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秦鉴[]

    医生擅长

    通晓中医内科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兼修皮肤、五官及儿科疾病,擅长各种难治性的慢性病(虚寒性疾病、皮肤病、神经疾病、口腔溃疡、慢性胃炎、)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研究方向:禁食疗法对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脂肪肝)、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自身免疫和皮肤病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及更年期综合征、吸烟、酗酒、衰老的影响。 ...详情

    从业经历
    通晓中医内科各系统疾病的治疗,兼修皮肤、五官及儿科疾病,擅长各种难治性的慢性病(虚寒性疾病、皮肤病、神经疾病、口腔溃疡、慢性胃炎、)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研究方向:禁食疗法对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脂肪肝)、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自身免疫和皮肤病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及更年期综合征、吸烟、酗酒、衰老的影响。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4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江西中医学院学习, 1989年7月至1990年8月在江西省湖口县流泗医院任住院医师,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在中山医科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1993年07月至199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住院医师,1995年12月至1999年11月任主治医师,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副主任医师,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攻读中山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任副教授,2005年12月至今任主任医师,2006年5月开始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体检中心副主任,2009年10月开始担任教育处处长。 社会兼职: 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大学基层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广东中医药促进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论著: 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多篇。 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等各类基金十余项。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广东省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两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k'> Xnl2T0?S>“388例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Extra-anatomic aortic bypass for treatment ofatypical aortic coarctation”《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经副半奇静脉灌注依达拉奉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详情
  • 叶财盛[]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腹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症、甲亢、甲状腺癌、甲状腺肿、乳腺癌、乳腺增生等的诊治 ...详情
  • 吴壮宏[]

    医生擅长

    擅长诊治乳腺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根治手术、保乳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及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毕业于1983年7月。从事普通外科工作20多年,对乳腺、甲状腺和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专长治疗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增生病,甲状腺肿瘤和甲亢的手术治疗,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有较深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手术方法及术后辅助治疗。 ...详情
  • 王深明[]

    医生擅长

    周围血管疾病、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对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闭塞或狭窄、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瓣膜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各类血管瘤、先天性静脉畸形等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乳腺癌、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究方向是动脉和静脉疾病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基因治疗研究 ...详情

    从业经历
    王深明,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博士导师,博士研究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1989年。 医疗专长 周围血管疾病、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对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闭塞或狭窄、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瓣膜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各类血管瘤、先天性静脉畸形等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乳腺癌、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1989年获博士学位。曾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进修。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广东省血管外科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血管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管理学会会长、《中华普通外科文献》(电子版)和《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及《中国医院院长》副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等多个核心期刊的常务编委,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委员及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全国高等院校博士学科点专业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广东省、广州市保健办会诊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二届决策咨询专家 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SCI收录45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0篇),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项,参编专著30部,参编或主编2007年全国统编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六项和发明专利六项。2007年获广东省第九届丁颖科技奖。主编《主编《血管外科学》、《甲状腺外科学》、《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外科大查房-病例选案》、《汉英医学词典》、《汉德医学词典》、《汉日医学词典》、《血管淋巴管外科学》、《微创血管外科学》九部专著,主译《周围血管外科学》和《血管外科手术图谱》。指导并培养的硕士生31人,博士生30人,指导博士后3名。 ...详情
  • 王劲松[]

    医生擅长

    严重下肢动脉缺血、腹主动脉瘤、血管瘤、颈内动脉瘤、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甲状腺外科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王劲松,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0年获博士学位。曾赴美学习。 医疗特长:(1)腔内微创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颈动脉狭窄;(2)开放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3)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颈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5)内脏动脉狭窄的血管重建(6)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7)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8)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9)腹膜后肿物侵犯大血管的外科处理;(10)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研究方向:先后受2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主要研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年龄老化对动脉侧枝循环生成的影响。 社会兼职: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 2.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会员 3. 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委、秘书 论著: 1. Aging-Induced Collateral Dysfunction: Impaired Responsiveness of Collaeral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poptosis via Dysfunctional eNOS signaling. J Cardiovasc Transl Res. 2011 Dec;4(6):779-89 (IF:0.495) 2. Effects of aging on time course of neovascularization-related gene expression following acute hindlimb ischemia in mic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1;124(7):1075-1081(IF:0.983) 3. Gender differences affect blood flow recovery in a mouse model of hindlimb ischemia. AJP-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 2011;300(6):H2027-34 (IF:3.881) 4. Metallothionein enhances angiogenesis and arteriogenesis by modulating smooth muscle cell and macrophage function. ATVB 2010;30(3):477-82. (IF:7.23) 5. 儿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 2010;90(15):1050-1053 6. 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临床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 2010;90(44):3140-3143 7. 腹主动脉瘤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诊治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2010;4(6):26-28 专著: 1.普通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参编) 2008年9月 ,978-7-502360511 2.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译)2010年2月 , 978-7-117-12321-1 3.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主编) 2010年3月, 978-7-04-026887-4 4.血管外科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译) 2010年6月 ,978-7-117-12656-4 5.临床见习精要 外科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参编) 2010年10月 978-7-306-03733-6 6.血管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 2011年11月 978-7-117-14775-0 ...详情
  • 李桂生[]

    医生擅长

    对小儿外科尤其是新生儿及小儿腹部外科疾病有深入研究,如小儿消化道畸形、肝胆疾病、肿瘤等 ...详情

    从业经历
    李桂生,女,(已退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1962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对小儿外科尤其是新生儿及小儿腹部外科疾病有深入研究,如小儿消化道畸形、肝胆疾病、肿瘤等。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治水平及临床基础研究在国内领先。 ...详情
  • 曾志荣[]

    医生擅长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重点在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慢行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和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治,对胆胰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文献出版社(2010)(副主编) 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内科学》. 科学出版社,编者,2007 消化疾病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者, 2006 内科学习题集.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编者, 2005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者, 2004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人),2011 (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9 (3)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2004 (4)教育部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参与),2003 (5)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1996 ...详情
  • 詹世光[]

    医生擅长

    甲状腺、乳腺和周围血管外科,尤对甲亢、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及囊性增生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浅静脉曲张,动脉缺血性病变及各种血管瘤等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詹世光(已退休),男,主任医师,硕士导师,196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擅长甲状腺、乳腺和周围血管外科,尤对甲亢、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及囊性增生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浅静脉曲张,动脉缺血性病变及各种血管瘤等疾病的诊治。 ...详情
  • 刘钧墀[]

    医生擅长

    显微外科、手外科方面的断指再植、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组织器官移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手外伤后的功能重建 ...详情

    从业经历
    刘钧墀,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在显微外科、手外科方面的断指再植、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组织器官移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及手外伤后的功能重建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断指再植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社会兼职 曾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广东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手外科学会广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 获奖情况 曾获省科技四等奖一次;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一等奖一次;省高教局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 论  著 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发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食)指,用于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50例报告;臂皮瓣移植修复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咽食道及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移植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32例临床分析等论文。 专  著 参与伍国号主编的“头颈肿瘤手术术式和技巧”的编写工作 ...详情
  • 梁春祥[]

    医生擅长

    颈肩腰腿痛、颈椎及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畸形,腰椎滑脱,脊柱外伤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及脊柱退行性病变 ...详情

    从业经历
    梁春祥,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脊柱外科副主任,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1988年7月。已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余项,参编专著6本 医疗专长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5年,2003年–2004年在日本弘前大学弘前纪念病院专门学习脊柱、脊髓外科。掌握世界上先进的脊柱外科方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颈肩腰腿痛、脊柱骨折、脊柱畸形和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上颈椎疾患、脊柱创伤、颈腰椎退变性疾患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手术水平较高;并在脊柱重建、脊柱微创等领域亦有较高的造诣。 主要研究方向 颈、胸、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 社会兼职 广东省脊柱脊髓康复医学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及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常委(CARD-ISCoS);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