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杨智云[]

    医生擅长

    X线、CT、MR影像诊断 ...详情

    从业经历
    杨智云,女,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博士导师,硕士学历,1988年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工作。 医疗专长 主要从事X线、CT、MR影像诊断。 主要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和肿瘤影像诊断;头面部、颈部和五官病变影像诊断。 获奖情况 《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获广东省2000年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98年度中山医科大学 医疗成果奖一等奖 论著 1、杨智云,等.头颈部少见副神经节瘤.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4):409~412 2、杨智云,等.嗅神经母细胞瘤影像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3):244~247 3、杨智云,等.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影像学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4):314-317 4、杨智云.鼻咽癌的CT检查.新医学,2004;35(9):110~111 5、杨智云.单侧鼻腔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新医学,2004;35(8):57~59 6、杨智云.颌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46例CT诊断.新医学,2003;34(4):108~109 7、杨智云等. 颌面外科及正畸中三维CT的临床应用.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7):511~514 8、杨智云.脑膜血管外皮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3):185~186 9、Yang Zhiyun, Guofan Xu. Craniopaque twin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2,115(8):1262 10、杨智云等.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科的临床应用.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3):129~132 11、杨智云. 颌骨肿瘤的X线、二维与三维CT对比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5):372~374 12、杨智云等. 中耳疾病的CT诊断与传统X线比较.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6):339~342 13、杨智云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螺旋CT诊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1999,8(3):139~141 14、杨智云螺旋CT在喉和下咽部的临床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4:540~548 15、杨智云等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喉和下咽部的临床应用.中华耳鼻喉科学杂志.1998,33:247~248 16、杨智云脑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9,7(1):16~18 17杨智云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7,6(4):222~223 18、杨智云脑膜瘤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研究.中华神经外科学杂志,1997,13(1):36~37 19、杨智云脑膜瘤: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硬膜尾征.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6):329~330 20、杨智云脑胶质肉瘤1例报告.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5,31:540 21、杨智云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诊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2(4):211~213 专著 主编《五官及颈面部肿瘤临床CT诊断》70万字,2004年1月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中华影像学丛书.头颈分册》、《临床MRI诊断学》、《甲状腺外科学》、《耳鼻咽喉创伤学》、《颞骨解剖图谱》等 ...详情
  • 邓素雄[]

    医生擅长

    熟练掌握肾脏移植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准确把握手术适应征,妥善处理肾移植术后短期及远期并发症,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着力于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个体化,强调免疫抑制力度在个体的差异,在不增加急性排斥风险的基础上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其他感染,尤其是BK病毒感染风险。在老年肾移植及儿童肾移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肾移植术后出现的移植物肾病能够根据致病因素针对性地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案。熟练掌握并能高质量地完成尸肾切取、供肾修整及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详情

    从业经历
    熟练掌握肾脏移植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准确把握手术适应征,妥善处理肾移植术后短期及远期并发症,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着力于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个体化,强调免疫抑制力度在个体的差异,在不增加急性排斥风险的基础上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其他感染,尤其是BK病毒感染风险。在老年肾移植及儿童肾移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肾移植术后出现的移植物肾病能够根据致病因素针对性地找到合理的处理方案。熟练掌握并能高质量地完成尸肾切取、供肾修整及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研究方向:免疫抑制方案个体化,移植物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5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于湘雅三院泌尿外科工作,2000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工作至今。论著: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两项。 专著:参编专著3部。 ...详情
  • 李幸宽[]

    医生擅长

    暂无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余学清[]

    医生擅长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余学清,男,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博士导师,博士学历,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博士毕业于1996年7月。 医疗专长 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肾脏病学的临床医疗工作,能够处理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擅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①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②腹膜透析的临床和实验研究;③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④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机制及综合防治等。 科研基金 至今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3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项(分课题负责人),卫生部科研基金3项,教育部基金4项,广东省基金5项等。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中华肾脏病学会侯任主任委员,广东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肾脏病学会全球发展委员会(东亚区)委员,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亚洲区核心成员,亚太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中文版,主编,《中华肾脏病杂志》常务副总编辑,《临床肾脏病杂志》副总编辑,《实用内科杂志》副总编辑,卫生部肾脏病临床重点实验室主任, 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Baylor医学院和日本昭和大学客座教授. 获奖情况 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系列研究. 2.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 1996年 3.卫生部科研成果三等奖 血尿定位的系列研究 1996年 4.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1996年 4.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 5.中国高校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骨调素在肾小球肾炎的致病作用及调控因素 2001年 6.省科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骨调素在实验性新月体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01年 7.宝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3年 8.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巨噬细胞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2004年 论著 1、Yu Xue-Q, David J Nikolic-Paterson, Wei Mu, Cecilia Giachelli, Robert C Atkins, Richard Johnson, HY Lan. A Functional role of osteopontin in experimental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in rats. Proceed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 1998;110∶50-64. 2、Lan HY, Yu X Q, Yang N, David J Nikolic-Paterson, Johnson R , Atkins RC. De novo glomerular osteopontin expression in rat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Kidney Int 1998; 53:136-145. 3、Yu Xue-Q, Fan Jun-Ming, David J Nicolic-Paterson, et al.IL-1 up-regulates osteopontin expression in experimental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in the rats. Am J of Pathol 1999;154(3):833-841. 4、Yu XQ .Osteopontin expression in progressive renal injury in remnant. Kidney: role of angiotensin II. Kidney Int. 2000 Oct;58(4):1469-1480. 5、余学清 李涌泉 李晓艳等. 白细胞介素1β通过p38信号通路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骨调素mRNA的表达。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5)305-309. 6、Mao HP,Yu XQ, Hsp72 Interacts with Paxiollin and Facilitates the Reassembly of Focal Adhesions during Recovery from ATP Depletion。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4;279(15);15472-15480 7、娄宁,余学清。血管紧张素II通过P38丝裂原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骨调素基因的上调表达。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5):1283-1287. 专著 主编 《实用全科医师手册》 北京:科......详情
  • 黄锋先[]

    医生擅长

    在国内首先开展返流性肾脏病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擅长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尿路感染的诊治和腹膜透析 ...详情

    从业经历
    黄锋先,男,主任医师,教授,肾内科副主任,博士导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1983年。 医疗专长 1986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附一院从事内科肾脏病医疗、教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返流性肾脏病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在临床肾脏病的诊治,尤其在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尿路感染、腹膜透析等领域具有较深造诣。 主要研究方向 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腹膜透析。 科研基金 1996年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白介素-8在慢性肾盂肾炎发病机理的意义》 No.960615 1999年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反流性肾脏病的防治研究》 No.99M04906G 2003年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TGF-β/Smads在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 论著 1、 MMP-2、MMP-9在大鼠氨基核苷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探讨。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25(3S):96-99 2.不同透析膜对血透患者IL-8血浆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2;18:65 3.Urinary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8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gAnephropathy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2001;15:30 4. 糖皮质激素预防逆行性肾盂肾炎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2;18(2):94-97 5. 利福平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5):353 专著 《临床医师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内科医生会诊》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年 《泌尿系统疾病》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年 ...详情
  • 牙周病专科医生[]

    医生擅长

    牙龈出血、牙松动、口臭 ...详情

    从业经历
    牙周病专科 ...详情
  • 李绍强[]

    医生擅长

    1996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年制毕业,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先后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及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肿瘤外科访问学习。擅长肝胆胰脾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肝癌、胆道肿瘤、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门脉高压症、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尤其是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再次手术诊治、肝癌的外科治疗和胰腺癌的外科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各种高难度复杂的手术,如:原位右半肝切除术、扩大半肝切除、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肝癌合并门静脉、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1996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年制毕业,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先后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及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肿瘤外科访问学习。擅长肝胆胰脾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肝癌、胆道肿瘤、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门脉高压症、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尤其是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再次手术诊治、肝癌的外科治疗和胰腺癌的外科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各种高难度复杂的手术,如:原位右半肝切除术、扩大半肝切除、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肝癌合并门静脉、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研究方向:1.肝胆和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2.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3.胰腺癌的复发及转移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9.9-1996.7原中山医科大学7年制 硕士研究生1998.9-2001.7 原中山医科大学 博士研究生2001.8-2002.2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 访问学者2012.4-2012.10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肿瘤外科 访问教授1996.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住院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09.12至今)社会兼职:广东省肝病学会胆胰学组常委论著: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入4篇,最高IF:7.492。1.Outcomes of liver resection for intrahepaticston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disease. Ann Surg,2012,255(5):946-53.2.Bilateral liver resection for bilateralintrahepatic stone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 15(29):3660-3.3.Long-term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intrahepatic cholangio -carcinoma. Chin Med J, 2009; 122 (19):2286-91.4.Bile leakage after hepatoectomy forhepatolithiasis:Risk factors and managment. Surgery, 2007;141(3):340-5.5.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12):2351-57.6.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对比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70-16737.双侧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6):780- 7838.术前胆道引流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5):1134-11379.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的疗效分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3):190-19210.肝细胞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124-126专著:参编《普通外科特色诊疗技术》和《外科症状鉴别诊断》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1.综合性疗法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系列研究 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人)2.肝硬化营养支持与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六完成人) ...详情
  • 周振海[]

    医生擅长

    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和血液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了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医疗特长: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和血液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了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研究方向:以急性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级科研项目。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临床医学博士,2007年-2009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社会兼职: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论著:以第一作者在SCI及国内核心杂志发表了多篇论著:1.Direct B Cell Stimulation by Dendritic Cells in a Mouse Model of Lupus. Arthritis & Rheumatism. 2008, 58(6):1741–1750.2. Direct B cell stimulation by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in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patient.J Clin Immunol. 2010,30(6): 814-822 3. Autoreactive marginal zone B cells enter the follicles and interact with CD4+ T cells in lupus-prone mice. BMC Immunol. 2011, Jan 20.12-7:1-134.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细胞分泌B细胞活化因子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9):599-6025.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的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6):1513-1516 ...详情
  • 陈丹[]

    医生擅长

    口腔额面外科,口腔额面外科手术及术后治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序列治疗、颌面部外伤整形修复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各种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陈丹,男,副主任医师,博士,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96年毕业至今长期担任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在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畸形序列治疗、颌面部外伤整形修复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到我院工作至今,2005年获得中山大学口腔临床医学硕士,2009年获得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访问学者。 论著: 1.Antitumor Effects of Targeting hTERT Lentivirus-mediated RNAi Against KB cell lines. Oncol Res. 2009, 17(11-12) 621-630. 2.Antitumor effects of hydroxycamptothecin- loaded poly[ethylene glycol]-poly [gamma- benzyl-L-glutamate] micelles against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ncol Res。 2007, 16(7) 313-323. 3.靶向人端粒酶反转录酶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构建与筛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8, 6(6) 435-44. 4.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治疗金黄地鼠颊囊癌的实验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09, 3(1) 42-49. 5.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实验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09, 3(3) 262-269. 专著: 《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头颈外科修复与重建手术学》 ...详情
  • 鼾症专科医生[]

    医生擅长

    鼾症专科 ...详情

    从业经历
    鼾症专科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