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郑沛仪[]

    医生擅长

    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脑瘫、面瘫、头痛眩晕、咳喘、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痛经、遗尿及不孕等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对治疗中风后遗症、脑瘫、面瘫、头痛眩晕、咳喘、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痛经、遗尿及不孕等疾病,特别是脑瘫、哮喘、颈椎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 阮经文[]

    医生擅长

    应用传统疗法治疗一些常见病和杂症,如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偏头痛,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及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痛等慢性痛疼;和过敏性鼻炎,咳嗽,腹泻,便秘、术后肠麻痹或粘连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以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痛经、盆腔炎、肥胖等 ...详情

    从业经历
    阮经文,男,主任医师,科主任,硕士生导师,硕士,擅长应用传统疗法治疗一些常见病和杂症,如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偏头痛,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及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痛等慢性痛疼;和过敏性鼻炎,咳嗽,腹泻,便秘、术后肠麻痹或粘连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以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痛经、盆腔炎、肥胖等。 主要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慢性失眠和慢性痛疼的机制和效果。 科研基金 第一主持人: 1. 督脉电针联合TrkC-MSCs输注治疗脱髓鞘脊髓模型的实验研究(省计划项目) 2. 督脉穴电针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特异性神经肽机理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 3. 针灸治疗慢性失眠时效性及机理研究(省计划项目) 4. 研发型脑电生物反馈针灸治疗仪对失眠大鼠治疗的基础研究(省计划项目) 5. 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省中药局) 第二主持人: 1. 督脉电针与基因修饰MSCs移植联合应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运动后不同睡眠时间对大鼠生理机能影响及针刺机理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 3. 针灸疗法治疗阿片类麻醉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的机理研究(省中药局 社会兼职 广东省针灸学会 常务理事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 广东省针灸学会-激光针灸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伤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残疾人协会-肢体康复委员会 委员 学术概况: 先后主持、参与的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近十项,发表包括SCI论文在内科研论文50余篇。 论著 1.Electro-acupuncture upregulates CGRP expression after rat spinal cord transaction. Neur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61 (2012) 1397–1403 2. Identi?cation of acupuncture-speci?c proteins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science Research,  ISSN:0168-0102;2010年 3. Electro-acupuncture promotes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ed regeneration of nerve fibers and partial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Experimental and toxicologic pathology, ISSN:0940-2993;2009年 4.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c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ISSN: 0366-6999;2009年 5.针灸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ISSN1000-4718/CN44-1187/R;2010 6.音乐调控激光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ISSN0254-1424/CN42-1666/R;2010年 7. 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ISSN1001-1242/CN11-2919/R;2003年 8. 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针灸疗效的关系,中国针灸, ISSN0255-2930/CN11-2024/R;2006年 9. 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的时效性与量效性临床研究,中山大学学报(医科版), ISSN1672-3554/CN44-1575/R;2008年 10. 电针、刮痧、水针综合治疗眩晕为主症的颈椎病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ISSN1001-1242/CN11-2540/R;2006年 11.针灸临床中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国针灸,ISSN0255-2930/CN11-2024/R; 2009年 12.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ISSN0254-1424/CN42-1666/R;2009年 13.电针头穴和体穴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中国康复, ISSN1001-2001/CN42-1251/R;2009年 14.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频域指标变化规律,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ISSN1006-9771/C......详情
  • 杨威[]

    医生擅长

    暂无介绍 ...详情

    从业经历
    杨威,副主任药师,药学部副主任。 我是杨威本人,我要修改简介 ...详情
  • 罗红鹤[]

    医生擅长

    从事胸心外科专业30余年,对各种胸心外科常见疾病及疑难重病如:肺癌、食管癌、重症肌无力、纵隔肿瘤、胸腔巨大肿瘤、食管狭窄、食管良性肿瘤、贲门失弛缓症支气管扩张、肺大疱和自发性气胸、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外科诊疗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擅长微创胸腔镜手术,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扩大范围胸腺切除、漏斗胸nuss矫治术等及肺癌的综合性治疗,是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任命的广东省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培训基地首席专家。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 肺癌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研究。曾主持国家及卫生部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7项,参与国际联合科研研究项目一项。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临床医疗系 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 1989年起曾先后在香港大学GRANTHAM医院作高级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任胸心血管外科专科执照医师、美国MONTANA大学国际心脏研究所研究员和ST.PATRICK医院心胸外科访问学者等。 1995年进入国家跨世纪千百十科技人才培训计划校级人才计划行列。 社会兼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胸部肿瘤专科主任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副所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山医学院教学督导 中山大学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防治委员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会常委,心胸学组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香港中科院院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基础外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胸外科肺癌研究协作组委员 中南六省(区)胸心血管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卫生厅临床肿瘤诊治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 《J. Thoracic Disease》杂志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编委。 专著: 在SIC及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超150篇 主编及参与撰写学术专著多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多次在亚洲专业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并担任亚洲、欧洲胸心外科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主席。获得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胸心外科优秀论文奖2次。 ...详情
  • 何建桂[]

    医生擅长

    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及起搏器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何建桂,男,心內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房颤工作组及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组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分会常委,广东省心血管病分会心律失常学组成员;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导师;广州市老年病学会副主委。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 医疗专长 对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于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的射频消融治疗和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的起搏器治疗,累积手术病例在7000例以上,先后指导省内外十多家医院开展疑难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起搏器治 科研基金 :先后承担十余项科研项目,在研项目3项 论著 :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5篇。 专著 作为副主编编写《心血管危重症监护治疗学》、《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参编专著4部 ...详情
  • 董吁钢[]

    医生擅长

    尤其擅长于人工心脏起搏、心血管危重病,以及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等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董吁钢,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83年。在各级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主编6部,参编9部。 医疗专长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人工心脏起搏、心血管危重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安装了广东省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三腔自动复律除颤(抗心力衰竭)起搏器,率先在广东省开展了起搏器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工作。 主要研究 心血管危重病的诊治、人工心脏起搏、炎症与心血管疾病。 科研基金 1.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型受体对巨噬细胞泡沫化作用的机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3年 2. 钙转运,钙通道与相关信号转导的关联及新药作用的研究。广东省科委团队项目,2001年 3. 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999年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心衰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委员兼起搏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动脉硬化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分会常委。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主任,卫生部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卫生部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血管介入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药事管理与阳光用药专家组成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编委,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中国介入性心脏病杂志编委,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委,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委。 获奖情况 2002年 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三等奖(卫生部) 2005年 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论著 1. Effects of 15d-PGJ2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ECV304 endothelial cell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4;25(1):47-53 2. Effect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hyperlipidemia on expression of PPARgamma of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in C57BL/6J mice. Acta Cardiologica, 2005;60(1)43-50. 3. 堪萨斯城生存质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的可行性评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8):676-679 4. B型利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关系。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1):4-9 5. 肺炎衣原体及炎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2):77-79 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1):47-49 7. 老年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检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4):225 8.卡维地洛在老年严重心力衰竭应用的初步探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3):201 9. 冠心病病人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 (4)317。 专著 1.心血管危重病监护治疗学,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 2.实用急诊处方用药手册.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年 3. 急诊医学图谱,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年 4.实用全科医生手册,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年 ...详情
  • 高修仁[]

    医生擅长

    在高血压、冠心、风心病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在复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 ...详情

    从业经历
    1983年中山医获学士学位,1987年中山医获硕士学位,2001年~2002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从事心律失常博士后研究。在高血压、冠心、风心病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在复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 研究方向:心律失常与心血管重构、心律失常与植物神经功能关系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3年中山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中山一院心内科从事临床工作,1987年中山医获硕士学位,2001年~2002年在美国内华达大学从事心律失常博士后研究。 社会兼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学组全国委员、广东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医学常务委员、广州市老年医学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心血管学会心衰学组委员。 论著:已发表包括Circul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重要SCI杂志收录文章10多篇,在国内各级专业杂志发表论著100余篇。 专著:主编《房颤-基础到临床》100万字,参编专著5部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多次评为优秀教师 ...详情
  • 陈国伟[]

    医生擅长

    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详情

    从业经历
    陈国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大学学历,毕业于1940年7月。近40年来长期从事内科工作,熟悉心内科各项诊疗技术,尤其对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较高造诣。胜任心内科各种危重疑难疾病诊治。 主要研究方向 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高血压病。 获奖情况 主编【现代心脏内科学】,1996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论著 1、陈国伟,伍贵富:急性冠脉综合征实验室检查的若干进展。国际心血管杂志,2001,3(3):197~198。 2、陈国伟、Louis C.F. ZHONG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变化的研究。国际心血管杂志,2001,3(3):242-245。 3、陈国伟,伍贵富。21世纪心血管病研究展望。新医学,2001,32(8):455-457。 4、陈国伟。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5):262-264。 5、陈国伟。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10-12。 专著 1、主编:【新内科手册】,1997年9月,福建科技出版社。 2、主编【现代急诊内科学第二版】,1995年10月,广东科技出版社。 3、副主编【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版】,1997年4月,科学文献出版社。 ...详情
  • 杜志民[]

    医生擅长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疑难病,遗传病、危重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与辅助循环治疗,体外反搏的基础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细胞与分子介入治疗的基础研究,心血管影像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学系,1988.9-1992.6至法国波尔多二大心脏病学DIS进行专科医师培训,2004年至美国哈佛大学BID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兼国际学术交流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分会EEC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心血管影像学组组长;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协会第二届委员会副理事长;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及考官;广东省卫生厅心血管介入诊疗准入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中国介入性心脏病学杂志》、《广东医学》、《岭南心血管病学杂志》编委。 论著: 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专著: 参与国内各心血管内科指南及专家共识的编写。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 EECP干预结合标准治疗对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中、远期疗效的影响》、《以提高血流切应力为目标的液压驱动式新型体外反搏装置的研制》、《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期综合预防的研究》、《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医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等;《电子束CT无创诊断心血管病》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完全闭塞冠脉再通术》获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励二等奖。 ...详情
  • 阙绪光[]

    医生擅长

    心脏瓣膜疾病,感染性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及超声心动图学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阙绪光,男,主任医师,教授,1963年毕业,对心血管内科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均能诊治,特别在心脏瓣膜疾病,感染性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及超声心动图学诊断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