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廖新学[]

    医生擅长

    擅长心血管内科危重、疑难病例诊治,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及其射频消融、心脏起搏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教育经历: 2000/09-2004/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博士 1994/09-1997/06,中山医科大学,心内科,硕士 1984/09-1990/06,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 1.2008/12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2.2003/12-2008/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3.1998/12-2003/12,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4.1990/07-1998/12,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高血压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会长,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内科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男性健康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常务理事 论著: 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文章30多篇。包括《ExogenousHydrogen Sulfide Attenuates High Glucose-Induced Cardiotoxicity by Inhibiting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Suppressing TLR4/NF-kappaB Pathway in H9c2Cells.》,《Design,synthesis, and antihypertensive activity of curcumin-inspired compounds via ACEinhibition and vasodilation, along with a bioavailability study for possiblebenefit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PDE5 inhibitorsildenafil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of Cardiology.》,《HigenamineCombined with [6]-Gingerol Suppresses Doxorubicin-Triggered Oxidative Stressand Apoptosis in Cardiomyocytes via Upregulation of PI3K/Akt Pathway,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等。 专著: 主编《高血压基础与临床》、《妊娠期安全用药》,总主译《高血压:临床实用指南》,副主编《心血管疾病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内科症状鉴别诊断》,参编《临床医生用药大全》、《心血管危重症监护治疗学》、《明明白白心电图》、《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3项。??\" ...详情
  • 文碧秀[]

    医生擅长

    于鼻咽癌、乳腺癌,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胃肠道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骨软组织肿瘤等全身肿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特别是对上述肿瘤采用个体化的肿瘤综合治疗,应用立体定向放疗(俗称X-刀)、图像引导放疗、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等现代新型放射治疗技术,规范化实施精确放射治疗,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正常组织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肿瘤功能性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以及增强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和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等临床科研有较深造诣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精确放射治疗;个体化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正常组织保护。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6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2006年获美国外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医学博士。1997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被中山大学聘为教授。1987年至199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从事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1999年到2008年分别在在法国Gustave Roussy癌症研究所和美国Sloan-Kettering 纪念癌症中心放射治疗科从事长达10年的科研和临床工作,2009年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海外引进人才,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至今。 社会兼职:国际医学物理、临床工程和放射肿瘤学杂志 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专家 论著:SCI论著20余篇 ...详情
  • 王道虎(周五下午只看前列腺癌)[]

    医生擅长

    熟悉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泌尿系肿瘤腹腔镜治疗,如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等,以及泌尿系统的腔内治疗,如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经皮肾镜等。 ...详情

    从业经历
    熟悉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泌尿系肿瘤腹腔镜治疗,如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等,以及泌尿系统的腔内治疗,如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经皮肾镜等。研究方向:治疗从事泌尿系统肿瘤的基础研究及治疗,尤其是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博士毕业,2004年至2006年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医院泌尿外科做访问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医院,美国TexasA﹠MUniversity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泌尿外科做临床访问学者。社会兼职: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学会委员,广东省优生优育委员会委员,欧洲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担任WorldJournalofUrology,InternationalUrogynecologyJournal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Andrology的特邀审稿人论著:参与8本泌尿外科专著的编写,是第三版《泌尿外科手术学》主编助理。专著:在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 ...详情
  • 刘钧澄[]

    医生擅长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腹部肿瘤 ...详情

    从业经历
    对小儿肝胆胃肠道与新生儿外科疾病、恶性实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很深的造旨。擅长先天性消化和泌尿系统畸形和新生儿外科疾病诊治,特别是对罕见病、疑难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小儿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及胆道闭锁的诊治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深入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术后胆管炎等并发症的诊治进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小儿消化道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巨结肠及类缘病、小腹部恶性实体瘤诊断与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收治不少各地来的罕见病、疑难病,以及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患儿,经治疗大部分取得较好的疗效。研究方向: 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小儿实体瘤、先天性消化道与泌尿系统畸形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4年2月至1977年2月 大学 读书 1982年1月至1984年12月中山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读书 1990年9月至1993年3月 中山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 读书 1977年2月至1982年2月 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工作 1985年1月至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 工作社会兼职:中华小儿外科肝胆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普外学组组长、抗癌协会儿童专业委员会广东分会副主任委员论著:1.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与肝胆道组织中CD4/CD8+T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第30卷,第7期2.Kasai 术后生存12年以上患儿随访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9,第30卷,第11期3.胆道闭锁术后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的诊治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8.8月第7卷,第4期4.kasai术后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的诊治与预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8.12月第29卷,第12期5.早期正确诊断睾丸残基瘤的意义及方法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年10月第31卷第10期6.血管瘤治疗三例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2011年12月第3卷,第4期 P:42-43专著: 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 现代小儿外科治疗学 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儿肝胆外科学、小儿肿瘤外科学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先天性胆道闭锁系列研究 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状、广东省卫生厅医疗成果状 中华小儿外科科技新星 ...详情
  • 侯懿[]

    医生擅长

    妇科疾病,宫颈疾病,妇科肿瘤,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妇科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详情
  • 廖瑞端[]

    医生擅长

    眼底病、眼与全身病及各种少见、疑难疾病的诊治;矫治斜视、儿童弱视、近视等屈光不正及低视力康复、助视器验配 ...详情

    从业经历
    廖瑞端,女,主任医师,教授,原眼科科主任,硕士导师,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1977年。 医疗专长 从事眼科医教研工作三十多年,对眼底病、眼与全身病及各种少见、疑难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较全面的临床经验,以眼视光学为研究方向,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各种抗青光眼手术、眼部整形、泪道重建等内、外眼手术,擅长矫治斜视、儿童弱视、近视等屈光不正及低视力康复、助视器验配。 主要研究方向 眼视光学,包括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研究、双眼视觉与视觉认知的研究、低视力康复的研究。 科研基金 获得省卫生厅等科研基金4项: 1、早产及低体重儿视觉发育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省卫生厅基金 1998 廖瑞端(负责人) 2、胎儿期铅暴露对儿童视觉发育影响前瞻研究 省卫生厅基金 廖瑞端(第二负责人) 3、低体重儿与正常儿童视功能发育的比较研究 横向基金 廖瑞端(负责人) 4、低视力康复研究 省残联 廖瑞端(负责人) 社会兼职 广东省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广东省视光学会副理事长、低视力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视力残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获奖情况 1994年获第九届全国中青年眼科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国际眼科和全国眼视光学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4年被广东省科协评为02—04年度省级学会先进工作者; 2005年第二主编专著《现代眼视光学》获中南五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2005年获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省康复协会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论著 已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论著47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主要的第1作者论著如下: 1、A Look at Ortho-K and Corneal Epithelium 论著,HealthContact Lens Spectrum 2003.8 2、低体重儿弱视调查及多因素分析论著,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4,(2)3;101 3、早产、低体重儿近视眼发病情况分析论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 4、 早产、低体重儿的P-VEP 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论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5(2),17(2) 5、角膜塑型术治疗中的异常视觉现象——重影论著,眼视光学杂志 2000 2(1):18 6、夜戴“一副到位”角膜塑型镜片对角膜上皮的影响论著,眼视光学杂志2001.3(4):228 7、临床基本治愈弱视儿童近立体视的研究论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3(5) 8、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与干眼症论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21(13) 9、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误诊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著,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4(10) 10、屈光不正儿童调节、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状况分析论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23(10) 专著 《现代眼视光学》(共89万字,廖瑞端为第二主编,2004.10广东科技出版社) ...详情
  • 生殖男科专科医生[]

    医生擅长

    生殖男科专科(要预约我院生殖男科高勇医生的,可预约此生殖男科专科号。高勇:诊治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生殖男科专科 ...详情
  • 胃肠道肿瘤化疗医生[]

    医生擅长

    胃肠道肿瘤化疗 ...详情

    从业经历
    胃肠道肿瘤化疗 ...详情
  • 周珏倩[]

    医生擅长

    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癫痫和偏头痛等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周珏倩,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1979年就读于皖南医学院医疗系,1984年大学本科毕业,留校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科任住院医师,1987年7月考入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神经病学硕士,并于1990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进入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3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并已培养两名硕士研究生。自1984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2000年至2002年曾兼任国家级专业期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执行编缉。主要研究方向为癫痫的群体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癫痫的发病机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等的研究。同时侧重神经系统常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近六年来已发表论著21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第二作者4篇,第三作者7篇),参加编写著作5部。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下列课题研究:《NF1中神经纤维瘤发生机制及E2调控机制研究》(2003年教育部国际合作司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NF1基因突变致神经纤维瘤发生机制及E2调控作用研究》(2003年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神经网络重构及功能改变的机制探讨 》( 2005年度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研究基金资助)。擅长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癫痫和偏头痛等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主要论著 第一: 1.周珏倩等。线粒体DNA突变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3):166 2.周珏倩等。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5):338 3.周珏倩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1):54 4.周珏倩等。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与预后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6):421 5.周珏倩等。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37例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4)253 6.Jueqian Zhou, Liemin Zhou,et al. Clinical Study of Paroxysmal Kinesigenic horeoathetosis. Epilepsia 2005; 46(Suppl 6): 282. 7. 周珏倩,任力杰,马志远。 钩端螺旋体病引起颅内高压症1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3) 8. 周珏倩,周列民,杨惠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脑膜癌病2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6) 第二: 1.郭莉,周珏倩。伴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线粒体DNA突变初步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308。 2.周列民,周珏倩等。托吡酯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3):179 3.周列民,周珏倩等。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6):424。 4.Liemin Zhou, Jueqian Zhou ,et al. Hippocampal Pathology and 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 GABA Immunor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Medically Intractab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 Epilepsia 2005; 46(Suppl 6):547. 第三: 1.周列民,宁玉萍,周珏倩。I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GRD区突变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4):254。 2.  周列民 周珏倩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335 3.赵霞 周列民 周珏倩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雪旺细胞纯化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4):335 4.赵霞,周列民,周珏倩等。雌激素对I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生机制的调控作用。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39 5.潘军利 陈树达 周珏倩等。电子游戏:一种可能的癫(癎)诱发物。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4):376。 6.任力杰,周列民, 周珏倩, 韩漫夫,操德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微卫星DNA在中国人中的多态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1) 7.方燕南,林健文,周珏倩。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实质外肿瘤的诊断作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3) 第四 1.陈子仪,周列民,孙星海,周珏倩。 癫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46......详情
  • 张焕晓[]

    医生擅长

    闭经,多囊卵巢综合症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