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

全部

北京市 昆明市 上海市 武汉市 成都市 广州市 贵阳市 南京市 南昌市 西安市 天津市 沈阳市 济南市 郑州市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沧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太原市 大同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扬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合肥市 福州市 泉州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长沙市 深圳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湛江市 肇庆市 中山市 南宁市 柳州市 海口市 三亚市 重庆市 兰州市 西宁市
科室类型:
全部 妇科 男科 皮肤科 白癜风 生殖感染科 心脑血管 癫痫 肝病科 精神心理科 肿瘤科 泌尿外科 不孕不育 试管婴儿

产科

风湿免疫科 牛皮癣 眼科 骨科 胃肠科 肛肠科 神经外科 甲状腺科 耳鼻喉科 整形美容 消化科 性病科 中医科 妇产科 儿科 呼吸科 心内科 口腔 乳腺科 介入科 神经内科 普外科 周围血管科 心血管内科 胸外科 营养科 超声科 血液科 西医乳腺外科 西医妇科 内科 肾内科 腋臭科 外科 矫形外科 脑科 辅助生殖 干细胞 银屑病 其他科室
江门市人民医院(江门人民医院)

江门市人民医院(江门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江门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广东省立第四医院,经过70年建设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 在2015年及2016年省卫计委组织的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分别荣获综合医院排名第一、第二的好成绩, 2016年12月获得江门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51亩,医疗用房面积4万平方米,目前开设病床830张(编制床位1200张),全院在职职工1121人,全院专业技术人员968人,其中高级职称182人,中级职称228人。2016年,门急诊97.64万人次,出院人数3.28万人次。        医院设置临床医学学科31个,医技学科9个,是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卫计委心血管内科'卒中一级预防血压标准化管理项目示范基地'和骨外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创面治疗推广中心',国家“卒中中心”,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江门研究基地。此外,江门市心血管研究所,江门市眼病复明指导中心,江门市劳动能力伤残鉴定中心设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及烧伤整形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泌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病理科、检验科为江门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一个以“重点专科为龙头、骨干科室为支撑、特色技术为优势”的专科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医院目前拥有西门子64排双光子CT、大型平板1000毫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最新一代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多台四维和三维彩色B超、富士蓝激光胃肠镜、眼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深部热疗系统、微波刀、脑血管经颅多普勒检查仪、肌电图、骨质疏松测定仪、24小时动态心电及血压检测系统、血液透析机、高级眼科手术显微镜、超声晶体乳化机、德国蔡司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激光眼科诊断仪(OCT)眼底激光治疗仪、德国史托斯(STORZ)腹腔镜、英国佳乐(GYRUS)双极离子和STORZ前列腺电切镜、德国狼牌(WOLF)汽化电切镜和输尿管肾镜及弹道碎石机、手术氩气刀、颅脑手术定位导航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类电子内窥镜、层流危重症监护病房、层流手术室等。        医院十分重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近年来获省市科研立项200多项,荣获省级、市级科研成果40多项,完成多部医学专著。对危、急、重、疑难病症的救治发挥着区域辐射和示范作用,多项技术填补了地区空白。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瓣膜成形术、经尿道双击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碎石、取石、胰胆管支架植入术、保胆取石、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椎管后中央扩大开窗术、椎管、脊髓肿瘤切除术、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等达到省市先进水平。神经内科卒中病房,为脑血管疾患患者提供系统、综合、全面、完整的一体化治疗和康复服务。肿瘤科陀螺刀放疗设备能为肿瘤患者提供靶向定点放射治疗。眼科在广东省率先开展同轴、微切口、冷超声技术,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效果好,系统角膜散光调控研究使白内障手术全面迈进屈光手术新时代。        展望未来,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追求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同时,以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贡献。

预约挂号
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中心医院)

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中心医院)三级甲等

美丽的南粤大地,百舸争游的南海之滨,碧波荡漾的西江河畔,屹立着中国第一侨乡江门五邑的医学殿堂。她,就是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 医院始建于1912年,前身是加拿大基督教会在江门开办的“仁济医院”。1951年11月仁济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几经易名,1986年12月至今,正名为江门市中心医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6.5万M2,总建筑面积达16.6万M2,包括外科住院大楼、内科住院大楼。编制床位3000张,现开放床位25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45个。在职员工2732人,其中高级职称538人,临床兼职正、副教授69人,医学博士53人,硕士38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拥有国家特殊津贴2人,市中青年专家5人,市名医29人,市名中医2名,市首席医学专家3人。年门诊量242万人次,住院9.4万人次,住院手术3.7万例。现有学术机构: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江门市急危重症抢救中心、江门市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江门市临床检验中心、江门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江门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江门市泌尿生殖研究所、江门市医学影像研究所、江门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江门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拥有重症医学科、产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眼科、胸外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9个省级重点专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9个。我院现有23个重大项目获得准入,其中江门地区仅我院获得准入的项目有3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法医物证司法鉴定。 医院除能开展“三甲”医院必备技术项目以外,在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呼吸、消化、妇产等专科疾病的诊疗以及器官移植、微创技术、介入治疗、骨髓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方面,居省内同级医院先进地位。1978年,在全国同级医院中较早开展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并较早攻克了“先天性法乐氏四联症”手术和胸腹连体婴分离手术;1999年成功进行了珠三角同级医院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1999年以来成功开展肾移植手术近100多例, 2002年以来成功进行了13例肝脏移植; 2005年成功开展心脏移植。近年来,通过国家或省级评审开展的重大技术项目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非血源性造血干细胞移植”、“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以及“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2010年1月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2011年9月被授予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发展前沿, 与国内多个著名医疗单位和国外多个先进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交流领域。锐意技术创新,每年开展新技术达数十项。至今已分别获得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共计146项。已有省、市级立项科研课题1042项。临床教学双长,长期以来是中山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是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医院信息化建设站在全国领先行列,成为全国20家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之一“2014年开始广东医学院临床班理论见习教学,同年成为广东医学院江门临床医学院。” 2014年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培训314人。 医院配备有总值8.83亿元的先进医疗设备,有代表区域中心水平并由卫生部批准购置的PET/CT、当代国际领先水平的384层双源西门子CT、全数字化3.0t飞利浦磁共振、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机、美国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日本东芝64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1•5T核磁共振(MR)、荷兰飞利浦1•5T核磁共振(MR)、德国西门子机器人臂数字血管减影机DSA、美国GE数字血管减影机DSA、德国西门子数字胃肠机、美国GE DR、荷兰飞利普DR、美国GE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实时三维彩色超声、美国鹰视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超声胃镜、各类内窥镜、多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实验室也拥有能开展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检测的先进仪器。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德高医精”院风,率先向社会推出诚信服务承诺,2007年设立了开全国先河的名人肖德雄医德医风奖和医学科技奖。以真诚、优质、爱心取信社会,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心和忠诚度。近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获得省、市先进和模范殊荣。 经过近百年薪火相传,医院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底蕴。全院员工齐心协力,共同恪守:“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事业使命,“诚信、敬业、务实、创新”的专业精神,“敢于超前、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振奋精神,努

预约挂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三级甲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坐落于龙乡圣地房山区,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医院成立于1982年3月15日,于2018年6月8日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编制床位800张,现有职工141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4人,硕士125人,高级职称108人,设有一个总院、四个分院、一个中医康复医院、一个红色流动医院和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年诊疗人次超过90万,入选2019届艾力彼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100强。 医院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并重,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3个。其中脾胃病科、肺病科、脑病科、内分泌科、结石病专病、糖尿病专病入选市级重点专科专病,脾胃病科经过层层遴选成功牵头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专科(专病)中西医结合胰腺炎专病联盟。拥有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螺旋CT机、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超高清腹腔镜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 医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患者爱戴的医护队伍。名老中医鸿儒硕学、领衔担纲,中青年骨干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首都国医名师”韩臣子,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炳厚、许心如、巫君玉、申春悌、杜怀棠、刘大新、李曰庆、金明,首都国医名师王惠英、李乃卿,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邵素菊,基层名老中医袁涛、穆希权、韩丽霞建立了各级传承工作室及分站,薪火相传、服务患者。中青年医师不断锐意进取,现有市级中青年名医1人、”百千万人才”3人、“仲景国医传人”2人。 医院教学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荣获“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培三优教学团队”;承担北中医整班制课堂授课、见实习教学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收北京中医药大学“丹心计划”学生15名。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等市级项目8项,近两年发表SCI论文18篇。 医院始终把公益放在首位。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危难时刻,医院责无旁贷承担了房山区中医防控指导任务,因工作业绩突出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抗疫先进集体”;将“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春苗培育计划、区级专家工作室、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创新性的融合,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基层中医药建设“房山模式”;创建“红色流动医院”党建品牌,十四年如一日坚持为边远山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同时,对口支援、协同发展新疆和田、湖北巴东、河北高碑店、内蒙古察右中旗等多家医院,并技术支持多家乡村卫生室,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在北京市各级政府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毗邻北京中医药大学主校区的新院区已开工建设,医院将抓住机遇,秉承“弘扬中医国粹,造福人类健康”的办院宗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向着“建设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医教研全面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中医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预约挂号
北京怀柔医院(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

北京怀柔医院(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二级

北京怀柔医院成立于1956年,是怀柔地区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预约挂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三级甲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原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坐落于北京的东大门,始建于1982年,2010年6月,正式迁入通州区翠屏西路116号新址。2011年8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成功合作,医院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经过30余年发展,东直门医院东区现已成为职工800余人,病床近40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5%以上,年门诊量超80万人次,年收入近4亿元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四位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三级甲等综合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02亩,专业设备800余台(件),万元以上设备近300台(件),固定资产1.2亿元。其中包括核磁共振、64排高分辨螺旋CT、大型成套数字化X线机组、数字胃肠造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和先进的重症监护仪等高精尖设备。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21人,高级职称77人,中级职称163人,研究生127人,博士生21人。科室齐全,设心病科、脑病科、肺病科、康复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外科、妇科、肛肠科、骨伤科等二十余个科室。新增开设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IntensiveCareUni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等科室。医院高度重视专科建设,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评通过的重点专科3个,分别为脑病科、肺病科、心病科;北京特色专科为针灸推拿科;区级重点专科3个,为康复科、内分泌科、针灸推拿科。骨伤科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医院还成立了“名医工作室”,遴选9名中青年中医师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并确定学术继承人。脑病科拥有住院床位110张,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科室,具备完善的脑病诊疗方案。针对脑病患者的肢障残疾,康复科应用中医康复手法,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开展了语言功能训练,创建了针对卒中后肢体瘫痪康复的“脑功能再建法”,临床疗效明确,降低了脑病患者的致残率,获得通州区科技进步奖。针灸推拿科共拥有治疗床70张,开展中医治疗项目达数十种,对面瘫、腰痛、失眠、小儿疳积、肥胖症等有独到疗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内分泌科承担着多项北京市市级科研课题;预防保健科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急诊科配备了技术力量强大的医护团队,能够满足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需要。抢救室设有中央给氧系统,呼吸机、除颤仪,多功能监护仪、洗胃机等,为抢救患者提供了完备的硬件设施。于2015年3月开设急诊病房,每张床位均配有多功能监护与救治设备。建立了重症患者抢救和手术的绿色通道,能救治各种昏迷、休克、中毒,COPD、开放性骨折、重创后肝脾破裂、误吞物品、消化道大出血等各类疾病。骨伤科开展各种脊柱、关节及创伤的复杂性手术和微创手术。肛肠科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如铜离子治疗、PPH(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全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等,普遍开展痔、瘘、脓肿、肛裂、息肉、直肠癌、结肠癌等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外科可规范完成各类大中型手术,诸如开腹及腔镜胃癌根治术、开腹及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等。脾胃病科开展无痛胃肠镜,胃镜下急取异物、切除息肉、早期肿瘤、镜下止血等,技术成熟。病理科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疾病诊断指标。血透室目前是通州区最大的透析中心,可同时容纳50余名透析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室具有6个层流洁净手术室,可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为手术科室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医院的导管室已正式启用,ICU、CCU也均设立病房。医院将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二期建设,包括病房楼、中医国际医疗部,科研、教学及行政办公楼和附属楼等。已于2012年底开工,规划病床数达1200张,停车泊位1500辆,总面积达15万平米左右,职工人数达2500人左右,日接待门诊量达10000人次。总体设计以患者为中心,既现代化又人性化,能够承载高水平的医疗、科研、教学体系,打造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塑造中医药核心品牌,把医院建设成为传统中医适宜技术与先进西医诊疗相结合的中医行业名列前茅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运河古渡植杏林,燃灯塔下赠青囊。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拔地而起、卓然矗立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将以开放的胸襟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一座标志、一种象征,必将古老而年轻的岐黄医学在通州大地上传承创新,再续辉煌!

预约挂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3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3医院二级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中央医院,1954年7月正式成立,目前是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承担中央保健任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国家和军队临床药师培训示范基地,全军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信息研究中心。医院是全军唯一的传染病战略机动卫勤力量,担负战时机动卫勤保障、平时防生反恐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医院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设有34个科室,展开床位1266张,年门诊量74万人次,年收容患者4.7万人次。 医院主治39种法定传染病、新突发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在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疑难杂症和艾滋病、各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肝病的诊治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肝移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CIK/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国际国内领先技术。 医院坚持“强专科、精综合”学科发展战略,形成符合传染病诊疗需要的全疾病谱学科链条,构建了以军事医学学科为统领,以肝病、肿瘤、中医药学科为特色,以医技和综合学科为支撑的学科群,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4个国家和军队临床示范基地,2个全军研究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肖小河、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赵景民以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新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近五年来,承担省部以上科研课题268项,产出包括3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1项,发表SCI论文333篇,获得专利79项,出版专著65部,研发药品和制剂16种。 医院认真履行姓军为兵根本职责,广泛开展军人诊区一站式服务,认真践行“军人住院零待床、检查用药零审批、看病治疗零收费、服务质量零投诉”的服务承诺,军队伤病员满意率连续10年保持100%。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深入部队送医送药,用心帮扶13所部队医院,5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 医院始终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出色完成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支援奥运、防控甲流等任务,赴海地、巴基斯坦、菲律宾执行灾后医疗救助以及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等任务,参加“和谐使命—2010、2011、2013”、首都联合防空作战演习、“联合行动—2015B”跨区机动联合实兵演练等重大任务。 医院待患如亲,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对口支援西部等活动,派出专家医疗队深入老少边穷地区送医送药送技术,积极帮扶全国近70家技术协作医院。深入北京社区街道开展“健康社区行,服务为人民”大型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反哺人民的养育之恩。医院被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支援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军队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医院工作先进单位”。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医院秉承“皇甫精神”“菊梅品格”“素椿勇气”“抗埃斗志”核心价值理念,拓展内涵,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政治建院、改革强院、依法治院,努力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研究型传染病医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预约挂号
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二龙路医院)

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二龙路医院)三级

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创立于1937年,是一所以治疗肛肠疾病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医保定点二级甲等医院。2012年成立了“北京市肛肠疾病研究院”。医院设有肛肠外科、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口腔科、眼科、五官科、骨科、针灸科、皮科等27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下设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7月在西城区德外大街16号高科技园区内北院区投入使用,床位总量达到400张,医院建筑总面积3.9万平方米。   医院肛肠外科在复杂肛瘘、痔、肛周脓肿和坏死性筋膜炎等疾病治疗上保持领先地位。在采用肛肠专科传统治疗手段的同时,积极开展微创治疗,小针刀治疗肛裂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多普勒引导痔动脉结扎术,PPH术治疗痔病,电脑多功能肛肠治疗、内镜下直肠息肉电切摘除术的微创体系,拓展了肛肠病治疗的广度和深度。   盆底中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和胃肠功能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秘、结肠炎为重点,以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检查等诊查手段的综合应用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治病与提高生活质量并重的治疗途径。   内窥镜中心是一个设备领先、技术力量雄厚,集检查、治疗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可以开展胃、食管疾病的诊断、大肠疾病的诊断、消化道息肉切除、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治、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以及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无痛结肠镜检查。 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是辅助医院肛肠科诊疗的一项特色检查项目,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在直肠腔内、肛管及肛周探查,应用于肛管直肠瘘、肛周脓肿、直肠(肛旁)肿物、肛周软组织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医院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置质量管理规范(GPP)的标准筹建了制剂中心,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净化车间面积达500平方米,设置了栓剂、外用水剂、膏剂、口服制剂生产间,全部制剂均在净化生产区内完成。生产的20余种肛肠疾病特色制剂,将为广大患者提供疗效好、价格低、安全可靠的制剂产品。   医院配有美国64排螺旋CT机、美国高端数字胃肠机、日本数字X线摄像系统(DR)、数字化图像处理系统等高新设备;内窥镜中心配备了日本电子结肠镜、电子胃镜、经鼻胃镜和超声内镜、以色列胶囊内镜和电子直乙镜和德国的海博刀;超声科配备了美国GE高端彩色超声仪、丹麦BK腔内彩色超声仪;手术室全部配置了德国灯床塔、美国能量平台、德国TEM;盆底中心配备了美国的3D固态直肠测压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尿动力诊疗设备,医疗设备将达到国际水平。   医院秉承数字化、信息化理念,完善了管理、医疗、科研、教学、健教等数字化功能。医院数字化手术室和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手术示教和远程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对接,开展健康宣教和会诊;建立了电子图书馆、深化数据统计分析、无纸化办公,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   医院与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改中心签署了国内首家公立医院改革教学基地,医院秉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院训,为社会、百姓提供更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联系方式: 1、北院区 (1)北院区地址:西城区德外大街16号(邮编:100120),位于西城区德胜地区,在德外桥东北角,马甸桥东南方向。 (2)北院区总机:010-57763114 (3)周边公交线路:如您选择自行前往北院,北院周边有数条公交车可到达。315、909、625、55、670路德外关厢站下车即可到达。 (4)自驾车线路:马甸桥(北三环)与德胜门桥(北二环)之间路东(德外桥东北角)即是。 2、南院区 (1)南院区地址:西城区下岗胡同1号,民族饭店北面(后面),百盛购物中心东面。 (2)总机:010-66014447 (3)周边公交线路:公交车10路、37路、15路、88路民族文化宫站;47路、7路、38路、477路太平桥站;1路、52路、44路、地铁2号线、1号线复兴门站下车、沿长安街向东走半站地到达;地铁4号线、1号线西单站下车,向西步行大约10分钟到达 (4)自驾车线路:民族饭店北面(后面),百盛购物中心东面。

预约挂号
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朝阳区妇儿医院)

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朝阳区妇儿医院)二级

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82年,2003年迁入现址朝阳区潘家园华威里25号,作为朝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及助产技术指导、培训中心,承担着全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妇幼专科医疗服务及潘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三大任务,是朝阳区唯一一所集预防、保健、临床、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总面积近10000平米,现有职工443名,开设床位125张,2012年医院年门诊量28万余人次,年分娩量4000余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16%。

预约挂号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小庄医院)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小庄医院)二级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是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所属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始建于1936年,原名为北平市东郊平民医院,由国民党爱国将领宋哲元出资兴建。新中国成立后,医院规模逐步扩大,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门诊部,1978年更名为北京市小庄医院,1996年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是朝阳区设有病房历史最早的医院。   经过70多年的历史积淀,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朝阳区第二医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定编床位200张,服务可及范围内人口约为50万。医院位于东三环和四环之间的朝阳区金台路,地处CBD中央商务区,紧邻人民日报社及中央电视台新址,交通便利,对于患者选择就医的空间距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医院占地面积803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290平方米。全院职工总数754人,其中在职职工590人。在职职工人员构成:专业技术人员461人;硕士以上学历62人,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142人。   医院的固定资产总值4286万元。万元以上大型医疗仪器设备400余件。医院拥有16排的螺旋CT、DR、心脏彩超、生化分析仪以及超声内镜系统、重症监护系统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有临床医技职能科室30余个。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不仅拥有一批知识渊博、造诣精深、誉名中外的特聘老专家,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素质优良、具有突出专科特长的中年技术骨干,更有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开拓进取、在专业技术领域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医院坚持以一流的技术求发展,走科技兴院之路,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力度,每年派出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到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到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并且鼓励专业技术人才积极申请科研项目。   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树立“科技兴院”意识,形成尊重知识,精于业务,勤于科研的学术气氛,努力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狠抓管理,提高建设,协调学科发展,重视人才聚集,是医院的发展策略。医院的发展目标是在3至5年内逐步建成以开展综合性医疗技术为基础、以提供区域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为主、以突出代谢性疾病诊疗技术为特色,具有小综合、大专科性质的现代化医院。   医院推出特色服务,打造服务品牌,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大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主要特色专业有:1、朝阳区体检中心,该中心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区老干部、高考、征兵等政府指令性体检任务。2009年体检中心引进健康体检信息系统,成立CBD健康管理中心,为CBD区域内的职工和医院服务可及范围内的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朝阳区糖尿病防治中心,该中心以糖尿病专科、代谢性疾病的诊治为重点。糖尿病中心设有独立实验室,配有各种检测仪器和国内一流先进设备。开展代谢病相关检查、动态血糖72小时连续监测、各类糖尿病和肥胖症及其并发症检测、U门螺旋杆菌检查和体检式健康教育等。设立协和代谢病专家门诊,并开展多项科研项目。   2009年我院进行了整体装修改造,力争实现为广大就诊者提供优质、舒适的就诊环境的目标。七十余载风雨磨砺,而今迈步从头越,二院人正以求索、创新为基调、以优质服务为音符、以病人满意为主旋律,谱写一曲曲现代医院的神奇乐章!

预约挂号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胆囊病研究所))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胆囊病研究所))二级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前身为大岗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1995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由于行政区域的调整,2013年6月更名为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国家卫计委普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CHIAO胆道镜内镜诊疗技术全国培训基地均落户我院。医院目前是广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广州市工伤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广州市城乡居民医保疗定点医院以及广州市爱婴医院。 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目前是广州南沙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西门子CT机、蔡氏电子显微镜、飞利浦DR、爱克发CR、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e411化学发光仪、高清腹腔镜、胆道镜、宫腔镜、经皮肾镜、超声内镜、奥林帕斯电子胃肠镜、电子支气管镜、电子鼻咽喉镜、眼底激光照相仪等大型医疗设备等。层流手术间4间,并拥有国内一流内镜设备设施等。核定床位数24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32张。现有职工445人,专业技术人员365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125人、硕士11人。特别是近年来在卫计局大力支持下,医院成功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年门诊量超过5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8000人次,住院手术4千人次左右。 医院地处广州南沙新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出海口,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距香港、澳门分别仅38海里和41海里,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重要通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根据《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2011-2030)纲要》,南沙把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粤港澳合作和新型城市化综合示范区,内地与港澳、国际接轨的服务平台,珠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枢纽型城市以及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海上门户。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规划,未来5年要将医院改建成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目前政府投入建设的16层住院大楼(23400平方米、500张床位)已经开工建设,201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奉行“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在做好基本医疗的同时积极创建品牌特色,打造高、中端医疗合理搭配,区域内老百姓信得过的医院。 “内镜-微创-无痛”技术------ 医院显著特色品牌 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就是“智能化、微创化、无痛化、无血化、人性化”。近年来,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紧跟医学发展的前沿,通过“外引内联”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提升服务理念,积极打造医院特色品牌。坚持把“内镜-微创-无痛”医疗技术服务作为特色,已经形成了成熟的11大技术品牌: 肝胆外科---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技术 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呼吸内科---电子支气管镜技术 耳鼻喉科---电子鼻内窥镜技术 泌尿外科---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及膀胱镜技术 骨科---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技术 乳腺外科---乳腺微创旋切技术 妇科---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技术 消化内科---ERCP、超声内镜及无痛胃肠镜技术 肛肠外科---痔上粘膜环切技术(PPH) 疼痛科---小针刀技术等。 11项品牌技术与广州市三甲医院同步,在群众中已经产生较大影响力,带动了医院的整体发展,在区内外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关注。 内镜保胆技术享誉国际 2006年起,我院在广东省率先开展“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技术”,经过不断创新,目前该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技术,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全国性保胆学术大会,指导国内数十家医院开展保胆技术,并多次在国际学术大会进行现场手术演示,同时自主研发了保胆专用的内镜医疗设备,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全国各地的胆囊结石(息肉)患者纷纷来院就医,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国外患者也漂洋过海我院成功保胆取石、取息肉。 免费白内障复明工程惠民生 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坚持为辖区内参加新农合和医保的患者实行完全免费的 “白内障复明工程”, 医院先后承担了300多万医疗费用,累计完成4000多只眼睛,为3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这项民生工程的开展和推进,造就了南沙六院在群众中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满意度。 学术研究成果突出 医院在发展临床技术的同时,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和基础研究,目前医院已经开发了系列CHiAO内镜产品,申报了800多项国家专利,发表了9篇SCI论文,编著了5本医学专著。医院成立了中国首个胆囊病实验室,医院成立了全国首个胆囊病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PCR等一系列研究设备,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在胆囊病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远景目标  在南沙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南沙区未来发展规划蓝图,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正以“平安医院建设”为契机,以“创新、服务、质量”为工作重点,积极打造“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品牌性综合医院。我们的愿景------重点学科名动天下,名医荟萃,社

预约挂号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