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周玉芳[]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苏畅[]

    医生擅长

    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工作17年,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贫血、出血性疾病和各种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 恶性血液病的诊治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2002年获中山医科大学血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中山大学血液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自2002年起至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血液科工作。 社会兼职: 论著:中文核心期刊4篇,SCI收录杂志2篇 专著:参与编写专著4本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多次优秀教师、优秀临床带教老师,广东省2003年抗击“非典”三等奖 ...详情
  • 杨翼鹰[]

    医生擅长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营养健康管理,慢性疾病康复治疗指导及心血管病专业相关常见疾病咨询等。 ...详情

    从业经历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详情
  • 何伟玲[]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 ...详情
  • 梁月有[]

    医生擅长

    擅长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肾盂癌,输尿管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及肾上腺全切术,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腹腔镜镜下肾错构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肾囊肿手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经尿道膀膀癌激光切除及电切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等,对泌尿系肿瘤(尤其是肾癌、肾盂癌、肾囊肿、肾错构瘤、膀胱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阴茎癌)、尿失禁、前列腺疾病、肾上腺肿瘤、先天性畸形,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梁月有,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历,1988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系,1995年提前攻读外科博士学位,1998年获得外科博士学位。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尤其专注于泌尿外科临床诊断和治疗。 医疗专长 泌尿系肿瘤(包括肾癌、肾盂癌、膀胱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阴茎癌等)、尿失禁、前列腺疾病、肾上腺肿瘤、先天性畸形,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熟炼泌尿外科各种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癌保肾手术、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除术或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及膀胱肿瘤电切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取石术)。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各种开放性手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泌尿系肿瘤(肾癌、肾盂癌、膀胱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阴茎癌),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尿失禁、尿动力学。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广东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尿控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论著 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癌症》、《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of Urology》 等全国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著50多篇。 专著 参与编写《泌尿外科手术学》《泌尿外科临床解剖学》《外科学手册》等5本专著。 ...详情
  • 陈东平[]

    医生擅长

    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陈东平,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本科学历,毕业于1968年9月。从事儿科临床实践30多年,对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新生儿优生优育、早产儿早期营养和干预,儿童保健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主要研究 新生儿优生优育、儿童保健。 社会兼职 广东省第二届、第三届围产医学会常务委员。 获奖情况 参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婴幼儿早期干预与智力开发》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论著 在各级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8篇。 ...详情
  • 何智敏[]

    医生擅长

    内科疾病尤其呼吸系统疾病及老年性疾病防治。 ...详情

    从业经历
    副教授,内科疾病尤其呼吸系统疾病及老年性疾病防治。 ...详情
  • 张信华[]

    医生擅长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和腹腔、腹膜后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瘤病等)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胃癌根治手术、广泛腹膜后淋巴结廓清(D4)、超低位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复发或耐药性胃肠间质瘤减灭术,擅长胃肠间质瘤的靶向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擅长其他胃肠道、胰腺和腹膜后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熟练掌握深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肠道的相关手术。熟悉其他胃肠道良、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疝和痔的外科治疗,外科营养支持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胃肠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先后取得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和外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参加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消化肿瘤诊治高级培训课程;2013年:哈佛大学附属Dana-Farber癌中心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国际胃癌协会(International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会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肿瘤多学科协作专委会常委 论著(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1. Xia YZ, Chen Sl..Zhang XH(通讯作者). Correlations between imatinib plasma trough concentr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Cancer. 2020. 2. Zhang XH, Zhou Y, Wu X, et 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for metastat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followed by sunitinib compared to followed by imatinib-a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Eur J Surg Oncol. 2019;45(3):318-323. 3. Shi WK, Zhang XH*(共同第一), Zhang J, et al. Predicted ability of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in surgically resecte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analysis. JJCO, 2019. 4. Li J, Wang M,…Zhang XH(共同第一), et al. Chinese consensus on management of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associated side effect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WJG, 2018; 14;24(46). 5. Huang X,Jiao H,..ZhangX*(通讯作者).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 in a patient with Maffuccisyndrom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Diagnostic Pathology. 2017;12(1):79. 6. Chen S*, Zhang X*(共同第一), Peng J, et al. VEGF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by upregulating CRMP4. Oncotarget. 201629;7(13):17074-17086. 7. Yang J*, Zhang XH*(共同第一), Huang YH,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arterial bleeding after radical gastrectom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75 consecutive resections for gastric cancer. J Gastrointest Surg. 2016;20(3):510-520. 8. 张信华, 徐建波,吴晖, 等. 巨大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把控.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20(11):1255. 9. 张信华, 陈斯乐,周烨, 等. 胃肠间质瘤复杂病例荟萃.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20(9):1077-1083. 10. 缪锦超,刘赞伟,..张信华(通信作者). 乙状结肠系膜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7, 9(3):107-111. 11. 张信华, 何裕隆, 蔡世荣, 等.胃肠间质瘤135例临床诊治分......详情
  • 程超[]

    医生擅长

    胸腔镜、纵隔镜等胸部微创外科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程超,男,主任医师,胸外科教授。 医疗特长: 多年来致力于肺癌、食管癌、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等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转化性研究。擅长上述多个病种的规范化诊治及微创手术治疗。善于挑战胸外科的高难手术,如之前成功完成的胸第一肋动脉瘤样骨囊肿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并在胸外科国际一流期刊ATS发表,成功完成89岁高龄的食管癌根治术并获得较好疗效,在我科率先开展了肺癌袖式切除术等。 研究方向: 多年来致力于肺癌、食管癌、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等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转化性研究。目前主持包括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经费逾100万,近几年在oncotarget, molecular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 ATS等杂志发表20余篇SCI论文。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92-1997,中山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7-1999,中山大学附一院外科七年制硕士毕业,获外科硕士学位; 2002-2005,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1年获聘主治医生。 2007年晋升副教授。 2009年任胸外科副主任,主管科室科研教学工作。 社会兼职:兼任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肺癌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国际胸外科协会会员,国际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是胸外科国际一流期刊ATS,MP,cell transplantation等多个权威杂志特邀审稿人。 论著: 1. Junmou Hong; Zhenguo Liu; Hua zhu; Xin Zhang; Yongju Liang ;Shiyuan Yao; Fang Wang; Xiaoyun xie; Bo Zhang; Tao Tan; Liwu Fu; Jing Nie;Chao Cheng.The Tumor Suppressive Role of NUMB isoform 1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ncotarget 2014 jul 30;5(14):5602-14. (corresponding author 2013 IF=6.636). 2. Lai YR,Hong JM,Deng ZS,Yeung SC,*Cheng C. Bilateral pulmonary atery aneurysms, coronary atery aneurysm, and ventricular pseudoaneurysm in Behcet disease. Ann vasc surg, 28(3), pp 741.e7-e741, 2013/10/24 3. Chao Cheng, Zhen-guo Liu, , Zhang H, Xie JD, Chen XG, Zhao XQ, Wang F, Liang YJ, Chen LK, Singh S, Chen JJ, Talele TT, Chen ZS, Zhong FT, Fu LW.Enhancing chemosensitivity in ABCB1- and ABCG2-Overexpressing Cells and Cancer Stem-Like Cells by An Aurora Kinase Inhibitor CCT129202. Mol Pharmaceutics.2012, 9 (7),1971–1982 (IF: 5.4 , 2010) 4.Cheng C,Liu Z, Xu F, Deng Z, Feng H, Lei Y, Zou J, Yeung SC. Clinical outcome of juvenile myasthenia gravis after extended transsternal thymectomy in a chinese cohort. Ann Thorac Surg. 2013 Mar;95(3):1035-41. (IF: 3.8 , 2010).. 5. Liu Z, Feng H, Yeung SC, Zheng Z, Liu W, Ma J, Zhong FT, Luo H, Cheng C. Extended transsternal thym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Ann Thorac Surg 2011; 92: 1993-9 (通讯作者) (IF: 3.8 , 2010) 6. Can-qiao Luo, Sai-Ching J.......详情
  • 廖绮曼[]

    医生擅长

    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从事皮肤科临床医教研工作二十多年,擅长皮肤病与性病的诊断与治疗。主持手部和真菌专科,在手部皮炎和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能熟练运用激光技术治疗痣、疣、血管瘤等皮肤病。\"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2.真菌性皮肤病 科研基金:199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8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表皮细胞移植治疗烧伤后瘢痕的研究 论著:40余篇 专著:[1] 廖绮曼, 曾庆祥.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治疗研究[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02):85-87. 2005,(02):85-87. [2] 廖绮曼, 徐慧芳. 17例HIV感染者的皮肤表现及性传播疾病的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9,(02):84-85. 1999,(02):84-85. [3] 廖绮曼. 326例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患者斑贴试验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9,(01):1-3. 1999,(01):1-3. [4] 廖绮曼, 韩建德. 遗传过敏性皮炎致敏因素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1,(02):76-78. 2001,(02):76-78. [5] 廖绮曼. 药疹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附133例临床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04):62-63+78. 1999,(04):62-63+78. [6] 廖绮曼. 133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0,(02):19-21. 2000,(02):19-21. [7] 吴巧巧, 廖绮曼. 112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检测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06):341-342+345. 2007,(06):341-342+345. [8] 陈木开, 林志斌. 遗传过敏性皮炎血清特异性IgE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03):10-11. 2000,(03):10-11. [9] 吴巧巧, 廖绮曼. 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48例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01):21-22. 2008,(01):21-22. [10] 马春光, 廖绮曼, 陈木开, 等. HSV-2感染女性的宫颈无症状排泌HSV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9,(09):1861-1863. 2009,(09):1861-1863. [11] 唐旭华, 廖绮曼, 韩建德. 疱疹样脓疱病1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05):335-336. 2011,(05):335-336. [12] 韩建德, 白桦. 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米诺环素治疗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对照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01):45-46+54. 1999,(01):45-46+54. [13] 周晖, 陈木开, 廖绮曼, 等. 白癜风158例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01):96-98. 2011,(01):96-98. [14] 程锋刚, 廖绮曼. 疣状血管瘤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08):582. 2010,(08):582. [15] 陈木开, 周晖, 廖绮曼, 等. 坏疽性脓皮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12):1203-1204. 2010,(12):1203-1204. [16] 韩建德, 李斌, 林伟. 沙眼衣原体致小鼠输卵管炎的病理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05):520-522+532. 2005,(05):520-522+532. [17] 韩建德, 陈木开, 廖绮曼, 等.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对几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10):559-561. Chin J Dermatol,2006,(10):559-561. [18] 刘隽华, 韩建德, 陈木开, 等. 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的免疫功能比较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04):385-386. 2008,(04):385-386. [19] 陈木开, 陈泽雄, 韩建德, 等. 丹参对小鼠沙眼衣原体输卵管炎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06):523-525. 2007,(06):523-525. [20] 韩建德, 廖绮曼, 李欢. HSV型特异性糖蛋白抗体检测及其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02):211-213. 2005,(02):211-213.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