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

全部

北京市 昆明市 上海市 武汉市 成都市 广州市 贵阳市 南京市 南昌市 西安市 天津市 沈阳市 济南市 郑州市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沧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太原市 大同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扬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合肥市 福州市 泉州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长沙市 深圳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湛江市 肇庆市 中山市 南宁市 柳州市 海口市 三亚市 重庆市 兰州市 西宁市
科室类型:
全部 妇科 男科 皮肤科 白癜风 生殖感染科 心脑血管 癫痫 肝病科 精神心理科 肿瘤科 泌尿外科 不孕不育 试管婴儿 产科 风湿免疫科 牛皮癣 眼科 骨科 胃肠科 肛肠科 神经外科 甲状腺科 耳鼻喉科 整形美容 消化科 性病科 中医科 妇产科 儿科 呼吸科 心内科 口腔 乳腺科 介入科 神经内科 普外科 周围血管科 心血管内科 胸外科 营养科 超声科 血液科 西医乳腺外科 西医妇科 内科 肾内科 腋臭科

外科

矫形外科 脑科 辅助生殖 干细胞 银屑病 其他科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三级甲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沪上的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1984—2008年十三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荣获卫生部“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04年第三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两次获得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获得了“上海市迎世博优质服务贡献奖”。2001年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院。2010年检验科通过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医院拥有东西二部,核定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1320张。西部位于卢湾区普安路185号,毗邻淮海公园,占地28亩。东部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528号,投资6亿元,占地160亩,是融现代建筑与传统特色为一体的园林式医院。成立于2001年的曙光医院集团目前已有10余个成员单位。2008年被批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医院中医特色显著,优势突出,医院现拥有国家教育部“十一五”重点学科3个: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临床药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7个:肝病专科、骨与关节病专科、中医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脾胃病专科、慢性心衰专科、针刺麻醉专病;中医急诊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基地。医院开设的70余个专病专科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享誉全国。近年来,医院坚持加强中医内涵建设,相继成立了“名医诊疗中心”、“传统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等。2010年医院成为上海世博会定点医院之一,承担了世博会C片区医疗站点的医疗保障工作。医院拥有多个重症监护室,医疗设施先进,内外科室齐全,已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成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六个重点单位之一、浦东地区三个急救中心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院质量监测中心和上海市中医质量监测中心也设在院内。医院现有职工总数1800余人,具有正高级职称93名,博士生导师3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1名,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人员36名,担任全国和上海市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100名。现拥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12名、28名曙光名中医、17名曙光高级中医师,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医院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现有研究所4个、临床研究室14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二级和一级实验室8个。成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肝肾病证省部共建实验室,与中科院生命科学院合作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新中药研发中心”。具备国际标准的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完成了中国首例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临床实验项目。自1995年以来,承担部级、国家级课题300余项,“十一五”支撑项目6项、973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7项。医院获得的科技成果奖160多项,其中部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4项,专利授权26项。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曙光临床医学院现有教研室17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5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每年承担1000人次以上的各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医院以“大医德泽 生命曙光”为核心理念,在全国首创“伦理查房”, 开通全国首条免费中医健康热线,锻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曙光文化。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医院拥有1700余名职工、1320张床位、37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卫生部“百佳医院”,三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十一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中医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陆渊雷、程门雪、黄文东、张赞臣、杨永璇、张伯臾、顾伯华、王玉润、庞泮池……都为曙光主要临床学科的创立与成长奠定牢固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曙光把握机遇、开拓创新,逐步成为一所设施先进、科室齐全、中医为主、中西合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曙光医院拥有东西二部,西部位于普安路185号(淮海公园旁),占地28亩,设床位600张 ,医疗用房总面积52000平方米。东部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528号,投资6亿元,占地160亩,设床位720张,医疗用房总面积83000平方米,院区绿化面积大于47%,院中有天然河道蜿蜒而过,是一所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园林式医院。东部融汇于“张江药谷”,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比邻,与筹建中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遥相呼应。医院环境优美,标识鲜明而富有传统特色,具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化医院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将曙光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体现,营造出温馨...

预约挂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级甲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立项建设,1998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医院题写院名,时任美国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女士为医院开张剪彩。医院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及“双一流”儿科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医院拥有31个临床科室,规划床位规模1500张,实际开放788张,是我国儿童先心病、血液/肿瘤和发育行为儿科领域最高水平的中心之一,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设有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临床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罕见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小儿心血管病研究所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儿科临床医学院。同时,医院与十多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建立了姐妹合作关系,分别组建了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心/基地。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JCI国际医院认证的儿童专科医院; 2018年问鼎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先后以第一单位(或第一合作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占全国儿童医院获奖总数一半以上);于2017年起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近年来医院医教研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主要有: 1.打造国家级儿童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医院住院患者覆盖全国极大部分省市,市外就诊患者占70%以上,疾病难度指数(CMI)连续多年位列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前列,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绩效“国考”中综合得分位列全国儿童专科医院第一,CMI指数荣登榜首。 2.构建我国儿童重大疾病登记与监测平台。医院搭建了五大重大疾病登记系统,尤其是儿童白血病登记管理系统已经上升为国家卫健委儿童重大疾病登记监测中心,目前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兵团),511家医院,登记在册病例信息近5万例,自2020年起发布《中国儿童白血病年报》。 3.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5项,项目数位列全国儿童专科医院第一,先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单位在Lancet、Nature Medicine、JAMA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Genetic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大于10分论著18篇,以CAR-T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若干科技成果实现技术转让。 4.牵头国内专科联盟和医联体建设。医院先后组建上海东部儿科医疗联合体覆盖本市85家区域医院、跨省医疗联合体55家,组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专科联盟5个专业,全面托管福建省儿童医院和三亚妇儿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5.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医院分别与美国、法国、以色列、瑞典、日本、新加坡等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立7个联合实验室、中心。与此同时,医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分别支持与帮助阿富汗、南非、孟加拉、塞尔维亚、老挝等儿科专业建设和慈善帮扶。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破土动工。张江新院区将瞄准国际发展前沿,与比邻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一起构建全生命周期、全现代医疗技术、面向国内外的一流肿瘤诊治高地,将打造成为“上海版MD ANDERSON”。与此同时,也将与现有的儿中心陆家嘴院区实行一体化联动发展,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打造最具品质的儿科、最有温度的医院、最富贡献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预约挂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三级甲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医保定点医院,医院成立于1949年5月,地处上海市虹口区繁华的四川北路,毗邻鲁迅公园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是第二军医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和中国药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是海军医学研究所的临床研究部。医院多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白求恩杯”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优势科室 ? 医院妇科、泌尿外科、血管瘤科、耳鼻喉科、不孕不育科、植发科等科室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 ? 妇科采用宫腹腔镜、射频消融等多项先进技术,在治疗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月经不调、人工流产、宫颈疾病等妇科病领域取得业内外高度认可。 ? 泌尿外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专家造诣较高,多次受邀到央视、上海电视台健康节目做健康访谈,主要开展泌尿结石、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生殖整形、泌尿感染等泌尿疾病诊疗。 ? 解放军四一一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不育不孕作为医院重点疑难疾病来研究的公立三甲医院。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不孕不育医院的领跑者,多家电视台及媒体曾为其做出专题报道。 ? 耳鼻喉科引进20余套国际尖端设备,在治疗鼻炎、咽炎、鼾症等疾病方面,技术领先。 ? ?血管瘤科采用的美国血管脉冲术,是公认的血管瘤治疗金标准。 专家队伍 ? 医院拥有一支配备合理,梯次鲜明,技术精湛的专家队伍。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0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8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上海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专家12名,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25名,4名中青年专家列入上海市卫生系统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百人培养计划。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开展重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地方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250余项。 诊疗设备 ? 目前,我院展开科室38个,展开床位800余张,拥有近百名专家、教授为核心的技术骨干队伍,有4个南京军区专科中心、2个专病治疗中心、6个特色品牌学科。拥有螺旋CT、数字血管减影仪(DSA)、高场核磁共振、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800毫安数字胃肠机、电子胃镜、1250毫安多功能X线机、头部伽玛刀、全身伽玛刀等大型医疗设备190余台,设备总值1.2亿元。 任务使命 ? 医院先后出色地完成了救援唐山大地震、“神舟5、6号”发射后支医院及海上医疗队的卫勤保障任务和舰艇出海、出访及南海巡航、赴利比里亚维和等医疗保障任务,还承担云南省福贡人民医院的对口扶贫支援工作。

预约挂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

上海岳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示范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卫生部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单位,连续七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创建于1952年10月1日,原名"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通称"五门诊") 是建国后上海市第一所由国家成立的中医医疗机构。"五门诊"曾汇聚包括时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陆渊雷、孟河丁派传人章次公、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筱山和石幼山兄弟、朱氏妇科第二代传人朱小南、喉科张赞臣、针灸陆瘦燕、一指禅推拿流派嫡传弟子和滚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眼科唐亮臣、痔科闻茂康等在内的一大批各科中医名家,先后在"五门诊" 论道悬壶、教书育人。以后,"五门诊"先后在北京、上海各大中医医院成立时支援输送了29名中医名家,被誉为"名中医摇篮"。1976年1月,"五门诊"与成立于195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推拿摇篮"的上海市推拿门诊部合并,在岳阳路45号扩建设立了具有住院、门诊综合诊疗能力的中医医院,成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根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的统一部署,岳阳医院整体迁至虹口区甘河路110号,床位规模扩增至400张,并于1998年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当时上海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02年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并入,2003年青海路名医特诊部成立。医院本部、名医特诊部和针研所构成的"一院三地、一体两翼"格局形成,2006年,260张床位的病房A楼投入启用,2008年底,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床位扩大至900张,岳阳医院成为全国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主要临床研究基地和上海东北部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医疗资源充分 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明显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岳阳人的不懈努力,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目前医院拥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西医外科、妇科、儿科等27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设有各级各类专科专病门诊99个。拥有包括64排螺旋CT、MRI、大C臂DSA等先进诊疗设备和GMP认证的中药制剂设施。具有较雄厚的医疗保障能力,优良的手术水平、临床新技术拓展能力、重大抢救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医院拥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1个(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推拿学科、针灸学科)、重点专病专科7个(中医妇科、血液科、康复科、推拿科、针灸科、痛风、胃食管返流病)、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1个(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7项。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1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5个。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痛风、溃疡性结肠炎、颈性眩晕、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痔病、压力性尿失禁等多个优势病种的疗效已达到国内和上海市先进水平。   医院同时注重优势技术的社区下沉与辐射,14项特色诊疗技术先后入选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诊疗技术和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2004年起在全市率先建立双向转诊网络,2007年派出18个"首席中医师"团队进驻周边18个卫生服务中心,3年服务人次超过百万。2009年"易筋经"项目的社区推广成为杨浦区09年度实事工程之一。2009年医院与虹口区乍浦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托管式康复病房,提高了社区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显现了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品牌优势。   08年起,医院进一步探索将现有医疗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科学规范的临床路径为指导,以多学科中西医交叉渗透为特点,以医院优势学科力量整合为支撑的新型专病单元的医疗管理服务模式。先后开设了卒中单元,脊柱病单元病房,代谢病整合门诊等,通过建设已经初显成效。 多层次人才培养 打造中西医结合人才高地   医院现有职工总数1611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212余人,硕博士生导师83人。医院拥有2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有多人入选"全国名老中医继承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医院大力推进"人才建设工程",以修炼中医师承队伍、中西医结合创新队伍、西医综合保障队伍的三支基本队伍和打造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群体、博硕士群体的两个精英群体为抓手,各专业、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成立上海近代流派传承中心,设立中医内科、妇科、推拿、针灸流派临床传承研究室4个,成立由各个流派传人命名的工作室;启动临床传承跟师计划,确定首批42位继承人向27位流派传人跟师临诊培养;流派传承中心2009年招收3个硕士研究生,通过将传承工作与中医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保证中医传承工作的可持续性发...

预约挂号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公济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公济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史称“公济医院”,英文名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一院两址”,分设虹口和松江两部,同时全面接管嘉定江桥医院。新冠疫情期间,派员任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领队和专家组组长,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受到党和国家以及上海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A++最高考评等级,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综合医院类第12名,上海第3名。 医院名家荟萃: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乐文照、任廷桂、胡懋廉、赵东生、张镜人、谢桐教授等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例针麻手术、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 学科人才实力雄厚:现拥有眼部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上海“振龙头”项目3项;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急救中心、医学领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麻醉质控中心等多个重点中心;形成了眼科、泌尿、骨科、消化、血液、普外、心血管、急诊与危重病、内分泌科、介入、呼吸、妇产、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临床药学、检验、放射、超声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多人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荣获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 医疗技术水平领先:积极开展无痛、微创等特色诊疗技术,挂牌成立“亚太脊柱外科人工智能临床及转化中心”等十余个疾病诊治中心,配备沪上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Mazor机器人,开展全国首例裸眼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高精尖手术。 科研教学能力突出:成立上海首家高标准临床研究院,打造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一分中心。积极开展医疗人工智能、分子影像、生物材料、细胞、微创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近几年,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飞猛进。发表一大批以Science、JAMA等为代表的高水平论文。医院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3个,上海市基地24个。现有博导92名,硕导144名,博士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7个,硕士点37个。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评定,高质量通过评审,获得国际认可,被评为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 合作交流广泛深入:深度推进与松江、虹口、嘉定等区域医联体建设,构建紧密型“内环”医联体;牵头成立长三角医院发展战略联盟,与长三角地区医院合力打造“中环”医联体,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集团、以色列拉宾医学中心、德国癌症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拓展“外环”医联体,加速构建“市一同心圆”发展模式。 管理体系科学创新:在国内率先提出“六梁六柱”医院全质量管理(h-TQM)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结合卓越绩效准则标杆引领,倡导“质量•创新•共享”的医院文化。获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等多项国家、上海市荣誉奖项,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质量管理名片。 2021年,医院持续追求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员工高品质生活的“三高”目标,将疫情防控和医院发展每一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以优异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主要的亮点工作有: 一是疫情防控驰而不息。落实“五零四亮”的防控目标,常态化疫情防控,无院内感染病例发生;圆满完成市里交给的核酸检测任务,深夜拉动60人核酸检测队伍,迅速集结完毕受到市卫健委和松江区政府高度评价。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年门急诊量453.82万,出院人次13.30万,住院手术人次8.33万,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5.56%、2.64%和7.90%。国考四级手术率上升至29.91%。国考微创手术率上升至19.56%。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至5.78天。药耗占比49.56%,均次费用保持在同级同类医院平均水平。申康54个重点病种排名较2019年提升的病种达19个。创新技术大力开展。成功开展国内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比基尼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国内首例三维重建下扩大袖式肺切除手术和上海市首例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介导房颤冷冻消融手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诊疗模式不断优化。持续推进5G支撑下的急诊急救一体化及总协调人制度,胸痛中心在市级医院胸痛中心名列前茅;消化系统肿瘤MDT中心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肿瘤MDT联盟授权认证;肝脏外科获全国

预约挂号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普慈疗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普慈疗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上海普慈疗养院,院址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区(现闵行区),由慈善家陆伯鸿集资建设,属教会管理,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成为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治疗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地处宛平南路600号;闵行院区地处沪闵路3210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中心同时也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WHO/上海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主要诊治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及药物依赖患者。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以及老年、康复、临床心理、儿少、传染、自愿戒毒等临床科室。核定床位187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2141张。 位于零陵路604号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及受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64383562)”,是上海市最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从2008年12月起,与“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12320上海)”合并为“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上海12320-5)”,继续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3月,设有药物依赖、生化、遗传、神经电生理、脑电影像、心理测量、临床流行病学、儿少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司法精神医学、精神护理、危机干预等14个研究室,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十余年来,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成果奖共23项。目前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 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心理学硕士点。同时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 受卫生部委托,中心每年举办全国精神科医师、护理进修班和研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精神科医疗、护理骨干。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培训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已形成独特的品牌。自2009年起,中心成为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中心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等学术组织的挂靠单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严谨的医疗作风、优质的全面服务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连续十一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卫生部、卫生局文明单位,以及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上海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上海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上海市妇女工作优秀品牌、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局“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亦庄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亦庄同仁医院)三级甲等

亦庄同仁医院(即同仁医院南区)是北京同仁医院的三大直属院区之一,北京市A类医保定点医院(医保就诊不受医院限制)。三种特殊病种(肾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血液透析以及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医保医院。 亦庄同仁医院于2004年5月开业,是亦庄地区规模最大、科室设置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医院,也是北京东南区域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可满足社会医疗保险及其他各种医疗需求。 亦庄同仁医院一期占地5万平方米,有4层门诊楼和9层病房楼,600张住院床位,二期3万平米正在规划中。院区绿化率达53.8%,景色优美,具有良好的诊疗、康复环境。新院区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发挥百年同仁雄厚的医疗、科研、人才优势、立足开发区,面向北京及周边地区,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亦庄同仁医院是一家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除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血管科等传统重点项目外,内科(呼吸、消化、肾内、内分泌、血液风湿)、外科(普外、神外、胸外、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体检中心等一应俱全,移植中心、肿瘤中心、疝疾病诊疗中心、妇儿疾病治疗与保健中心、家庭医学中心、颌面创伤中心等特色中心体现专科特色,全方面满足患者综合治疗和保健需要。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医院不断增设新的服务项目,陆续开设足踝矫治中心、睡眠中心等新型特色项目,更多贴近百姓的医疗项目也在规划中。 为了满足就诊者多样化需求,病房服务分为三个规格,有三人标准间(24元/床/天)、一人标准间、豪华套间。所有床位均设有电话、网络接口、所有房间(含三人间)均设有独立卫浴间。医院采用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手段完善各项服务。设有餐饮、超市,满足就诊者多方面生活需求。地上160个、地下190个停车位也能满足更多客户开车前来就医的需求。 亦庄同仁医院位于开发区核心区,紧邻凉水河,交通顺畅。现有723、732、324、运通115、976区间、小35、小4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其中723路直连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从开发区核心区出发途经亦庄商业中心,最后开往八王坟的976区间、开往海淀区的运通115路、732路均在医院门前设站,每10 分钟一趟,方便大家就医。同时,医院还开通了崇文门院区到同仁南区的对开班车,开发区区内免费班车,进一步方便大家就医。 亦庄同仁医院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为了提供社会需要的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使医院与社会资源更有效的结合与利用,希望社会各界为同仁医院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建设提供宝贵建议与资源支持!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始建于1952年,原名为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党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建院初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医院亲笔题词。毛泽东主席特别题词“减少人民的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957年3月,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我国政府,周恩来总理来院参加了移交仪式。1970年,周总理亲自为医院命名为“北京友谊医院”。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北京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设有西城院区和通州院区,其中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通州院区位于城市副中心。 北京友谊医院建设规模31.07万平方米,其中西城院区建设规模19.4万平方米,通州院区一期建设规模11.13万平方米。医院现有职工4400人,其中研究生导师15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23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及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84人。目前两院区共开放床位2300张,年门诊量336万人次,年出院患者9.3万人次。北京友谊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可实现住院患者全国异地医保持卡结算,也是全国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及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 医院综合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共有临床医技科室54个。消化和泌尿系统疾病诊治,肝、肾移植,肾内血液净化,热带病和寄生虫诊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是医院的专业特色。2014年10月,医院获批成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牵头成立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 近年来,医院的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科架构日臻完善,支撑平台不断强化,综合优势逐渐凸显。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博士点27个,硕士点3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7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4个,“扬帆”重点专业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研究所4个,医学转化中心1个,还拥有支撑临床研究发展的国际标准化临床研究质控平台、ISO9001认证生物样本库和多中心互认医学伦理平台与研究型病房。医院与海外院校长期保持学术交流合作,接待国外专家学者短期交流以及留学生来院参观见习。自2005年起,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已资助北京市14批次共231名中青年科技人才出国前往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学习深造。 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作为全国和北京市医药卫生改革综合试点单位,率先实现“两个分开、三个机制”的改革试点。2016年4月,受北京市政府和平谷区卫计委的委托,北京友谊医院对平谷区医院以“区办市管”为模式进行管理。2019年7月,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主体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同年12月,通州院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医院先后于2017年4月8日和2019年6月15日启动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坚持“医疗改革与提升医疗技术质量相结合,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相结合”。 多年来,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在推进医疗改革、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创新驱动发展、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整体社会评价在全市及全国医院中名列前茅。在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评价等级A+,北京友谊医院在参评的全国2398家公立医院中排名第19。在北京市医疗服务能力管理综合排名和北京市属三甲医院绩效考核中,北京友谊医院连续多年位居前三甲,医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在全市重点专科排名中位列第一。医院曾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曾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多次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 建院以来,北京友谊医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院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医院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弘扬“仁爱博精”的院训精神,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努力实现患者信任,职工幸福,医院发展,党和政府放心。未来,医院将以国家消化学科群为战略学科,整合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传统特色学科、有发展潜能的优势学科,发挥医院综合实力,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家级医学中心,形成职工共同追求的友谊梦,为首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约挂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三级甲等

解放军307医院是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现设置专业科室37个,展开床位1100余张,为北京西南地区一所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医院,医院致力于以精湛技术为军民提供优质服务。    医院具有鲜明的医疗特色,创建和发展了一批重点特色品牌学科,拥有全军骨髓移植中心、全军肿瘤中心、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全军放射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军采供血中心等五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其中全军骨髓移植中心为亚洲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展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累计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2100余例,早期死亡率由已往的10%降至3.5%,居全国领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多次参与国内重大化学毒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以急救医学、呼吸、消化和肾内科为基础学科,结合ICU、血液净化、高压氧、毒物检测等特殊诊治手段,成功救治各类中毒病人数千例,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军放射病研究治疗中心为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致力于放射病及血液病的临床救治,在放射病临床救治、局部放射损伤处理和生物剂量诊断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承担国内重大辐射事故病人的救治,收治病人数和救治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400余例,明显降低了病人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军肿瘤中心由4个肿瘤内科、肿瘤微创治疗科、7个外科、放射治疗技术科和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组成,主要收治肺癌、淋巴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颅脑肿瘤、烟雾病、肝脏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和骨肿瘤,开展手术、化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治疗、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无创治疗、术中放射治疗、适形调强放疗等综合治疗,年诊治各类肿瘤病人万余人次,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优势;全军采供血中心拥有先进的采供血设备,每年完成上万人次的采供血任务,确保了临床安全用血;同时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开展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与临床治疗,是军内具有一定规模以及较强采供血实力的采供血机构。医院还拥有三个军事医学科学院专科中心,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治疗中心是丰台地区和驻京部队医院中唯一以脑血管病为专科特色的综合治疗中心。中心以开展烟雾病的介入、影像诊断、外科治疗和脑胶质病的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为主要特色;重点研究脑血管病的神经外科与内科相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军事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建有1000平方米的GMP标准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临床方案的研究,对各类肿瘤患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肾透明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胶质细胞瘤、大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开展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在预防肿瘤转移复发和延长无病生存等方面都获得了肯定的疗效;军事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治疗中心以经上肢动脉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各种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各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介入诊疗技术为特色,对各种心脏病危急重症抢救及常规药物治疗为科室基础,着力打造京西南心脏病介入诊疗中心,为广大军内外患者服务。医院的同位素治疗专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同位素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治疗各类型甲状腺疾病例数居全国前列,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始终坚持医疗与科研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围绕解决军事医学、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问题,开展创新研究。获得了一批高等级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建成了一批重点实验室,拥有全军核化损伤救治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检测中心免疫学实验室、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药品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现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军队和北京市等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军队高等级科研成果30余项。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医疗、科研人才,现有博士、硕士生占医疗主系列人员的70%以上,多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7名专家兼任国内医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免疫学、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内科学和肿瘤学是硕士学位授权点。   医院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 放射治疗、检验、X线、病理、超声、核医学、毒物检测等医疗设备齐全,拥有PET-C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SPECT/CT、数字减影机、伽玛刀、高能加速器、模拟定位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全数字化乳腺机、彩色超声诊断仪、超声聚焦刀、微生物鉴定仪、毒物药物自动检测仪、肿瘤热疗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3亿元。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热情的服务、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是一家以传染病学为重点和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于一体,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体医院。医院始建于1946年,为北平市立传染病医院,2008年医院整体搬迁至北京市朝阳区北皋地区,2012年原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并入为顺义分院。医院现有编制床位共1158张,职工1700余人,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传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一流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医院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 地坛医院拥有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传染病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设立有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肝病、艾滋病、感染病)、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研究所、WHO艾滋病治疗与关怀综合管理合作中心、北京红丝带之家等权威机构,拥有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市科委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样本与数据资源库等科研支持平台。医院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215”卫生人才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新星等优秀人才,并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项。 地坛医院一直坚持走“专科特色,综合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肝病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中心、危重症医学救治中心为代表的传染病优势学科,同时打造了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综合学科体系,尤其是在综合学科同传染病交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具备传染病综合诊疗能力和疑难危重传染病救治先进技术,引领和推动国家传染病医学发展。 地坛医院始终秉承“平疫结合”的原则,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了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任务。2017年,医院获批成立了北京市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治中心。在散发、烈性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方面,医院先后成功诊断并救治了北京首例H7N9禽流感、埃博拉、MERS、中国首例黄热病、裂谷热、北京首例寨卡病毒病、皮肤炭疽、霍乱、H9N2、疟疾、肺鼠疫等患者,并能够顺利完成危重传染病患者的航空转运及救治工作等。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方面,医院先后承担了非典、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诊疗救治任务。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地坛医院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的定点收治医院,慎终如始,成为北京市投入救治最早、收治患者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医疗机构,创造了低死亡率、高救治成功率的佳绩。在应急援外方面,医院先后派出专家赴西非、马达加斯加、圭亚那、南苏丹等执行医疗救治任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地坛力量。 地坛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单位和传染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多层次教学任务。现有博士培养点6个,硕士培养点17个,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传染病学科人才。 地坛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定位,2018年牵头成立了地坛感染病专科联盟,以地坛医院作为龙头单位,联合全国积极从事感染性疾病预防、诊疗、科研、教学、宣教领域的医疗机构,以专科协作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在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91家医疗机构,开展各项交流合作活动,不断整合联盟成员单位的医疗资源,提升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实现成员单位之间优势互补、互惠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地坛医院将继续着眼国家战略,肩负人民使命,发挥传染病领域“特种兵”的作用,引领和推动我国传染病医学发展,为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保驾护航,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标准和方案。

预约挂号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