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陈国锐[]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甲状腺、甲状旁腺、血管外科疾病,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 ...详情
  • 唐雯[]

    医生擅长

    儿童危重症,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神经遗传性疾病,疑难重症 ...详情

    从业经历
    唐雯,女,副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计7篇,参编儿科专著2本。 医疗专长: 1984年儿科系毕业开始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07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熟练诊治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儿科疑难、危重症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癫痫、癫痫持续状态、中枢神经系统感等的诊治。 主要研究方向: 1. 儿童危重病人神经系统损伤 2. 儿童危重病人内皮微粒及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 3. 儿科典型病例及其临床指引多媒体库的建设 社会兼职 广州市妇女儿童保健专家委员会 委员 ...详情
  • 纪玉莲[]

    医生擅长

    擅长肾脏内科疾病诊治,如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的诊断和治疗及血液净化疗法、肾脏移植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1975年12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留校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84年开始从事肾脏病学临床研究,对各种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Ig A 肾病、急进性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相关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妊娠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性/慢性小管间质性疾病如痛风性肾病、马兜铃酸肾病、干燥综合征以及肾血管性疾病如良性和恶性高血压肾病,急性和慢性肾衰竭的透析和肾脏移植等诊治也有较深入研究。 研究方向:肾脏疾病诊治,血液透析与肾移植内科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5年12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留校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84年开始从事肾脏病学临床研究。1992年6月至1993年5 月曾到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肾科进行科研学习和交流,聘任副研究员;1995年11月曾在北京医科大学药理系参加全国药理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曾多次到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内各地参加肾脏病学术研讨会。1999年开始兼任肾脏专科副主任。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 社会兼职: 论著: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 专著:参与专著或全国性教材的撰写7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共3项;多年度医疗考核优秀;并获得医院医疗工作Ⅱ等奖和Ⅲ等奖;多次被评为中山大学和中山一院的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 ...详情
  • 区景松[]

    医生擅长

    1991年大学本科毕业,从医27多年,是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届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曾先后在著名的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和威斯康星医学院心血管中心任临床访问学者、博士后、教授系列等职位近6年,跟随国际心脏外科大师Hillel Laks 和James S. Tweddell学习先进的心脏手术。在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和瓣膜成形术、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大血管手术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尤其擅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疏通手术,手术效果达到国际最好水平;擅长微创心脏手术,包括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微创小切口手术和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封堵术;擅长复杂瓣膜置换术,包括瓣膜置换+主动脉根部扩大手术;2016年成功开展华南地区首例机器人心脏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医疗特长: 区景松教授1991年大学本科毕业,从医27多年,是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届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曾先后在著名的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和威斯康星医学院心血管中心任临床访问学者、博士后、教授系列等职位近6年,跟随国际心脏外科大师Hillel Laks 和James S. Tweddell学习先进的心脏手术。在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和瓣膜成形术、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大血管手术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尤其擅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疏通手术,手术效果达到国际最好水平;擅长微创心脏手术,包括胸腔镜微创手术及微创小切口手术和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封堵术;擅长复杂瓣膜置换术,包括瓣膜置换+主动脉根部扩大手术;2016年成功开展华南地区首例机器人心脏手术。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心血管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心血管保护研究。曾主持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科技部973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和重点项目、美国心脏协会、教育部、人事部、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及中山大学大团队项目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五个五工程项目等30多项科研项目。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6.9~1991.6 广州医学院医疗系 学士学位 1991.7~1994.8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胸外科 住院医师 1994.9~1997.6 中山医科大学 心胸外科 硕士学位 1997.9~2000.6 中山医科大学 心胸外科 博士学位 2000.9~2001.5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 临床访问学者 2001.5~2003.7 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心血管中心 外科 博士后 2003.8~2004.11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胸外科 副教授 2004.11~2005.1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胸外科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2005.2~2007.7 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 外科Assistant Professor 2007.8~2008.1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广州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9.1~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2009.9~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 副主任 2011.12~2016.11 获聘国家外国专家局特聘专家 2012.9~2017.8 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2.12~今 广东省血管疾病诊治工程实验室 副主任 2013.11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5.1~今 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6.1.31~今 血管疾病诊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副主任 2018 获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2018 获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 社会兼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终审专家) 2.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国际著名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杂志编委 4.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Review Cardiology 》 中文版编委 5.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杂志编委 6.Circulation Research、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Heart、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等二十多本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专家。 7.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委员会常委 9.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委员 10.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11.国家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2.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3.中南六省(区)胸心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14.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15.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6.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7.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 18.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 19.美国优秀心血管学术研究会终身会员、美国心脏协会、美国生理学会、亚洲血管生物学会终身会员等会员......详情
  • 黄文生[]

    医生擅长

    本人从事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专长于疝与腹壁外科、以及普外、微创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腹股沟疝、脐疝等腹壁疝、阑尾、肝囊肿、手汘症、胃肠道肿瘤、肝胆、乳腺、甲状腺、肺癌等等。可以提供很多疾病的咨询、找床位入院、协助术前术后疾病管理,也可与患者协商一致后提供其所需的医疗有偿服务。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疝与腹壁外科;胃肠道恶性肿瘤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多种常见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后即留在中山一院外科工作至今,期间于2002-2007年期间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论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和国家级及省部级学术论文近20篇。发表的主要学术论著如下 1. ShRNAmediated gene silencing of B-catenin inhibits growth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2.探讨Fas/FasL的表达与大肠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 3.靶向β- catenin的 shRNA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详情
  • 邓元江[]

    医生擅长

    中医针灸学教授,针灸推拿学博士、中医内科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专业做博士后研究、在俄罗斯进行针灸工作,一直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已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一些疑难病症。如: 中风、癲痫、面瘫、头痛、失眠、抑郁症、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关节痛、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手术后胃瘫与肠麻痹、尿潴留、顽固性呃逆、慢性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征、肥胖症、小儿消化不良、小儿遗尿等疾病。 特别是穴位埋线治疗癫痫、胃肠病、肿瘤放化疗后康复、高脂血症,分经辨治顽固性面瘫与顽固性失眠,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结合治疗妇科病、体质虚弱、亚健康等。 ...详情

    从业经历
    邓元江,主任医师,中医针灸学教授,针灸推拿学博士,中医内科学博士后。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公派俄罗斯进行针灸工作,一直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科研基金 主持省部级以上3项,厅局级4项。 社会兼职 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科技奖励、博士学科点基金、省自然科基金等评审专家。 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河北中医》、《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编委。 获奖情况 1.胃经与胃相关初级中枢与外周通路及体液机理的研究。国家科委“九五”攀登预选项目。获200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2.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影响的信号转导与物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200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 论著 已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1.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及皮质内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8):562-565 2.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3):237-240 3.穴位埋线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医药学刊,2006,24(5):827-829 4.针刺预处理对急性致痫大鼠脑电功率及海马氨基酸类递质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5):509-512 5.针刺对实验性癫痫大鼠痫性发作行为与脑电图的影响。四川中医,2006,24(4):16-18 6.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及IL-10的液相芯片检测。广东医学,2006,27 (9):1326-1327 7.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液相芯片检测。广东医学,2006,27(3):335-336 8.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理研究进展。新中医,2006,38(1):25-27 9.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51-52 10.针刺足阳明经穴对静脉滴注阿托品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7):557-559 11.针刺影响家兔胃窦平滑肌胞内IP3含量的经脉特异性研究。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43-45 12.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活动的影响。中医杂志,2005,46(4):264-266 13.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新中医,2005,37(10):91-93 14.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长度与胞内IP3含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154-157 15.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长度的影响。针刺研究,2004,29(4):274-278 16.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中医杂志,2004,45(8):587-589 17.体针、耳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对比观察。中国针灸,2003,23(10):574-576 18.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信息,2004,11(9):836-839 19.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2003,10(9):71-72 20.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2003,10(6):83-84 专著 主编《实用刮痧疗法》,湖南科技出版社(待出版)。 参编《实用全科医生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参编《针灸基础与临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参编《中医养生的文化与方法》,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年 ...详情
  • 张毅[]

    医生擅长

    主要从事体表器官功能及外形的整形修复,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显微修复及痉挛性脑瘫的综合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熟练,擅长头面、微细整形及美容手术,乳房整形及再造,体表复杂软组织肿瘤的切除修复,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微创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术及肢体继发畸形矫形术),周围血管、神经的吻合技术(周围神经损伤显微修复及人工动静脉瘘构建)。 ...详情

    从业经历
    男,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一院整形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整形外科学会委员,广州市整形美容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抗衰老分会理事。主要从事体表器官功能及外形的整形修复,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显微修复及痉挛性脑瘫的综合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熟练,擅长头面、微细整形及美容手术,乳房整形及再造,体表复杂软组织肿瘤的切除修复,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微创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术及肢体继发畸形矫形术),周围血管、神经的吻合技术(周围神经损伤显微修复及人工动静脉瘘构建)。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数字化三维虚拟可视化重建的关键技术研究及显微整形修复的临床应用。 ...详情
  • 陶军[]

    医生擅长

    具有丰富的心血管常见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临床诊治经验;尤其擅长高血压血管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化诊断、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详情

    从业经历
    从事内科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28余年,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掌握外周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治愈大量极危重症患者。组建国内首家专门从事血管疾病防治的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特色专科。每年在病房工作50周以上,每周主持高血压血管病科专科查房两次及参加心内科疑难病例会诊一次,每周专家门诊两次。每年参加三甲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和院内会诊数次以上。 研究方向:高血压、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起止年月院校名称学位1978.10-1983.8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士学位1985.9-1988.8 同济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3.1-2000.2瑞典哥德堡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博士学位起止年月工作单位职务和技术职称2000.3年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主任医师2007.8年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1、2011年11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2010年12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3、2008年 7月担任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 4、担任美国高血压病杂志、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和生物材料杂志等国外8种SCI收录专业杂志特约审稿人和8种国内杂志核心杂志编委 论著: 1、Xia WH, Li J, Su C, Yang Z, Chen L, Wu F, Zhang YY, Yu BB, Qiu YX, Wang SM, Tao J.Physical exercise attenuates age-associated reduction in endothelium-reparative capacity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by increasing CXCR4/JAK-2 signaling in healthy men. Aging Cell. 2012 Feb;11(1):111-9. 2、Xia WH, Yang Z, Xu SY, Chen L, Zhang XY, Li J, Liu X, Qiu YX, Shuai XT, Tao J.Age-related decline in reendothelialization capacity of human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s restored by shear stress. Hypertension. 2012 Jun;59(6):1225-31. 3、Cheng F, Wang Y, Li J, Su C, Wu F, Xia WH, Yang Z, Yu BB, Qiu YX, Tao J.Berberine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by reducing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s. Int J Cardiol. 2012 Mar 30. 4、 Yang Z, Xia WH, Zhang YY, Xu SY, Liu X, Zhang XY, Yu BB, Qiu YX, Tao J.Shear stress-induced activation of Tie2-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 enhances reendothelialization capacity of early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J Mol Cell Cardiol. 2012 May;52(5):1155-63. ...详情
  • 冉炜[]

    医生擅长

    在口腔颌面部各类常见病、多发病(如唇腭裂修复、颌面部外伤骨折和畸形的矫治,颌面部肿瘤切除与修复等症)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相继开展了“小下颌畸形合并颞颌关节强直的同期手术治疗”,“运用微血管吻合技术,采用血管化肌骨皮瓣修复大块颌面放射性骨坏死缺损”,“颌面部巨大腮腺瘤、巨大海绵状蔓状血管瘤的同期栓塞手术治疗”,“婴幼儿头颈部巨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颅颌面巨大肿瘤切除缺损肌骨皮瓣联合修复重建术”等标志性技术。尤其擅长口腔颌面部较大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和颌面-颅颌面部巨大肿瘤的治疗。对于颅颌面部各类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具有开展创新与探索的能力。 ...详情

    从业经历
    冉炜,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86年硕士毕业。 在口腔颌面部各类常见病、多发病(如唇腭裂修复、颌面部外伤骨折和畸形的矫治,颌面部肿瘤切除与修复等症)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相继开展了“小下颌畸形合并颞颌关节强直的同期手术治疗”,“运用微血管吻合技术,采用血管化肌骨皮瓣修复大块颌面放射性骨坏死缺损”,“颌面部巨大腮腺瘤、巨大海绵状蔓状血管瘤的同期栓塞手术治疗”,“婴幼儿头颈部巨大血管瘤的手术治疗”,“颅颌面巨大肿瘤切除缺损肌骨皮瓣联合修复重建术”等标志性技术。尤其擅长口腔颌面部较大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和颌面-颅颌面部巨大肿瘤的治疗。对于颅颌面部各类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具有开展创新与探索的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其较早独创的颅颌面部微血管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在国内外微血管形态学研究方面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开展的运用计算机三维模拟图像与手术导航在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研究位于国内口腔医学界的前沿。在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和肿瘤靶向药物的治疗技术应用方面在国内本专业内有较突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科研基金 目前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级的科研项目,其中六项为第一主持人: 1、金属基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的研究的临床应用。(6万元)国家教委 2、生物活性可吸收接骨材料在颌面骨临床中的应用。(10万元)省科技攻关 3、生物活性可吸收接骨材料在颌面骨临床中的应用。(10万元)省科技攻关 4、年多功能记忆合金腭裂修复矫正器的研究与临床应用(〔8万元〕省科技攻关 5、镍钛记忆合金腭裂牵张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10万元)横向题目:东莞新世纪公司 6、正颌外科三维重建手术模拟成像系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13万元)省科技攻关 社会兼职 任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专委会委员;中国颅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颅颌面学组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肿瘤内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委;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规定》制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健康体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健康促进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评审专家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组专家等。目前为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 论著: SCI文章: 1. Removal of foreign bodies from the skull base using customized computer-designed guide bar. Journal of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0)38,279-283. 2. Superior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genic efficacy of micro-arc oxidation treated titanium implants in the canine mandible,Biomedical Materials.4(2009)055003(8pp) 中文 1,生物可降解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的应用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5):385. 2、人颌面部微血管铸型标本的扫描电镜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3, 24(3S):18. 3、Resorbable Plate Fixation for Maxillofacial Fractures and Osteotomies . Asian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24-233,Vol:16,No:4,2004 4、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的应用与影像学观察, 2004.(6):1250.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5、经颌下或颧弓入路的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 2004,25(4):36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6、可降解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04,25(3s):18.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7、应用NiTi形状记忆合金修复腭裂骨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2004,25(3s):2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8、下颌神经管全长三维走向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解剖学研究. 2002, 24(2):116. 9、电子镇痛仪在超声波龈上洁治术中的镇痛作用——附132例报告. 新医学. 2003, (4增刊):81. 10、微弧氧化处理纯钛种植体的表面性状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 2008,4(29) 11、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口腔医学......详情
  • 激光专科[]

    医生擅长

    激光专科门诊旨在诊治色素性疾病、皮肤良性增生肿物等。主要包括:太田痣,咖啡斑,雀斑,褐青色痣,纹身,色素痣,寻常疣,脂溢性角化,血管角化瘤及其他皮肤良性增生肿物,目前,专科已开展项目有: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Q开关激光治疗仪,拟开展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详情

    从业经历
    激光专科门诊旨在诊治色素性疾病、皮肤良性增生肿物等。主要包括:太田痣,咖啡斑,雀斑,褐青色痣,纹身,色素痣,寻常疣,脂溢性角化,血管角化瘤及其他皮肤良性增生肿物,目前,专科已开展项目有: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Q开关激光治疗仪,拟开展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