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医院名称: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两次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十一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一百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近百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6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6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26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0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2020年手术量36697人次、年出院病人7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机关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欠发达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详细]
联系电话

010-6605257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西单院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医生团队
  • 戚庆炜[]

    医生擅长

    妇科各种常见病、葡萄胎、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及滋养细胞疾病相关的遗传咨询 。 ...详情

    从业经历
    戚庆炜 ,职称: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女,1974年出生,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    199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硕士研究方向主修产科专业,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进行了临床基础研究,博士研究方向主修妇科肿瘤专业,对滋养细胞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曾赴英国伦敦Imperial College学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治及其遗传学研究方法,回国后继续开展工作,将滋养细胞肿瘤的遗传学研究应用于临床。    自1996年起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妇产科知识全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尤其是滋养细胞肿瘤方面的研究和诊治,在良恶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方面有较多研究。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专项基金、博士点专项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基金资助。撰写的专业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文章30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参与编写、编译《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学》、《中国妇科肿瘤学》、《妇产科学(研究生教材)》、《子宫肿瘤》、《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Berek及Novak妇科学》等10余部专著。曾荣获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员工称号,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全国妇产科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医师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优秀临床带教奖等多项荣誉。 ...详情
  • 徐凯峰[]

    医生擅长

    呼吸系统疾病,擅长哮喘、慢性咳嗽、肺气肿及淋巴管肌瘤病等少见病和疑难病 。 ...详情

    从业经历
    徐凯峰,医学博士,呼吸病学教授。 个人简历: 198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呼吸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1995~1997年留学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内科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工作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和教授。 专业特长:呼吸内镜(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内镜下介入治疗)。罕见和疑难呼吸疾病(淋巴管肌瘤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结节病,及其他弥漫性肺疾病等)。有多项淋巴管肌瘤病和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研究在进行。肺动脉高压。有多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新药研究在进行。过敏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胸膜疾病(乳糜胸、胸腔积液)。 研究领域:在院内外具有多学科的科研协作,研究兴趣广泛,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国内肺动脉高压临床试验的重要基地,进行多项国内和国际多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淋巴管肌瘤病(LAM)的临床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开设LAM专科门诊。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患者随访人群,并首先在国内将雷帕霉素用于LAM的临床治疗。2006年和LAM病友一起建立LAM中国网站,为增加LAM的社会认知度、普及健康教育、传播最新资讯、加强病友活动、推动罕见病立法,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徐凯峰教授是“淋巴管肌瘤病/结节性硬化症(LAM/TSC)罕见病慈善公益项目”的负责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血清学标记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肺损伤和纤维化的转换医学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究课题(973项目)一项,重点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肺损伤、纤维化、和修复中的机制,以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为肺损伤和修复提供新的防治手段。通过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加速将基础医学的研发成果应用于临床。 ...详情
  • 余可谊[]

    医生擅长

    脊柱外科专业,主攻脊柱畸形和脊柱微创手术,擅长脊柱侧弯、脊柱后凸、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颈椎病、脊柱肿瘤等脊柱疾病治疗,曾在美国接受系统的脊柱侧弯治疗培训,近年来致力于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包括各种脊柱内镜手术、通道辅助微创手术等。 ...详情

    从业经历
    余可谊、男、浙江温州人,于2010年7月获卫生部副主任医师资格,2011年12月获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9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后以优异成绩留在协和外科工作至今,师从著名的骨科专家邱贵兴院士,专业方向脊柱外科,擅长脊柱侧弯、脊柱后凸、颈椎病、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疾病治疗。2003年曾赴美国TSRH医院跟随国际著名的Herring教授、Johnston教授和Sucato教授学习脊柱侧弯治疗。2010年赴美国西雅图Swedish Medical Center学习脊柱外科微创技术。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受北京协和医院百人计划和美国Gaines基金会资助,先后在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Columbia Orthpaedic Group、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Barns-Jeweish医院、洛杉矶UCLA的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做Visiting Fellow,师从Dr. Gaines、Dr. Meyer、Dr. Lenke、Dr. Riew、Dr. Anand等美国一流的脊柱外科大师,重点学习脊柱微创技术和脊柱畸形的矫治,尤其对于脊柱微创技术有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近年来致力于发展脊柱微创手术,已开展各种脊柱内镜手术(MED、椎间孔镜)、通道辅助微创手术等术式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注重临床工作的总结,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发言,在脊柱外科领域发表学术论著20余篇。现担任《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人。 热心医学科普工作,在人民日报、健康报、大众健康等媒体多次发表医学科普文章。2007年曾赴安徽省陆安市参加医疗支边工作并获好评。2013年7-8月曾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民医院参加国家医疗队支援当地开展脊柱外科工作并获好评。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余可谊 ...详情
  • 蒋颖[]

    医生擅长

    擅长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各种风湿免疫病。 ...详情

    从业经历
    蒋颖,女,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19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接受24小时住院医师培训。2005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协助开展干燥综合征的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参加国内外风湿病年会交流。 ...详情
  • 孙劲旅[]

    医生擅长

    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药物过敏、急慢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孙劲旅,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尘螨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药物过敏、急慢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详情
  • 仉建国[]

    医生擅长

    脊柱外科,尤其擅长各种脊柱畸形(脊柱侧凸、后凸、半椎体畸形、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肿瘤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仉建国 ,职称: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9月-1991年7月 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疗专业,1991 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97 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2002 年 8 月晋升为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详情
  • 王莉瑛[]

    医生擅长

    胃炎,胰腺炎,早期胃癌,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肠易激综合征 。 ...详情

    从业经历
    王莉瑛,女,主任医师,教授。生于1960年,1982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1990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 多年来,她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脂肪肝、炎症性肠病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擅长做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手法娴熟,经验丰富。近十几年进行了一些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新技术应用奖4项。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重点科研基金课题的研究。近几年开展一些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和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及预防的科普教育工作。主编《老年消化病学》、《协和名医健康指导丛书-消化分册》,参编《健康科普演讲教程与实践》等多部专著。 业务专长: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脂肪肝、炎症性肠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消化道肿瘤。 ...详情
  • 龚志毅[]

    医生擅长

    在内分泌疾患手术病人麻醉,特别是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龚志毅,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对各类病人及不同种类手术的麻醉潜心研究,对合并各种内科疾患病人的麻醉有浓厚兴趣。在内分泌疾患手术病人麻醉,特别是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手术前的麻醉评估,强调麻醉及手术期间循环稳定,不断改善病人围术期的预后,提高麻醉的管理质量。 近年来开展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一些顽固性疼痛的诊断有独到的见解。在顽固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如严重带状疱疹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开展临床药物治疗研究,取得一定的疗效。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研究工作,并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参加并完成多项临床药物试验,先后发表各类文章30余篇。 ...详情
  • 刘小伟[]

    医生擅长

    眼表、角膜疾病、眼部整形、美容、白内障 。 ...详情

    从业经历
    刘小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工作十几年,有扎实的临床功底,主要从事角膜、结膜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方面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擅长角膜移植手术、白内障手术及其他眼前节手术及部分眼后节手术。 ...详情
  • 翁习生[]

    医生擅长

    擅长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血友病性关节炎、骨骼畸形及股骨头坏死的诊治和各种关节置换术。 ...详情

    从业经历
    翁习生,骨科主任,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于骨科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脊柱侧凸的诊断治疗,曾作为“脊柱侧凸系列研究”的主要完成人,参加了脊柱侧凸协和分型、脊柱矫形内固定器械研发等研究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侧重于人工关节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特别是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踝关节的置换术及多种关节周围畸形的矫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并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血友病病人双侧髋关节一期置换,及全国首例骨小梁金属AVN重建棒系统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关节疾患的外科治疗,以及激素、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骨肿瘤瘤段骨切除后的关节重建等有着广泛的研究。曾先后完成双髋、双膝、同侧全髋全膝、双髋双膝四关节一期置换术,多种复杂髋关节翻修术及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病例的翻修,并对关节病变的发病机理,规范诊治,手术干预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在国内首先提出过一些理论与经验,有较大影响,对国内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先后开展了关节软骨退变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机制及骨关节炎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科学研究基金及“九五”“十五”攻关等多项科研课题。目前主要从事人工关节置换及起临床疗效评价,关节假体设计和股骨头坏死病因学的研究。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