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余振华[]

    医生擅长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各种脑肿瘤和脊髓肿瘤、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胶质瘤、各种类型的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以及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各种脑肿瘤和脊髓肿瘤、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胶质瘤、各种类型的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以及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方向:脑肿瘤、脊髓肿瘤以及颅脑外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1.09-1996.07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1996.7 -2001.12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生2005.06 神经外科学临床医学硕士毕业2001.12-2009.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2009.06 神经外科学临床医学博士毕业2009.12-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生社会兼职:---论著:署名第一作者文章1.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2例临床分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6):458-4602.细胞周期因子4抑制因子a和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与少支胶质瘤的预后关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8,31(5):370-3713.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应用的临床评价.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2):111-113 4.57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7(11):1163-11655.地震灾害中颅脑损伤的救治.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6):646-6486.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9,32(2):159-1617.纳洛酮对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血β-内啡肽和内皮素的影响.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2008,8(4):278-2808.浅谈信息教育技术与神经外科教学的整合.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 92-93专著:地震灾害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编委)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9项目总负责人):三氧化二砷抑制胶质瘤生长及差异蛋白组学分析的研究o-pagi?Qo:?3???han'>Therapeutic embolization of meningiomas with Onyx fordelayed surgical resection.Surg Neurol. 2008 Nov;70(5):478-81. Epub 2008 Feb 8. 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D型连头婴分离手术,2003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详情
  • 柯志勇[]

    医生擅长

    儿童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 婴儿血管瘤 风湿免疫病 ...详情

    从业经历
    柯志勇,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小儿血液专业组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地中海贫血理事会会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儿童与青少年专委会常务委员。医疗专科:儿童白血病、贫血、出血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血管瘤,感染性疾病。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获临床硕士学位。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对小儿贫血、出血性疾病以及白血病、肿瘤性疾病(包括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风湿性疾病、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诊治也有一定研究。发表临床研究论文多篇,包括SCI收录论文2篇。参与编写专著3本。 ...详情
  • 廖志红[]

    医生擅长

    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肥胖症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 ...详情

    从业经历
    主任医生,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在中山一院工作30余年,曾经几年在英国或加拿大工作。熟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作为主要研究者或研究者,设计或参加完成多项国际或国内临床试验研究。 目前研究方向:垂体瘤、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甲亢AI辅助诊治助手。 负责省部级、市级等科研基金课题10项,目前在研的基因项目为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临床遗传学研究、参与垂体瘤和男科学多项重大课题。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一百篇,涉及糖尿病、下丘脑垂体病变、甲状腺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领域。医学教育方面,多年多次被评为中山大学、中山一院教学先进和优秀奖。 目前社会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常委 中国垂体瘤协作组 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垂体瘤学组 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流行病学组 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 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垂体瘤学组 委员 ...详情
  • 胡俊勇[]

    医生擅长

    四肢骨折、关节疾病、骨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199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先后工作于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3年获博士学位,从事骨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十多年,对骨科疾病特别是四肢骨折、关节疾病、足踝外科及骨肿瘤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 罗新[]

    医生擅长

    慢性鼻窦炎,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李晓瑜[]

    医生擅长

    擅长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以及新生儿呼吸急救、新生儿危重症监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对高危儿的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以及少见的遗传代谢病亦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六年制),1993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NICU进修一年。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工作至今。 社会兼职:广东省医师协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学组秘书;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呼吸学组成员 论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著近15篇。 专著:参与编写专著8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2010-2012获第1~3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竞赛优秀教官 2011-2012年获中山大学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学管理人员\" ...详情
  • 周旭辉[]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刘辉[]

    医生擅长

    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折及脊柱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中山大学脊柱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全面掌握脊柱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国际化诊疗规范。主攻方向为脊柱畸形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尤其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成人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的矫治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上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刀完成各项手术,治疗效果好,患者康复快,花费少,满意度高。研究方向:脊柱侧弯矫治、脊柱退变性疾病的诊治以及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2000/09-2005/06,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本科/学士2005/09-2010/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博连读/博士2010/07-2012/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师2013/01-2015/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2015/12-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国内外研修经历:2008/02-2010/02美国EMORY大学脊柱外科中心博士联合培养2008/08美国华盛顿大学巴恩斯犹太医院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参观学习2009/01美国加州大学三藩市分校医疗中心成人脊柱侧弯矫形参观学习2011/03美国迈阿密大学儿童医院脊柱中心脊柱侧弯矫形学习班2011/09-2011/1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AOSpine国内临床培训基地(寰枢椎疾病、颈人工椎间盘置换、脊柱后凸畸形矫治专项研修)学术任职: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AOSpine国际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分会委员论著:发表论文30余篇,临床工作与研究成果发表在领域权威杂志SPINE、Bone、JournalofBoneandMineralResearch,以及国内顶级期刊上。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高级别研究项目,并获得珠江科技新星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支持。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中华骨科杂志论坛优秀论文全国一等奖,2010中国脊柱测凸年会---青年医师脊柱畸形优秀病例奖,2014 ...详情
  • 蔡冬梅[]

    医生擅长

      从事骨质疏松专科诊疗工作10余年,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鉴别诊断以及长期监测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对骨代谢分子标志物的认识有深刻的理解。自1996年开始一直从事老年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工作,尤其擅长将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工作,治已病防未病,深受广大患者支持。2009年7月正式将骨质疏松专病专科独立主诊,积极推动骨质疏松专科的诊疗进程,坚持每月一次患者教育,每周一次免费骨密度筛查,每日门诊量达80人次。每年世界骨松、三八妇女节开展义诊活动,并积极配合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开展多次学术交流,促进广东省骨质疏松学术交流,并参加过欧美及亚太地区的国际骨质疏松学术交流。积极督促医院建立健全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25-(OH)D的测定,参加了骨密度测定进修班,获得ISCD认证资格证书。 ...详情

    从业经历
    1996年开始一直从事老年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工作,尤其擅长将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工作,治已病防未病,深受广大患者的支持。2009年7月正式将骨质疏松专病专科独立主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开诊。积极推动骨质疏松专科的诊疗进程,坚持每月一次病人教育,每周一次免费骨密度筛查,每月约有1200人次的病人接受检查,每日门诊量达50人次。在世界骨松日,三八妇女节开展义诊活动,并积极配合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开展多次学术交流,促进广东省骨质疏松学术进展,并参加过美欧以及亚太地区的国际骨质疏松学术交流。积极督促医院建立健全骨代谢分子标志物的测定,25(OH)D的测定。参加骨密度测定的进修班,获得ISCD认证资格证书。 内分泌专业(主攻骨质疏松、以及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中西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 研究方向:骨质疏松长期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监测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3——1988年:就读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学专业 1992——1994年: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 2006.6——2007.6: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美国纽约血液中心,参与免疫与病毒方面的研究,为期一年 1988.7——1996.7: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 1996.7——至今:就职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门诊 社会兼职: 2012.6: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3.8:中华医学会广东省中西结合分会会员 论著: 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2009年9月参与了由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医师协会发起的医疗质量万里行、骨质疏松专题活动,并授予 “骨质疏松症诊疗协作基地”称号。 在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骨质疏松专题活动中,于2010年10月年度工作总结中因门诊量较大以及患者教育工作突出,被卫生部医政师以及中国医师协会授予“桃李争妍奖“金奖。 2011年因在骨质疏松临床资料库的建立工作中业绩突出获得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医师协会发起的医疗质量万里行、骨质疏松专题活动授予的“本立道生奖”。 ...详情
  • 谢显彪[]

    医生擅长

    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规范化、多学科综合诊疗,尤其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保肢及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熟练掌握四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保肢手术、儿童骨肿瘤可延长假体保肢手术、骨盆骶骨肿瘤切除重建、脊柱原发及转移瘤的切除重建、个体化生物重建、3D打印假体重建、微创治疗及转移性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等。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早期诊断、临床监测、精准治疗、微创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肿瘤前沿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常见疾病包括:(1)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脊索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等;(2)中间类型骨肿瘤如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3)良性病变如骨软骨瘤、内生软骨瘤、骨样骨瘤、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嗜酸性肉芽肿等;(4)软组织肉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滑膜肉瘤等;(5)骨转移癌等。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基础探索性研究,围绕分子发病机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肺转移机制方向。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2000.09至2011.07在中山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2010.03至2011.03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前往美排名第一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学习。 (2)2011年博士毕业留院工作,期间经过住院医生及主治医生的规范培训,2016.01担任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至今,一直致力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基础理论扎实,掌握骨肿瘤科常见疾病的规范化及综合诊治。 (3)先后入选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中山大学重点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之实力中青年医生。 (4)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81572638,81772864,819725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代表作发表在J NATL CANCER I (IF 14.69)及Clin Cancer Res (IF 7.742)。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肿瘤分会秘书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肿瘤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软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论著: 发表SCI收录文章20余篇,其中第一/共同第一/通讯发表1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69,累计影响因子38.75;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1) Tang QL#, Xie XB#, Wang J#, Chen Q, Han AJ, Zou CY, Yin JQ, Liu DW, Liang Y, Zhao ZQ, Yong BC, Zhang RH, Feng QS, Deng WG, Zhu XF, Zhou BP, Zeng YX, Shen JN*, Kang T*.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NF-κB signaling, and tumorigenesis of human osteosarcoma. J Natl Cancer Inst, 2012,104(10):749-63. (IF 14.69) (2) Xie X#, Ghadimi MP, Young ED, Belousov R, Zhu QS, Liu J, Lopez G, Colombo C, Peng T, Reynoso D, Hornick JL, Lazar AJ, Lev D*. Combining EGFR and mTOR blockade for the treatment of epithelioid sarcoma. Clin Cancer Res,2011, 17(18):5901-12. (IF 7.742) (3) Xian-biao Xie#, Jun-qiang Yin#, Li-li Wen#, Zhen-hua Gao, Chang-ye Zou, Jin Wang, Gang Huang, Qing-lian Tang, Chiara Colombo, Wei-ling He, Qiang Jiaand Jing-nan Shen*.Critical role of heat shock protein 27 in bufalin-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osteosarcomas: a proteomic-based research. PLOS ONE,2012,7(10):e47375. (IF 2.766) (4)Tian R#, Xie X#, Han J, Luo C, Yong B, Peng H, Shen J, Peng T*.miR-199a-3p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progression of osteosarcoma through targeting AXL.Am J Cancer Res,2014 ,4(6):738-50. (IF 4.165) (5) Xie X#, Yin J, Jia Q, Wang J, Zou C, Brewer KJ, Colombo C, Wang Y, Huang G, Shen J*. Quercetin induces apoptosis in the methotrexate-resistant osteosarcoma cell line U2-OS/MTX300 via mitochondrial......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