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温明[]

    医生擅长

    针灸治疗 各类型痛症: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腿痛、膝关节炎、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痛经等等。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眩晕、失眠焦虑、神经衰弱。 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哮喘;胃痛、呃逆、便秘、泄泻;耳鸣、过敏性鼻炎;月经不调、尿潴留;慢性皮炎、瘙痒、白癜风等各类病症。 ...详情

    从业经历
    1984~198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系。 1989年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从事针灸工作。 2008~2009年,德国埃森市,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访问学者。 ...详情
  • 陈正煊[]

    医生擅长

    胃肠胰外科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陈正煊,男,(已退休)胃肠胰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1970年8月。 医疗专长 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多年,对胃肠胰外科各种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具有自已的见解,能处理胃肠胰外科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能熟练施行本专业各种常见和疑难的手术,特别对胃肠胰肿瘤、消化道出血、各种术后并发症以及食管良性狭窄内镜下扩张术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胃肠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胃肠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论著 1. 陈正煊,等。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6):331 2. 陈正煊,等。术中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意义。中国内镜杂志,1997;3(3):8 3. 陈正煊,等。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鉴别与处理。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9;3(1):30 4. 陈正煊,等。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死亡原因分析。中华创伤杂志,2000:16(4):235 5. 陈正煊,等。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2000:9(4):344 ...详情
  • 袁敏生[]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袁敏生,教授,博士。 我是袁敏生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罗初凡[]

    医生擅长

    冠心病介入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诊治,尤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支架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从事心内科医教研工作,医疗业绩突出,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量多年来稳居心血管医学部全科第一。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诊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3年9月-1989年7月: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1998年9月-2001年7月: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学,硕士1989年7月-1998年8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内科,医师/主治医师2001年7月-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社会兼职: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影像与功能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论著:承担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广东省科技攻关基金项目2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20余项;近年来发表心血管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专著:副主编专著【心力衰竭--基础到临床】,参编专著多部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详情
  • 生殖不孕坐班教授门诊[]

    医生擅长

    此门诊主要接诊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有家族遗传病拟生育患者、高龄不孕或者备孕困难患者、不孕症拟进行试管婴儿及人工授精的患者。该门诊由生殖医学中心资深副教授以上的医生坐诊,均为生殖领域中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专业:生殖不孕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张颖[]

    医生擅长

    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在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对妇产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熟练诊断与处理。对产科高危妊娠的处理及产科危重症的救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外科合并症的诊断与综合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手术操作娴熟。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围产医学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本科。一直在在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硕士毕业。 社会兼职:无 论著: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3篇 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2002年、2011年获院级优秀教师. 2009、2010年先进工作者 ...详情
  • 汪谦[]

    医生擅长

    擅长肝胆胰腺肿瘤、胆道结石、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对肝癌、胆管癌、胰腺癌、门脉高压症和脾脏疾病的诊治具有独特的见解以及完善的临床治疗方案。能够主刀完成肝胆外科各种高难度复杂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汪谦,男,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肝胆外科教授,普外科主任,博士导师,从事肝胆脾脏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肝癌、胆道肿瘤、胆石症、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对肝胆脾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肝脏肿瘤和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巨脾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率先在国内对肝炎后脾脏功能系统研究并获得成果与奖励,在该领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担任全国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 肝胆外科,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脏外科。 主要研究方向 肝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基础与外科临床,脾脏外科临床与脾脏免疫。 社会兼职 1.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 2.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3.《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辑部主任兼副总编辑 4.《卫生部医学参考报(临床营养频道)》副总编辑 5.全国脾脏外科专家协作组委员 6.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8.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9.卫生部同行评议专家组委员 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11.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委员 12.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委员 13.《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编委会编委 15.《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 16.《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会编委 17.《临床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 获奖情况 1.\"脾功能基础与脾外科临床应用研究\" 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主编的《现代医学实验方法》获广东省高教厅、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论著 在国内外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 代表作: 1. 门脉高压症巨脾的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 中华医学杂志 1992. 2. 脾脏及Tuftsin在肝硬化形成过程免疫调控机制探讨.中华医学杂志 1995. 3. 426例胆肠吻合术式选择与临床疗效分析 中华外科杂志1999. 4. 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3):135-136 5.. 体外肝手术不同术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 6. PPARα在完全体外肝脏手术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 7. 全肝血流阻断在临床中的应用. 肝胆外科杂志,2004. 8. 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肿瘤联合脾切除临床分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5. 9.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lar Strictures in Hepatolithiasi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7. 10.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δ is upregulated during vascular lesion formation and promotes post-confluent cell proliferat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B.C., 2002. 11. Activation of the hedgehog pathway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Carcinogenesis; 2006。 专著 主编和副主编专业著作6本, 参编18本。 代表作: 1《现代医学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2《临床医学实验方法》科学出版社(主编); 3《腹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4.《肝脏胆道肿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详情
  • 李玉杰[]

    医生擅长

    心血管、肾脏、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东院副院长兼急诊科主任,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主任导师(BLS,ACLS)、瑞典林雪平大学灾难急救培训课程(ETS)高级讲师、广东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广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广东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秘书。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治,,富有处理内科急危重症的经验。 ...详情
  • 覃建章[]

    医生擅长

    擅长胃肠炎症、溃疡及良、恶性肿瘤、痔疮、肛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以及应用电子结肠镜诊治结直肠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覃建章;男;胃肠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1969年中山医学院本科毕业后留在中山一院普通外科工作至今。在40余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胃肠炎症、溃疡及良、恶性肿瘤;痔疮、肛瘘等疾病的诊治;特别是近10多年耒;潜心钻研结肠、直肠肛门外科良性疾病(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等等)的诊治;博览群书;参加有关学术会议;熟知肛肠良性疾病的诊治进展;在痔瘘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详情
  • 盛璞义[]

    医生擅长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髖膝肩肘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盛璞义,男,主任医师,教授,双骨科临床博士,关节外科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埔院区)。 医疗专长: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分别获中山医科大学骨科临床博士和芬兰坦佩雷大学医学院骨科临床博士,在芬兰最大的人工关节置换专科医院工作学习近4年,曾赴日本名古屋大学师从长谷川教授(ERAO手术的创始人),学习ERAO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回国开展后取得优良效果。熟练掌握各种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技术,专注于对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及强直性脊柱炎的髋膝关节病变的外科治疗,同时掌握关节镜治疗各种关节疾患及关节运动创伤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的髋膝关节病变的外科治疗,各种关节置换和翻修术,关节镜技术,关节周围骨折,关节运动创伤等 科研基金 主持参与各种科研基金30余项,包括主持负责国家自然、芬兰科研基金3项及国际合作、广东省自然等各级基金。 论  著 发表论著68篇,包括世界顶级骨科临床杂志JBJS(Am)、JBJS(Br)在内的SCI文章20与篇,其中主要SCI文章: 1. Puyi Sheng, et al.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1990-2002: Review of the Finnish Arthroplasty Register. J Bone Joint Surg (Am), 88(7):1425-30, 2006 2. Puyi Sheng, et al.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the Total Condylar III syste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71 consecutive cases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r inflammatory arthritis. Acta Orthop Scand, 77(3):512-8, 2006 3. Puyi Sheng, et al.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Total Condylar III system in inflammatory arthritis. J Bone Joint Surg (Br), 87-B: 1222-4, 2005 4. Puyi Sheng, wt al. Patient outcome following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8(2): 78-81, 2004, 5. Esa J?msen, Puyi Sheng, et al. Spacer prostheses in two-stage revision of infected knee arthroplasty.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30(4):257-61, 2006 6. Esa J?msen, Puyi Sheng, et al. Polven uusintatekonivelleikkaukset Total Condylar III –proteesilla nivelrikossa ja inflammatorisessa artriitissa. Suomen Ortopedia ja Traumatologia, 27( 4):339, 2004 专  著 主编,《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骨关节影像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副主编,《外科学》修订版(第7版),医学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科学文献出版社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