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冯丽萍[]

    医生擅长

    妇科疾患、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脱垂并尿失禁、更年期疾病、不孕症等的诊治,以及计划生育、阴道成型、阴道手术、腹腔镜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妇科疾患、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脱垂并尿失禁、更年期疾病、不孕症等的诊治,以及计划生育、阴道成型、阴道手术、腹腔镜手术 研究方向:阴道成型、盆底修复、腹腔镜手术、更年期综合征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临床工作至今 ...详情
  • 尹军强[]

    医生擅长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多年,专业方向:骨与软组织肿瘤。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微创穿刺活检,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化疗,良、恶性骨肿瘤切除重建,骶骨、脊柱等部位肿瘤的穿刺活检及微创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中山一院骨-显微医学部,医疗秘书;博士生导师;8年制博士生长学制导师;amee ESME,University of LIVERPOPL CPD学员;中山一院基础外科学院、骨科学院教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MBBS全英班理论授课教师。 师承骨内著名骨肿瘤专家沈靖南教授,2007年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曾至意大利著名RIZZOLI骨肿瘤研究中心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半年,现工作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及骨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穿刺活检,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化疗,良、恶性骨肿瘤切除重建,骶骨、脊柱等部位肿瘤的穿刺活检及微创治疗。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骨科在线骨肿瘤专业副主编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骨盆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小儿骨科学组秘书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专业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骨科分会委员 学术交流 第19届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保肢会议(ISOLS)大会发言(2017) 第36届世界骨科大会(SICOT)大会发言(2014) 中华医学会全国骨科学术会议(COA)大会发言(2013-2017) 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骨科学术会议大会发言(2016) 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大会发言(2013,2015,2017) 全国肉瘤学术会议大会发言(2015,2017) 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议大会发言(2013,2017) 文章论著 1.Zhao Z#, Yin JQ# (共同第一) , Wu MS#, Song G, Xie XB, Zou C, Tang Q, Wu Y, Lu J, Wang Y, Wang J, Kang T, Jia Q*, Shen J*. Dihydromyricetin activat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P38(MAPK) exerting antitumor potential in osteosarcoma.Cancer Prev Res (Phila). 2014,7(9):927-38. (IF:5.269) 2.Gao ZH#, Yin JQ# (共同第一) ,Xie XB, et al. Local control of 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long bone after aggressive curettage with and without bone cement[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4, 15(1):330. (IF:1.684) 3.Yin JQ(第一作者), Wen L, Wu LC, Gao ZH, Huang G, Wang J, Zou CY, Tan PX, Yong BC, Jia Q, Shen JN*. The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nuclear factor-kappa B pathway is involved in cinobufagin-induced apoptosis in cultured osteosarcoma cells. Toxicol Lett. 16. pii: S0378-4274(12)01379-3, 2012.(IF:3.522) 4.Xian-biao Xie#, Jun-qiang Yin# (共同第一),Li-li Wen, Zhen-hua Gao, Chang-ye Zou, Jin Wang, Gang Huang, Qing-lian Tang, Chiara Colombo, Wei-ling He, Qiang Jia* and Jing-nan Shen*. Critical role of heat shock protein 27 in bufalin-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osteosarcomas: a proteomic-based research.PLOS ONE. 7(10):e47375, 2012. (IF:3.057) 5.Yin JQ(第一作者), Shen JN, Su WW, Wang J, Huang G, Jin S, Guo QC, Zou CY, Li HM, Li FB. Bufalin induces apoptosis in osteosarcoma U2OS and U2OS MTX 300-resistant c......详情
  • 沈靖南[]

    医生擅长

    ⒈提供规范化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的忠告。⒉骨肿瘤的术前穿刺活检诊断;⒊定期与放射科和病理科三结合讨论疑难病例诊断。⒋骨肿瘤的手术治疗:⒌术前医疗风险评估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⒍各种四肢和骨盆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术,⒎儿童骨肿瘤的保肢术和延长技术,⒏脊柱肿瘤的手术,⒐骨骼畸形的矫正术,⒑大块骨关节缺损的修复重建术。⒒骨病和骨髓炎的处理。⒓术前术后化疗、后装放疗、免疫生物治疗。⒔随访复查。研究方向是骨肿瘤的诊断,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沈靖南,男,主任医师,教授,骨肿瘤科主任,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副主任,博士导师。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常委,广东省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广东省九三学社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 医疗专长 骨肿瘤的穿刺诊断与综合治疗(包括骨关节重建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药),骨折、关节炎、感染、肢体畸形的治疗,断指/肢再植,关节康复外科。 主要研究方向 恶性骨肿瘤的保存肢体手术,化疗药物敏感试验,骨关节创伤,关节外科。 获奖情况 参与《骨肿瘤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诊治系列研究》1994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广东省科委二等奖、1995年获卫生部和国家教委三等奖。 论著 1、Jingnan Shen(沈靖南), K. Scotlandi, N. Baldini,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c-myc and mdm2 Proteins in Synovial Sarcoma of the Extremities. Oncology 2000; 58:253~260 2、沈靖南,王晋,韩士英等。骨肉瘤P-糖蛋白表达水平与肺转移。中华骨科杂志 2000;20:21 3、沈靖南,韩士英,姜文奇等。人骨肉瘤的裸鼠体内药敏试验及应用。中华骨科杂志 1995;15:617 4、沈靖南,韩士英,黄纲等。膝部骨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607例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1995;15:814 5、沈靖南,王连唐,魏献忠等。人骨肉瘤在裸鼠常位移植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4;11:291 专著 1、沈靖南,李佛保。〖老年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学〗第八章:老年脊柱骨折脊髓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沈靖南。〖新外科手册〗第六章: 骨科。福建省科技出版社.1997 3、沈靖南,黄承达。〖骨科护理学〗第34章:软组织损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4、王吉甫,沈靖南。〖广东省科学志〗临床医学。第二节: 外科学. 广东省科技出版社 1995 曾于2019年,被授予“国之名医”荣誉称号 ...详情
  • 薛淼[]

    医生擅长

    肝癌、胆道疾病、肺癌、胃肠道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屈光坐班教授[]

    医生擅长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何波[]

    医生擅长

    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和关节镜手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重建、骨盆及四肢骨折救治、各种骨和软组织畸形矫形术、复合组织移植及复杂肢体创伤二期修复重建,率先开展离断肢体深低温保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详情

    从业经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为国际器官保存联盟会员、美国Multiwin International S&T Group公司国际顾问医生、“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朱家恺学科建设奖励基金”监事、第二届“国际组织保存与生物银行会议”组委会委员。师从国际知名手外科专家王增涛教授,对穿支皮瓣、超级显微外科、拇手指再造有较深造诣。2008年9月开始师从刘小林教授涉足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相关研究,已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医学研究资格证书、药物临床试验技术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证书,博士期间通过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临床试验方案,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hANG)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是一种可替代自体神经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型材料。该学术成果发表在J Tissue Eng Regen Med杂志上(IF:5.2),并荣获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2010年全国青年医师论文竞赛“一等奖”。 201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现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加多部著作编写,其中担编委的有《钟世镇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Wistar大鼠实体解剖图谱》,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项,参加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1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详情
  • 黄如训[]

    医生擅长

    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黄如训,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对神经系统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特别在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其中较突出并具特点的:①首创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②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混合性中风的概念,提出应单列一类进行临床和病理诊断;③强调脑血管病变在中风发病的意义,指出脑微循环损害在卒中灶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循环保护的观点;④开展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⑤提出中风治疗应个体化的观点。对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①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② 混合性中风的病理及发病机制③ 脑卒中后的脑微循环损害④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机制⑤ 卒中前状态和脑卒中启动因子 科研基金 1986-1990年:利用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及新药对脑缺血的实验治疗研究,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991-1995年:脑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其预防,国家“八五”攻关课题1993年: 混合性中风的实验研究,国家教委1994年: 混合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2000年: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6小时以内)临床对照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2000-2005年: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5-2007年:与寒潮相关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的启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社会兼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头面痛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副主编、《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8种期刊的编委或常委。 获奖情况 1. 利用急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进行发病机理及新药对脑缺血的实验治疗研究1992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 混合性中风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 脑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其预防及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1996年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4.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系列研究1998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5. 临床神经病学1999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论,著 1.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anaka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Arteriosclerosis and Stroke in Ra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 113:425 2. Changes After Dynamic Observation of Ultrastructur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0;11 3: 5203. A study on additional early physiotherapy after stroke and factors affecting functional recovery.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03;17:608 4.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35 5. 表皮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脑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迁徙和分化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965 6. 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在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预测中的价值.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26:476 7. 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5:708 8.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6:725 9. 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和3个月结局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评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26:527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与早期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关系.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301 11.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338 12.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初步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310 13.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蛋......详情
  • 戴宇平[]

    医生擅长

    泌尿生殖系肿瘤、结石、肾上腺疾病、肾移植、男科疾病等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戴宇平,男,主任医师,教授,曾任泌尿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82年12月。 医疗专长 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对泌尿生殖系肿瘤、结石、肾上腺疾病、肾移植、男科疾病等诊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紧跟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 主要研究方向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肾肿瘤、膀胱癌)肾移植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后又获硕士、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外科、泌尿外科临床医疗工作,对泌尿外科疾病:如泌尿系结石、泌尿生殖系肿瘤、前列腺及肾上腺等的诊断与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社会兼职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广东省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泌尿生殖系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会泌尿外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获奖情况 回结肠可控膀胱原位阑尾腹壁造口术》《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治疗》获医疗科研成果奖《体外震波碎石术》《泌尿男生殖系外科检查与治疗》获广东省多媒体教学奖《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论著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专著 先后主编和参编《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临床肾移植学》、《泌尿外科手术学》、《男科手术学》等八本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2003年《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生存率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详情
  • 肝移植专科医生[]

    医生擅长

    肝移植专科 ...详情

    从业经历
    肝移植专科 ...详情
  • 齐铁伟[]

    医生擅长

    医疗方面,全面了解神经外科领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掌握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处理。 在脑血管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任脑血管病组组长。在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 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海绵状血管瘤,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治疗 有较深的探究;其中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1000例以上;脑动静脉畸形采用综合+个 体化治疗措施;对于复杂的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复杂脑血管疾 病开展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应用血流导向系统或带膜支架等新技术进行治疗; 并开展了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吻合及贴敷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等脊髓血管病也开展 显微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在神经导航下精准定位显微手术切除。本人 最为擅长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医疗方面,全面了解神经外科领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掌握神经外科各种疾病的处理。 在脑血管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任脑血管病组组长。在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 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海绵状血管瘤,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治疗 有较深的探究;其中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1000例以上;脑动静脉畸形采用综合+个 体化治疗措施;对于复杂的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复杂脑血管疾 病开展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应用血流导向系统或带膜支架等新技术进行治疗; 并开展了烟雾病的颅内外血管吻合及贴敷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等脊髓血管病也开展 显微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在神经导航下精准定位显微手术切除。本人 最为擅长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7年9月-199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习。 1997年9月-200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攻读医学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7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2000年7月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论著:1) Tiewei Qi,Ali Alhothi A,Shaolei Guo,Feng Liang,Zhongsong Shi,Xuesong Li,Zhengsong Huang,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s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covered stent grafts with follow-up results,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0,24(4):435-440。 2) 梁丰,齐铁伟,郭少雷,曾琼,何科君,洪奕珊,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纤维束示踪在外科治疗临近运动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辅助应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5):274-278. 3) 曾琼,江楠,郭少雷,梁丰,齐铁伟,赵丹丹,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治疗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比较,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6):325-329. 4) 何科君,齐铁伟,郭少雷,梁丰,杨毅兵,罗莉娟,谢冠玲,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3):133-137. 5) 刘子科,齐铁伟,李雪松,郭少雷,梁丰,曾琼,谢丽华,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后周围脑组织中毛细血管病理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3):178-180. 6) 江楠,郭少雷,李雪松,梁丰,黄正松,齐铁伟,曾琼,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后周围脑组织IL-17A、TGF-β表达水平及意义,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0):1027-1030. 7) 郭少雷,梁丰,江楠,李雪松,黄正松,齐铁伟,何科君,罗莉娟,洪奕珊,术中荧光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2):75-78. 8) 梁丰,郭少雷,齐铁伟,黄正松,杨李轩,曾琼,洪奕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2):164-166. 9) 郭少雷,梁丰,王凌雁,齐铁伟,黄正松,何科君,杨毅兵,罗安琪,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4):316-318. 10) 李凡滢,齐铁伟,何科君,杨毅兵,欧斯奇,椎-基底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26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4): 393-395 共有论文40篇,共有第一作者论文、通讯作者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篇;第二、三作者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3篇。 专著:无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030801130,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在大脑半球表面的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联合应用,2010/01-2013/12,5 万元,已结题,主持。 2) 广东省医学科技基金,项目编号A2006187,凝血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风险的关系,2006/1-2007/12,1 万元,已结题,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171102,人脑AVM 病因的新分子机制:EPCs 中STAT3 信号通路介导血管新生,2012/01-2015-12,58 万元,在研,参加。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