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三级甲等
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社区服务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培训基地、广东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医院现址座落于顺德区中心凤岭东麓,建筑风格独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派。医院占地面积4.3万多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病房为宾馆式设计,舒适幽雅,设施齐全,设有分体空调、中央供氧、中央负压吸引、医患传呼系统,部分科室还设有家庭式病房。 医院拥有佛山地区最先进的西门子128层螺旋CT、飞利浦FD-20血管造影系统、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拥有东芝1.5T超静音磁共振机、ECT机、实时三维彩超多台、急诊生化分析仪、免疫发光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各种高清电子内镜、高清腹腔镜和胸腔镜、血液透析机、德国斯特拉人工心肺机、中央监护系统等设施,精良的医疗设备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开放位床1100张,现有员工1913人,医务人员正高职称43人,副高职称207人,本科以上学历956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8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 全院设职能科室18个,临床、医技科室48个,下设新桂社区第二门诊部和新城区第三门诊部、体检中心。2010年7月1日正式全面托管杏坛医院,成立了“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微创外科是佛山市的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血液与肿瘤内科是佛山市的特色专科,心血管内科和心胸外科是院内的重点发展专科。近年来,医院业务发展迅速,2009年门急诊量16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4.7万人次,住院手术1.18万例次。 医院已开展较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支架植入术,肝癌、肾癌、胆道梗阻等疾病的介入治疗等。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小儿外科和妇科,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国内领先,一次性全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磺胺嘧啶银喷涂给药及护理应用等技术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国家级科研课题“二甲醚”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给新药证,成为广东省卫生系统二类新药开发成功的先例。2000年,医院成功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肾移植手术。2008年,我院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通过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的审核验收,正式挂牌成为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陈小伍院长、荣福主任被聘任为培训基地主任。 医院一直重视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荣获国家专利4项。2006年至今,科研课题通过立项171项,其中省级课题6项;通过了成果鉴定29项,均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奖励50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奖励24项,区级奖励25项;成功举办了三期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班,今年正在举办第四期。 医院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的办院方针,弘扬“团结、创新、优质、奉献”的医院精神,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获得省、市文明医院等光荣称号,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顺德市十佳文明服务示范单位,2001年被评为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获顺德区第二届“金梧桐奖”、广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贯标认证单位等荣誉,2010年被评为全国百家 “2010年改革创新医院”。 2009年,顺德区委区政府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易地新建我院的科学决策。新院选址位于顺德伦教街道龙洲路以北,羊大道以南、伦教纵七路以东地块,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500张,日门诊量6000人次,总投资15亿元。新医院已于2010年3月26日奠基动工建设,整个项目包括综合楼、门诊部、医技中心、住院部、急救中心、教学科研楼、传染病楼及医疗后勤用房等,计划用三年完成。在不久的将来,一间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技术一流的、全新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将屹立在顺德的版图上,我们将以此为目标,回馈各级部门领导和顺德人民的支持和信赖!
预约挂号
-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二级
新会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12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医院逐渐发展壮大,面貌日新月异,如今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有院本部、一门诊、二门诊、三门诊和知政南门诊几部分,开放病床618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96人,是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医疗急救、医学研究、临床教学与培训于一体的新会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全区急救中心和医疗技术指导中心,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新会人民医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圭峰山下,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楼宇设计布局合理,是1986年由海外华侨、旅港澳乡亲利铭泽、黄球、陈子民、陈经伦、霍宗傑、崔德琪等善长仁翁及陈瑞琪慈善纪念基金会捐资于兴建而成的。此后,医院先后接受华侨、港澳同胞的捐资超过1500万元,兴建了急救中心大楼、院门诊惠民楼和购置了一大批医疗器械和急救设备。 新会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医务人员队伍技术精良、勤奋上进、无私奉献。在全院900多名员工中,高级职称的80人,中级职称的180多人,高等医学院校兼职教授、副教授近40人。全院共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急诊科、门诊部等十多个临床科室和影像中心、检验科等医技辅助科室,2007年门诊量90.6万人次,出院人数1.92万人次,每天急诊出车次数20多次。医院拥有磁共振诊断系统、螺旋CT、数字减影成像系统(DSA)、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超声乳化治疗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 新会人民医院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学科发展方向,积极与上级各大医院合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专科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专科技术日臻成熟。心血管内科、脑外科、骨科和急诊科成为医院的重点专科,能开展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重型颅脑外伤救治、脑肿瘤手术治疗、皮瓣转移、断肢再植以及微创手术、导管介入治疗等一系列高难度治疗项目,并承担全区120急救重任,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战绩彪炳。 新会人民医院以科研、教学带动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院”战略,是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和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科研基地。医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临床带教工作,每年举办多项大型学术交流会和医疗、护理培训学习班,为高等院校和基层医院培养高素质的医疗技术人才。在科研方面,骨科、普外科、手外科分别于2001年、2004年和2006年成为广东省创伤骨科救治中心、第一军医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普外中心、江门市手外科研究所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临床基地。近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2项,省、市、区医学科研课题立项和成果奖励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手外科的“大鱼际皮瓣的显微解剖学及其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普外科的“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两项科研课题分别于2005年、2006年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 新会人民医院在提高医疗技术质量、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狠抓医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积极推行优质规范化服务,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任期目标考核制度。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医疗事业上舒展才干、创造业绩,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团结进取的工作环境。 新会人民医院近年取得了显著业绩,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1993年被卫生部定为“二级甲等医院”,2002年被评定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2004年被定为“广东省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试点单位”。
预约挂号
-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延庆县医院)二级
延庆区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也是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急救中心延庆分中心设在该院,是全区危急重症病人抢救和疑难病症治疗中心。2010年被确定为卫生部重点联系的50家县级医院之一,是北京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2014年12月28日,正式实施“医药分开”改革,成为北京市首家“破除以药养医”体制的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范围辐射河北省怀来、赤城两县部分地区,直接服务人口60多万人。 医院现有职工1086人,其中在职职工865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108人,中级职称362名,初级职称343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才队伍。 医院现开放床位540张,年门、急诊量77万人次,出院病人1.6万余人次。医院设有26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1个120急救中心、1个健康体检中心。打造了心内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呼吸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急诊科,妇产科等重点学科和肛肠科、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等特色专科。 医院根据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保健需求,开展了便民门诊、专病专科门诊、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疑难病多科会诊、名老专家会诊、健康体检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2010年9月,医院与北医三院远程会诊系统正式开通。这种“面对面”现场直播会诊,使山区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对缓解偏远地区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积极作用。2014年,建立延庆县临床检验中心,对全县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检验服务。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的学习精神、诚实的工作作风为院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相继开展了冠心病的静脉溶栓、介入治疗,微创外科、内窥镜诊疗术、血液透析、人工晶体置换术、实验室质量控制等均达到区域性先进水平。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平均住院日从9.65天下降至9.61天,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2010年医院在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绩效排名第24名,同年在北京市卫生局对34家医院开展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督导检查中,综合得分居各区县医院之首,全市位列第3名。 2012年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至2012年连续3年荣获“全国百强县级医院”。 “以医带教、以教促医”,是医院提升科研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近五年在国家级、市级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276篇,四项首发基金申报项目获得市局审批通过,其中三个项目已经结题,创造了医院科研项目的新历史,在北京11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名列前茅。2013年1项市级教学课题项目首次通过北京市卫生局审批。相继主办(承办)了“北京市郊区影像学术会”、“第八届环北京泌尿外科学术会”、“第二届京郊骨科论坛”及“第四届京郊呼吸论坛”等学术会议。 2013年延庆区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签约,将延庆区医院建成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现在首都医科大学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步入正轨;2014年,医院19名医生取得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教学职称任职资格。 医院为了实现“三优”,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优美的疗养环境、优良就医秩序,门诊、病房均为低温地热水原热泵中央空调;自动化监控和消防报警自动喷淋系统;三个病区还配有新风置换全套设备;中心供氧、中央吸引;建成了标准化的中心供应室、口腔科、病理科;拥有ICU、CCU病房和高压氧舱等设备设施;手术室安装了空气层流净化设备,逐步实现与三级医院接轨。 医院现拥有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MRI)、64排和16排螺旋CT机、大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X光机(DSA)、全数字拍片X光机、数字胃肠道造影X光机、口腔全景X光机、乳腺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电子胃肠镜、电子腹腔镜、电子宫腔镜、电子关节镜、电子气管镜、电子膀胱镜、眼底照相系统及眼科激光治疗仪、手术显微镜、高档呼吸机、高档麻醉机、中央多参数监护系统、高压氧舱、血液透析机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30多台套。 目前, 医院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新综合住院病房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总病床700张,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患者提供宽敞舒适的就医环境,极大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实现百姓“大病不出区”的目标,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为延庆的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预约挂号
-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三级甲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坐落于龙乡圣地房山区,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医院成立于1982年3月15日,于2018年6月8日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编制床位800张,现有职工141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4人,硕士125人,高级职称108人,设有一个总院、四个分院、一个中医康复医院、一个红色流动医院和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年诊疗人次超过90万,入选2019届艾力彼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100强。 医院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并重,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3个。其中脾胃病科、肺病科、脑病科、内分泌科、结石病专病、糖尿病专病入选市级重点专科专病,脾胃病科经过层层遴选成功牵头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专科(专病)中西医结合胰腺炎专病联盟。拥有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螺旋CT机、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超高清腹腔镜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 医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患者爱戴的医护队伍。名老中医鸿儒硕学、领衔担纲,中青年骨干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韩臣子,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厚、许心如、巫君玉、申春悌、杜怀棠、刘大新、李曰庆、金明,首都国医名师王惠英、李乃卿,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邵素菊,基层名老中医袁涛、穆希权、韩丽霞建立了各级传承工作室及分站,薪火相传、服务患者。中青年医师不断锐意进取,现有市级中青年名医1人、”百千万人才”3人、“仲景国医传人”2人。 医院教学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荣获“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培三优教学团队”;承担北中医整班制课堂授课、见实习教学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收北京中医药大学“丹心计划”学生15名。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等市级项目8项,近两年发表SCI论文18篇。 医院始终把公益放在首位。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危难时刻,医院责无旁贷承担了房山区中医防控指导任务,因工作业绩突出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抗疫先进集体”;将“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春苗培育计划、区级专家工作室、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创新性的融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基层中医药建设“房山模式”;创建“红色流动医院”党建品牌,十四年如一日坚持为边远山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同时,对口支援、协同发展新疆和田、湖北巴东、河北高碑店、内蒙古察右中旗等多家医院,并技术支持多家乡村卫生室,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在北京市各级政府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毗邻北京中医药大学主校区的新院区已开工建设,医院将抓住机遇,秉承“弘扬中医国粹,造福人类健康”的办院宗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向着“建设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医教研全面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中医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预约挂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3医院二级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中央医院,1954年7月正式成立,目前是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承担中央保健任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国家和军队临床药师培训示范基地,全军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信息研究中心。医院是全军唯一的传染病战略机动卫勤力量,担负战时机动卫勤保障、平时防生反恐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医院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设有34个科室,展开床位1266张,年门诊量74万人次,年收容患者4.7万人次。 医院主治39种法定传染病、新突发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在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疑难杂症和艾滋病、各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肝病的诊治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肝移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CIK/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 医院坚持“强专科、精综合”学科发展战略,形成符合传染病诊疗需要的全疾病谱学科链条,构建了以军事医学学科为统领,以肝病、肿瘤、中医药学科为特色,以医技和综合学科为支撑的学科群,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4个国家和军队临床示范基地,2个全军研究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肖小河、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赵景民以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新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近五年来,承担省部以上科研课题268项,产出包括3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1项,发表SCI论文333篇,获得专利79项,出版专著65部,研发药品和制剂16种。 医院认真履行姓军为兵根本职责,广泛开展军人诊区一站式服务,认真践行“军人住院零待床、检查用药零审批、看病治疗零收费、服务质量零投诉”的服务承诺,军队伤病员满意率连续10年保持100%。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深入部队送医送药,用心帮扶13所部队医院,5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医院始终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出色完成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支援奥运、防控甲流等任务,赴海地、巴基斯坦、菲律宾执行灾后医疗救助以及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等任务,参加“和谐使命—2010、2011、2013”、首都联合防空作战演习、“联合行动—2015B”跨区机动联合实兵演练等重大任务。 医院待患如亲,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对口支援西部等活动,派出专家医疗队深入老少边穷地区送医送药送技术,积极帮扶全国近70家技术协作医院。深入北京社区街道开展“健康社区行,服务为人民”大型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反哺人民的养育之恩。医院被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支援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军队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医院工作先进单位”。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医院秉承“皇甫精神”“菊梅品格”“素椿勇气”“抗埃斗志”核心价值理念,拓展内涵,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政治建院、改革强院、依法治院,努力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研究型传染病医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预约挂号
-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垂杨柳医院)二级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微创医院)始建于1973年,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床位521张,服务区域人口超过60万。1996年被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同年成为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00年被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为地区性医疗中心,2014年4月被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式确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市东南部地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2004年医院确立了将“微创”作为医疗服务特色品牌、申办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目标,医院打破传统内科、外科界线,组建临床医学中心17个和医技中心4个,二级科室共46个,逐步形成“医生围着病人转 方法根据病情选”的中心化医疗服务模式,力争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内、外科医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恰当的诊疗方案,努力使患者得到损伤最小,疗效最佳的治疗。 医院临床科室有:骨与关节疾病中心(骨科、矫形外科)、心脏疾病中心(心内科、心外科、心脏介入、电生理检查室、心脏超声)、呼吸疾病中心(呼吸内科、胸外科)、消化疾病中心(消化内1科、消化内2科、普通外科、微创外科)、神经疾病中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泌尿疾病中心(泌尿外科、肾内科、血透室)、妇儿中心(妇科、乳腺科、产科、儿科)、血管疾病中心(内分泌科);头颈疾病中心(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急救医学中心(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骨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疾病中心(发热门诊、肝炎门诊、肠道门诊、药房、检验、放射、隔离病房);中医学中心(中医科、针灸科);皮肤疾病中心(皮肤科); 麻醉医学中心(麻醉科、手术室);体检中心(体检科);特需医疗中心。此外,还有心理康复科、理疗科、营养科、供应室、住院处和注射室。 医技科室有:实验医学中心(检验科、血库)、病理学中心(病理科)、影像医学中心(超声科、心电图、放射科)和药学中心(西药房、中药房、病房药房、临床药学)。 医院附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朝阳区小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垡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庄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四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豆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单位建立了对口支援协作关系。 拥有层流净化手术室、ICU、CCU、导管室、微创手术中心(内镜手术室、X线介入手术室、超声介入手术室、ERCP手术室、体外碎石室)等专业设施,1.5T核磁设备、16排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X光机、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医院的基础条件。 医院已开展的冠脉造影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腹腔镜技术、内窥镜技术、眼科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晶体植入术、脑血管病的内外科治疗、髂关节置换术等技术项目均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泌尿疾病中心开展的尿结石腔内微创治疗、骨与关节疾病中心开展的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消化疾病中心开展的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等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骨与关节疾病中心矫形外科的肢残矫治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手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例数居世界之首。 2013年医院拥有了34名博士,241名硕士,学科带头人中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走出了2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位北京市劳动模范,3位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兄弟单位和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为医院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院获得区级及以上各级各类科研立项56项,资助金额达477万元。其中: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首都临床特色立项1项,首发基金立项9项;此外,院内硕博基金立项8项,资助金额40万元。 “十一五”期间,我院发表论文共计662篇,其中,SCI收录18篇、统计源期刊266篇、其他正规期刊101篇。主编专业书籍8部、主译专业书籍2部。2009年以来,共获批准的国家级继教项目10项,市级继教项目43项,区级继教项目141项。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项;北京市级继教项目37项。目前,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的分会或专业委员会中任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者有8人;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医刊》、《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医学杂志中担任副总编辑、编委的有11人。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长期重视并坚持逐年加大对医疗基础质量、专业技术品牌、管理效能的建设投入,不仅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临床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医院的管理水平也得到
预约挂号
-
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二级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是目前增城地区最大的妇女儿童专业医疗保健中心,是集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爱婴医院、百家文明医院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全身CT、四维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仪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危重医疗抢救设施。医院服务质量上乘,担负着保健、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六项中心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全市重症孕产妇、重症儿童转诊和救治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医院狠抓质量管理,重视专科建设,致力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医院规模不断壮大,专业技术力量不断提高,专科特色进一步增强。<br><br>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占地面积3976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2155平方米。开放床位295张,年门诊量近32万人次,住院病人1.4万人次,全院现有职工47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以上职称70余人。<br><br>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科室设备齐全,病区设有妇科、产科、爱婴区、产房、儿科、新生儿科、内科、外科,产科设有全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儿科设有全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医院开展有无痛分娩、术后镇痛、远程胎监和新生儿抚触等特殊服务项目。门诊设有妇科、产科、儿科、内科、外科、乳腺专科、中医不孕专科、女性不孕症专科、男性病专科、计划生育专科、五官科、口腔科等二级临床科室12个。保健部设有专业保健科室5个,开展有妇女更年期保健、儿童五官保健、心理咨询、智力复查、微量元素检测、0-3岁幼儿早期教育、遗传优生咨询等保健服务项目,有力地保证了全市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此外,该院也是全市唯一一家为群众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专业保健机构。<br><br>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是全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开放床位120余张,拥有完善的妇产科急救小组,目前有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2名。妇科、产科技术力雄厚,配备了大批国内外先进抢救设备,设有重症产妇“绿色急救通道”,担负着对基层高危孕产妇抢救和转诊重任,同时也与其他医院产科开展互相合作诊治,使全市高危孕产妇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br><br>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目前我市唯一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专业科室,承担着全市重症新生儿的救治工作(NICU)。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曾多次成功抢救胎龄27周左右的早产儿以及体重不足1公斤的超低体重儿。该科成立有新生儿术后康复监护中心,病房设有开放床位45张,其中NICU病床5张。业务面向全增城,辐射至龙门、博罗、东莞等周边地区,年均收住病人2800余人次,为全市各级产科医院提供优质服务和坚强后盾。科内新生儿监护设备一应俱全,设有独立的护理单元,各类抢救仪器先进而精良。现设有三个抢救单元,配备了德国Stephan婴儿呼吸机2台,美国Bird VIP呼吸机1台,JMS微电脑输注泵18台,进口监护仪13台,婴儿保温箱22台,Minolta经皮测黄疸计2台等一大批精密仪器。病房宽敞、布局合理,配备可调控室温设备、中央监护站。病区内采用中心供气系统,为先进的供氧、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装置提供了必备的条件。除此之外,新生儿科还在近年成功地开展了小儿先天性肠道闭锁、膈疝、脐膨出、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肾积水等新生儿外科手术及术后监护业务。随着这些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小儿外科手术的成功开展,使该院成为增城地区唯一能开展新生儿外科手术的医院。<br><br>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设立了增城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开放床位70张,拥有高级职称5名、中级医师多名和一大批先进的医疗救治设备,对重症儿童的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来,儿科逐步开展了小儿神经康复专科,为各种有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br><br> 除妇产科、儿科的特色专科外,增城市妇幼保健院内、外科也有一批经验丰富的高、中级临床医师,对内科常见病和老年性疾病有较高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科开展有小儿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和普通外科等特色专科业务。小儿外科以先天性畸形疾病为重点,一般常见儿科手术都能开展,如隐睾症、隐匿性阴茎、尿道下裂等已成功开展多例手术,为体重在1Kg左右的新生儿实施手术,如先天性膈疝修补、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先天性幽门闭锁等新生儿外科手术,术后监护有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作坚强的后盾。<br><br> 乳腺病专科门诊是增城市妇幼保健院特色科室之一,是针对广大妇女乳腺疾患的专业诊治门诊。于2009年3月成立了广州市乳腺病治疗中心增城分中心,由专业知识丰富的乳腺专家应诊,治疗各种类型乳腺增生、乳房结核、乳腺炎、乳腺纤维瘤、乳房发育不良、乳腺肿瘤、乳腺癌等乳腺疾病。乳腺病防治中心配备有国内先进的高端乳腺治疗仪、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GE彩超、高频乳腺B型超声诊断仪、巴德空心针穿刺活检枪等专业设备。对常见的乳腺增生采用中药局部渗透超声辅助治疗,效果好,...
预约挂号
-
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级
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是一间有二十年历史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1995年我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2001年成为广州市首批医保定点医院,是国家十五攻关课题“COPD综合防治与社区干预”华南区实验基地。以患者为中心,为广州市民造福是我院的服务宗旨。 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拥有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康复科、妇科、儿科等病区,病床138张。新建四层门诊大楼设有二十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同时设有各种专科、专家诊室;急诊科24小时应诊;具有较强的对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应急抢救能力;拥有正、副高级医师多名,中级医技人员数十名;并设有双排螺旋CT、数字遥控诊断X射线机、三维彩超、脑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结肠镜、阴道镜、中央遥控心电监护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我院先后获广东省、荔湾区科委立项的研究课题多个;拥有重点专科---神经内科、特色专科---肩关节病专科等各种专科;是大、中等医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 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是创建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下设广州市卫生服务西村中心和南源社区站,为广大群众开展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服务。我院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制定、落实各种便民措施,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尽心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预约挂号
-
广州天河区中医院(天河区中医院)二级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天河公园东侧,交通便利。医院创办于1996年,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业务用房约18800平方米,设病床230张,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下设一个分支机构——猎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以来,我院一直秉承“厚德、精医、传承、创新”这一院训,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被广州市卫生局评为“广州市中医名院”,先后荣获 “广州市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广东省文明中医院”、“广州市价格诚信单位”、“广东省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亚健康学术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医院、广州市“120”急救网络成员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
预约挂号
-
广州开发区医院(广州开发区医院)三级
广州开发区医院是由政府举办的公立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92年,位于广州东部的广州开发区西区,交通便利。医院开设病床400张,拥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留学归国人员及高学历人才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开设业务科室20余个,其中妇产科、创伤外科、儿科、影像学科等优势专科达到广州市先进水平。医院装备了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化DSA平板机、数字胃肠X光机、乳腺钼靶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等大型医疗设备100余台件。近年来,医院开展了肝叶切除、胰体尾切除、乳腺癌、结(直)肠癌、关节置换、断肢(指)再植、各类腔镜手术、颅内肿瘤摘除、重症颅脑外伤抢救、心肺复苏、小儿甲亢危象抢救、高危孕产妇管理、妇科肿瘤及放射介入治疗等一批高难技术项目。 医院获得了广州市政府颁发“百家优质服务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荣获广州市“优秀花园式单位”称号;2003年,我院被广东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嘉奖单位”称号,广州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模范单位”称号;2008年,获得广东省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2009年,被卫生部认定为第四批“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网络医院”;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定点医院。 医院时刻铭记肩负医疗保障的重任,用心关爱病患、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在各界鼎力支持下,医院经过了20年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广州东部地区形成区域优势,在周边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2013年末,作为“萝岗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开发区医院扩改建项目已启动,项目投资3.1亿元,今后三年将建成新门急诊综合大楼,病床总数将达到550张,就医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广州开发区医院将继续秉持“责任、关爱、凝聚、进步”的核心理念,加速推进医院的发展,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为群众、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努力打造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地址:广州开发区友谊路196号 邮编:510730 医院总机:82087088 急诊电话:82215583 医院网站:www.getddhospi.com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