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

全部

北京市 昆明市 上海市 武汉市 成都市 广州市 贵阳市 南京市 南昌市 西安市 天津市 沈阳市 济南市 郑州市 石家庄市 唐山市 秦皇岛市 邯郸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沧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太原市 大同市 呼和浩特市 乌海市 鄂尔多斯市 巴彦淖尔市 乌兰察布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扬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合肥市 福州市 泉州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长沙市 深圳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湛江市 肇庆市 中山市 南宁市 柳州市 海口市 三亚市 重庆市 兰州市 西宁市
科室类型:
全部 妇科 男科 皮肤科 白癜风 生殖感染科 心脑血管 癫痫 肝病科 精神心理科 肿瘤科 泌尿外科 不孕不育 试管婴儿 产科 风湿免疫科 牛皮癣 眼科 骨科 胃肠科 肛肠科 神经外科 甲状腺科 耳鼻喉科 整形美容 消化科 性病科 中医科 妇产科

儿科

呼吸科 心内科 口腔 乳腺科 介入科 神经内科 普外科 周围血管科 心血管内科 胸外科 营养科 超声科 血液科 西医乳腺外科 西医妇科 内科 肾内科 腋臭科 外科 矫形外科 脑科 辅助生殖 干细胞 银屑病 其他科室
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

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创建于1941年,是浙江省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属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上虞医院、浙大二院上虞分院,系上海瑞金医院和浙江省儿童医院协作医院。曾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医院、浙江省绿色医院、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绍兴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医院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设有30个病区、46个专科、14个医技科室,开放床位1300张。现有职工1836人,其中高级职称289人,中级职称512人。2021年,门急诊总量185万人次,出院4.75万人次。在2020年度全国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优秀,全国排名第274位,连续两年B++。上虞区急救中心、中心血库、卫生信息中心、医学共享中心均附设于院内。   医院专科门类齐全,重点学科突出。消化内科为绍兴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科室所开展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处国内领先水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病例排名全省三级医院第4位;心内科、骨科、泌尿外科为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检验学科为绍兴市级创新学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泌尿肾病中心、内分泌科、放射科、检验科、护理学科为上虞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院还设有上海瑞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浙大一院、浙大二院等12个专科专家工作站。   医院常规开展经内镜各种疾病(肝胆、胃肠、心胸、泌尿外科,骨科及妇科等)微创诊治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人工髋、膝、肩三大关节的置换术,脊柱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颅脑损伤、脑肿瘤及脑出血手术,种植牙技术,胃肠道肿瘤及胆胰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ICD置入术,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溶栓、取栓治疗,腹膜透析技术,胰岛素泵治疗技术,体外循环(ECMO)治疗及放射、超声、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各类介入治疗术。   医院拥有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仪(MRI)2台,Varian 23EX直线加速器,西门子、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64排、60排螺旋CT机,GE数字乳腺钼靶机,数字口腔全景机,数字肠胃机,体外碎石机,飞利浦、GE等品牌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奥林巴斯电子内窥镜等一大批高、精、尖先进医疗仪器。

预约挂号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宁波市第四医院)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宁波市第四医院)三级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为象山县规模最大,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象山医疗中心和急救中心,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医院,浙大附属一院、二院协作医院,并先后获得省绿色医院、省平安医院、市文明单位、市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和先进单位、市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br>   医院几经易址,于2003年6月28日迁入象山港路新址。医院新大楼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按三级医院标准设计建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800张。医院现设18个专科病区,40余个专家专科门诊,拥有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2个(消化内科、放射科),宁波市县级医学龙头学科1个(肝胆外科),县重点学科5个。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043人,卫生技术人员878人,其中高级职称99名,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22名,象山名医6名,县级学科带头人9名,县级业务骨干18名。近五年来,医院共有12个科研项目获得厅局级立项,获得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项,县科技奖6项,共主办省级继教项目6项目次。医院拥有1.5T超导型核磁共(MRI),十六排螺旋CT,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机(DSA),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CR),C型臂X光机,含有DSA功能的800mA摇控数字胃肠机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br> 近年来,医院按照“规模适度,做精做强,稳健经营,横向协作,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四大战略重点,推进医、教、研的同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医院将以JCI认证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三级医院规范管理为主线,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构建有区域特色、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推动象山乃至宁波地区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预约挂号
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海珠区中医院)

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海珠区中医院)二级

海珠区中医医院创建于1981年,是一间以中医药为主、中西结合的专科医院,属国家医疗机构,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医院称号。已纳入市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海珠区中医医院门诊部楼高七层,面积达1600平方米。开设住院部和老年病、慢性病康复区,设有手术室、ICU(重症监护)室,病床45张,分别在海珠区南华东路636号。分院有小港门诊部及社区服务站,分别在海珠区小港路156号,面积180平方米。桥东门诊部,分别在东晓路桥东街16号,面积125平方米。第三门诊部,分别在海珠区晓港湾侨港路49-51号,面积183平方米。 海珠区中医医院本院、分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日均门诊量为500人次,分别由市名中医区名中医和多名市名老中医的师承人主持各专科、专家门诊工作,拥有水平较高的专业骨干队伍和先进的诊疗设施。开设中西医、内、外、妇、儿、骨、五官、预防保健科、以及咳喘病、冠心病、腰腿痛、颈椎病、中风偏瘫、痔疮、高血压、雀斑暗疮、老年病、慢性病、精神病等疑难病种专科。同时,运用中医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特点,开设针炙、理疗、推拿、拨火罐、激光、药物喷喉、耳压贴药、穴位注射、穴位敷贴、乳腺红光、红外线乳腺检查、智能胃肠电图检查、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超短波、中频及手术等多种专业手法治疗疾病。 海珠区中医院特色门诊设有正骨、针炙、推拿、理疗科。该科运用中医原理,采用中医中药和各种物理治疗手法医治疾病。对各种老年病、慢性病、多种痛症、痹证、骨伤、痔疮、肿瘤、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都有明显疗效,已形成特色门诊,求医者众。 海珠区中医医院还承担滨江地区上门出诊、家庭病床、妇女围产保健、计划生育手术、儿童保健及免疫接种、辖区内社区家庭保健和厂、企、学校、托幼单位人群的防疫、体检、康复、精神病、高血压病防治和管理等卫生保健任务。 海珠区中医医院住院主要收治内、外、妇、儿、骨科和老年病、慢性病病人、以及患有多种疾病、顽固性疾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护理或晚期癌肿和危重病人。对收治的病人,可根据其家属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和用药。对身体尚可,家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可提供健康益寿的调理和托管服务。本院住院部配备了一批现代医疗设备。配备多副主任和主治医师查房和管理。拥有一支技术较强有骨干队伍。能够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诊疗和精心的护理报务。

预约挂号
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越秀区儿童医院)

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越秀区儿童医院)二级

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成立于1958年,座落在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大南路,邻近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是广州市仅有的两家儿童专科医院之一,广东省(普通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广州医学院卫生学校实习基地,省、市、区公费医疗以及未成年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广州市价格诚信单位。我院坚持为广大青少年、儿童服务的宗旨,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态度、合理的收费奉献社会,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的二级儿童专科医院。   医院儿科技术力量雄厚,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约10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0余人,中级技术职称30余人。门诊设有西医儿科、中医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脑瘫治疗康复科、保健体检科,以及儿童哮喘、过敏反应、消化、自闭症、心理咨询、出院复诊、脾胃、疳积、中西医结合、杂病等特色专科。 住院部设病床35张,正筹建ICU病房。 辅助科室设有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血球计数仪、微量元素分析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彩色超声多普勒机、日本岛津X光机、美国肺功能检查仪、德国生物共振过敏检测治疗仪等设备。其中德国百康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项目 ,对各种过敏疾病(皮疹、鼻炎、哮喘、过敏性咳嗽等)的诊断、治疗有显著疗效,并且没有疼痛和损伤,特别适用于儿童。 理疗室设有雾化吸入、经皮药物导入、神灯、超短波治疗等多种理疗项目,并 开设小儿捏脊按摩、拔火罐、针灸、耳穴贴敷、中药灌肠等中医外治项目,疗效显著,深受欢迎。 井然有序的中药房 开诊时间:各个专科、各位医生开诊时间可打挂号处电话 83335376 查询。 西医:上午 7:00 到晚上 11:45 (全年节假日照常) 中医:上午 8:00 - 12:00 ,下午 2:30 - 5:30(周一至五晚上至8:30)(星期天下午停诊,节日另行通知)

预约挂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三级甲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是一所建设目标为具有专科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院始建于2001年,目前拥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和芳村区中医院两所分院。2005年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 院,同年招收中医学(骨伤科方向)本科生,第三附属医院和第三临床医学院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重要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设有广州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专病治疗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骨质疏松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股骨头坏死防治中心等,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现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现有职工400多人,政府授予的名中医1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人。医院获奖科研成果3项,申请专利2项,自主开发研制院内制剂20余项,其中1项(中药新药6类)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批文,并成功转让。近五年来承担有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40项、校级课题10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还同海外著名医疗及科研中心――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医院配备有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000万元,主要由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大型X光机、彩色多普勒B超机、酶标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R、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等。中心实验室拥有的先进仪器能开展细胞学、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等检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目前正加紧进行第三附属医院总院建设,总院地处荔湾区(原芳村区)龙溪大道,占地93亩,主体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计总床位800张,按具有专照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将总院建设科特色、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

预约挂号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7医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7医院)三级甲等

70载峥嵘岁月,风雨兼程。座落在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珠江南岸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经历了辽沈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抗美援朝、八.六海战、对越自卫还击,一路走来,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五岭之南,风骚独领。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野战医院诞生了,医院随着四野的南下一路烽火硝烟,直至驻扎广州。1998年,医院集体转业,由解放军177医院更名为广东省177医院。几经曲折,步履蹒跚。2004年,乘着非典战役重大胜利的春风,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医院划归广东省卫生厅直属管理,更名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全国首个省级应急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诞生了!2011年,我院医学救援队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六支国家级应急医学救援队之一,翻开了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篇章。2013年,叶选平亲笔挥毫题写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院名。2014年,作为省二医管理的一类事业单位----广东省传统医学与运动伤害研究所正式成立,吹响了医院科技强院的号角。 医院美名流传,四方群贤毕至。他们血流涌动着“厚德精医,扶危救急”的激情,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进行着伟大的医学实践。他们是我院事业发展的引擎。他们以豪迈的气魄和旺盛的活力,开创了医院发展的全新时代。一所集医疗、应急、预防、保健、康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应运而生,与婀娜多姿的广州塔遥望呼应。 不平凡的历程,造就了不平凡的医院,一如川流不息的珠江,一路汇川纳河,越发波澜壮阔。目前,医院设置了52个科室、52个专业,编制床位1500张,创伤显微外科、腔镜外科、康复科(肩颈腰腿痛专科)、产科、新生儿科、普通外科、急诊科、传染病科、心胸外科等9个专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四箭齐发,重点打造了以创伤外科为龙头、包括手外科、烧伤外科、骨科、医学整形科一体的,以疾病为纽带的临床研究型学科群;打造了以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腔镜技术为核心,专科技术为纽带的临床研究型学科群;打造了以流程全方位服务为纽带,包括生殖医学科、产前诊断、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产后康体塑形的医疗加服务型学科群;打造了以肿瘤放疗技术为核心,综合治疗为纽带,包括肿瘤一科、肿瘤二科、放疗中心等专科的肿瘤诊治学科群。精心培育了内分泌科肥胖型糖尿病、风湿免疫科强直性脊柱炎、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心胸外科乳糜胸、康复科陈氏手法、丘氏手法治疗肩颈腰腿痛等特色专科专病。 作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全国首家吴阶平基金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拥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3人,国家和省级学会主委、副主委26人,在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学院、南华大学的招收博士、硕士生131人。三百多名正副教授,扬医道以传继;二千多名白衣天使,沐春风而芳菲。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应急医院、广东省紧急医学救援技术研究中心,秉承军人特有气质,依然挑起历史的使命,站上全国领先的紧急医学救援技术高地。一座投入近3亿,按照紧急情况下全封闭隔离病房设计20层的应急大楼拔地而起;训练有素的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时刻待战;功能齐备的车载移动医院如虎添翼;全国首套高校卫生应急教材由我院牵头编撰出版。成为了华南地区紧急医学救援的实战、科研、教学、培训重要基地。 医院秉科技之光筑方便患者就医之道,大力加强智能化医院建设,数字化智能病房实现无线上网、健康咨询、诊治和用药查阅、远程探视、检验检查结果查看等。全院3G wifi网络免费覆盖,开发医疗智能系统,实现网上挂号、网上缴费等个性化服务,创建专属个人网络健康档案,带给患者全新的就医体验。 美化就医环境、优化医疗服务、强化医德医风,医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群众的充分肯定。华建敏、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黄华华、尹力、雷于蓝、林少春、姚志彬等省部领导先后莅临我院视察。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2011年度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广东省文明单位” 等荣誉称号,锻造了全国先进典型王玲、陈俊抛等一大批优秀专家团队。 我院汇珠水之灵云山之气,激发着力量,蕴藏着希望。当医院领导班子站在硕大的院牌下,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用那柳叶刀般锐利的改革目光,那起死复生的回春妙手,抡起了医院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斧。 从历史长河掬起一捧清水,一饮而尽,化作滚滚热血,省二医人众志成城,启帆远航,向着建设“国内知名、华南一流”这个目标,开始了又一次更加昂扬的历史大跨越。 今天就是历史,明天必定辉煌!

预约挂号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91年,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0年、2012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医院本部现有编制床位66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1200张(含分院),设置内、外、妇、儿等42个临床科室或部门,7个医技科室和36个专病门诊。医院下辖北院、西院、畅家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北院位于皋兰县城,即皋兰县中医医院,占地18.89亩,可开放床位200多张;西院坐落于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居民区,占地面积6亩,开放床位150多张;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畅家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名中医夜间门诊。 针灸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骨伤学科为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中西结合心肾科、中西结合呼吸科为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 心血管科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儿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心血管科、骨伤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骨伤科、肾病科、针灸科、儿科、脑病科为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脾胃病科、中药炮制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为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科、心血管科、肾病科设有国家二级临床实验室。医院设有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慢性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 医院为甘肃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有博导工作站1个、硕士学位培养点8个、临床研究室4个、临床教研室9个。医院人才队伍中有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6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5人、国家名老中医和甘肃省名中医21人,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3人、省卫生厅学科带头人5人、卫生系统领军人才10人,4人入选甘肃省“555”“333”人才库,5人被评为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近年医院在科研方面发展迅速,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 医院拥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9个、甘肃省名中医工作站、甘肃省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针灸临床研究基地、甘肃省中药炮制及质控研究技术工程中心、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省传承基地。 医院建成有10万级的符合国家GPP标准的制剂室,拥有中医药特色明显和疗效显著的中药院内制剂50多种,可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中医骨伤非手术疗法、中药疗法、针灸、推拿、蜡疗、理疗、熏蒸、刮痧、拔罐等独具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备受患者青睐。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受到患者欢迎。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32号 邮编:730020 网址:http://www.zyxyfy.com 电话:0931-8635008 8635229(传真)

预约挂号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9月,1980年更名为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七大中医药科研基地之一,同期设立了附属医院。200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将附属医院与附属肛肠医院合并组建成立陕西省中医医院,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实行两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统一管理。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是陕西省政府举办的一所综合性科研、医疗、教学中医机构,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西华门4号,占地23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建院以来,始终遵循“厚德弘道,济世笃行”的院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走医、教、研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59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19人,高级职称242人;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省级名老中医5人,省级名中医24人,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5人,三秦学者2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0人。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入库单位,下设文献研究所与中药研究所,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体系。其中,文献研究所有专职研究人员20人,馆藏图书20余万册,专业期刊400余种;中药研究所有6个研究室,7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和1个创新团队,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食品化妆品检验鉴定中心。 陕西省中医医院是国家第一批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陕西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的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陕西省干部医疗保健基地,是省、市医保、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定点单位。医院现有针灸、肾病、脑病、皮肤4所专病医院,36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30个护理单元,开设病床1200张,年门诊量近90万人次、出院患者4万余人次。医院拥有支持中医临床诊疗需要的中医诊疗设备13类50余种532(台)件,同时还有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彩色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共4954台(件),总价值1.57亿元。医院作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陕西中医药大学“3+2”临床教学基地,陕西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承担着陕西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毕业生实习任务,每年接收省内外进修实习人员200余人次。 全院现有米伯让学术思想研究所、针灸研究所、皮肤病研究所、肾病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5大临床研究机构,中医文献学、中医肾病科、针灸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史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肾病科、针灸科、皮肤科、肝病科、中医护理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肝病科、肾病科、脑病科、皮肤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神志病科、护理学9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长安米氏内科为首批国家传承流派工作室,中医心病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中医肝病学、中医内分泌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肿瘤科、眩晕病(专病)、脾胃病科、骨一科为省级重点专科,慢性肾病、中医皮肤病为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同时承担着内分泌科、针灸科、肾病科、肝病科4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任务,脑梗死、肾衰竭2个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临床试点项目。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始终致力于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作用。在64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发明了“针刺麻醉术” “电针疗法”等中医诊疗技术,发现了“经络敏感人”这类特殊人群。研究开发出了丹蒌片、平消片、肝悦片等一大批中药新药,清肺化痰合剂、骨刺丸、肾复康等53种科研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疗效独具优势。目前,医院定期举办“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系列治未病活动,开展了针灸、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中药熏洗等几十项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在防治肾病、皮肤病、糖尿病、肝病等慢性疾病时疗效显著,在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眩晕病、男性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在脑病、骨伤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取得了卓越成效,门诊和病房中医治疗率保持在80%以上。 2020年3月,研究院迁建项目暨医院沣东院区正式开工建设,全院即将迈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将在两个院区的布局上,继续以科研为引领,以服务为先导,以医疗为基础,以人才为保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朝着“创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中医名院”的目标继续前进,为健康陕西、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预约挂号
西安市红会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

西安市红会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三级甲等

(原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创建于1911年,是西安市成立最早的公立医院,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誉为全国三大骨科中心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骨科为特色,多种学科并存,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有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开放床位1300张,其中骨科床位1000张,其他科室床位300张,年门诊量412000余人次,年手术40000余例,患者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医院现有职工1608人,其中医技人员1399人,高级技术职称264人,有硕士以上学位169人,其中博士学位35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全国重要学术组织委员以上人员80余人。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综合实力被陕西省卫计委确定为陕西省骨科医院,并先后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陕西中医学院教学医院。现设脊柱外科(椎间盘与畸形病区、微创病区、区、腰椎病区)、关节外科(髋关节病区、区、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创伤骨科(环骨盆病区、上肢病区、下肢病区)、中西医结合骨科、手外中心(手外科一病区、手外科二病区)、骨显微修复外科、中医骨科诊疗中心(中医骨科病区、骨科康复病区)、运动医学科(膝踝病区、肩肘病区)、足踝外科、小儿骨科、骨病科、科(风湿免疫门诊)等12个骨科专业21个病区,还设有临床、医技科室23个,行政、后勤服务科室24个。医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精心打造骨科龙头品牌,不断攀登医疗技术新高峰,相继在西北地区率先实施了术、、全脊椎切除矫形术、人工椎体、椎间盘置换术、关节镜类手术、五指撕脱离断再植术等手术,自行研制的“三花膏”和“展筋活血散”为八十年代中国女排保驾护航,“看骨科、到红会”已在三秦大地的老百姓当中口口相传。近年来,医院先后获部、省、市级各级科技进步奖励50项;在研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资助项目7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部级29项;获得国家专利20项;出版专著、译著53部;近两年SCI收录论文8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发言每年20余人次,参加全国COA大会投稿发言名列前茅。医院与以色列西勒雅法医学中心结为友好合作医院;医院骨科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被省卫计委评为陕西省优势专科;中西医结合骨科被评为陕西省中医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被评为西安市医学重点学科,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医骨科被确定为国家级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AO培训中心、全国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落户医院。在做好院内救治工作的同时,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职责。无论唐山大地震、抗击非典,还是汶川、玉树大地震,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红会人的身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医院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医师奖”、“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单位”、“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陕西省诚信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西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百年红会承前启后大医精诚铸全国一流,世纪医院继往开来救死扶伤创国际知名。红会医院全体职工将继续秉承“厚德、笃行、创新、和谐”的院训,继续发扬“救死扶伤、团结奋进”的医院精神,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一切方便病人”的服务理念,以建成西部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愿景为目标,以西部创伤急救中心的落成为新起点,团结奋进、勇于创新,朝着辉煌的明天努力前进。医院院训:厚德笃行创新和谐医院精神:救死扶伤团结奋进服务理念: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一切方便病人地址: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稍门友谊东路555号(南稍门十字向东50米路北)交通情况:西安市红会医院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可乘709、609、603、239、215、216、46、26、14、12等路车。网址:www.xahhyy.com联系电话:029-88418009

预约挂号
西安唐都医院(唐都医院)

西安唐都医院(唐都医院)三级甲等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创建于1939年,前身为延安中央医院,1951年定点西安市灞桥区,1955年归建第四军医大学,1958年正式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85年对外称“唐都医院”。2017年转隶空军后,称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人才济济,教学、医疗、科研实力雄厚。建院以来,先后培养9万余名高素质医护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涌现出“全国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先进集体”传染科、“党的好女儿”张宁仔、“巾帼英雄”仲月霞等全国先进典型。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参建学科8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3个,全军医学研究所3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全军后勤科研专业实验室1个,全军医学专科(病)中心8个,陕西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9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分中心10个,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国际合作基地1个。拥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59人,其中正高级专家82人,副高级专家277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180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杰青2名、优青1人,“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2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2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名,香江学者3名,军队人员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学会副主委以上任职100余名。 医院现有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3个培训层次。近年来,医院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本科教学先后获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西北地区医学(医药)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军及省部级教学名师、总后优质课程、陕西省教学团队、陕西省精品课程等多项荣誉。2020年获空军后勤系统“保障先锋”教学比武二等奖、陕西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军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获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规培生教育多次获得国家百名“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国家和省级“优秀专业基地主任”“优秀带教老师”“优秀住院医师”等荣誉。 医院始终紧盯国际国内前沿发展特色医疗技术。共有医疗用房24.1万平方米,展开床位3251张, 设置46个专业科室,年门急诊量200万余人次,年手术量8万台次,年收容量13万人次,平均住院日7.3天。拥有7.0T MRI、PET/MR、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高剂量率旋转调强医用直线加速器、临床科研型3.0T MRI、磁波刀、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等大批先进的设施设备。经过长期发展,在“功能性脑疾病治疗”“传染病危重症诊治”“骨肿瘤微波灭活治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肺癌综合诊疗技术”和“战时呼吸系统损伤康复”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诊疗特色和优势。先后创造出多项国内外“首例”,世界首例“组织工程气管移植治疗气管缺损”、世界首例“腋动脉完全离断腔内修复术”、国内首例“胸腔镜辅助左侧第二肋骨切除+3D打印钛合金肋骨植入术”、国内首例“3D打印血管外支架微创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医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近年来,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百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获批的各类科研经费总额超过2亿元。先后获得卫生部行业专项1项,传染病重大专项3项。近5年,先后派出200余人次出访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等。目前,医院已与美、日、德、以等国家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医院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坚决履行人民军队使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用信仰和忠诚传承了红色基因,圆满完成了战场救护任务。先后执行非典救治、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维和保障、新冠收治等多项重大任务,受到党、国家和军委褒奖。2010年,圆满完成亚丁湾海域“和谐使命—2010”医疗保障任务;2015年,派出17人执行援非抗埃任务,用精湛医术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彰显了中国军医风采;2016年,抽组卫勤骨干参加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16”国际联合军事演习医疗保障;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军队和陕西省定点收治单位,在全国率先开设“双发热门诊”,实施“五个精准”救治,400余人坚守抗疫一线,接诊发热患者1万余人,救治全省90%危重症患者,相关经验被空军和陕西省转发推广。抽

预约挂号
x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您点击免费注册 进行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