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内科YY专科医生[]

    医生擅长

    内科YY专科 ...详情

    从业经历
    内科YY专科 ...详情
  • 祁少海[]

    医生擅长

    大面积烧伤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组织工程皮肤构建与创面修复 ...详情

    从业经历
    祁少海,男,主任医师,教授,烧伤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 长期从事大面积烧伤和增生性瘢痕防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各种原因的烧伤创面修复的处理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对严重大面积深度烧伤,化学烧伤,高压电烧伤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研究多年,摸索出一套综合防治增生性瘢痕的特有方法,并于2004年度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对糖尿病,静脉曲张,外伤等引起的各种难治性溃疡治疗也有较独特之处,擅长用皮瓣修复各种复杂创面. 主要研究方向 大面积烧伤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防治3组织工程皮肤与创面修复。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学会烧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烧伤分会委员、《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副总编辑。 获奖情况 2009年12月,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5年12月,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度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烧伤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系列研究1998年度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南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1999年度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严重电烧伤的治疗。 论著 发表论文约40余篇,其中在中华系列等国家级杂志发表约30余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宣度论文20余次.1. 祁少海; 利天增; 何洁华等。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23-1262. 祁少海; 谢举临; 利天增等。积雪草甙对烧伤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烧伤杂志。2000,16(1):53-563. 祁少海; 利天增; 谢举临等。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核酸对增生性瘢痕作用的量效关系。中华创伤杂志。2001,17(6):327-3294. 祁少海; 沈锐; 蒋小云。生长激素促进烫伤鼠肝、创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结合蛋白-3 mRNA的表达。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6): 552-5545. 祁少海; 利天增; 何洁华等。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23-1266沈锐; 利天增; 祁少海等。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杂志。2003;8:254-2577.邢帮荣;利天增; 祁少海等。表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因子促进创面修复的比较研究。中华烧伤杂志。2003;19:340-343 ...详情
  • 黄奕华[]

    医生擅长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术后复发性溃疡,食道癌直肠癌、胰腺肿瘤、肠息肉病、痔疮、肛瘘、肛门脱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胃术后吻合口狭窄等胃肠疾患的诊断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黄奕华,男,主任医师,教授,胃胰肠外科副主任,硕士导师,外科硕士学位。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术后复发性溃疡,食道癌直肠癌、胰腺肿瘤、肠息肉病、痔疮、肛瘘、肛门脱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胃术后吻合口狭窄等胃肠疾患的诊断治疗。 ...详情
  • 李松奇[]

    医生擅长

    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腹主动脉瘤、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动脉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等。对静脉性疾病如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和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从业经历
    李松奇,男,主任医师,教授,普外科副主任。硕士导师,博士,长期从事动脉硬化所引起疾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腹主动脉瘤、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动脉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等。对静脉性疾病如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和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经历 1983.09-1989.07 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 1989.08-1993.08 广东台山市人民医院外科 1993.09-1998.07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攻读外科学硕士及博士 1998.08-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国内外培训情况 2001.02-2001.06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血管外科进修(QUEEN MARY HOSPITAL OF HONGKONG UNIVERSITY) 2005.05-2006.04 芬兰坦佩雷大学医院血管外科进修(TAMPER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FINLAND) 获奖情况 “原发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治研究”,获得2005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与者) 承担科研基金 c-myc和PCNA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移植后的表达(广州市科委 聚氨脂小口径血管抗血栓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皮组细胞在人工血管移植后内皮化中的作用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对其促进作用的研究(广东省科技厅 ) ...详情
  • 彭爱华[]

    医生擅长

    出诊专业:血液专科疾病 ...详情

    从业经历
    彭爱华;女;副主任医师;硕导;擅长血液系统各类贫血、出血和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海洋性(地中海)贫血;免疫性溶血;粒细胞减少、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获得性凝血因子障碍;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对全血细胞减少;长期发烧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独特的见解。掌握血细胞分离技术;清除血液病理成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置换);外周血造学干细胞收集。1976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研究方向:1、血液恶性肿瘤2、获得性凝血因子障碍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科研基金:1、造学干细胞移植巨核细胞重建;2、新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前应用研究。 ...详情
  • 周灿权[]

    医生擅长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及其他辅助生育技术 ...详情

    从业经历
    周灿权,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东山院区管委会主任,1961年出生。1987年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和研究工作。1989年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协同创建了我院的生殖医学中心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研究室,中心以此为基础在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内分泌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在国内较早建立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率先应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的减胎术处理早期多胎妊娠。参与指导了国内众多的生殖中心的建设,作为卫生部或卫生厅专家对国内众多中心进行了技术评审。在辅助生殖技术相关理论方面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多年来的工作,在系列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复杂问题的处理、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以及生殖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带领技术团队进一步深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生殖力的保存和保护、人胚胎干细胞建系、核移植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中心整体技术水平长期保持在国内前沿做出重大贡献。 主要教育 1977-1983年中山医学院学士学位 1985-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生殖生理学硕士 1996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进修 2005-2006年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工作经历 1996年-2001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 1997年-2004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学科主任 1998年-2009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主任 2002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2005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产科学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 2009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院长 社会兼职: 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是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任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专科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国家重点实验室评选专家、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生殖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和《生殖医学》杂志的编委等。 论著: 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发表SCI文章三十余篇,其中作者排名前三以内或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如下: 1.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Outcome .Am J Reprod Immunol. 2013. 2. Surgical treatment of hydrosalpinx improves the expressions of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 the endometrium in implantation estrogen window. Biomedical Research 2013. 3. Impact of transitory hyperprolactinemia on clinical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Journal of J Med Biochem, 2012. 4.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IV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effects of Methylprednisolone plus low-dose aspirin adjuvant.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2012. 5. Antinuclear antibodies predicts a poor IVF-ET outcome: impaired egg and embryo development and reduced pregnancy rate. 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s, 2012. 6. Comparison of Endocrine Profile and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COS, Ovulatory PCO, or Normal Ova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2. 7.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thyroid Antibody and Preg......详情
  • 江广理[]

    医生擅长

    耳显微外科(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咽鼓管疾病),鼻内窥镜外科(鼻窦炎鼻息肉)、耳聋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江广理,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耳专科副主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耳鼻咽喉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一直从事耳鼻咽喉科学的医、教、研工作。擅长诊疗耳科疾病和鼻窦内窥镜外科。对慢性中耳炎;鼻、鼻窦炎、鼻息肉,咽喉肿瘤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大量中耳炎手术、耳硬化症镫骨手术等耳显微外科手术和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作为“中国突发性耳聋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人之一,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积累较丰富的经验。主编《颞骨解剖与耳显微外科图谱》,编写《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耳鼻咽喉创伤学》等。多届“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山大学优秀指导老师;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骨解剖与耳显微外科学习班”,培养了较多的耳科专科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耳科学、功能性鼻窦内窥镜外科。 ...详情
  • 心衰及心肌病专科[]

    医生擅长

    心力衰竭及心肌病专科门诊主要针对心力衰竭及心肌病患者。 ...详情

    从业经历
    心力衰竭及心肌病专科门诊主要针对心力衰竭及心肌病患者。 ...详情
  • 王于[]

    医生擅长

    从事肿瘤介入微创治疗学专业临床、基础研究及教学工作十余年。专业特长为肿瘤微创综合介入治疗(包括介入化疗栓塞术、消融、粒子植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尤以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胰腺癌、胆管癌等腹部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等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肺癌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入研究。 ...详情

    从业经历
    王于,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山大学医学博士。从事介入放射学专业临床、基础研究及教学工作十余年。专业特长为肿瘤介入及血管性介入(包括介入化疗栓塞术、消融、粒子植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尤以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胰腺癌、胆管癌等腹部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等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子宫肌瘤、妇科恶性肿瘤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在肺癌等疾患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 中山一院首位完成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术,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提供首选手段。社会学术团体兼职: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学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委会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培养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ET协助诊疗组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1. 肿瘤介入微创综合治疗 2. 肝脏疾患的影像学及功能影像学 3. 恶性肿瘤介入及姑息治疗 4. 子宫肌瘤、精索静脉曲张等良性疾病的诊治 5.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微创介入治疗。 科研基金: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课题研究。 1.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ADMSC经门静脉移植通过影响肝窦内皮细胞VEGF-eNOS-NO系统改善肝纤维化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主持)。编号:81101135 2. 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FXR激活肝内VEGF-eNOS改善大鼠纤维化肝脏微循环的机制研究(主持)。编号:11ykpy18. 3. 2012年度CSCO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Sorafinib联合TAE对纤维化大鼠肝脏微循环影响的机制研究(主持)。编号:Y-B2012-012 4. 2012年度中山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门脉移植eNOS修饰ADSC对肝纤维化大鼠微循环影响的体内实验研究(主持)。 5. 2016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FXR激活通过miR-22负向调控肝窦内皮细胞VEGF-ET-1通路改善肝纤维化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编号:2016A030313206 论著: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 近期主要代表作: 1. Wang Y, Cui W, Fan W, Zhang Y, Yao W, Huang K, Li J. Percutaneous intraduc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unresectable Bismuth types III and IV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Oncotarget. 2016; 7(33):53911-53920. doi: 10.18632/oncotarget.10116. 2. Cui W, Fan W, Lu M, Zhang Y, Yao W, Li J, Wang Y(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intraduc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unresectable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A single-institution experience. BMC Cancer. 2017 Apr 24;17(1):288. doi: 10.1186/s12885-017-3278-5. 3. Cui W, Wang Y, Fan W, Lu M, Zhang Y, Yao W, Li J. Comparison of intraluminal 4.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stents vs. stents alone in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Int J Hyperthermia. 2017 Apr 10:1-9. doi: 10.1080/02656736.2017.1309580. [Epub ahead of print] 5. Lian F, Zhou J, Wei C, Wang Y(王于), Xu H, Liang L, Yang X. Anti-TNFα agents and methotrexate in spondyloar......详情
  • 卢念祖[]

    医生擅长

    对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性病的诊治有较丰富临床经验,更擅长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性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1973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对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性病的诊治有较丰富临床经验,更擅长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性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