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我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俗称"祖研"),现已发展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先后荣获"全省小康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随着规模的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健全,2013年我院正式更名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我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分三个院区,现有人员1600多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专家255人,其中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国家级名中医和省级名中医29人,并拥有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世界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缙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郭文勤教授、王铁良教授、吴秉纯教授、张佩青教授等著名专家和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我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省政府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梯队8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我院下设中医临床、针灸、中药、中西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5个研究所,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和《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设在我院。 我院现有医疗床位1800张,设内、外、妇、儿、骨伤、针灸、推拿、口腔、眼科等一级临床科室19个,肾病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等二级临床科室 16个,全院科室总数49个,设药剂、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CT、核磁、DR、彩超、钼靶)、病理科、手术室等医技科室共计23个。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院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现在院研究生224名。1999年我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建院以来,我院共取得科研成果289项,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0项,共研制出中药新产品43个投放市场,其中包括"刺五加"、"满山红"、"双黄连粉针剂"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牌产品和"宁神灵"、"骨筋丹"、"丹王颗粒"、"葛根芩连微丸"、"芩百清肺浓缩丸" 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我院转让我省企业的中药产品年创产值近10亿元,其中"双黄连粉针剂"自投产以来已创产值达40亿元以上, 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为我省医药工业和中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预约挂号
-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哈尔滨中医院)三级甲等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7年,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同时还被确定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肛肠学会、哈尔滨市肛肠学会和哈尔滨市中医传统手法按摩学会等机构也设置在我院。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8万平方米。院内建有门诊楼、医技楼、13层住院楼、9层重点专科楼、制剂楼,院外领办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道外分院。编制床位780张。设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1个,临床分科32个,专家专病门诊39个。具备国医大师1人,国家级名医1人、黑龙江省名中医11人,哈尔滨市名中医3人,哈尔滨市德艺双馨名医1人,博士7人,硕士117人。 医院突出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实行“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战略。2010年,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的全国重点专科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走在了国家重点专科的行列,医院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医院具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肛肠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肛肠科、脑病科、肾病科、心血管科;小儿斜颈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小儿斜颈协作组组长单位,完善了国家“小儿斜颈病”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并荣获“全国小儿推拿行业2012年度标兵单位”、“2013年度全国推拿技术行业奖”荣誉称号;开辟独立的治疗区域,成立了“俄罗斯小儿脑瘫治疗康复中心”,标志着我省首家俄罗斯脑瘫患儿门诊治疗中心在我院正式开诊。2017年9月小儿脑瘫治疗康复中心成功中标哈尔滨市采购中心脑瘫儿童定点康复机构项目,为服务广大脑瘫患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预约挂号
-
鞍山市妇儿医院(鞍山妇儿医院)三级
鞍山市妇儿医院创建于1986年,是鞍山地区唯一一所以妇产、儿科为主的现代化医院,是辽南地区重要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基地。是省高级遗传病诊断中心、市妇科内窥镜治疗中心、市新生儿急救监护中心及危重患儿转运中心、市危重孕产妇转运中心、市妇女保健综合指导中心、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了爱婴医院荣誉称号。 鞍山市妇儿医院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893万元,医疗设备总值1448万元。开放床位260张,工作人员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0人,享受政府津贴的高级医师4人。 鞍山市妇儿医院拥有全套的妇科内窥镜设备,在鞍山市率先开展妇科腔镜手术,十年来已实施腔镜手术四千余例,一些常规妇科手术: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转为腹腔镜、宫腔镜下进行。2001年起开展了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2002年起对较大的内突的壁间肌瘤使用宫腔电切镜切除,对多发性内突和外突同时存在的子宫肌瘤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目前腔镜手术占妇科手术64%。其诊治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前期开展的不孕症门诊的基础上,于2001年2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妇产医院合作成立中美合作鞍山市妇儿医院辅助生殖中心,开诊至今已接诊12043名不孕症患者,共做试管婴儿141例,妊娠60例,成功率43%,现已分娩35例其中13例双胎(**8例),在助孕技术上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鞍山地区的生殖医学空白。2002年投资三百余万元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成立了更年期妇女保健中心,承担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相关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承担了国家卫生部 “更年期妇女激素补充个体化调节‘95攻关课题。 鞍山市妇儿医院在早产儿,极低、超低、巨大体重儿的救治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功救治2例胎龄仅27周的早产儿,于2001年成功救治一例体重仅6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为国内救治的最低出生体重儿,创国内新生儿抢救的奇迹。开展的早产儿气管内注射固尔苏治疗,使一例胎龄仅28周、体重995克的早产儿成功地渡过了早期呼吸关,免除了呼吸机支持治疗。在鞍山地区最早开展了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与早期干预,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率。在其他危重疑难病儿抢救方面,如颅内出血、中重度新生儿硬肿、新生儿感染合并多脏器衰竭等疾病,该院亦达到较高水平。新生儿住院患者的疾病治愈率98%,居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被市卫生局指定为鞍山市新生儿转运中心。 鞍山市妇儿医院在全市率先推出“家庭化系列产房”、“导乐分娩”、“新概念剖宫产术”全面倡导“母乳喂养、爱婴工程”,积极开展危重孕产妇转运工作。几年来成功救治了妊高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度妊高征合并脂肪肝、妊娠合并肾衰、心衰、肺栓塞、糖尿病、甲亢等百余名危重患者。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100%。为降低本地区孕产妇病死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鞍山市妇儿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培养人才。为了搞好梯队建设,医院把一批高素质人才集中到一起,共同筑成重点科系的人才框架。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临床科研队伍,在留用原有院内退休老专家的基础上,又先后聘用了数名鞍山市知名的妇科、儿科专家充实妇儿队伍,使知名专科的技术力量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 鞍山市妇儿医院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带名院,大行科技兴医战略。继2000年医院妇科的《后充气法腹腔镜手术术式研究》、《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研究》获得市卫生类科研成果评比唯一的两个一等奖后,2001年《血管活性肽在小儿哮喘及重症肺炎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获省级科技成果,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该院科研立项经论证又被批准立项4项,获省、市科研成果各一项。2003年《个体化超排卵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研究》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经皮附睾抽吸术行单精子**浆内注射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又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奖励。 鞍山市妇儿医院坚持突出妇儿特色,打响自己品牌,把住重点专科的龙头,独领医学技术的潮头,努力为鞍山医学的发展、为鞍山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预约挂号
-
大连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
大连中医院成立于1961年,是大连市唯一的一所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西医并重的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全市中医医、教、研的中心。担负着岭前地区急诊急救任务。医院建筑面积30150平方米,设有高尔基路中医专家门诊部、山东路中医专家门诊部,中医研究所。<br><br> 大连中医院开设了具有传统特色的骨伤科、针灸科、按摩科、皮肤科、肾病科、脾胃科、外治科、乳腺科、男科、体检保健中心和碎石介入治疗中心等30多个专科,9个病房400张床位。年门诊量35万人次,年收治入院病人8000余人次。<br><br> 急诊科是大连市急救中心第四分站,也是大连市十二条绿色急救安全通道之一。我院脑病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重点脑病专科,由张天文主任独创的头、手、足三联运动针法治疗脑血管疾病,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为适宜技术。<br><br> 大连中医院人才济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市政府特殊津贴的1人。临床副主任医师以上80多人,2名博士研究生,64名硕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省、市知名专家和院内老、中、青中医药人才梯队已形成。作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每年都要完成近百名大学生带教任务,同时还接受外国学者来我院讲学和进修。<br><br> 大连中医院拥有先进的B超扫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彩超、最新型碎石机、螺旋CT和CT等设备50多种。医院制剂配方考究,拥有GMP标准制剂室,能生产丸、散、膏、丹、剂十几个剂型近百个品种。近年来,医院荣获部级、省级和市级科研技术新成果奖30多项。先后由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外国友人接受了传统的中医治疗。
预约挂号
-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洲医院)三级甲等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936年,1987年成为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998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在职员工14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1名,占总人数的86%,副高职以上198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6%,博士8人,硕士167人,硕士导师8人。每年承担10 个专业、37门课程、4000-5000余学时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附设有沈阳市心血管病医院、沈阳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市心脏介入中心,是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铁路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现有南、北、东三个院区,分别位于和平、皇姑、沈河三区,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床位编制1400张。医院设有33个临床专业学科和医技学科,有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周围血管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干诊科六个市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是沈阳市Ⅰ级重点学科,现有病房8个。开放床位300张,是目前沈阳市规模较大的心血管专科。心血管病学、呼吸系统疾病学是沈阳医学院重点学科。心血管病实验室是市重点实验室。拥有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28层螺旋CT等现代化诊疗仪器设备,平均每床设备值10万元。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鼓励科技创新。目前已经成功开展心脏移植、心脏冠脉搭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等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同级医院领先水平。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每年达3000例以上,进入全国前50名行列。率先在市级医院开展了房间隔、室间隔微创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弹簧圈封堵术等技术,每年承担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周围血管外科是东北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周围血管专业学科,开放床位100张,多项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医院还广泛开展了内窥镜微创技术,腹腔镜、结肠镜、鼻内窥镜、关节镜、宫腔镜等正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展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已经突破千例。通过人才引进也为医院带来普外肿瘤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全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子宫颈癌等晚期肿瘤和足部恶性肿瘤切除皮瓣移植修复术达到省内先进、市内领先水平。 近五年,全院开展新技术42项,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64项,获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0项,课题研究经费总计37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40篇。 近三年,医院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的16层新病房大楼已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的新院区已经规划完成,现拥有南、北、东三个院区,5.3万平方米的办院规模。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沈阳市十佳医院”、沈阳市百姓口碑榜金榜单位、感动辽宁“二十佳慈善单位”、辽宁省精神文明标兵、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预约挂号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创建于1977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中医药科研基地,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辽宁省和沈阳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近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医院设有20个一级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三个辽宁省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的治疗中心;配有美国GE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东软512层无极CT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临床诊疗服务。 医院现有职工1400余人,拥有一支由国家级名中医、省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医院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3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继承人44人。辽宁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人,继承人14人。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7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1个,培育单位1个。辽宁省中医专科质量控制中心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8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专、学科及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带动了人才培养,使医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医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医院科研底蕴深厚,科技工作硕果累累。拥有一支由近200名中医药科研人员组成的专职研究队伍。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拥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多个科学研究中心。目前,伦理委员会已通过CAP认证;检验科通过CNAS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 近年来,医院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项目18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基于组分中药创新模式的射干新药开发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级课题项目145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6篇,出版专著33部。荣获各级科学技术奖多项。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医院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中医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标兵单位”“辽宁省卫生法制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公共服务单位百姓口碑评选优秀单位”等多项殊荣。
预约挂号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数字化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有南湖、滑翔和沈北3个医疗院区,均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总建筑面积69.20万平方米;医院的医药研究教育发展基地,位于辽宁省本溪市高新区“中国药都”,建筑面积15.21万平方米。 作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建设单位,医院发挥中心城市医疗服务优势和综合医院学科优势,并于2020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为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医院还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传染病、创伤、癌症、神经疾病、骨科及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的申报和省级评审工作。 盛京医院是国内第一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综合性医院,实行三院区一体化管理,即一套领导班子,一套信息系统,统一的文化理念,以及统一的人事、财务、医疗和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保障了医院协调运行和高速发展。 医院前身是1883年苏格兰教会在沈阳兴建的盛京(施)医院,是东北第一家西医院;1912年,医院成立了东北三省第一所医科大学——奉天医科大学,时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1949年,医院正式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仁爱济世的教会精神融入红医文化,医院从此开始了崭新的里程;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医院整体迁往朝阳地区;1983年,医院全部迁回沈阳;2002年,医院全面接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滑翔院区;2003年建院120周年之际,医院恢复“盛京医院”名称;2016年,医院完成了三院区一基地的建设布局,从此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19年,医院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百年老院在新时代获得发展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文件,批准在医院设置国家儿童(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成为国家首批、东北唯一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 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医院党的领导,按照《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环节,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制度建设,把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以章程为引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行“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与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治院作用,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与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医院治理体系。党的领导责任已经转化为促进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医院员工共730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62人,含聘任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70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58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正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学术任职的专家16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专家11人。 医院以实力担重任,在2019年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在2020年8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文件中,医院成为东北区域第一个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单位,同时也是唯一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性医院,迈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儿科“国家队”行列。 医院设有一级诊疗科目29个、二级诊疗科目82个,医疗、医技科室(病房)199个,编制床位6750张,年门急诊量432.14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21.35万人次,年手术量8.07万例,患者平均住院日8.2天。 医院素以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齐全完善的学科特色闻名于国内外,承担着区域重症患者的会诊、急救及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的培训等多重任务,现有374项国际水平医疗技术,851项国内领先医疗技术,615项区域领先医疗技术。 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具有雄厚实力,重症监护病房(ICU)、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共计439张;新生儿急救中心全国著名。设有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辽宁省胸痛中心、辽宁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辽宁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科、普通外科、感染病科、妇科、产科、新生儿专业、儿科重症、小儿呼吸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外科、中西医结合脾胃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药学、临床护理、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 医院共有34个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病学、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
预约挂号
-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三级医院)是198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培训和指导六位一体的河南唯一一家省级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也是郑州大学附属妇产儿童医院,承担着全省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以及妇产儿童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任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定的中国大陆七大培训基地之一。 医院坐落于郑州市康复前街,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近年来,医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广大妇女儿童创造了良好的诊疗环境。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新门诊大楼,此外,还兴建了儿科病房楼、装修改造了核磁楼、生殖医学大楼等。2012年6月底,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的妇产科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医院的开放床位数达到1800张。 医院坚持走特色办院之路,学科发展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拥有妇产科学、儿科学、小儿外科学、脑瘫康复学、儿童心理行为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生殖医学7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儿科学、妇产科学、小儿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4个博士学位点,11个硕士学位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围产医学实验室和新生儿脑损伤实验室被省卫生计生委批准为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设在我院。医院在妇产科、儿科等方面不断挖潜创新,创建和发展了河南省妇科内镜诊治中心、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河南省围产医学中心、河南省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中心、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河南省人类精子库等25个特色诊疗中心,牢牢确立了在河南省妇幼专业的龙头地位。2012年6月,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经省卫生计生委批准正式成立,脑损伤、脑瘫患儿常年住院人数达800人以上,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2012年9月,在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开展的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前茅,成功跃居全国一流妇幼保健院行列。 医院现有职工20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人员200余人,博士80余名,河南省管优秀专家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并有30余人当选河南省卫生系统科技领军人才和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医院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了名医带名科、名科带名院、名院促名医的良性循环格局。 医院拥有高、精、尖先进诊疗设备1000余台,如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GE-Voluson E8四维彩超、1.5T高场强磁共振、16排多层螺旋CT、宫腔镜、腹腔镜、电子阴道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时间荧光分辨系统等,为临床诊断和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 医院坚持医疗和教学并重,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趋活跃。担负着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留学生的教学任务,承担省部级项目60余项,申报地厅级科研项目170余项,发表SCI文章100余篇。近年来,医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其中,与瑞典合作开展了新生儿脑损伤研究,与芬兰合作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纽约州立发育障碍研究所、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等国际知名医学高等学府、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定期派科主任、业务骨干等赴国外进修、深造。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妇幼工作先进单位、爱婴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群众满意医院、全省医院"十大指标"先进单位、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综合评价先进单位、全省卫生文化建设工程先进单位、河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天,全院干部职工正以"儿童健康,母亲平安"为核心价值观,秉承"病人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办院宗旨,大力弘扬"天鹅湖"精神,精诚团结、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朝着创建全国高水平妇幼专科医院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预约挂号
-
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专区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传承百年历史? 铸就世纪辉煌 ——烟台毓璜顶医院简介 烟台毓璜顶医院始建于1890年,其前身是美国长老会创办的教会医院。经过一百多年的变迁,现已发展成为烟台市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保健中心、三级甲等医院、山东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医学院暨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 医院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7亿元,?其中医疗设备资产7.2亿元。拥有PET-CT、256层极速CT、3.0T磁共振、全身X刀、直线加速器等高精尖仪器设备。在岗职工3500余人,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461人,教授、副教授184人,具有博士/博士后学历/学位者174人、硕士学历/学位者763人,博导7人、硕导78人,享受国务院特贴、卫生部及省突贡专家14人,全国学会委员及省级学会副主委76人。开放床位3000张,年门诊量170万人次,出院病人9万人次,各类手术6万例。 医院设有50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其中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儿内科等9个专业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临床护理等16个学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器官移植、腔镜手术、内镜技术、介入诊疗是医院的四大品牌技术。年开展肾脏移植近百例,骨髓移植10余例,腔镜微创手术5000余例,内镜诊疗技术近30000例,介入诊疗技术10000余例。代表医院学科发展方向的生物治疗、干细胞移植、基因检测、生物芯片诊断等“六个十技术”也实现了全面突破,技术层次和规模均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医院建有国内一流的中心实验室,设有“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着国家“863”、“973”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研课题,其中两项“863”填补了山东卫生系统空白。成功获得5枚符合国际公认鉴定标准的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掌握人类胚胎克隆技术的国家。生物芯片实验室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的6家分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分中心,搭建了生物芯片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端平台。2011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承担国家“863”、“973”、国自然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22项,194篇SCI论文中影响因子最高者达39.06,居国内地市级医院前列。 近年来,医院以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医院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研发了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移动医护、LIS、PACS、手术麻醉、物流管理、全成本核算、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等80余个信息系统,覆盖了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的所有科室。其先进性、适宜性、可拓展性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等均居国内前列。先后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首批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单病种质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基地,并获得全国首届卫生信息化推进优秀奖。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经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认证,达美国电子病历采纳模式六级水平,是全国仅有的三家医院之一。 医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休斯顿安德森肿瘤中心,德国巴伐利亚州利希藤菲尔斯医院、杜塞尔多夫大学附属医院,荷兰乌特勒兹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烟台-广岛中日肿瘤中心、中德国际关节培训与治疗中心等合作机构,先后派出100余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进修深造、攻读学位。 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在全国卫生系统率先实施了医院文化建设工程。培育和光大了“精诚、创新、超越”的医院精神,“求知、求慈、求精”的医院院训;设计和创作了“如意飞翔”的医院院徽,“吉祥如意”的医院院歌,全面系统地打造了毓医的“如意”核心文化。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深蕴关爱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全面诠释了人性化服务内涵,编撰了全国卫生系统首部分类科学、内容丰富的《服务规范》、《服务指南》和《医院文化建设专辑》,形成了深蕴尊重关爱理念的服务品牌 实现了服务品质的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被中国医院协会向全国推荐。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执行医药服务价格十佳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预约挂号
-
芜湖市中医医院(芜湖中医院)三级甲等
安徽中医药高专附院芜湖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8年,建院至今有50年。是安徽省创办最早的中医院之一。医院始建初期就有老中医李少白、徐少鳌、戴勤庶、戴勤瑶等专家闻名省内外。医院素享“江南中医一枝花”的美誉。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医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目标明确、管理规范、群策群力、开拓进取,现已成为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融中西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指导下级中医医院业务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市级重点中医院。1995年荣获三级乙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1996年荣获省十佳中医医院,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省诚信医院, 2007年荣获三级甲等中医院,2008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医院拥有门诊综合楼、住院病房楼、急诊楼、制剂楼和行政楼等一批建筑群,业务用房面积近20000平方米,开设病床400张,设有20个主要临床科室、67个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15个医技科室。在编职工有515人,其中卫技人员427人,高级职称和知名专家70人,中级职称145名。人才济济,专家云集,各科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梯队,技术力量雄厚。 2006年12月,芜湖市委、市政府决定,芜湖市中医医院成建制并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利于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临床与教学相长。医院在城南新院区占地百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设病床1200张。2008年被列为芜湖市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城南新院区的建设是芜湖市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芜湖的大中医格局已经形成。 医院拥有全进口美国GE全身螺旋CT、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CR、德国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美国梅里埃全自动培养仪、美国德灵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等一大批国内外高精尖医疗设备、仪器和先进设施。 医院以“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为发展战略。中医院人无不为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 医院现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高血压治疗中心;三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高血压治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骨伤科;五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推拿科、心血管科、肛肠科、消化科、针灸科。 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病建设项目——高血压治疗中心,创建已有8年,在皖南地区享有盛誉。高血压治疗中心设有专家门诊、专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该科开展的“中风单元”治疗项目,对临床各期中风患者以“醒脑通窍”针灸疗法为主,配合各种综合治疗,使一大批中风患者恢复了生活和工作能力。 省重点中医专病——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集推拿、牵引、熏蒸、中药汽化、低温透敷、药浴、酒浴等为一体,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其疗法中医特色显著,具有疗效好,简、便、廉等特点。该中心开展的CT引导下胶原酶注射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以中医正骨术享誉皖南和沿江地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有120张床位、30多名专业医师。该科始终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治疗原则。坚持“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传统中医特色,坚持无创或微创人性化治疗理念,减少了手术对病人生理和心理的负面干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骨伤科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成功开展了严重复合伤救治、断指再植、带血管神经组织瓣移植治疗骨折及软组织缺损、颈椎、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植骨融合术、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肩关节置换术、先天畸形矫正、骨肿瘤等高难度手术。 医院的中药饮片品种有500多种,医院制剂室根据中医传统有效的协定处方生产出自制中成药68种,不仅有传统的丸、散、膏、丹,还有胶囊、冲剂、洗剂、糖浆等新剂型。 医院先后接待了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新西兰、及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的地区的医学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加强国际、院际之间的双向合作和学术交流。医院还组派中医医疗小分队赴俄罗斯、瑞士开展以中医骨伤推拿和针灸为主的医疗服务。多次派员参加卫生部组织的赴南也门、阿联酋、坦桑尼亚等国的援外医疗队。 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治院方针,近五年共承接了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市级科研课题11项,荣获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中医专著1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3篇,在国际及全国学术会上交流论文四十多篇。 随着新院区的建成开诊,芜湖市中医医院—江南中医一枝花,一定会绽放得越来越绚丽多彩。
预约挂号