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精神,中山一院现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一院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自创立之初就带有深深的公益烙印。百十年来,数更其名,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却赓续不绝。 医院现由院本部、东院和南沙医院组成,托管惠亚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委省共建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联合牵头建设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蝉联2018、2019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为A++。 医院专业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拥有肾内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等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0.5‰做出重要贡献。当前,医院正朝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努力奋斗。 仁心仁术,医病医身。作为华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院始终引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自1965年实施国内首例断趾再植手术以来,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功开展包括国内首例肾移植手术;世界第八例、中国第一例连体婴分离手术;国内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全国首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2017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引领全球器官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并代表中国首次荣获2020年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特等奖,近5年医院共开展新技术370项。自主研发国内首台体外反搏装置(1973年)和全球第二、中国首个去细胞神经移植材料“神桥”,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垄断,实现“中国智造”。牵头制定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指南、第一部《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在全球率先开展脓毒症免疫研究与治疗,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从35%降低到26%。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升,四级手术占比39.4%。 医院紧紧围绕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瞄准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医疗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医院现有国家人体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24个省部级以上平台,拥有湾区唯一、国内医疗机构首个无菌动物平台;拥有达芬奇机器人、高端双源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直线加速器(L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CT)等大批世界先进型号高端医疗设备;拥有世界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反博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世界前三、亚太区第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亚太地区无创通气治疗与培训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在此设立;牵头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与课题、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30项;主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现代临床护理》《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和《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等9个国内知名医学期刊,引领医学科学研究。 涵英哺华,毓仁作圣。医院聚集了一批既有好技术又有好思想的好医生,医者,师也,名医名家育医造才,声教讫于四海,铸就了中山医金字招牌。 1960年代,八大国家一级教授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在此行医执教。其中,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消灭了血吸虫病,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三次接见。八大一级教授之后,医院拥有一大批医学领军人才,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人次,中华医学会现任主委4人,副主委4人,广东省医学会现任主委14人,副主委57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7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567人,拥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临床教师团队(全国3个入选的临床医学教师团队之一);拥有首位荣获欧洲医学教育联盟Honorary Fellowship奖项的中国专家。 医院现有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8个,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省部级临床诊疗技术培训基地17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及香港外科学院培训基地1个。截至目前,医院已为国家培养博士2348名,硕士3921名,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23600余名。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医院心系援藏、援疆、帮扶基层,在重大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并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无私奉献。 在国家卫健委支持下,医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250余家医疗机构的全国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立覆盖29个......[详细]
联系电话

020-87755766,020-87332200

放号时间

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医生团队
  • 丁明晖[]

    医生擅长

    擅长骨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痛症康复。包括颈椎病(颈性眩晕、胸廓出口综合症、颈椎管狭窄、颈椎失稳);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慢性腰痛);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变、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滑膜炎、骨膜炎、关节积液、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踝关节痛(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踝关节软骨和骨软骨损伤、跟腱周围炎及跟腱止点炎、足跟痛、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肩关节痛(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峰撞击、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炎、肩袖肌损伤);网球肘、髋关节炎、骶髂关节炎,骨盆旋转等。 骨质疏松诊疗及康复、神经科疾病康复、运动损伤康复。 擅长中西医结合的手法治疗。毕业后师从赖在文教授,深度领悟赖氏疗伤手法精髓的基础上广泛学习梅兰西式松动术、麦肯基手法及美式整脊疗法等,熟练运用多种手法在骨内科各种痛症病人诊疗上。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痛症康复、骨质疏松诊疗以及骨科、神经科疾病康复。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6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96年开始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工作至今,于2008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取得硕士学位。 社会兼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与相关疾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骨质疏松学会青年委员。 论著: 发表论文19篇,代表性的论文有《星形细胞活性及GFAP在评价脑梗死中的作用及意义》、《电刺激对大鼠脑梗塞康复中星形细胞与神经元的影响》、《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效果》、《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附子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等。 专著: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项目:脑卒中多感交互效应运动康复重建技术研究及临床转化的成员之一\" ...详情
  • 罗璐[]

    医生擅长

    不孕症、试管婴儿、月经病、习惯性流产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莫樱(肾病)[]

    医生擅长

    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的临床医疗工作,熟练处理儿科常见病。擅长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泌尿等感染,小儿遗尿症,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及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暂无介绍 ...详情
  • 刘少喻[]

    医生擅长

    上位颈椎疾患、颈肩腰腿痛、脊柱骨折、脊柱畸形和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1982年始从事骨科工作,1989年起专攻脊柱外科专业。擅长颈肩腰腿痛、脊柱创伤、脊柱畸形和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枕颈移行部疾患、颈椎病和老年性脊柱疾患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善待患者,严格遵循医德规范和医疗的基本原则,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水平较高,并在脊柱重建、脊柱微创等领域亦有较深的造诣。能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动态,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1998年以来,率先开展了Magerl+Brooks治疗寰枢椎脱位和Magerl+单副椎板夹治疗寰枢椎脱位,发明了齿突骨折定位固定系统,并在国内率先设计颈椎椎板线锯和Ball tip 工具和技术,并用于临床;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后路经骨折椎单节段椎弓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单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Wallis治疗腰椎失稳症及经颈前路Solis植入固定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 &研究方向:1.&&&&&上位颈椎疾患及颈椎病的治疗2.&&&&&后路单椎间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创伤骨折3.&&&&&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4.&&&&&脊髓损伤修复5.&&&&&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退变的相关研究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上世纪80年代先后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专业和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毕业,曾先后在南海舰队医训队、海军421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工作,曾留学于日本国立弘前大学、藤田卫生保健大学和北海道大学,并多次在国外短期参观学习和交流。2000年底转业至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今。社会兼职:1.&&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副主任委员2.&&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及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两会常委(CARD-ISCoS)3.&&&&&广东医学会脊柱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4.&&&&&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5.&&&&&中山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临床研究中心副主委6.&&&&&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8.&&&&&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9.&&&&&第二届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患专业委员会常委10.&&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外科工作委员会常委11.&&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颈椎外科研究学组副主委12.&&广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成员13.&&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成员14.&&广东省医疗协会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5.&&《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编委16.&&《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常务编委17.&&《脊柱外科杂志》编委18.&&《中华创伤外科杂志》编委19.&&《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务编委20.&&《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 21.&&《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理事长22.Spine Arthoplasty Socitey Certificateof Membership 论著:先后放表论著40多篇,近5年发表的如下:(见附页) 专著:主编专著6部(见附页),参编10余部。1、脊柱疾病分类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脊柱外科内固定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3、骨科手术要点与图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颈椎手术图解与要点,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实用脊柱外科学,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 6、实用脊柱外手术图解,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四等奖各2项和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基金8项,各类专利8项(均为第一作者)。 ...详情
  • 匡铭[]

    医生擅长

    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诊治: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肝门部胆管癌、中下段胆管癌、胰腺肿瘤、门脉高压症和脾脏疾病;擅长经皮、腹腔镜、开腹行射频、微波、酒精、冷冻等消融治疗肝癌。/n研究方向:1.肝胆胰脾肿瘤的外科治疗;2.肝癌等实体性肿瘤的消融治疗;3.肝胆胰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上皮化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肝癌免疫治疗研究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1.肝胆胰脾肿瘤的外科治疗2.肝癌等实体性肿瘤的消融治疗3.肝胆胰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上皮化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肝癌免疫治疗研究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1.9-1998.6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七年制1998.6-2000.7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住院医师2000.8-2003.6 日本理化研究所 研究员2001.7-2004.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博士2001.7-2006.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主治医师2006.12-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副主任医师2011.3-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介入科 主任(兼)社会兼职: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胆胰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基金会肝病医学部肝病介入学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与肿瘤消融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超声诊断与介入研究所常务委员,Fellow in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urgeons(ICS),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会员,欧洲介入肿瘤大会(ECIO)、世界介入肿瘤大会(WCIO)、亚太介入肿瘤大会(APCIO)和韩国肿瘤消融协会(KSITA)的特邀讲者。论著:在国内外中英文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多篇。Efficacy of microwave vers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reatment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Eur Radiol 2012, 22(9):1983-90. (IF 3.594) Decreased Selenium-Binding Protein 1 Enhances Glutathione Peroxidase 1 Activity and Downregulates HIF-1α to Promo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vasiveness. Clin Cancer Res. 2012 Jun 1;18(11):3042-53. Long-term outcome of percutaneous ablation in very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intest Surg 2011, 15: 2165–2171. (IF 2.733)Preinjected fluids do not benefit microwave ablation as those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cta Radiol 2011, 18:1151-1159. (IF 1.483)2Identification of Dermcidin as a novel binding protein of Nck1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role in promoting cell migration.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1, 1812: 703-710. (IF 5.3)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and the formation of portal vein tumour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n J Surg 2011, 54: 89-94.Ethanol abl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ized up to 5 cm by using a multi-pronged injection needle with single treatment session. Radiology 2009,253: 552-561. (IF 6.341) Liver cancer: Increased microwave delivery to ablation zone with cooled-shaft antenna: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Radiology 2007, 242: 914-924. (IF 6.341) Imaging features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on 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Br ......详情
  • 廖松洁[]

    医生擅长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对神经科多种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 ...详情

    从业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相关疾病和周围神经病以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先后主持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基金(0720118Z)、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945100890100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100871)等。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5年考入原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2002年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同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攻读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04-2008年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先后从事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工作。2008年至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从事医教研工作,现为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无 论著: 第一作者论著 1.Chen XR, Liao SJ(廖松洁,并列第一), Ye LX, Gong Q, Ding Q, Zeng JS, Yu J。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hondroitinase ABC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brain injury after stroke in hypertensive rats. Brain Res. 2014; 1543:324-33. 2.Liao SJ(廖松洁), Huang RX, Su ZP, Zeng JS, Mo JW, Pei Z, Li L, Fang YN, Hong H, Huang HW. 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 as an animal model for stroke studies: From artery to brain. J Neurol Sci. 2013; 334 (1-2): 1-5. 3.Liao SJ(廖松洁), Gong Q, Chen XR, Ye LX, Ding Q, Zeng JS, Yu J. Netrin-1 rescues neuron loss by attenuating secondary apoptosis in ipsilateral thalamic nucleus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hypertensive rats. Neuroscience. 2013; 231:225-232. 4.廖松洁,龚琼,陈健聪,曾意萱,余剑。高血压增加循环中CXCR4+细胞而促进新生内膜形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2):92-96。 5.Liao SJ(廖松洁),Lin JW, Pei Z, Liu CL, Zeng JS, Huang RX. Enhanced angiogenesis with dl-3n-butylphthalide treatment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HRSP. Brain Res. 2009; 1289: 69-78. 6.Liao SJ(廖松洁), Lin L, Zeng JS, Huang RX, Chen AF. Endothelium-targeted transgenic GTP-cyclohydrolase I overexpression inhibits neointima formation in mouse carotid artery. Clin Exp Pharm Physiol. 2007; 34(12): 1260-1266. 专著: 黄如训,苏镇培主编。脑卒中(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参编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脑动脉炎268-273页。ISBN:978-7-117-16425-2(2012年12月)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2009年分别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英文)一等奖;2012年获医院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2013年获评院级优秀教师及“我最喜爱临床见习带教老师”。 ...详情
  • 何强[]

    医生擅长

    复杂肝脏肿瘤如巨大、特殊部位、血管胆管侵犯等类型的肝癌;胆道肿瘤如肝门部胆管癌、胆总管下段癌;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如多发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畸形以及有多次手术史等;胰腺良性、恶性肿瘤如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以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外科治疗。 ...详情

    从业经历
    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1985年本科毕业,并获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UT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re(美国西南医学中心)进行肿瘤研究以及外科临床观摩和学习。在普通外科临床工作25年,主要从事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及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肝脏外科,能实施复杂的、具有相当大难度的专科手术,如巨大肝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如左三叶切除、右三叶切除等,能实施特殊部位的、困难的肝切除如单独的肝尾状叶切除以及联合半肝切除的尾状叶切除。在处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以及肝癌侵犯胆管等特殊病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视肝癌的综合治疗,实施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以放射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重治疗手段,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在胆道外科,针对国人肝胆管结石病的特征,积极开展肝叶、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能够妥善处理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既往有多次胆道手术史的病例,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这一类复杂的棘手的疾病,实施联合肝叶切除、淋巴清扫以及胆道重建等术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取得满意的疗效。在胰腺外科,针对不同部位的胰腺癌,实施包括胰体尾切除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内的手术。对于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侵犯的复杂病例,实施受累血管切除加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取得满意的效果。研究方向:原发性肝癌,肝门部胆管癌、肝内结石、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等。主持多项省级基金。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5年江西医学院本科毕业,1996年中山大学硕士毕业,2004年中山大学博士毕业。2002年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从事肿瘤研究,2012年在美国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re(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从事肿瘤外科临床观摩。1985年-1993年在江西宜春地区医院担任住院医师、外科主治医生,1996年-2000年在广州开发区医院普外科担任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2002年至2005年在加拿大2005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至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担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胆胰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脏手术学分会常务委员,消化肿瘤杂志编委。论著: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多篇。1.Naciba Benlimame, Qiang He, Su Jie, DingzhangXiao, Ying Jie Xu, MartinLoignon, David D. Schlaepfer, and Moulay A.Alaoui-Jamali. FAK signaling is critical for EbB2/ErbB3 receptor cooperationfor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and invasion.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5 Nov 7;171(3): 505-16.(并列第一作者)2.Alaoui-Jamali MA, Qiang H. The interface betweenErbB and non-ErbB receptors in tumor invasion: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opportunities for target discovery. Drug Resist Updat. 2003 Apr;6(2):95-107. 3.Alaoui-Jamali MA, Dupré I, Qiang H. Predictionof drug sensitivity and drug resistance in cancer by transcriptional andproteomic profiling. Drug Resist Updat. 2004 Aug-Oct;7(4-5):245-55.4.Xu Y,Benlimame N, Su J, He Q, Alaoui-Jamali MA. Regulation of focal adhesionturnover by ErbB signalling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cells. Br J Cancer. 2009Feb 24;100 (4):633-43. Epub 2009 Feb 3.5.阿力亚,林武,何强(通讯作者)FAK-shR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件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的筛选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4)......详情
  • 韩国伟[]

    医生擅长

    脊柱畸形(侧弯,后凸,滑脱等)、老年脊柱疾患、脊柱脊髓良恶性肿瘤、脊柱炎症疾患和脊柱外伤的诊治,特别是在疑难颈肩痛、腰腿痛及骨质疏松症等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详情

    从业经历
    擅长疑难腰腿痛、颈肩痛及骨质疏松症等老年脊柱疾患、脊柱结核感染等炎症疾患和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畸形(滑脱, 侧弯, 后凸等)、脊柱脊髓良恶性肿瘤的诊治,特别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微创治疗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研究方向:微创脊柱外科 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2年入读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留校学习工作20多年,是广东最早的脊柱外科专科医生之一,工作宗旨是“敬天爱人,精益求精”。专注于脊柱微创器械研制,采用国际先进脊柱康复和微创外科的理念,结合自己3000多例成功手术的丰富经验,指导临床工作,连续10年被患者评为“满意度最高”的医生之一。 社会兼职: 论著:国内外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著共30余篇。 专著:主编《临床骨科诊疗学》,参编《脊柱外科手术技巧》。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自然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1999年因在急诊室成功抢救心脏刀刺伤患者获黄埔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3年因抗击非典表现优秀,获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颁发的“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和“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奖章证书;2005年因临床教学成绩优异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称号; 2007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详情
  • 董文广[]

    医生擅长

    胃肠外科各种疾病诊治,特别在直肠癌低位保肛(捆绑式直肠癌根治术)、外科引流、肠瘘治疗及混合痔治疗方面有专攻。 ...详情

    从业经历
    董文广,胃肠胰外科主任医师,教授。1976年中山医学院毕业留校至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主任医师。多次荣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多次担任中山一院外科教研室大课质控指导教师。擅长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TME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在外科引流、肠瘘治疗及混合痔治疗方面有相当经验,在胃肠外科疑难病和复杂病方面具有较高造诣,擅长应用消化道内镜进行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国家及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多项。 2005年度“提高胃癌外科疗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分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2007年度“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研究方向: 1、胃癌及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2、外科引流、肠瘘治疗及混合痔治疗 3、消化道内镜进行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6.6 中山医学院毕业 1976.7-至今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工作 社会兼职: 曾兼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外科主任。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双代会委员,担任《中国社区医师》等杂志编委。 论著: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国家及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多项。 专著:参与专著多部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2005年度“提高胃癌外科疗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分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2007年度“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详情
  • 罗艳敏[]

    医生擅长

    遗传病的产前诊断、胎儿疾病的诊治、多胎妊娠并发症的诊治 ...详情

    从业经历
    罗艳敏,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导师。 专业方向:胎儿医学。 社会任职: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胎儿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产前诊断培训专家 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学习经历: 1993.9~2000.6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7年制(英语班)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2.9~2005.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学习和工作,获博士学位,专业:胎儿医学。 2011.3~2013.3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疗中心博士后培训。 2014.6~2014.8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妇产科进修。 工作经历: 2000.7~2003.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 2003.7~2007.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讲师; 2008.1~2014.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2015.1~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长期从事妇产科的临床工作。对本学科尤其是胎儿医学、围产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技术的进展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熟悉胎儿宫内正常发育和胎儿畸形的影像学特点,熟练掌握胎儿医学专科的临床诊治技术,能熟练进行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和选择性减胎、宫内输血等宫内治疗技术,对胎儿先天性疾病和多胎妊娠并发症的病因、诊断和处理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详情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