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陈伟英[]

    医生擅长

    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肾脏替代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狼疮性肾炎领域有较深的造诣。/n研究方向:1.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陈伟英,女,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84年。1984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工作,1986年起从事肾脏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以及肾脏替代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狼疮性肾炎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主要研究方向 1.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科研基金 1. MIF反义RNA对实验性狼疮性肾炎病理变化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000元。主要负责人。1998年。 2. MIF反义RNA及MIF抗体对实验性新月体肾炎病理变化的影响。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5000元。主要负责人。1998年。 3. 激素抵抗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新机制及防治。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基金,60,000元。第二负责人。1998年 4. 高敏病人肾移植TLI-免疫抑制剂综合治疗的研究。校科研基金,10,000元。主要负责人,1994年 5. 骨调素在人类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0,000元。第三负责人。1998年。 6. 解毒活血法对狼疮肾炎PPAP-g信号通路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00元。第二负责人。批准号30271668。2003年 7. 从PPAR-g介导的炎症反应负调节信号探讨狼疮方治疗狼疮肾炎的作用。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第二负责人,2003年。课题号:20020558051 8. MIF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狼疮肾炎病理损害的影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负责人,项目编号:04009432,2004年 9. TNFα/TNFRs信号偏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侯形成中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5年. 第二负责人。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口计生委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期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人才。 获奖情况 1.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研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1998年 2.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研究。广东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1998年 3.急性肾功能衰竭基础与临床综合研究。校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1994年 4.巨噬细胞在肾小球疾病中积聚机制的研究, 国家提名教育部科技奖二等奖 2005年 5.骨调素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致病作用及调控因素. 中华医学奖二等奖 2001年 6.骨调素在实验性新月体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1年 7.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在肾小球疾病中致病作用的系列研究.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6年 8.巨噬细胞在肾小球疾病中积聚机制的研究.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6年 论著 1、两种病理类型肾病患者尿IgG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5年.7月, 第一作者 2、Effect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on expression of MIF in macrophag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5年2月, 第一作者 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及其与狼疮活动. 中华内科杂志. 2004年8月. 第一作者 4、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浓度与狼疮肾炎肾组织损害的关系.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年4月. 第一作者 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肾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作用.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2年2月. 第一作者 6、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2002年7月. 第一作者 7、. Effect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on expression of MIF in macrophage. J of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2002年10月. 第一作者 8、Urine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refects the renal MIF expression and the severity of renal injury in human lupus nephritis. . J of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2004年10月. 第一作者 9、The expression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i......详情
  • 心房颤动专科医生[]

    医生擅长

    心房颤动专科 ...详情

    从业经历
    心房颤动专科 ...详情
  • 方莹莹[]

    医生擅长

    神经系统疾病、记忆障碍及相关疾病,老年痴呆症 ...详情

    从业经历
    神经系统疾病、记忆障碍及相关疾病,老年痴呆症研究方向:记忆障碍及相关疾病,老年痴呆症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85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85年以来一直从事神经科临床医疗工作,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处理有较丰富经验。特别是老年期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老年痴呆学组副组长 ...详情
  • 郭禹标[]

    医生擅长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年,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危急重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COPD/肺部感染)、肺结核和胸膜疾病等,并精通呼吸内科多项高尖技术的临床操作技能。曾在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大学医学中心及附属圣托马斯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行博士后研究,曾AMEE-ESME Course临床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书。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COPD)、肺癌的信号通路、间质性肺疾病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8.9~2001.7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毕业2002.11~2003.12在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大学(VanderbiltUniversity,Nashville,TN,USA)医学中心及附属圣托马斯医院(SaintThomasHospital)呼吸与危重症科(Pulmonary&CriticalCareMedicine)2011.3~2012.3海南三亚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2012.8~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兼)2013.2~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兼)2016.12参加AMEE-ESMECourse临床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书社会兼职:现任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学会秘书、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文版执行编委、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会主委助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委员论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三十多篇,主要发表在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Chest,Respirology等国外杂志。专著:参与《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和《高级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教学专著的编写。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两项专利设计和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因在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出色表现,荣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第十届APSR最佳论文陈述奖”、“第九届亚太呼吸学会最佳论文奖”、“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最佳壁报奖”、“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和结核病学年会青年学者论坛比赛一等奖”、“美国肺科医师学院年会最佳壁报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届“五四”英语演讲比赛第二名”等称号 ...详情
  • 徐哲[]

    医生擅长

    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小儿尿道下裂、肾积水等疾病。擅长小儿泌尿外科及普外科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徐哲,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90-1997年就读于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1999-2002年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医疗专长为小儿泌尿外科、小儿普通外科擅长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对小儿尿道下裂、肾积水、巨输尿管、重复肾、膀胱外翻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小儿泌尿系统腹腔镜操作,擅长小儿实体性肿瘤的临床诊治。2009年被评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德医风模范标兵”。2014年7月至9月于德国SLK KLINIKEN师从世界著名的泌尿外科Rassweiller教授学习泌尿系统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2015年于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获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执照,至今已经行54例达芬奇下肾积水,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3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1例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等共69例达芬奇手术并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主要研究方向: 小儿泌尿、普外疾病和小儿实体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委基金各一项,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泌尿专业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分会小儿肿瘤专业组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广东省分会小儿肿瘤专业组青年委员会主委。 科研基金: 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SIRT1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物的应用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PHK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抗凋亡分子机制》 论著: 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十几篇、发表SCI文章5篇。 ...详情
  • 赖慧红[]

    医生擅长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妇科病。对月经病、痛经、急、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确切疗效 ...详情

    从业经历
    赖慧红,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本科学历,毕业于1968年。 医疗专长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专长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妇科病。对月经病、痛经、急、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确切疗效。运用中药对治疗内科、儿科、五官科、各种癌症术后的调理及某些疑难杂证有独特的见解及临床疗效。 主要研究 中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科研基金 药物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蒲归丸治疗盆腔癥积症的临床探索。 社会兼职 1、广东省女医师恊会第二屇理事会理事; 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屇委员会委员; 3、《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编委。 论著 1、赖慧红、高山凤、邓远梅等 蒲归丸治疗子宫肌瘤瘀热型3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2004:45(3):201 2、赖慧红、冯丽萍、邓远梅, 蒲归丸治疗子宫肌瘤30例疗效分析。 新医学 2002:33(6):77 3、赖慧红、邓远梅, 补肾法治疗妇科病疗效分析。 中医杂志 2002:43:74 4、赖慧红、邓远梅, 化痰通瘀法辨治冠心病36例。中医杂志 2002:43:75 ...详情
  • 孙来保[]

    医生擅长

    临床麻醉、重症复苏、急慢性疼痛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急、慢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1,7—1986,7 江西医学院本科医疗系 1986,8—1990,8 江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1990,9—1993,7 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硕士) 1993,7—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工作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原中青年委员 广东医学会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疼痛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手术麻醉科主任 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论著: 孙来保 刘松 魏明等。 分娩镇痛时硬膜外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4):308-309 孙来保 蒋小朴 黄文起等。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12)925-926 孙来保 刘 松 李梅娜等。分娩镇痛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5):401-402 Qiu-Lan He, Yuling Chen, Jian Qin, Sui-Lin Mo, Ming Wei, Jin-Jun Zhang, Mei-Na Li, Xue-Nong Zou, Shu-Feng Zhou, Xiao-Wu Chen, Lai-Bao Sun(通讯作者). Osthole, a herbal compound, alleviates nucleus pulposus-evoked nociceptive responses through the suppression of overexpression of acid-sensing ion channel 3 (ASIC3) in rat dorsal root ganglion. Med Sci Monit, 2012;18(6): BR229-236. Yubo Tang,Baoding Huang,Laibao Sun,Xinsheng Peng,Xiao Chen,and Xuenong Zou. Ginkgolide B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bone marrow-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volvement of AKT/ENOS and MARK/P38 signaling pathways.European cells and Materials .2011;21:459-469. 专著: 孙来保 主编。麻醉学考点之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第一版。ISBN978-7-5023-5832-7。 CIP:(2007)D165820号(83万字)。以下参编: 神经性疼痛诊疗学(高崇荣 王家双主编)。第15章, 303-318。周围神经损伤性痛症。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第一版。2006年7月出版(约3万字) 临床监测学(佘守章 岳云主编)。第15章,416-448。免疫功能监测。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年12月第一版(约3.5万字)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谭敏 李家骅主译)。43-51麻醉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年1月第一版。 (约5千字) 围麻醉期风险与处理(马武华主编)。第21章,268-275。腔镜手术麻醉风险。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年6月第一版。(约1万字)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石汉平 詹文华)第5章第7节,207-211。手术麻醉前准备和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0年12月第一版(约1万字) 围术期重症监测治疗学(张立生 徐贯杰)第41章,560-585。呼吸疗法。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第一版,2009年3月出版(约3万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1999年术后镇痛研究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科研三等奖 ...详情
  • 神经科失眠专科[]

    医生擅长

    失眠专科门诊主要从事急性、慢性失眠、睡眠节律紊乱以及过度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的诊断,和药物、心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干预治疗,也包括与失眠相关的常见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入睡困难、容易醒、早醒、睡眠颠倒,白天嗜睡、睡眠时频繁从噩梦中惊醒、哭闹、睡眠时有异常的肢体活动如坐起、走动、暴力行为等。 ...详情

    从业经历
    失眠专科门诊主要从事急性、慢性失眠、睡眠节律紊乱以及过度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的诊断,和药物、心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干预治疗,也包括与失眠相关的常见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入睡困难、容易醒、早醒、睡眠颠倒,白天嗜睡、睡眠时频繁从噩梦中惊醒、哭闹、睡眠时有异常的肢体活动如坐起、走动、暴力行为等。 ...详情
  • 叶玉津[]

    医生擅长

    各种风湿免疫病的诊治,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银屑病关节炎、皮肌炎、血管炎等。在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风湿免疫病患者妊娠期和围产期管理有较深的造诣。 ...详情

    从业经历
    医疗特长:从事风湿免疫专科一线临床工作20年,对风湿免疫科常见病、多发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IgG4相关疾病、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特别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及慢性病管理;风湿免疫病患者妊娠期管理等。研究方向:致力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新方法的研究。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4年获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起任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2011年至201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学习工作两年。社会兼职:第九、第十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论著:主持和参与1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24篇。参与5部专著编写工作 ...详情
  • 方群[]

    医生擅长

    注:胎儿医学 围产医学,包括产前诊断、遗传咨询、胎儿宫内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 主要研究方向 ...详情

    从业经历
    方群,女,主任医师,教授,胎儿医学中心主任,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博士导师,博士后。从事妇产科临床及实验室工作30余年,从事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工作20余年。常年从事胎儿医学和围产医学临床工作:每周定期出教授门诊、专科门诊或特诊3个单元,全年累计出诊约45周;全年主持妇产科全科大查房2次,每日坚持对孕妇区和胎儿医学中心相关病例查房,全年累计约1000人次;每周四常规主持胎儿医学疑难病例讨论,全年累计讨论病例数约400例以上。 1995年至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获得博士后学历。1995.11-1999.2赴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洛杉矶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回国后于2001年筹建了国内首个胎儿医学中心,继续从事产前诊断以及与胎儿医学的有关研究,在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或较早开展选择性减胎术、胚外体腔穿刺术、宫内输血术、胎儿肾活检、快速大容量羊水减量术、经腹绒毛活检术、胎儿体腔引流术等,特别是07年实施了国内大陆地区首例双胎妊娠一胎脐带电凝减胎术,已累计完成手术病例2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每年分别约有十多次院外授课和数次院外会诊。曾获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医疗专长: 围产医学,包括产前诊断、遗传咨询、胎儿宫内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妇产科学会广州分会常委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胎儿医学专业主任委员 广东省围产医学会产前诊断学组副组长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人 中华肾病杂志审稿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 胎儿医学,包括胎儿疾病病因、产前诊断、宫内治疗,胎儿生长发育。 获奖情况 1995年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论著: 1. Zhiming He, Qun Fang, Yongzhong Yang, et al. Fetal reduction by cord coagulation in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monochorionic multiple pregnancies: Preliminary experiences in China. Chin Med J (Engl), 2010, 123(5):549-54. 2. Luo YM, Fang Q, Shi HJ, et al. Imprinting and Promoter Usag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in Twin Discordant Placenta.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ternational, 2010, 498574. 3. Chen JH, Fang Q, Chen BJ, et al. Study on the Imprinting Statu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IGF-II) Gene in Villus during 6–10 GestationalWeek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ternational, 2010, 965905. 4. 韩振艳, 方群, 罗艳敏, 等. 超声预测双胎体重不同一性的探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4): 288-291. 5. 林胜谋,方群,王晨红,等. 胎儿腹水的产前诊断与预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12(6):413-417. 6. 何志明,方群,陈敏玲,等. 快速负压羊水减量术治疗羊水过多.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9,12(5):373-375. 7. 陈敏玲,方群,罗艳敏,等. 胎盘人白细胞抗原G蛋白的表达与第8外显子多态性的相关性. 实用医学杂志. 2009,25(1):1787-1789. 8. 石慧娟,方群,王连唐,等. 染色体异常胎儿的畸形形态学特征与产前诊断.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30(4S):252-256. 9. 黄轩,方群,刘均澄,等. 胎粪性腹膜炎新生儿的产前超声诊断和预后的关系. 中国新生儿杂志. 2009,24(2):85-88. 10. 杨志云,彭前,方群,等. X线在诊断成骨发育不良的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2):1722-1724. 11. 方群,姚书忠,谢红宁,等. 对单绒毛膜双胎中异常胎儿行脐带双极电凝减胎术的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3):166-429. 12. 罗艳敏,方群,杨永忠, 等. 两种途径绒毛活检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比较.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11):814-817. 13. 黄轩,黄林环,方群, 等. 软骨发育不全的产前基因诊......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