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2015年获批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单位,心血管科等6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医院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年门急诊量28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7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以及首批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2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5名广东省名中医、40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 拥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重点学科/专科群,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牵头建设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2018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全国麻醉中医理论与实践培训基地,是全国四大培训基地之一;全国区域神经阻滞培训基地,是广州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首个省级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院发挥中医智慧、贡献中医力量,派出医护人员、检验技师驰援湖北、香港奋战抗疫第一线;派出科研攻关团队前往武汉,开展武汉地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方药研究。 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7.4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2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近4000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75名、硕士生导师166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详细]
联系电话

020-36591912,020-36591222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医生团队
  • 冯志瑀[]

    医生擅长

    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道感染;结石病、高血压(肾)病、胃肠疾病、内科杂病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冯志瑀,女,主任医师,教授,广西人,1963年出生,医学硕士,肾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协助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委员会会员。从事中内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5年。在原发性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防治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尤其对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泌尿道感染、结石病、胃肠疾病等方面的诊治有较显著的疗效。主持、参加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厅局级课题12项,获省部、厅局级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 ...详情
  • 冼绍祥[]

    医生擅长

    专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心肌纤维化等研究方向。 ...详情

    从业经历
    冼绍祥,医学博士,教授,中医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主任,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专科项目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中西医结合组成员,广东省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副主席,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课程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评审专家。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副理事长,澳洲澳华中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顾问,《新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委。 冼绍祥教授师从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欧明老师, 从事医教研工作24年,专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心肌纤维化等研究方向。主持和参与了包括“七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2部。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研制开发新药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10名。曾赴美国、英国、法国、澳洲、台湾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交流。 ...详情
  • 陈育忠[]

    医生擅长

    胆石症、尿石症、前列腺炎、不育症 ...详情

    从业经历
    陈育忠,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硕士生导师。1963年5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各种结石症以及泌尿男性外科疾病,特别是对胆石症、尿石症以及前列腺炎、不育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省级以上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项,并主要参与教育部及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4项。 ...详情
  • 罗定新[]

    医生擅长

    恶性淋巴瘤、胸腹部肿瘤等。 ...详情

    从业经历
    男,副主任医师,擅长恶性淋巴瘤、胸腹部肿瘤等。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