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医院名称: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两次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十一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一百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近百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6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6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26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0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2020年手术量36697人次、年出院病人7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机关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欠发达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详细]
联系电话

010-6605257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西单院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医生团队
  • 朱元珏[]

    医生擅长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生理心理疾病 。 ...详情

    从业经历
    朱元珏教授,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1995-2000),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1992-2001)。 朱元珏教授,女,1932年出生,安徽旌德籍。1948-1951年在燕京大学医预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医疗系。1956年以来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先后任内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和主任医师。1985年起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79-198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肺科作访问学者。回国后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及国际呼吸杂志资深编委和 Journal of COPD编委。并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和中国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1986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朱元珏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1995-2000),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1992-2001年)。并曾经在北京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中担任多届委员。这段时间正是我国各项工作处于转型时期,也是呼吸学科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朱元珏教授的主持下,积极改进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的栏目设置,不断提高所刊论文水准,严格按照稿件质量选用论文,并于1998年从双月刊扩增为单月刊,容量和质量均达到了新的高度。朱元珏教授通过组织各种呼吸专科学术会议,促进学科交流和研究,并积极推动规范化的呼吸疾病的诊治,组织制定并出版了多项诊断和治疗常规。1996年,亚太呼吸病学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呼吸学术会议,对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朱元珏教授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的建设的重要性,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于1996年成立,随后,各地青年学者也开展了相似的沙龙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更培养了一批呼吸学术骨干。朱元珏教授为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详情
  • 鲍秀兰[]

    医生擅长

    矮小儿童专科门诊、垂体侏儒症、新生儿行为测查及其应用、o—3岁早期教育和窒息儿、早产儿早期干预、脑瘫、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小儿发育和早期教育、小儿甲状腺疾病、垂体侏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儿童矮小症、小儿癫痫、脑瘫、20项新生儿行为测定法(简称NBNA)、婴儿科学健身法、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 ...详情

    从业经历
    鲍秀兰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当年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任住院医生,1962年调任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儿科教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儿科学会委员。现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健高-宝篮贝贝早产儿优化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和卫生部《十年百项:儿童早期教育,高危儿早期干预实施和测查方法》全国推广应用项目负责人。 1983~1984年到美国进修,专程去哈佛大学儿童医院向Brazelton教授学习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经考核后成为我国唯一获得Brazelton签发证书的医生。引进并建立适合国情的20项新生儿行为测定法(简称NBNA),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该方法已被国内同行公认,并且被编入权威性儿科和产科书籍,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详情
  • 任祖渊[]

    医生擅长

    擅长颅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椎管内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功能神经外科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任祖渊,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神经外科主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医学会北京市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神经科学专业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现代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学术顾问,《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特邀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基金,中国卫生科技成果鉴定,国家医药管理局医疗器械评委和药审专家等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业特长:擅长颅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椎管内疾病的外科治疗和功能神经外科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 ...详情
  • 陈嘉林[]

    医生擅长

    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贫血性疾病的诊治;以多系统受损为表现的内科疑难病的诊治,如嗜酸细胞增多症、POMES等;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陈嘉林,男,47岁,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专业:普通内科学、血液学。1985年7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今,北京协和医院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00年~2002年任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主任、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至今任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现任《中国输血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 专业特长: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贫血性疾病的诊治;以多系统受损为表现的内科疑难病的诊治,如嗜酸细胞增多症、POMES等;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观点:疾病的发生往往是以人体的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为突出表现,驱使患者来就医。因此,也就按照人体的解剖结构或系统人为的将病人划分到各种专科如心脏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去就诊。当然由于科学的发展,已经细化到分子的结构,专科的治疗已经表现出极大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总以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结构,在这样一个完美的结构体上,“上帝”赋予了“灵魂”----即人的思想和情感,任何一个专科的医生,当你的专业技术越来越精细的时候,请更要注意疾病的整体情况,把握“人”这一完整的概念,使得我们医疗行为取得利益最大化,让病人最大获益,这就是所谓“医学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 ...详情
  • 金兰[]

    医生擅长

    专长心血管病的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金兰,内科学教授,女,1923年生,江苏靖江人。 1946年就读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50年代在著名心脏病专家董承琅教授指导下,开始从事心血管专业;从医五十多年来未脱离临床,有扎实的内科基础,专长心血管病的治疗,经常指导和参加临床第一线的危重病人的抢救,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担任内科副主任期间分管医疗,对心血管病专业以外的其他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较多的了解。能正确解决疑难病症的处理,科研方面重点是冠心病的研究,不断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规律及治疗经验,较早地在国内设立冠心病监护病房,开展溶栓治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1988年开始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对冠心病与血栓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小板功能、纤溶活性的变化及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其他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等。 ...详情
  • 王立根[]

    医生擅长

    对神经外科疾病有所了解,对颅脑外伤,脊髓外伤救治有足够的认识及治疗经验。对治疗颅脑肿瘤,脊椎管肿瘤具有临床经验。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见解。对于颅脑其它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知识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王立根,男,副主任医师。从事医学神经外科工作已30年余,对神经外科疾病有所了解,对颅脑外伤,脊髓外伤救治有足够的认识及治疗经验。对治疗颅脑肿瘤,脊椎管肿瘤具有临床经验。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见解。对于颅脑其它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知识及经验。 1975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同年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系任教。1978年3月调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工作。1985年在北京邮电总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02年后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详情
  • 袁兆庄[]

    医生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红斑狼疮、反复感染性皮肤病、血管炎等皮肤病。 ...详情

    从业经历
    袁兆庄,皮肤病学教授,195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皮肤性病专业50多年,着重研究严重及常见皮肤性病的病因及诊疗方法,如对红斑狼疮,大疱病,银屑病,痤疮,性传播性疾病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60年代初曾对性病,头癣,麻风病进行现场防治研究,并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70年代对常见病,如银屑病,癣菌病,红斑狼疮,大疱病等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详情
  • 祝小莉[]

    医生擅长

    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颈部、咽喉、腮腺及颅底各种肿瘤的手术治疗。曾赴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 ...详情

    从业经历
    祝小莉,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2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八年制),2000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颈部、咽喉、腮腺及颅底各种肿瘤的手术治疗。曾赴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 ...详情
  • 王香定[]

    医生擅长

    医生暂未填写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周建凤[]

    医生擅长

    主要致力于胃肠道和呼吸系统肿瘤的研究。 ...详情

    从业经历
    周建凤,女,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疗系,获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2003年起在肿瘤内科从事专科医生工作至今,主要致力于胃肠道和呼吸系统肿瘤的研究。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