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

全部

北京市 昆明市 上海市 武汉市 成都市 广州市 贵阳市 南京市 南昌市 西安市 天津市 沈阳市 济南市 郑州市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沧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太原市 大同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扬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合肥市 福州市 泉州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长沙市 深圳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湛江市 肇庆市 中山市 南宁市 柳州市 海口市 三亚市 重庆市 兰州市 西宁市
科室类型:
全部 妇科 男科 皮肤科 白癜风 生殖感染科 心脑血管 癫痫 肝病科 精神心理科 肿瘤科 泌尿外科 不孕不育 试管婴儿 产科 风湿免疫科 牛皮癣 眼科 骨科 胃肠科 肛肠科 神经外科 甲状腺科 耳鼻喉科 整形美容 消化科 性病科 中医科 妇产科 儿科 呼吸科 心内科 口腔 乳腺科 介入科 神经内科 普外科 周围血管科 心血管内科 胸外科 营养科 超声科 血液科 西医乳腺外科 西医妇科

内科

肾内科 腋臭科 外科 矫形外科 脑科 辅助生殖 干细胞 银屑病 其他科室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公济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公济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史称“公济医院”,英文名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一院两址”,分设虹口和松江两部,同时全面接管嘉定江桥医院。新冠疫情期间,派员任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领队和专家组组长,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受到党和国家以及上海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A++最高考评等级,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综合医院类第12名,上海第3名。 医院名家荟萃: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乐文照、任廷桂、胡懋廉、赵东生、张镜人、谢桐教授等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例针麻手术、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 学科人才实力雄厚:现拥有眼部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上海“振龙头”项目3项;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急救中心、医学领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麻醉质控中心等多个重点中心;形成了眼科、泌尿、骨科、消化、血液、普外、心血管、急诊与危重病、内分泌科、介入、呼吸、妇产、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临床药学、检验、放射、超声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多人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荣获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 医疗技术水平领先:积极开展无痛、微创等特色诊疗技术,挂牌成立“亚太脊柱外科人工智能临床及转化中心”等十余个疾病诊治中心,配备沪上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Mazor机器人,开展全国首例裸眼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高精尖手术。 科研教学能力突出:成立上海首家高标准临床研究院,打造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一分中心。积极开展医疗人工智能、分子影像、生物材料、细胞、微创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近几年,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飞猛进。发表一大批以Science、JAMA等为代表的高水平论文。医院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3个,上海市基地24个。现有博导92名,硕导144名,博士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7个,硕士点37个。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评定,高质量通过评审,获得国际认可,被评为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 合作交流广泛深入:深度推进与松江、虹口、嘉定等区域医联体建设,构建紧密型“内环”医联体;牵头成立长三角医院发展战略联盟,与长三角地区医院合力打造“中环”医联体,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集团、以色列拉宾医学中心、德国癌症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拓展“外环”医联体,加速构建“市一同心圆”发展模式。 管理体系科学创新:在国内率先提出“六梁六柱”医院全质量管理(h-TQM)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结合卓越绩效准则标杆引领,倡导“质量•创新•共享”的医院文化。获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等多项国家、上海市荣誉奖项,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质量管理名片。 2021年,医院持续追求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员工高品质生活的“三高”目标,将疫情防控和医院发展每一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以优异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主要的亮点工作有: 一是疫情防控驰而不息。落实“五零四亮”的防控目标,常态化疫情防控,无院内感染病例发生;圆满完成市里交给的核酸检测任务,深夜拉动60人核酸检测队伍,迅速集结完毕受到市卫健委和松江区政府高度评价。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年门急诊量453.82万,出院人次13.30万,住院手术人次8.33万,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5.56%、2.64%和7.90%。国考四级手术率上升至29.91%。国考微创手术率上升至19.56%。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至5.78天。药耗占比49.56%,均次费用保持在同级同类医院平均水平。申康54个重点病种排名较2019年提升的病种达19个。创新技术大力开展。成功开展国内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比基尼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国内首例三维重建下扩大袖式肺切除手术和上海市首例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介导房颤冷冻消融手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诊疗模式不断优化。持续推进5G支撑下的急诊急救一体化及总协调人制度,胸痛中心在市级医院胸痛中心名列前茅;消化系统肿瘤MDT中心获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肿瘤MDT联盟授权认证;肝脏外科获全国

预约挂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之一,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改用现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经过80年的发展,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张。建院至今,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现有高级职称700多人。 医院严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一流党建工作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院现有党总支2个、党支部80个、党员2000余人。2020年中山医院党委入选“复旦大学党建工作标杆党委”培育创建单位。 医院科室齐全、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医院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中心。1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脑血管方向)。1个国家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1个国家重点学科(呼吸)发展项目。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4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消化道肿瘤、心脏瓣膜病、重症肺炎和早期认知障碍疾病。 医院还有22个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外科、心脏病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肾内科、核医学科、中医急诊科、胸外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康复科、麻醉科、内窥镜、生物医用材料、器官移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临床药学。3个上海市妇女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孕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和产前诊断中心。3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肝脏肿瘤和肾脏疾病。有8个上海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挂靠: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和血液透析。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 医院以规划引领、基础支撑、创新探索“三驾马车”驱动全院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以自主研发HIS、EMR和RIS系统为核心,集成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个模块的一体化智能信息平台。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新技术应用为牵引,高效支撑“医教研”,便捷服务“医患管”,智慧管理“人财物”,开创“互联网+医疗”的新业态与新模式。 医院积极承担各项公益性任务。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派,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建国家医疗队,远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先后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西藏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察雅县人民医院、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品牌活动“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至今已有620多位专家登上“讲台”开展健康讲座,受益听众26.5万余人次,发放医学科普资料43.5万余份,深受群众欢迎。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5个,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研究所8个,上海市科委研究中心2个,复旦大学研究机构15个。 自2007年以来,医院获得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课题近百项,教育部创新团队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0余项,各类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超过250人。 自2006年起,医院共获得国家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72项,其中一等奖19项。 自1987年起,医院申请专利近1000项,授权专利500余项。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亦庄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亦庄同仁医院)三级甲等

亦庄同仁医院(即同仁医院南区)是北京同仁医院的三大直属院区之一,北京市A类医保定点医院(医保就诊不受医院限制)。三种特殊病种(肾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血液透析以及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医保医院。 亦庄同仁医院于2004年5月开业,是亦庄地区规模最大、科室设置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医院,也是北京东南区域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可满足社会医疗保险及其他各种医疗需求。 亦庄同仁医院一期占地5万平方米,有4层门诊楼和9层病房楼,600张住院床位,二期3万平米正在规划中。院区绿化率达53.8%,景色优美,具有良好的诊疗、康复环境。新院区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发挥百年同仁雄厚的医疗、科研、人才优势、立足开发区,面向北京及周边地区,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亦庄同仁医院是一家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医院。除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血管科等传统重点项目外,内科(呼吸、消化、肾内、内分泌、血液风湿)、外科(普外、神外、胸外、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体检中心等一应俱全,移植中心、肿瘤中心、疝疾病诊疗中心、妇儿疾病治疗与保健中心、家庭医学中心、颌面创伤中心等特色中心体现专科特色,全方面满足患者综合治疗和保健需要。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医院不断增设新的服务项目,陆续开设足踝矫治中心、睡眠中心等新型特色项目,更多贴近百姓的医疗项目也在规划中。 为了满足就诊者多样化需求,病房服务分为三个规格,有三人标准间(24元/床/天)、一人标准间、豪华套间。所有床位均设有电话、网络接口、所有房间(含三人间)均设有独立卫浴间。医院采用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手段完善各项服务。设有餐饮、超市,满足就诊者多方面生活需求。地上160个、地下190个停车位也能满足更多客户开车前来就医的需求。 亦庄同仁医院位于开发区核心区,紧邻凉水河,交通顺畅。现有723、732、324、运通115、976区间、小35、小4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其中723路直连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从开发区核心区出发途经亦庄商业中心,最后开往八王坟的976区间、开往海淀区的运通115路、732路均在医院门前设站,每10 分钟一趟,方便大家就医。同时,医院还开通了崇文门院区到同仁南区的对开班车,开发区区内免费班车,进一步方便大家就医。 亦庄同仁医院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为了提供社会需要的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使医院与社会资源更有效的结合与利用,希望社会各界为同仁医院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建设提供宝贵建议与资源支持!

预约挂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三级甲等

解放军307医院是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现设置专业科室37个,展开床位1100余张,为北京西南地区一所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医院,医院致力于以精湛技术为军民提供优质服务。    医院具有鲜明的医疗特色,创建和发展了一批重点特色品牌学科,拥有全军骨髓移植中心、全军肿瘤中心、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全军放射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军采供血中心等五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其中全军骨髓移植中心为亚洲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展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累计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2100余例,早期死亡率由已往的10%降至3.5%,居全国领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多次参与国内重大化学毒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以急救医学、呼吸、消化和肾内科为基础学科,结合ICU、血液净化、高压氧、毒物检测等特殊诊治手段,成功救治各类中毒病人数千例,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军放射病研究治疗中心为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致力于放射病及血液病的临床救治,在放射病临床救治、局部放射损伤处理和生物剂量诊断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承担国内重大辐射事故病人的救治,收治病人数和救治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率先开展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400余例,明显降低了病人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军肿瘤中心由4个肿瘤内科、肿瘤微创治疗科、7个外科、放射治疗技术科和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组成,主要收治肺癌、淋巴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颅脑肿瘤、烟雾病、肝脏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和骨肿瘤,开展手术、化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治疗、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无创治疗、术中放射治疗、适形调强放疗等综合治疗,年诊治各类肿瘤病人万余人次,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优势;全军采供血中心拥有先进的采供血设备,每年完成上万人次的采供血任务,确保了临床安全用血;同时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开展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与临床治疗,是军内具有一定规模以及较强采供血实力的采供血机构。医院还拥有三个军事医学科学院专科中心,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治疗中心是丰台地区和驻京部队医院中唯一以脑血管病为专科特色的综合治疗中心。中心以开展烟雾病的介入、影像诊断、外科治疗和脑胶质病的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为主要特色;重点研究脑血管病的神经外科与内科相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军事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建有1000平方米的GMP标准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临床方案的研究,对各类肿瘤患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肾透明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胶质细胞瘤、大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开展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在预防肿瘤转移复发和延长无病生存等方面都获得了肯定的疗效;军事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治疗中心以经上肢动脉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各种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各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介入诊疗技术为特色,对各种心脏病危急重症抢救及常规药物治疗为科室基础,着力打造京西南心脏病介入诊疗中心,为广大军内外患者服务。医院的同位素治疗专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同位素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治疗各类型甲状腺疾病例数居全国前列,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始终坚持医疗与科研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围绕解决军事医学、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问题,开展创新研究。获得了一批高等级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建成了一批重点实验室,拥有全军核化损伤救治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医学检测中心免疫学实验室、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药品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现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军队和北京市等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军队高等级科研成果30余项。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医疗、科研人才,现有博士、硕士生占医疗主系列人员的70%以上,多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7名专家兼任国内医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免疫学、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内科学和肿瘤学是硕士学位授权点。   医院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 放射治疗、检验、X线、病理、超声、核医学、毒物检测等医疗设备齐全,拥有PET-C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SPECT/CT、数字减影机、伽玛刀、高能加速器、模拟定位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全数字化乳腺机、彩色超声诊断仪、超声聚焦刀、微生物鉴定仪、毒物药物自动检测仪、肿瘤热疗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3亿元。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热情的服务、

预约挂号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陆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陆军总医院)三级甲等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中心座落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23.2万平方米,整个医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位于北京市东三环麦子店,西院位于北京市东四环繁华商业区。

预约挂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两次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十二年名列榜首。<br><br>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一百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近百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br><br>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61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6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26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0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2020年手术量36697人次、年出院病人7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机关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欠发达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br><br>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是一家以传染病学为重点和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于一体,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体医院。医院始建于1946年,为北平市立传染病医院,2008年医院整体搬迁至北京市朝阳区北皋地区,2012年原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并入为顺义分院。医院现有编制床位共1158张,职工1700余人,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传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一流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医院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 地坛医院拥有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传染病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设立有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肝病、艾滋病、感染病)、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研究所、WHO艾滋病治疗与关怀综合管理合作中心、北京红丝带之家等权威机构,拥有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市科委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样本与数据资源库等科研支持平台。医院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215”卫生人才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新星等优秀人才,并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项。 地坛医院一直坚持走“专科特色,综合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肝病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中心、危重症医学救治中心为代表的传染病优势学科,同时打造了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综合学科体系,尤其是在综合学科同传染病交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具备传染病综合诊疗能力和疑难危重传染病救治先进技术,引领和推动国家传染病医学发展。 地坛医院始终秉承“平疫结合”的原则,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了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任务。2017年,医院获批成立了北京市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治中心。在散发、烈性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方面,医院先后成功诊断并救治了北京首例H7N9禽流感、埃博拉、MERS、中国首例黄热病、裂谷热、北京首例寨卡病毒病、皮肤炭疽、霍乱、H9N2、疟疾、肺鼠疫等患者,并能够顺利完成危重传染病患者的航空转运及救治工作等。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方面,医院先后承担了非典、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诊疗救治任务。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地坛医院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的定点收治医院,慎终如始,成为北京市投入救治最早、收治患者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医疗机构,创造了低死亡率、高救治成功率的佳绩。在应急援外方面,医院先后派出专家赴西非、马达加斯加、圭亚那、南苏丹等执行医疗救治任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地坛力量。 地坛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单位和传染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继续医学教育等多层次教学任务。现有博士培养点6个,硕士培养点17个,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传染病学科人才。 地坛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定位,2018年牵头成立了地坛感染病专科联盟,以地坛医院作为龙头单位,联合全国积极从事感染性疾病预防、诊疗、科研、教学、宣教领域的医疗机构,以专科协作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在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91家医疗机构,开展各项交流合作活动,不断整合联盟成员单位的医疗资源,提升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实现成员单位之间优势互补、互惠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地坛医院将继续着眼国家战略,肩负人民使命,发挥传染病领域“特种兵”的作用,引领和推动我国传染病医学发展,为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保驾护航,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标准和方案。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建于1958年,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在医院,是北京市市属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市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现为一院两址。医院总占地面积10.28万平米,建筑面积21万平米。职工4300余人。床位1900张,拥有59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学科设置门类齐全,综合救治能力强大。年门急诊量约380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8.9万余人次,手术约3.4万余例次。   医院拥有包括1.5T和3.0T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超高端双源CT、全数字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平板数字胃肠造影机、全自动生化流水线等医疗设备。   呼吸病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拥有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职业病科、临床护理专业、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检验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简介见后“九、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介绍”)泌尿肾病中心、高压氧科、疝和腹壁外科等特色专科在北京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医院在以下技术领域在国内具有突出优势,包括:脏器支持技术、器官移植技术、微创手术技术、介入治疗技术、人工假体技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分子生物学与基因诊疗技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85年,创始人是著名内科学、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呼吸学科亚专业设置齐全、发展均衡、综合实力强,并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呼吸系感染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戒烟干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膜纵膈疾病诊治等多方面形成了自己显著的临床特色。   作为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我医院具有肝、肾、肺三个器官移植资质。目前,完成肾移植4000余例,存活率超过94% 。完成肝移植752例,围手术期存活率95.9%。   设于我院的诊疗及临床质控中心还有:国家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临床部、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法医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北京市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北京市职业病诊断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研究平台建设,出台了《科研工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建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中心,为全院的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平台。近年来,我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97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SARS防治紧急科技行动项目、卫生部等各级科研项目及课题,年均获得各类科研经费五千余万元,年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十年间,我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奖项共计40余项,在“New Engl J”、 “Lancet”、“Circulation”、“Chest”等国际医学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出台促进人才成长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以落实“1351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加强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医院培养、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人次,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3人次。   设于我院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环疾病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血压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妇产科疾病免疫学转化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医院承办《中国病案》、《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心血管微创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挂靠在我院有5个学系:急诊医学系、麻醉学系、临床检验诊断学系、骨科学系、血液病学系。医院承担着五年制、长学制和留学生六年制的临床教学;25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30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的工作;有硕士生导师145人、博士生导师54人。承担护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有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6个,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项教学任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心血管病学专科于2017年度认定为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培训基地,已开始招生。有国家级、市级、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0余项。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进修生700名。   医院建立并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扁平化、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大部制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探索以治疗小组为单位的床位动态管理和考核的运行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在全院范围内推行岗位管理、评聘分开。实施护士岗位垂直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细化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方案。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调整...

预约挂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三级甲等

三〇五医院成立于1969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这座有着优良传统和辉煌历史的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全军老年病中心、全军冠心病诊治中心,总参心血管内科中心,总参脑血管专病中心,总参医学实验研究中心,中直机关体检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和解放军第三、第四军医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北京市首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院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毗邻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典雅别致的仿古建筑群与北海公园的湖光山色相互辉映,享有“花园医院”的美誉。医院开设床位500张,学科设置涉及40个临床专业。医院拥有各类设备3000余台件,设备总价值2.5亿元,包括PET-CT、核磁共振、CT、EC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数字乳腺机、数字胃肠机、彩超和大生化全自动检验流水线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我院是“全军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全军老年病中心着重针对老年多发病防治组织攻关研究,在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肿瘤、肾病、骨病等专业已形成技术特色。特别是晚期肿瘤介入治疗、脑卒中单元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军冠心病诊治中心擅长心血管危重病人及疑难病人的救治,对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慢性心衰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万余例,包括冠心病支架植入、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房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肺动脉瓣及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等,成功率达到99.6%;是“全军心血管介入教学示范基地”,近年来医院共获得军队、北京市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百余项。全院秉承“重德唯实、尚勤求精”的理念,始终把“一切为了患者,让患者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医院管理科学规范,不断改善医院的硬件基础,坚持以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为重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建设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轨道。医院把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作为孜孜追求的目标,把不断提高患者满意率、努力满足患者就医需要作为不懈追求的标准,并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医院现任院长沙杭,政委孙世春。

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是市属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暨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任务。医院前身为清政府设立的“疯人院”,创建于1908年。截止2020年底,目前在岗12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6人,高级职称135人。医院编制床位800张。新门诊病房楼及附属用房工程于20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为我院挂靠单位。   我院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历经百年积淀,在普通精神科的基础上,发展出抑郁症治疗中心、老年精神科、儿童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司法鉴定科、精神康复科等特色化诊疗团队,且多年来承担北京市唯一24小时精神科急诊任务。医院的医疗任务特别定位于急、重、疑难精神障碍的诊治,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干部精神卫生保健服务,职业人群的心理压力管理,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服务等。我院在关注社会服务需求和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通过不断革新诊疗技术,守卫人民群众心身健康,引领精神卫生行业发展。由我院主持研发的抑郁症全程量化治疗、多种精神科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精神康复治疗技术和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等均处于行业前沿,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精神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医院门急诊量持续增长,2020年我院门诊量为54.4万人次,其中急诊2.3万人次;住院1094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37天。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国家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结业考试唯一考点,我院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北京市精神科转岗培训和全国精神科医护人员进修培训任务,以及国家级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各级各类教材的编写任务,为精神卫生领域培养输送人才。我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近五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111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47名。   我院是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神志病重点学科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研究所、建设了北京市首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北京市唯一一家精神疾病资源库,承担着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等多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北京市、中华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由我院牵头主持的“基于客观指标和量化评价的抑郁障碍诊疗适宜技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干预策略研究”等项目已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因此,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我院注重基础科研与临床科研紧密结合、临床科研与临床服务紧密结合,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技术和服务。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紧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前沿,我院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成立医工交叉联合实验室(脑计划协同研究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成立精神疾病虚拟现实诊疗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微表情识别联合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神经调控协同创新联盟,在脑疾病预防、诊断、精准医疗等领域努力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并转化应用。   近年来,我院依托挂靠单位——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不断建立健全我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防治网络,推动北京市精神卫生“三个体系、一个机制”建立与持续完善;推动完善我市精神卫生法治化和患者救治救助政策;探索严重精神障碍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治疗服务模式;改善提升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展精神健康促进的领域与内涵;同时积极促进京津冀精神卫生合作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院以“建设国际知名精神卫生机构”为愿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交流模式,不断增进对外交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及国际合作项目的广度与深度,努力提升我院在国际精神卫生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院每年均有多名专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精神卫生治理工作中的声音。同时,加强与美国哈佛Mclean医院、杜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高水平组织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每年邀请境外技术专家到医院进行中短期工作访问、讲学或技术合作。近几年,我院连续举办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国际新进展论坛、精神科临床研究方法学等研讨班,以及中挪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师与督导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挪项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英项目)、中欧心理治疗培训项目(中欧项目)等“请进来”项目,并获得国家外专局资助,促进了国际精神卫生科技成果在国内的转化和应用。   我院自2003年开始开展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2010年成为北京市心理救援队的队...

预约挂号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