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梁柳琴[]

    医生擅长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分会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多年,研究方向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主持广东省六项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在国际SCI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详情
  • 郑可国[]

    医生擅长

    全身各部位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对腹部疾病的影像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郑可国,男,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硕士导师,硕士学历,毕业于1984年。 医疗专长 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20多年,擅长于全身各部位疾病的影像诊断,尤其对腹部疾病的影像诊断有较深造诣,对肝胆胰和胃肠道疾病的影像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对肝癌、肝脓肿、胆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炎、胰腺癌、胃溃疡、胃癌和肠梗阻的影像诊断有独特的见解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后疗效的判断;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 科研基金 1、早期肝细胞癌及其癌前期病变的CT和高场MRI研究 广东省卫生厅 1998 2、早期胰腺癌的螺旋CT和高场MR征像及其病理基础研究 广东省卫生厅 1999 3、早期胰腺癌的螺旋CT和高场MR征像及其病理基础研究 广州市科委 1999 社会兼职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与介入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 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获奖情况 获省厅级科技成果进步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和图书奖2项,校级医疗和科技成果奖6项,院级教材建设奖2项,全国腹部影像学学术大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和优秀奖。 论著 1.进展期胃癌的CT所见.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388 2.CT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特征分析.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5,14:105 3.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4,13:207 4.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4,13:214 5.少血供小肝癌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43:930 6.小肝细胞癌边缘强化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43:413 7.肝巨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评价.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3,12:15 8.螺旋CT对微波凝固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 42:416 9.隔疝的X线诊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1,10:11 专著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卫生部全国统编教材), 2005,人民卫生出版社 2.肝细胞癌临床CT诊断,2003,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腹部外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2003,人民卫生出版社 4.腹部外科学,2001,人民卫生出版社 5.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卫生部全国统编教材),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 6.肝脏胆管肿瘤外科学,1999,人民卫生出版社 7.临床CT诊断学,1998,广东科技出版社 8.实习医生手册,1998,广东科技出版社 9.门诊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998,广东科技出版社 10.肝移植的理论与实践,1998,广东科技出版社。 ...详情
  • 叶滨宾[]

    医生擅长

    儿科影像诊断、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及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叶滨宾,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亚洲大洋洲小儿放射学会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华放射学会儿科学组名誉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影像学杂志编委,放射学实践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儿科杂志编委,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委,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编委,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 论著: 《Quantitadve diffusion tensor deterministpc and probabilistic fibertractography in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9 《The neural basis of motor sequencing: An fMRI study of healthysubjects》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6 《A Regulation Role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inthe Fist-Edge-Palm Task: Evidence from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alysis.》, NeuroImage,2006 《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liv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histopathologic》World JGastroenterology,2005 《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full-term neonate: correlation proton MRspectroscopy with MR imaging》 Eur J Radiol. 2003 《学龄儿童汉字部首辨认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 《儿童孤独症脑功能成像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 《扩散张量成像和三维脑白质束示踪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临床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慢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 《循证医学与儿科影像实践》 放射学实践 2007, 《肝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最佳参数的选择及临床应用》放射学实践,200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 《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MRI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等数十篇论文 专著: 1.《实用放射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参编 2.《中华影像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参编 3.《病残儿疾病学》、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3参编 4.《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参编 5.《泌尿生殖系统影像鉴别诊断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主编 6.《儿科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分篇主编 7.《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1.参编 8.《儿科影像诊断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主编 9.《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参编 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 参编 教材: 1、教育部规划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8参编 2、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参编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 1、《磁共振成像及骨髓病变临床应用研究》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998年 2、《正常国人脑代谢的磁共振定量与临床应用研究》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2 年 3、《广东省SARS的影像学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0年 ...详情
  • 杨岫岩[]

    医生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风湿免疫病专科工作十多年,对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经典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力求最合理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对疑难风湿免疫病,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炎症和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论著: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医疗专长: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风湿免疫病专科工作十多年,对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经典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力求最合理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对疑难风湿免疫病,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炎症和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详情
  • 沈冰奇[]

    医生擅长

    X线、CT以及MRI的影像诊断,尤其擅长对消化系统的各类疾病以及腹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沈冰奇,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1995年研究生毕业。1986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临床第一线工作至今。 医疗专长 主要从事X线、CT以及MRI的影像诊断,尤其对消化系统的各类疾病以及腹部肿瘤的影像诊断有较深刻的认识,能较好地解决各类复杂、疑难病例的影像诊断问题,积累了相当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 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腹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社会兼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项 论著 在各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专著 参加编写专业著作4部。 ...详情
  • 韩士英[]

    医生擅长

    骨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韩士英,男,主任医师,教授,本科学历,1963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 医疗专长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从事临床工作和教书育人的近40年中,对骨科的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严格把握骨肿瘤、腰腿痛、畸形、关节置换等骨科疑难病的手术适应症。身为中华骨科协会骨肿瘤学组的委员,在骨肿瘤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对骨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具备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骨肿瘤的早期无创诊断和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 获奖情况 骨肿瘤病因病理与临床诊断治疗系列研究参与。 论著 1、肱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肩关节功能重建,中华骨科杂志,1999,1 2、肩胛带置换术三例报告,中国人工关节杂志,1998,12 3、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中国人工关节杂志,1997,12 4、全股骨置换治疗股骨肿瘤,中国人工关节杂志,1996,12 5、.骶骨肿瘤早期诊治体会,中山学科大学学报,1994,15(2) ...详情
  • 杨建勇[]

    医生擅长

    1.肿瘤特别是原发性肝癌、肺癌的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 2.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3.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4.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宫颈癌的介入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杨建勇,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汉族,1959年7月生,湖北武汉人,1995年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介入学(肿瘤介入科、放射介入科)学科带头人。 医疗专长 肿瘤性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及综合性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良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及综合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 科研基金 1.项目编号30070235: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磁共振扩散成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项目编号 30270417:门脉高压症的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CT成像实验及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项目编号 30870692:热碘油阿霉素乳剂联合GM-CSF/IL-2缓释微球(原位疫苗)治疗和预防肝癌复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项目编号 81071247:经肝动脉联合应用沙培林和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治疗肝癌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项目编号 81171442:经子宫动脉移植BMSCs联合静脉注射Lipo-PGE1治疗UAE子宫内膜损伤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社会兼职 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介入放射学专业学组副组长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介入委员会常委 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主编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 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 实用放射学杂志编委 广东医学杂志特约审稿员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 中国医疗专家编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获奖情况 1.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000年) 2.感染经皮穿刺病灶清除术 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001年) 论著 1.Zhuang WQ, Tan GS, Guo WB, Yang JY. A Pilot Study of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Tris-Acryl Gelatin Microspheres in Guinea Pigs.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1 2011-06-28. 2.Li JP, Chu JP, Oh P, et al. Characterizing clinic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Wilms tumor. J Urol. 2010 2010-03-01;183(3):1138-44. 3.Yu SP, Chu GL, Yang JY, He L, Wang HQ. Direct intrahepatic portocaval shunt through transhepatic puncture via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applied anatomical study. Surg Radiol Anat. 2009 2009-06-01;31(5):325-9. 4.Li JP, Chu JP, Yang JY, Chen W, Wang Y, Huang YH. Preoperative transcatheter selectiv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hepatoblastom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8 2008-11-01;31(6):1117-23. 5.Chu JP, Chen W, Li JP,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esult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osteosarcoma.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7 2007-03-01;30(2):201-6. 6.Chen W, Chu J, Yang JY, et al. Endo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phenomenon in ...详情
  • 何爱珊[]

    医生擅长

    (1)对诊断和治疗各种膝关节创伤有着2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微创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以及各种韧带复合损伤。 (2)擅长膝、髋关节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3)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何爱珊,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学历,毕业于1990年7月。对诊断和治疗各种膝关节创伤有着2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微创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以及各种韧带复合损伤。擅长膝、髋关节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1.股骨头坏死机理和治疗研究。 2.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研究。 3.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手术临床研究。 社会兼职 广东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委员。 论著 1.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骨关节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17(6):442~444。 2.何爱珊,廖威明,李佛保,等。犬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骨的结合性能。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6): 732-734. 3.何爱珊,廖威明,李佛保,等。HA梯度涂层复合BMP人工股骨柄的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5,25(7):400-403。 4.双动人工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骨伤, 2003,16(6):334-336. 5.何爱珊,徐栋梁,李佛保,等。应用骨超声衰减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的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32-33。 6.何爱珊,廖威明,付明,等。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中国骨伤,2008,21(3):167~169。 7.何爱珊,付明,杨子波,等。关节镜手术治疗29例症状性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5):1427~1429。 8.何爱珊,廖威明,阿卜杜尔,等。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近中期疗效分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3):19-22。 9.何爱珊,傅明,盛璞义,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69-1073。 ...详情
  • 陈泽雄[]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苏爱云[]

    医生擅长

    从事整形、烧伤临床外科工作三十余年,擅长下列疾病的整形修复美容手术: 严重烧伤、创伤、放射损伤所引起的头部秃发,面颈部、四肢、躯干的瘢痕挛缩,组织缺损、顽固溃疡等的扩张皮瓣修复。 眼、耳、鼻、唇、下颌及巨大黑痣,体表肿瘤的整形美容(隆鼻、鼻唇畸形修复:耳及鼻再造,眼睑畸形修整、下颌畸形矫治等。 微创(内镜)下隆乳、隆乳后变形及多发肿物整复、清除。抽脂塑体及面腹部皮肤松弛整形塑身。巨乳缩少、乳房再造、乳头内陷整复等。\" ...详情

    从业经历
    苏爱云,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本科学历,毕业于1970年。 医疗专长 从事整形、烧伤临床外科工作三十余年,擅长下列疾病的整形修复美容手术: 严重烧伤、创伤、放射损伤所引起的头部秃发,面颈部、四肢、躯干的瘢痕挛缩,组织缺损、顽固溃疡等的扩张皮瓣修复。 眼、耳、鼻、唇、下颌及巨大黑痣,体表肿瘤的整形美容(隆鼻、鼻唇畸形修复:耳及鼻再造,眼睑畸形修整、下颌畸形矫治等。 微创(内镜)下隆乳、隆乳后变形及多发肿物整复、清除。抽脂塑体及面腹部皮肤松弛整形塑身。巨乳缩少、乳房再造、乳头内陷整复等。 主要研究方向 严重创伤成先天性组织器官畸形、缺损的修复再造微创内镜技术在整形修复医学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社会兼职 广东省、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获奖情况 省高教厅优秀多媒体二等奖一项(第一作者);省科委、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第二作者);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二项(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各1项)。 论著 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现代外科杂志等杂志上发表论著近30篇。 专著 副主编医学专著1部,参加编写《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等医学专著近10部。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