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

全部

北京市 昆明市 上海市 武汉市 成都市 广州市 贵阳市 南京市 南昌市 西安市 天津市 沈阳市 济南市 郑州市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沧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太原市 大同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扬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合肥市 福州市 泉州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长沙市 深圳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湛江市 肇庆市 中山市 南宁市 柳州市 海口市 三亚市 重庆市 兰州市 西宁市
科室类型:
全部 妇科 男科 皮肤科 白癜风 生殖感染科 心脑血管 癫痫 肝病科 精神心理科 肿瘤科 泌尿外科 不孕不育 试管婴儿 产科 风湿免疫科 牛皮癣 眼科

骨科

胃肠科 肛肠科 神经外科 甲状腺科 耳鼻喉科 整形美容 消化科 性病科 中医科 妇产科 儿科 呼吸科 心内科 口腔 乳腺科 介入科 神经内科 普外科 周围血管科 心血管内科 胸外科 营养科 超声科 血液科 西医乳腺外科 西医妇科 内科 肾内科 腋臭科 外科 矫形外科 脑科 辅助生殖 干细胞 银屑病 其他科室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

  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南郊农场红星医院,建院五十余载,始终秉承“病人至上,质量第一”原则,引进、培养优秀医护人才、购置先进设备、革新、推广医疗新技术、全面完善规章制度、改善患者就诊条件,为辖区内数十万居民提供着日臻优质完善的医疗服务。   根据大兴区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该院为大兴区卫生局直属的公立二级综合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接收公费医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承担司机体检、公共卫生体检、普通体检工作。并为大兴东部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为大兴旧宫、瀛海、亦庄、西红门、青云店镇(含流动人口)五十万人口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功能。   目前该医院开放床位300张,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眼科、骨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临床医技科室, 120红星急救站承担辖区急诊,急救任务及市急救中心协调的急救任务。另有德茂、红星楼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有效、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   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有:CT、DR、数字胃肠、彩超、TCD、全自动生化仪、多功能监护仪、骨密度等大型医疗设备。现代化的手术室是红星医院标志性突破,百万级净化手术间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新添置了新型麻醉机、呼吸机、血液回收机、高频电刀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预约挂号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一级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专科医院,前身为卫生部所属针灸疗法实验所(含门诊部)成立于1951年。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针灸疗法实验所并入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含门诊部)。2005年1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门诊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是北京市独具中医特色的涉外医疗机构,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是中医类专科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临床教学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有70年的中医针灸特色医疗服务历史,曾拥有朱琏、郭效宗、程莘农等一批享誉中外的名老中医专家。目前医院拥有国内外较高知名度的中医针灸专业医疗队伍近百人,包括第二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3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专家3人,东城区名家传承专家1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医3人,组成了老、中、青三代名医团队,在针药结合治疗疑难病、妇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以及眼病等方面,疗效显著,专科特色明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中药治疗体系。医院设有:瘫痪康复、疼痛与骨关节病、亚健康康复、专家特需诊疗等四个重点专科门诊,同时设有慢性头疼、长圆针、卵巢早衰、儿童孤独症、乳腺增生、过敏性鼻炎等多个专病门诊,以及中医科、脑病科、骨伤科、痛症科、风湿病科、脾胃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中医针灸特色突出科室。      中风瘫痪康复重点专科:应用中风单元、针灸综合、针药结合、全程疗法等治疗中风瘫痪、失语、情感障碍及其肌肉萎缩、肌无力、截瘫等多种疾病。疼痛与骨关节病治疗重点专科:应用镇痛止痛、全身调理、离子导入、无创微创等方法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及骨关节病。亚健康康复重点专科:应用针灸特种治法、穴位点穴治法、特殊穴位埋线法、中医药复合治法等治疗各个系统的亚健康状态。专家特需诊疗门诊:特需门诊的各位专家,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开展内、外、妇、儿、皮肤、肿瘤等各科疑难杂症以及老年病、慢性病的诊疗工作。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提供了更为广泛和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具有名医优势、专科优势、科研优势,院科室齐全,中医针灸特色突出。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三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建于1950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拥有妇科内镜、心血管防治、危重症医学(ICU)、月坛社区服务等特色学科的三级综合医院。   医院建筑面积102133.71平方米,设有临床科室34个、医技科室9个,编制床位816张,开放床位798张。   全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301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84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5人;有博士生培养点1个,硕士生培养点12个。   同时,医院还拥有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承担着月坛社区13万居民的卫生保健任务。2003年,被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指定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近年来,医院为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投资建设了新病房楼,改造、装修原有北病房楼;购置了MRI、手术内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进行重点学科打造和人才梯队建设,对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室进行重点扶持,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3个中心和重点科室:妇科内镜—宫腔镜诊治中心、乳腺微创中心、心血管防治中心、神经内科、急救医学、肾内科、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此同时,医院加强内涵和文化建设,注重医疗、护理服务的层面和范围,掌握并满足患者及亲属的个性化需求。   为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002年医院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质量方针:始终坚持以患者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坚持一切以社会公众的身心健康为质量宗旨,追求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并使之与发展的办院方向保持一致,永续不断。建立了以院长质量查房为基础的三级PDCA循环管理,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承担着研究生、五年制本科生、大专生的教学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卫生部及首都医科大学遴选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科教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实施了“重点科室重点建设、重点项目重点投入、重点人员重点培养”的三重工程,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连创新高,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2000-2010年度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市区级各类科技进步45项。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扩大,医院先后与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家庭医学院建立了多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医院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关注焦点,以患者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把“患者满意”作为医院始终追求的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预约挂号
北京市上地医院(上地医院)

北京市上地医院(上地医院)二级

北京市上地医院是海淀区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也是海淀区北部高科技园区第一家具有较大规模的二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于2005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院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树村西街甲6号,南面与圆明园隔河相望、东邻上地高新技术产业区、北京体育大学及中关村,往西是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毗邻马连洼街道、上地街道、海淀镇,坚持“优质、安全、有效”的服务理念,立足基本医疗服务,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医院在不断加强自身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北京市和海淀区丰富的医疗技术资源,目前医院与北医三院建立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与309医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与海淀医院建立危重症转会诊绿色通道,并且与北京市多家医院搭建专家技术支持平台,定期请相关专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和观摩查房。 自建院至今,医院使用房屋均为租赁性质,建筑面积15616平米,使用面积11900平米。医院现有编制床位158张,开放床位173张;设置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产科、中医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儿科、安宁疗护病房等14个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和心电图室(配有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和24小时动态血压仪)、内窥镜室(胃镜、肠镜)等6个辅助科室。现有职工334人,其中,在编职工132人,合同制职工189人,退休返聘人员7人,聘用学科骨干6人;医疗技术人员267人,职能管理18人,职能科室职员33人,工勤人员16人。其中,医技人员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76人,初级职称170人,无职称51人。上地医院全体职工在医疗服务中严格践行“三个合理”即: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医院的年门诊量在25,0000人次左右,年住院患者在10000人次左右,产科年分娩量最高达8000人左右。目前我院配备了先进的检查检验设备,包括纯进口飞利浦64排CT、DR、口腔CBCT,日本富士胃肠镜、进口中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贝克曼、罗氏等知名品牌生化、免疫等检验设备、PCR分子实验室检验设备,全套病理检验设备。新建血液净化中心配备进口费森牌血滤机、血透机,手术室配备了进口腔镜设备可开展妇科外科微创手术,碎石术等,皮肤科配备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受广大患者好评。 近几年来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在研项目Pm2.5对北京城乡结合区慢性湿疹患者角质形成细胞CD4表达和T细胞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相关性研究,三级诊疗服务协作及应用实践,海淀北部地区小学生近视现况调查和相关因素研究等项目,使我院的科研工作也在逐步提高。 我院曾评比获得“全国爱婴医院”,北京市“政府为百姓办实事先进集体”、“海淀创新品牌”、“争创科学发展示范点、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学习型医院”,“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巾帼十杰”、“北京市工人先锋号”、“感动海淀十大人物”等多项市区级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多年来,上地医院充分发挥围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病防治、计划生育技术、出生缺陷防治等指导作用,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妇幼卫生任务,为辖区妇幼卫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医院的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媒体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卫生部、北京市、海淀区各级领导曾多次莅临我院视察指导。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疗人道救援机构、美国旧金山医疗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及兄弟省市医疗机构等上百位卫生系统领导、专家来我院访问交流。瑞典《每日新闻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记者来我院采访录制专题节目。

预约挂号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三级甲等

  朝阳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9年,是朝阳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朝阳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占地面积56600m2,建筑面积45000m2,编制床位706张,现开放床位693张,设临床科室37个,医技科室14个。朝阳市急救中心、朝阳市红十字医院、牙病防治中心、性病防治中心均设在医院,是朝阳市产前诊断中心,朝阳市乳腺癌筛查中心。是承德医学院、辽宁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也是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教学基地、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   朝阳市中心医院现有职工117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75人,正高级职称72人,副高级职称117人,中级职称514人,初级职称372人,医院有硕士研究生73人。医院十分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近年来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优秀人才。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开办的研究生班38名学员已经全部毕业,工作在全院的各个岗位,今年又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院联合开办了研究生班,19名学员已经全部入学。医院有6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成为朝阳市著名专家,有的已经跻身于省级优秀专家行列。医院的老中青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已经形成,使医院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朝阳市中心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建院的方针,不断加强科室建设。医院有临床重点专科19个,全部为市一级重点专科,这些优势学科正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专科特色,形成规模,大部分学科的技术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近五年来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共计284项,如:心脏介入技术、心内直视手术、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的介入治疗、碘粒子植入术、胸、腹腔镜的广泛应用等均为国内新技术,其中绝大多数项目填补了朝阳市乃至辽宁省医疗领域的空白。获省发明创造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8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51项,获奖总数占朝阳市卫生系统科研奖项的45%。医务人员平均每年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或专著140余篇。   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医院努力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的大型医疗器械,如:美国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和16排螺旋CT、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系统(DSA)、德国西门子DR,德国进口Zeiss和莱卡最新型手术显微镜、德国Zeiss最新型眼底532激光、飞利浦心脏彩超、阿洛夫彩色超声诊断仪等医疗设备。医院共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671台(件),总价值9076万元。   2003年朝阳市中心医院在朝阳市率先成立了标准的CCU病房,2005年又成立了标准的ICU病房,大大提高了心脏疾病及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层流手术室、介入治疗中心、影像中心也相继建成,进一步拓宽了医院的服务范围,完善了医院的服务功能,突出了“三甲”医院的优势。   多年来,朝阳市中心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理念,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医院连续六年荣获辽宁省“诚信服务杯”竞赛活动标兵单位,先后被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朝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标兵、朝阳市唯一一家AAA级信用等级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通过实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设备更新速度,鼓励技术发展,拓展业务范围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院就诊患者逐年递增,医院的经济收入逐步提高。近五年来医院业务收入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09年全年业务收入达2.25亿元。   现在,医院正朝着多功能、全方位、权威化、品牌化的方向飞速发展。

预约挂号
银川市中医医院

银川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银川市中医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较大、技术力量雄厚,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自治区离休办、市医保中心、市离休办首批定点医院,宁夏医学院的定点教学医院。目前,正在申请成为宁夏医学院附属中医院。   医院目前开放床位410张。全院职工498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0余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8名,自治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9名,自治区名中医4名、银川市拔尖人才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有国家名中医工作室3个,银川市名中医工作室2个。2011年,我院总诊疗人次407754人次,门急诊人次为309126人次(其中急诊6371人次)。平均日门诊847人次。出院病人5799人,出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15.07天。   医院开设有50多个专业科室,科室设置齐全,建立有银川市“治未病”中心、银川市回族医药研究所。住院部设有心病科、肺病、脾胃病、糖尿病科、肾病、肿瘤、针灸康复中心、脑病、风湿病、骨伤科、肛肠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病区。其中,肛肠科是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心病科为国家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糖尿病科、康复科为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自治区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有糖尿病科、针灸康复中心。银川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有针灸康复中心、骨伤科。   门诊设有心病、肺病、脾胃病、糖尿病、肾病、肿瘤、针灸、康复、脑病、风湿病、肝病、骨伤、肛肠、男科、皮肤科、推拿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专病专科门诊,三楼“名医堂”有20余名中医内科专家坐诊,还有疼痛科、理疗科、外治室等特色科室。门诊、住院均已开通医生工作站,实现病历信息化管理。   银川市中医院现有螺旋CT、DR、CR、彩超、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宫腔镜、呼吸机、麻醉机、结肠透析机、生物刺激反馈仪及移动式C形臂X线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100余台现代化诊疗设备。   银川市中医院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承担着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毕业生实习等教学工作,医院自承担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以来,近年承担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医科大学科研项目5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10余项。   银川市中医院始终秉承“厚德载物、博爱至诚”的办院宗旨、“团结、仁爱、传承、创新”的院训,打造“中医治疗在银川”的品牌理念,先后荣获了“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先进管理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创工作先进集体”、“公众满意的国有医院”、“服务态度最好的医院”、“就医环境最好的医院”和“收费最合理的医院”等荣誉。   银川市中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宁夏最早建立的中医医院。50多年来,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针,走名医、名科、名院发展之路,成为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中医优势突出的三级中医院。医院是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中医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银川中医医院、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下设北安、正源、唐徕、长城花园四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预约挂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三级甲等

  宁夏中医研究院是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现为宁夏医学院附属中医院,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药医疗、科研、教学的中心和基地。<br>   占地面积36500m2,建筑面积2200m2,固定资产3476.47万元,万元以上设备101台(件),专业设备总值1457万元。编制床位154张,实际开放病床166张。医院设科室30个,其中行政科室6个,临床业务一级科室17个,医技科室5个,回族医药研究所1个,科技实验药厂1个。2006年,实现业务总收入2359万元,门诊诊治病人15.3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500人次,病床使用率达83%。现有职工16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6名,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3.95%,硕士研究生2人,现有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22人,中级职称53人。医院拥有CT机、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和血液透析机等一批较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院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诊疗条件。<br>   宁夏中医研究院始终坚持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和内涵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医院技术水平,拓宽服务范围,<br>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职工树立了“爱岗敬业、文明服务、廉洁行医、无私奉献”的思想,赢得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好评。<br>   宁夏中医研究院始终坚持专科专病建设,把“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作为业务建设的重点,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心脑血管病、脾胃病、乳腺病、肾病、糖尿病、肝胆病、风湿病、不孕症、男性病等十余种疾病的专科专病治疗和研究,现有特色专科4个,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自治区级重点专科骨伤推拿科,在自治区内享有较高声誉。<br>   宁夏中医研究院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以科研为先导,以临床为依托,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参芪防感口服液”防治小儿反复中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和“中药复方制剂对致病性浅表真菌的抑菌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及“回族卫生保健研究”;承担了自治区科研项目“滋肾止血胶囊治疗肾炎血尿临床研究”、“痛经外治法”和“复方中草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实验研究”。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其中:“参芪防感口服液”和“浅菌净”两项科研成果及院内中药制剂30余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各种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全国性期刊发表280余篇,省级期刊发表230余篇。<br>   宁夏中医研究院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自1996年以来,先后被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被自治区、银川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0余项。<br>   宁夏中医研究院在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坚持深化改革,实施科技创新,严抓基础建设,重视专科专病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医院建院时间短,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人才匮乏等条件所限,医院整体工作发展后劲不足,综合服务功能较低。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亟需高学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医疗设备、硬件设施的配置和综合诊疗技能的全面提高,以期更好地为全区回汉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

预约挂号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昆明医学院口腔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昆明医学院口腔医院)二级

昆明医学院口腔医院前身为创建于1979年的口腔医学系,2001年10月学校根据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名为口腔医学院,2004年9月经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厅批准,整合第一附属医院6个口腔临床科室和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组建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于2006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昆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医院)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云南省唯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口腔医学院和附属口腔医院目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设有综合办公室、工会、团委、学生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财务科、医护科、科教科和后勤设备科等部门。现有正式在编职工118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6名,讲师(主治医师)4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2名,具有硕士学位者34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1名。外聘职工67名,其中财务及管理11名,护士39名,保卫7名,工勤10名。   口腔医学院目前设有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矫形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解剖生理学等五个教研室,一个综合实验室和一个口腔医学研究所,共开设12门口腔专业基础及临床课程;2001年获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被云南省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口腔临床医学获云南省“十一五”建设规划二类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于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精品课程。1986年口腔内科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得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8月,口腔医学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申报博士点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学院一贯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喜人。近三年来共支配科研经费374万元,年均124.7万元;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共18项,获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84篇,其中被SCI收录11篇;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昆明医学院口腔医院积极倡导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次邀请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韩国的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交流,与日本新泻大学、泰国玛海多大学牙学院、清迈大学牙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有二十余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泰国进修学习。2004年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加入湄公河区域国际牙科协作组织(IDCMR),并于2006年10月18日口腔医院建成揭牌之时承办了“第三届湄公河流域口腔医学协作组织学术交流会”;2006年8月承办了全国“牙周病检查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评估”培训班。近三年中,共二十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被选派赴泰国和北京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预约挂号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红会医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红会医院)三级甲等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眼科医院)始建于1928年,原名万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医院,1938年抗战期间作为南迁来昆的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医院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传统,以“关爱生命,患者至上”为医院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于“服务优质、特色鲜明、专长突出、综合全面”,历经9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保健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52亩,编制床位1158张,现有职工2300余人,卫生高级技术人员300余人。医院有47个临床医技科室,诊疗科目设置齐全,拥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 医院现有普通外科、康复医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在国家医疗大数据评估的全国最佳临床学科专业中位列第13位;医院在2018、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前10%,均为A+级。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目前有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6个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院共建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3个云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8个云南省专家工作站;8个省级临床中心和基地;云南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医院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硕士及博士三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博士、硕士培养专业涵盖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及影像学等。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五年制医学本科规划教材《外科学》、《传染病学》及“十三五”国家高等医学院校英文版规划教材《Infectious Diseases》编委。 医院近10年来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省级科研项目155项。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现有3个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6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5人,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8人,云南省医学后备人才17人。设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联合实验室;5个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 医院自筹资金成立的云南红会眼视光中心有限公司是以儿童眼病为基础,视光专业为辅助的视光中心,主要服务于临床眼科,致力于各年龄段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的矫正及后期康复性辅助治疗。业务范围包括:临床各种疑难科学性验光、斜视功能检查、弱视恢复训练、斜视及白内障术后视觉训练、普通框架镜、功能性眼镜、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等。公司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以“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宗旨为指导,以社会需求、群众满意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标准,以扎实抓好本职工作为中心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现公司配备国内一流的视光检查设备(进口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全自动综合验光台、电脑焦度计、眼压计、LOM-MASTER、角膜地形图、同视机、全自动磨边机等)。与国际公认的标准化验光接轨,严格进行标准化的视光检查流程。从单眼屈光、双眼平衡、调节功能检测(BCC、NRA、PRA、AC/A等)、双眼融合立体式、主视眼及眼生物学参数的测量都由专业验光技师全程操作。目前公司共有工作人员81人,2020年年门诊量6万多人次,配镜量近3万副,RGP角膜塑形镜验配量1万余副,验光量5万余人次。公司与多个NGO组织合作,为西南贫困地区儿童视力筛查做出积极贡献。其中与霍洛基金会合作为农村患儿提供眼保健知识讲座及筛查;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在贫困地区筛查患儿40000余例,并赠送眼镜7000余副;与奥比斯国际眼科慈善组织合作儿童眼病防治项目,成功在云南省各县级地区帮助该地区建立起了11个小儿眼病防治三级网络。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先进单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先进单位”、“云南省‘十一五’期间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干部保健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云南省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研究省创新团队”,“昆明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有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获“中国医师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优秀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

预约挂号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纺织医院)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纺织医院)三级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37年,其前身是上海医院,历经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变更,于2008年4月被陕西省政府划转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目前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在陕西省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医院占地98亩,建筑面积8.1万㎡,编制床位700张,实际开放床位900张,医院现有职工1150人,目前设置63个科室,其中临床科室28个,医技科室12个,行政科室23个;临床教研室8个,中心实验室1个,免疫眼病研究所1个。医院为国家级爱婴医院,省市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合疗定点医疗机构,"白内障复明工程"定点医院,西安市急救中心纺织城分站。年收住各类病人3万余人次,年门急诊量近50余万人次,年接收见习、实习、进修医生500余人。医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其中高级职称专家110余人,中级职称人员230余人,骨干教师8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08人。设有西安医学院医疗二系、麻醉医学系,除承担医疗二系、麻醉医学系本科和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口腔医学系、卫生管理系、护理学院的部分教学任务。成立内、外、妇、儿、五官、医学影像、护理、麻醉等8个教研室。自2008年至今,已完成了学校五届本科生共300余人的理论课的学习和见习,医、技、护520余人临床实习带教任务,240余名全科医师的培训任务。《内科学》、《眼科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多名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奖。教学工作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近年医院的学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其中眼科学、神经外科学为西安医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学、消化内科学、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为院级重点学科。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引进第四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主任于军博士负责中心实验室工作,在眼科设立西安医学院免疫眼病研究所。每年划拨100万科研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基金配套、科研奖励。2010年以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7篇,出版医学专著4部。医院现有在研和立项科研课题63项。其中,国科金2项,省科技厅8项,省教育厅14项,省卫生厅2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1项,校级科研项目11项。医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韩国岭南大学医学院、韩国庆熙大学医学院、台湾长庚医院和高雄荣总医院等在医疗、教学、科研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注重引进和聘用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引进了国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党建功教授、神经外科专家高国栋教授等来院指导和工作,形成了学科特色品牌。医院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服务优质。拥有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磁共振全身扫描仪、大型数字平板X光机、数字化大型血管造影机、飞利浦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德国目乐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德国蔡氏眼科手术显微镜、体外震波碎石机等设备。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百余项,如泌尿外科肾脏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神经外科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眼科角膜移植术、心血管内科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等。在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带动下,全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七十余年的医院文化积淀,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仁爱、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深植在西医二附院人的心中。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工作全国先进集体、省级"创佳评差最佳示范单位"等荣誉。我们将以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德才兼备的专业团队、设施一流的资源配置、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为依托,精诚团结、众志成城,用爱心与责任谱写出西医二附院更加绚丽的动人篇章。

预约挂号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