Type p53 Gene Sensitizes Rat C6 Glioma Cells to HSV-TK/ACV Treatm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Pathol Oncol Res. 2010;16(4):509-14 (SCI 收录 ) 5. 敲低Aurora A基因增强替莫唑胺抗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作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05:284-288 6. 脑室引流术后化脓性脑室炎继发脑性耗盐综合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06:374-276 7. 泡膜蛋白-1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以及预后关系的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32(6):59-61 8. 少支胶质细胞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01:25-28 9. 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肿瘤p16~(INK4a)表达及预后关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08:475-478 10. 57 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