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苏才坤[]

    医生擅长

    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等各类型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抗甲亢药物过敏的甲亢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淋巴清扫术等手术治疗方法。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治疗。乳腺癌、乳腺炎、乳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苏才坤,男,副主任医师,一九八三年七月临床医学本科毕业,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多年。主要专长: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急慢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肿的诊治。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各类型甲状腺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淋巴清扫等手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抗甲亢药物过敏的甲亢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详情
  • 黄海威[]

    医生擅长

    长期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有2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神经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毒与放射性脑病、脊髓病等的诊治,对神经科常见症状如头痛、肩臂痛、腰腿痛、失眠和抑郁焦虑症状等的诊治亦颇有心得。多次参与省医疗队的外派抢救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临床神经病学》及《脑卒中》等多本专著,获卫生部及省科技厅科研成果奖多项。 研究方向: ...详情

    从业经历
    长期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有2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神经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毒与放射性脑病、脊髓病等的诊治,对神经科常见症状如头痛、肩臂痛、腰腿痛、失眠和抑郁焦虑症状等的诊治亦颇有心得。多次参与省医疗队的外派抢救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临床神经病学》及《脑卒中》等多本专著,获卫生部及省科技厅科研成果奖多项。 研究方向: 脑血管疾病、中毒与放射性脑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3年9月-1989年6月 中山医科大学 大学本科学习 1991年9月-1994年6月 中山医科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习 1989年6月-1994年12月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任住院医师工作 1994年12月-2000年12月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任主治/讲师工作 2000年12月-2007年1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工作 2007年12月-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任主任医师/专科主任工作 社会兼职: 广东省卫生厅脑血管病防治专家组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神经心理学组成员 论著: 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专著: 《临床神经病学》及《脑卒中》等多本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获卫生部及省科技厅科研成果奖多项 ...详情
  • 金明华[]

    医生擅长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性疾病虚证,皮肤病风证、湿热证的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金明华,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博士学历,毕业于1989年7月。 医疗专长 主要从事冠心病、中风、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中医皮肤病的防治工作。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痰湿证,老年性疾病虚证,皮肤病风证、湿热证的治疗有较深的体会,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的血瘀证、风证病因病机探讨和临床治疗研究;结合岭南地区湿证特点,致力于“湿邪致病”、“湿病致瘀”机理研究;舌苔(腻苔)本质研究。 科研基金 1.腻苔与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祛湿治疗的分子机制 省中医药局基金 01 2.厚腻等舌苔相关蛋白的分离、鉴定和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 3.痰湿证舌苔相关蛋白的分离、鉴定和分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2003 4.腻苔厚度和苔色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不同祛湿治疗的基因调控研究 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 2002 社会兼职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获奖情况 参与的项目“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获1996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成果一等奖; “冠心病血瘀证发病机理及其证型研究”获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四逆汤抗心肌缺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2003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论文“华佗再造丸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性、SOD/MDA及NO调节的影响”获1999年奇星杯科技论文一等奖。 论著 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8篇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四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四逆汤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天保康注射液抗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氧化损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白腻苔和黄腻苔患者血浆SOD/MDA水平的变化”等。 ...详情
  • 李娟[]

    医生擅长

    对血液系统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对疑难和罕见病有独到的见解。专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30余年并取得重大成就,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创立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体系使骨髓瘤患者生存期延长两倍以上,实现了把恶性肿瘤变成慢性病的目标。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和其它浆细胞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979-09 ~ 1984-06 中山医科大学 学士 1990-09 ~ 1993-06 中山医科大学 硕士 1999-09 ~ 2002-06 中山大学 博士 工作经历: 1984-07 ~ 1994-1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住院医师 1994-12 ~ 1998-1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讲师 1998-12 ~ 2004-1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2004-12 ~ 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目前担任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国际骨髓瘤协会成员、亚洲骨髓瘤网成员等职务。 论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0余篇,SCI收录60余篇。 1. Xu XX; Zhang C; Trotter T; Gowda P; Lu Y; Selvarangan Ponnazhagan; Javed A; Li J*; Yang Y*; Runx2 Deficiency in Osteoblasts Promotes Myeloma Progression by Altering the Bone Microenvironment at New Bone Sites, Cancer Res, 2020, 80(5): 1036-1048. (IF 8.87) 2. Li XZ#; Chen WM#; Li JY; Chen LJ; Fang BJ; Feng Y; Liu JR; Chen ML; Gu JL; Huang BH; Li J*; 1q21 Gain Combined with High-Risk Factors Is a Heterogeneous Prognostic Factor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A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 Oncologist, 24(11): E1132-E1140.(IF 5.306) 3. Gu JL; Liu JR; Chen ML; Huang BH; Li J*; Longitudinal Flow Cytometry Identified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Evolution Patterns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Transplant-Eligible Multiple Myeloma,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8, 24(12): 2568-2574. (IF 4.484) 4. Xu LM; Liu JR; Chen ML; Kuang LF; Huang BH; Gu JL; Li J*; Early monoclonal protein decline patter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n Hematol,2020, 99(3): 581-589.(IF 2.85) 5. Sun T; Wang S; Sun H; Wen J; An G; Li J*; Improved survival in multiple myeloma, with a diminishing racial gap and a widen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gap over three decades, Leuk Lymphoma, 2018,59(1):49-58. (IF 2.674) 6. He GL; Xu DR; Zou WY; He SZ; Li J*; The VAD Scheme versus Thalidomide plus VAD for Redu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Multiple Myeloma: A Meta-Analysis, Biomed Res Int, 2018, 2018:3936706.(IF 2.583) 7. Huang ......详情
  • 过敏反应专科[]

    医生擅长

    过敏反应专科门诊主诊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变应性咳嗽、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胃肠炎及过敏性眼结膜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具备完善的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常见过敏原,标准化脱敏治疗(免疫治疗)与国际、国内共识接轨,目前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标准化脱敏治疗病人达2.5万余人次,达到国内、国际先进的水平。变态(过敏)反应 ...详情

    从业经历
    过敏反应专科门诊主诊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变应性咳嗽、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胃肠炎及过敏性眼结膜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具备完善的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常见过敏原,标准化脱敏治疗(免疫治疗)与国际、国内共识接轨,目前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标准化脱敏治疗病人达2.5万余人次,达到国内、国际先进的水平。 ...详情
  • 熊迈[]

    医生擅长

    1998年始进入心脏外科专业,接受硕士、博士规范化培训,主要从事先天性心脏病、成人瓣膜疾病、心脏移植及心肺移植的诊断治疗和围术期处理工作。 ...详情

    从业经历
    1998年始进入心脏外科专业,接受硕士、博士规范化培训,主要从事先天性心脏病、成人瓣膜疾病、心脏移植及心肺移植的诊断治疗和围术期处理工作。 研究方向: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器官保护,瓣膜疾病外科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3年9月~2000年7月 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班 2000年7月~200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住院医师 2003年8月~2004年4月 参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建设 2003年12月~200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心脏外科主治医师 2005年9月~2008年1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博士研究生 2009年12月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 2010年11月~2012年1月 中组部第11批博士服务团,挂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病医院 社会兼职: 论著: 近5年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4篇,最高影响因子4.7 专著: 参编本专业专著5篇 ...详情
  • 陈垲钿[]

    医生擅长

    中耳炎,胆脂瘤,鼓膜穿孔,耳鸣耳聋等疾病的诊治等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陈冬[]

    医生擅长

    擅长诊治鼻炎、鼻窦炎、鼻咽癌早期诊断、咽部疾病,如慢性咽炎、喉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利用发明的鼻浴治疗器开展鼻浴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收到良好疗效。 ...详情

    从业经历
    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耳鼻咽喉科学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对过敏性鼻炎等变应性疾病具有深入研究,擅长诊治鼻炎、鼻窦炎、鼻咽癌早期诊断、咽部疾病,如慢性咽炎、喉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利用发明的鼻浴治疗器开展鼻浴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收到良好疗效。 研究方向: 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 泰山医学院医疗系 本科生 1982年~ 1985年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住院医师 1985年~1986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访问学者 1986年~1994年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教研室副主任、科室副主任 1995年~1998年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 1998年~2010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2011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广东省变态反应学会委员 论著: 以第一作者发表各类专业论文31篇,其中SCI和中华系列杂志11篇。 专著: 参编《耳鼻咽喉科创伤学》、《五官科学(医学院校教材)》等专著3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省市课题12项,获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 ...详情
  • 心脏起搏专科[]

    医生擅长

    心脏起搏专科门诊开诊时间周四下午,主要针对安装起搏器、ICD和CRT-D患者的程控检测。 ...详情

    从业经历
    心脏起搏专科门诊开诊时间周四下午,主要针对安装起搏器、ICD和CRT-D患者的程控检测。 ...详情
  • 张涤华[]

    医生擅长

    慢性肾衰竭,肾小球肾炎,肾脏替代治疗及急慢性并发症,肾脏相关遗传性/继发性矿物质代谢及骨病变 ...详情

    从业经历
    张涤华,男,副主任医师,擅长慢性肾衰竭,肾小球肾炎,肾脏替代治疗及急慢性并发症,肾脏相关遗传性/继发性矿物质代谢及骨病变诊治。1996年参加个工作,2005年任职副主任医师。1994年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2001年肾内科医学博士毕业。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